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专题复习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8 13:38: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复习:《近现代中国的外交》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近代中国外交的史实和影响; 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 概括新中国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史实。 总结归纳影响外交的因素。
过程与 方法 通过研读材料和图片、小组合作理解基础知识; 通过列表,梳理本课知识。 通过新旧中国外交的对比,认识到新旧中国外交的本质,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 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深刻理解“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
重点 新旧中国外交的史实及本质
难点 深刻理解“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提高分析比较历史事实的能力。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景引入 学生播报美国对叙利亚发动袭击的新闻 教师导入:巴沙尔·贾法里的这张图片拍出来之后,感动了亿万全球网友,尤其是中国人,特别有感触。弱国无外交,即使一百多年过去,这幅景象依然刺痛每个中国人的心:因为我们的民族,也同样遭此屈辱。 一百多年前,英国人开着蒸汽船,扛着枪,轰开了中国大门,逼我们签下《南京条约》; 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我们的清政府又签订了《马关条约》。 这张照片也让人想起了我们的1919,想起了“弱国无外交”的不堪记忆。 但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我们重返联合国,中美建交,举办北京奥运会…… 同学们都看出我们今天要复习的主题是什么了吗? 师:出示动画图片,激发学生探究新课的欲望。 生:聆听新闻,观察图片 学生回答:中国外交 教师引导:有没有时间的限制呢? 学生回答:近现代中国的外交 教师板书课题
自主探究 一、近代中国的外交 出示近代史的时间轴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 周恩来 过渡: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结束了百余年来屈辱的外交,掀开了中国外交的新篇章。还记得《红海行动》吗?还记得《战狼2》吗?那面飘扬的五星红旗,那段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背面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学生活动:1、根据时间提示,说出小的历史分期 2、每个时期中国的外交史实和影响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讨论 集体分享交流 归纳总结,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不独立、不自主、不平等 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教师出示图片 学生感受
二、现代中国的外交 1、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材料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外交三原则 材料二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假如你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你会怎样去改变这种状况?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美国政策的灵活性,并最终导致了中苏结盟,使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宣告失败。”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政策》 重点复习: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的时间?具体内容是什么?影响是什么? 3.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特点分别是什么?会上出现了什么问题? 4.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解决了上述问题?这一方针的作用是什么? 师:出示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就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为新中国的外交奠定了基调。 师:出示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我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学生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教师出示问题及要点 学生自由复习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 拓展延伸 材料五:“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中找共同基础。” ——周恩来 除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外交成就的取得也离不开老一辈外交家的努力 总结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感情升华 2、70年代的外交成就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的席位。 (2)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重点复习:中美建交小档案(建交过程) 材料五:“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尼克松 材料六: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3、以史为鉴 看我今朝 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成就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通过下面两幅图片,比较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变化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出示问题和材料,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和教材,思考问题。 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展示交流。 师总结:“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指什么? 出示图片 指名学生回答 播放配音自制小动画 师:出示图片 生:总结交流 师:出示问题和图片,组织学生思考问题。 生:思考并回答 “一个时代结束了” 指什么?“另一个时代开始了”又指什么? 中美建交的根本前提是什么? 师:出示图片 学生交流展示。 变化:旧中国实行屈辱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生讨论: 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 ①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不独立 ②当时中国社会制度落后,综合国力弱,弱国无外交 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①新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前提条件) ②我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根本原因) ③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启示 ①弱国无外交,落后必然挨打。②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影响外交政策的因素
结束 一个“和”字荏苒千年,发展变化,表达了孔子“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观。一个“和”字同样也适用于当今的中国外交:和平崛起,和谐世界。我们相信,秉承此外交理念的中国,将在世界大国的舞台上更加夺目、耀眼! 师:播放北京奥运会上“和”字的视频 生:观看,感情升华
板书 近 现 代 中 国 的 外 交 近代:屈辱外交 现代:独立自主
教后反思 因为是专题复习,对学生来说涉及到的知识点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很不容易掌握。我在准备这一课时,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材内容,按时间顺序,将本课整合为两个阶段,即近代中国外交、现代中国外交,每一个阶段又分三个不同的时期,理清了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 反思自己的课堂,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可取之处: 第一,导入设计合理,把历史知识与热点联系,不仅符合现在历史教学的大趋势,还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利用有关的视频、图片、数据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时期中国的外交史实。特别是自制的两段动画小电影,既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也使自己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每一次教学都是不完美的艺术品,本节课也有遗憾之处: 首先,学生第一次进入录播室,会感觉到紧张,参与面还有待于提高,认真倾听的习惯还有待于养成,课堂气氛没有充分的调动好。 其次,评价性语言单一,没有起到更好的激励作用,在以后的课堂上应不断完善。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讲课激情,应多向年轻教师学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