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9 07:0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吴江汾湖高级中学期中测试
高一 历史
试卷分值:100分考试用时: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汉书·沟洫志》中描述“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黄河为宗。”以下属于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文化遗存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文化 C.龙山文化 D.红山文化
2.春秋战国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期,符合这一时期阶段特征的有( )
①传统的政治秩序被破坏,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国吞并
②礼仪之大称华,服章之美称夏,华夏此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
③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④各国通过变法,推动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朝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
A. 嫡长子继承制 B. 礼乐丧葬制
C. 部族联姻制 D. 功臣分封制
4.在春秋以前,“子”原为天子所属的卿的尊称。到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士的社会地位提高, 著书立说和聚徒讲学之风兴起,“子”便成为著名学者和老师的尊称。以下关于诸“子”的 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孔子出身于春秋后期鲁国没落贵族家庭,思想核心是“为政以德”
B.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追求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
C.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主张隆礼重法
D.邹衍提出“相生相胜”理论,还提出“尚贤”的政治主张
5.传说:“董永,西汉时出生在东台市西溪镇董家舍。少年丧母,与父亲董公相依为命。他常用小车推着多病的父亲到田头树荫下,边做农活边照应董公。后来,董公病故,董永因家中贫困,无钱安葬父亲,于是就到西溪镇上曹财主家卖身为奴,得钱葬父。”如果他生在汉武帝以后的汉代,他有可能被推举做官,主要是因为当时( )
A.选官注重道德品行 B.董永才能出众
C.解决王国问题的需要 D.选官制度公平公正
6.《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日:‘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建立保密制度 B.震慑谋反之徒
C.维护皇帝权威 D.削弱丞相权力
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不属于从封建转帝制这一次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C.百家争鸣向儒学独尊转型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8.《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斩首,情急之下,两人揭竿而起。但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记载的法律规定,陈胜、吴广的戍边任务因为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导致二人被斩首。由此可见:( )
A.《史记》的记载都须经过考古证实 B.哪个表述更接近史实需补充史证
C.《史记》中陈涉故意曲解秦律 D.《史记》和秦律的相关记载完全错误
9.在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一座古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据考证这是墓主准备上报给秦始皇的有关当朝官员的监察报告。据此推断,该墓主人生前可能任职(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
10.陈苏镇指出“在统一战争刚刚结東的西汉初期,文化上的战国局面依然存在,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汉初王国的从俗现象(即在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东方王国不用汉法),正可起到缓解东西文化冲突的作用。西汉能避开亡秦覆辙,与此不无关系。”这说明:( )
A.汉初郡国并行实施的合理性 B.文化差异决定汉初王国的设置
C.汉高祖错误吸收秦亡的教训 D.秦朝灭亡原因是未实行封国制
11.顾炎武曾指出中国汉代的某种制度:“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 维之意也。”这种做法( )
A.任用酷吏打击豪强、游侠 B.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
C.有助于削弱诸侯王的势力 D.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12.隋朝规定“(丁)民满五十,纳庸代役”;公元624年,唐高祖颁布“……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下列关于“庸”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输庸代役有利于保障农时②唐与隋相比放宽纳庸年龄限制③相对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④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14.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八股取士
15.研究发现,唐代宰相多来自世家大族;而五代宰相出身复杂的多,有出身行伍,官吏、幕僚、寒门甚至家奴等,进士出身者在这个宰相群体中超过了半数。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阶层的流动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农耕经济的繁荣 D.门阀制度的兴盛
16.陆王心学是由儒家学者陆九渊、王守仁发展出来的心学的简称,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下列项中符合陆王心学思想的是( )
A.“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存天理,灭人欲。”
C.“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是故谓之良知。”
D.“ 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
17.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由此推断:( )
A.国家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发展
C.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的发展
18.北宋学者欧阳修在他编撰的《新唐书·兵志》中写道“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 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 逐帅,帅强则叛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大盗”指的是安禄山和朱温 B.此后唐朝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C.节度使的大量设立削弱了中央集权 D.朝政趋于腐败导致“大盗”出现
19.元朝疆域辽阔,边疆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去向,“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其成功主要得益于 (   )
A.四通八达驿道的修建 B.行省制度的实施
C.民族分化政策 D.民族间的通婚与融合
20.明初,朱元璋认为:“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基于这一认识,朱元璋采取的措施是( )
A.三省并立,互相牵制 B.削弱地方,集权中央
C.抑制相权,设立内阁 D.废除丞相,加强皇权
21.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22.宋元时期,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当时有一位大科学家留下一部科技巨著,其中记载和总结北宋许多科技,特别是记载了人工磁化制造指南针的技术等等。这位科学家是( )
A.毕昇    B.沈括 C.郭守敬 D.王祯
23.历史记载,明朝万历皇帝继位时才多岁,年幼的皇帝想给自己找点事干,于是也试图批阅奏章,但所看到的奏疏都是经过张居正批阅好了的,所有事情照着办就行。由故事可知,张居正应该为( )
A.丞相 B.内阁大学士 C.军机大臣 D.御史大夫
24.说到某项举措实施的原委,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据此判断,下列各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
A.建立通政司 B.建立密折制 C.设立枢密院 D.设立军机处
25.清朝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下列事件不是清政府行为的是(   )
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西北噶尔丹的叛乱 D.在蒙古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 50分)
26.(12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古代中国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疆域图
材料二(秦始皇)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徙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这一政治制度反映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2分)
(2)材料二中所说秦始皇推行的一种新制度是什么制度?这一制度的推行对中国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还推行了哪些政治制度?(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江苏当时主要属于哪两个行政区划?当时中书省和宣政院分别直接管理什么地区?(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从而登上仕途。许多出身卑微的人才像主父偃、东方朔、司马相如在汉武帝时得到重用,而这在世卿世禄制下是根本不可能的。
——网络文章《解密》
材料二 自司马懿设立州中正到西晋建立,这一阶段,随着司马氏为首的世家大族逐渐把持政柄,中正的威权日益加重,无论中正的选任,还是选举标准的确定,都已日益呈现出门阀化倾向。
——《通典》
材料三 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彻底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士族的垄断,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机会和条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们由此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成为统治阶级的栋梁之才。
——摘自《士族门阀与寒门贵子》
材料四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品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3分)
(2)概括各个制度的选官标准(不得抄录原文)。(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有何积极意义。(3分)
(4)材料四说明该制度存在什么问题? (1分)
(5)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28.(1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大规模交融,使这一时期的文化更趋于多元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草原游牧民族打破了“与中国壤断土隔”的文化生态环境的疆域线,进入了与汉文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于是,胡文化自然而然地转化为一种低势能文化与此反观照,汉文化理所当然地成为高势能文化,并充分展现出其优胜性。胡汉文化之间的“社会距离”,产生了胡汉文化质的不相容性文化冲突中的对立诸面不可避免地在文化冲突中改变自身原有文化心理结构,从对方吸收于己用的文化质,从而在调整、适应的过程中趋于一体化。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融合并非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在对传统文化造成剧烈冲击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特别是得益于突破国家、民族、地域限制的丝绸之路的畅通,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辉煌盛世。
——阴法鲁等《中国古代文化史》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人民的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2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文化交融对中国历史造成的影响。(2分)
29.宋元时期是中国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不是个偶然现象,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北人南迁从秦 时就已开始,在这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北人南移,不仅增加了江南的劳动力,更是 带去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加速了南方的开发……自从十世纪后,由于少数民族 的崛起,辽、西夏、金不断南侵,北方屡次遭到践踏,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而宋王朝却实施 妥协退让的政策……北宋南渡,它标志着南方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随着政治中心南移,我国 经济中心也完成了南移这一过渡……高宗即位初年,南宋就开始采用“免耕牛税”的办法,来 奖励农民归田,同时还进行了军屯、民屯以及水利工程的修建,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南方农 业获得了大发展。
——王松苗《关于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二 元朝纸币具有鲜明的排他性……元政府具体规定:“禁止金银、铜钱在市面流通”, “只准官收作价”,把收集的金银集中于国库,作为纸币发型的本(准备金)……元朝纸币具 有划时代意义在于其严密的钞法——制度性。元政府于至元十九年(1282 年),由中书省颁布《整治钞法条划》,对元朝纸币的发行流通等作了基本规定……后又颁行了《至元宝钞通行条 划》14 款……也正是依靠这个条例,元朝纸币流通才真正成为“纯纸币”流通……它开世界纯 纸币流通之先河,凭借元朝辽阔版图,流通范围空前扩大,其影响远达欧洲,亚洲的日本、朝 鲜、印度都曾仿效元朝发行纸币,并一度和元朝宝钞建立了兑换比率关系,这对开发荒凉的北 方沙漠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沟通中国同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影响。
——吴建军《浅谈元朝纸币的产生原因及流通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原因。结合所学,分析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对文化的影响。(7 分)
(2)结合所学,指出纸币最早出现的朝代及其名称。根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元朝纸币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7 分)
高一 历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50分)
1-5 CCABA 6-10 CBBBA 11-15DADCA
16-20 CAABD 21-25 DBBBA
二、材料解析题:(共4小题, 50分)
26.(12分)(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或答没有实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分)
(2)郡县制,推动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4分)
(3)江苏主要属于江浙行省和河南江北行省;中书省直接管理首都周围地区(腹里),宣政院管理西藏等地区。(4分)
(4)中央权力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只答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得1 分)(2分)
27.(12分)(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3分)
(2)标准:以才德标准(才能品德),以门第为标准,以考试成绩(才能)为标准。(3分)
(3)有利于公平公正。扩大统治基础。选拔栋梁之士(提高官员文化素养)。(3分)
(4)问题: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品德。(1分)
(5)启示:选拔人才要注意公平公正,德才兼备。(2分)
28.(12分)答案:(1)变化:从游牧文明到农耕文明。(2分)
(2)汉化措施: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定门第等级、通婚姻、改籍贯,实行均田制、三长制、租庸调制。(任答5点5分)
影响:促进民族交融;推动北魏政权汉化(封建化);促进经济发展。(3分)
(3)影响: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促进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2分)
29.(14分)(1)原因:
①历代北人南移给南方带去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工具;
②辽、西夏、金不断南侵使北方生产力受到极大破坏;
③北宋南渡,临安成为政治中心;
④南宋统治者奖励农耕(每点 1 分,共 4 分)(答“南方劳动人民的作用”等也可得 1 分) 影响:①带动南方文化进步
②朝廷采用南北分卷制度
③自南宋起,江浙一带成为人才集中地区(每点 1 分,共 3 分)
朝代:北宋(1 分) 名称:交子(1 分) 特点:具有排他性;制度性;在全国范围内作为主币发行(3 分)
影响:①开世界纯纸币流通之先河;②影响范围远达欧亚各国;③对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都有着积极影响。(任答 2 点得 2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