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18:5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要使下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硝酸铵和水;②铁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 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C.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不一定变
D. 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3.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白醋
B. 食用油
C. 食盐
D. 酒精
4.20 ℃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 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4 g NaCl
C. ③④中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 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
5.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下,NH4Cl易溶于水
B.t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C.t3℃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D. 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
6.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 浓硫酸
B. 医用酒精
C. 生理盐水
D. 碘酒
7.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30 ℃时,50 g水可以溶解25 g甲物质
B. 升温能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 20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D. 30 ℃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比甲物质的溶解度大
8.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B.
C.
D.
9.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厨房洗涤剂可使餐桌上的油污乳化
B.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 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炉具上的油污溶解
10.依据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将硫酸钠或氯化铵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
B. 升高温度,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都增大
C. 45 ℃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与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60 ℃时,将氯化铵和硫酸钠两种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40 ℃时,硫酸钠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11.室温时,从100 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 g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  )
A. 还是饱和溶液
B. 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C. 硝酸钾质量没变
D. 硝酸钾和水的质量没变
12.20 ℃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然后升温到50 ℃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由这一过程可知(  )
A. 图甲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
B. 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 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
D. 30 ℃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13.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干燥的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
A. 氯化钠的溶解度减小了
B.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了
C. 溶剂质量减小了
D. 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了
14.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 ℃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 ℃时,有KCl晶体析出
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15.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加入50 g水后变为10%,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  )
A. 50 g
B. 10 g
C. 100 g
D. 40 g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 ②加明矾吸附沉降 ③蒸馏 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________。
17.把500 g 30%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________。
18.请你各举一个实例,证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___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4)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实例:________。
(5)某溶液中的溶质只可能是一种。实例: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0.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①不合适;②④⑤反应放热,③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答案】A
【解析】从图中可知,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若要两种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就必须是两种溶液在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A是错误的;在t3℃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故蒸发相同的溶剂,甲析出的晶体是更多的,故B是正确的;要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减少溶剂还可以增加溶质等方法,故C是正确的;从图中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在提纯它时应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D是正确的。
3.【答案】B
【解析】食用油和水能形成乳浊液,A、C、D三项的物质可以和水形成溶液。
4.【答案】C
【解析】A项,由③中数据可知,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错误;B项,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3.6 g NaCl,错误;C项,由表中数据可知,③④溶液都是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项,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3.6 g NaCl,则其溶解度是36 g,错误。
5.【答案】B
【解析】A项,在室温(20 ℃)时某种物质溶解度在10 g以上,一般可以称其为易溶物质,NH4Cl在0 ℃下溶解度为29 g,在常温下,易溶于水;B项,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状态是否是饱和。在饱和状态下,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t3℃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D项,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都是随着温度上升,即溶解度增大。两种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时,均有晶体析出。
6.【答案】D
【解析】A项,浓硫酸的溶剂为水,溶质为硫酸;B项,医用酒精中的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C项,生理盐水中的溶剂为水,溶质为氯化钠;D项,碘酒中的溶质为碘单质,溶剂为酒精,故选D。
7.【答案】C
【解析】A项,据图知:30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5 g,即30 ℃时,100 g水最多溶解甲物质25 g;所以此温度下50 g水最多只能溶解甲物质12.5 g,错误。B项,据图知:温度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所以,随温度升高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不能变成饱和溶液,可以说是变得更不饱和,错误。C项,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20 ℃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D项,在温度为30 ℃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下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错误。故选C。
8.【答案】C
【解析】溶液是物质溶于水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葡萄酒、雪碧、矿泉水都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A、B、D都是溶液。C项牛奶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得到的是乳浊液。综上,故选C。
9.【答案】D
【解析】A项,洗涤剂能乳化油污,故厨房洗涤剂可使餐桌上的油污乳化,正确;B项,汽油能溶解油渍,故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正确;C项,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故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正确;D项,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炉具上的油污去除,是发生化学反应,不是溶解,错误,故选D。
10.【答案】B
【解析】A选项是正确的叙述,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都可采取添加溶质或蒸发溶剂的方法;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没有具体说明温度范围,硫酸钠的溶解度在40 ℃以上时升高温度溶解度减小;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由溶解度曲线的交叉点可知;D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在40~60 ℃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答案选择B。
11.【答案】A
【解析】A项,室温时,从100 g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取出10 g 溶液,那么剩余的硝酸钾溶液还是饱和溶液,正确;B项,仍然是饱和溶液,错误;C项,剩余的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减小了,错误;D项,剩余的硝酸钾溶液中硝酸钾和水的质量都减小,错误。
12.【答案】C
【解析】A项,图甲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溶液大是错误的叙述,因为甲物质没有溶解完而乙物质溶解完;B项,图乙中a、b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是错误的叙述,根据丙中甲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一定是不饱和溶液;C项,图丙中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是M是正确的叙述,由20 ℃时甲的溶解度小,可以确定;D项,30 ℃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是错误的叙述,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都饱和时相等。故答案选择C。
13.【答案】C
【解析】A项,温度不变溶质的溶解度不变,错误;B项,析出溶质后溶液仍为这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C项,食盐水露置于空气中,水分会不断蒸发减小,正确;D项,析出溶质的溶液所剩溶液一定饱和,错误。
14.【答案】D
【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A项,温度不变时,不管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加入水,溶液都变稀,错误;B项,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 ℃时,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有晶体析出,错误;C项,取少量溶液升温,不管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无氯化钾晶体析出,错误;D项,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所以,该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
15.【答案】B
【解析】设稀释前溶液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20%=(x+50 g)×10%,x=50 g。
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50 g×20%=10 g。故选B。
16.【答案】(1)酒精 (2)4Al+3O2===2Al2O3 (3)白糖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 (4)②①④
【解析】(1)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2)铝制品抗腐蚀性能很好,原因是铝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铝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反应的进行,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是4Al+3O2===2Al2O3;(3)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觉,原因是白糖溶于水会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4)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步骤为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①过滤、④消毒杀菌,不需要蒸馏。
17.【答案】1 000 g
【解析】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500 g×30%=(500 g+x)×10% 解得,x=1 000 g。
18.【答案】(1)高锰酸钾 (2)蒸馏水 (3)氯化氢气体或酒精 (4)碘酒 (5)汽水中有柠檬酸、蔗糖等溶质
【解析】(1)根据有颜色的溶液进行举例。(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3)根据溶液中溶质的状态来分析。(4)根据溶剂的种类来分析。(5)根据溶液的概念分析。
19.【答案】4.5 g 475 g
【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 500 g×0.9%=4.5 g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X×18%=500 g×0.9%或X×18%=4.5 g
解之得:X=25 g
需加水质量:500 g-25 g=475 g
20.【答案】(1)11 g (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 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 g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4.4 g,所以当加入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NaCl质量为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