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第九章 浮力 复习试题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Word版含答案) | ![]() | |
格式 | docx | ||
文件大小 | 225.5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沪科版 | ||
科目 | 物理 | ||
更新时间 | 2022-01-18 00:57:32 |
6.把体积相等的木块和铁块置于水中,木块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入水底.这时它们所受的浮力( )
A. F木<F铁 B. F木=F铁 C. F木>F铁 D. 无法确定
7.如图所示,鸡蛋浮在盐水面上,现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关于鸡蛋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始终保持不变 B. 先不变,后变小 C. 先变小,后不变 D. 始终变小
8.一枚重量为G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如图所示.往盐水中继续均匀缓慢加盐,鸡蛋所受浮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9.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鸡蛋下沉至杯底,如图(甲)所示,向水中加适量盐并使其溶解,鸡蛋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如图(乙)所示,继续加盐并使其溶解,鸡蛋处于漂浮状态,如图(丙)所示.三种状态下鸡蛋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 , 则F甲、F乙、F丙的关系为( )
A. F甲<F乙<F丙 B. F甲<F乙=F丙 C. F甲=F乙>F丙 D. F甲>F乙>F丙
10.如图所示,把一个马铃薯放入浓盐水中,马铃薯处于漂浮状态,如果将水面以上的部分切去,则剩下部分的马铃薯将会( )
A. 漂浮 B. 悬浮 C. 下沉 D. 不能判断
11.有一不吸水木球,其质量为10 g,体积为20 cm3 , 先把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当木球球静止时,溢出水的质量为10 g;把它取出擦干,再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溢水杯中,当木球静止时,溢出煤油的质量是(煤油的密度是0. 8g/cm3) ( )
A. 5 g B. 8 g C. 10 g D. 16 g
二、填空题
12.张鹏宇在家洗苹果时,将一个质量为160g,体积为200cm3的大红苹果按在水中20cm深处,苹果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 N.
13.图中a、b所示的是将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液体中的情形,由图可知:两种液体的密度相比较:ρa________ρb;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比较:Fa________Fb 。(两空均填“>”、“=”、“<” )
14.取一只空牙膏袋,一次将它挤瘪,另一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杯水中,如图所示.两次牙膏袋的质量m甲和m乙的大小关系是m甲________m乙;两次排开水的体积 V甲和V乙的大小关系是V甲________V乙;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和F乙的大小关系是F甲________F乙;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和p乙的大小关系是p甲________p乙.
15.小华用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
(1)进行甲、乙两步实验,小华的目的是________ .
(2)进行乙、丙两步实验,小华向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 .
16.将适量橡皮泥包裹在吸管下端,制成了一个土密度计。将此土密度计依次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甲、乙容器中,土密度计静止的状态如图所示,可以判断________容器中的液体密度较大。(选填“甲”或“乙”)
17.许多轮船都有排水量的标记,“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满载时的排水量是4800t,表示它浮在海面上排开的海水质量是4800t,此时舰船所受的浮力是________N(g=10N/kg).当舰船从海洋驶入长江时,吃水深度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得一石块重为1N,将石块完全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6N,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 N,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g取10N /kg).
19.如图所示,把一小球分别放入盛满不同液体的两个溢水杯中。当小球静止时,甲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40g,乙杯中溢出的液体质量是50g,则小球的质量是________ g,甲、乙两杯中液体的密度甲________ 乙。(选填“>”、“=”或“<”)
20.如图所示,一金属块所受的重力为26.5牛,当用弹簧测力计吊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6.7牛,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为________牛,此时排开水的重力为________牛。如果该金属块从弹簧测力计取下,放入水中下沉的过程中所受合力为________牛。
21.如图所示,重为525N的人躺在死海的水面上悠闲地阅读,她受到海水的浮力是________ N,浸入海水中的体积是________ m3.(ρ海水=1.05×103kg/m3)
三、实验探究题
22.小红将苹果放入烧杯并逐渐向烧杯中加水,看到如图所示的情景:
(1)比较A、B两图可知:________图中苹果受到的浮力较大,从B图可以判断苹果的密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
(2)分析B、C两图可知:B图苹果受到的浮力________C图苹果受到的浮力大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小红又拿来一个装水(水足够多,密度用 表示)的大量筒,水的体积为V1 , 借助这个量筒测出了苹果的密度:①在C图中,她轻轻取出苹果,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2.则苹果的质量表达式:m =________.
②小红用细棒把苹果完全压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水从烧杯中溢出后,再取出苹果,并继续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再次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3.
③苹果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 .
(4)如果把C图中的水换成盐水,苹果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苹果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_ .
23.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________ 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示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__ N.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
(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 kg/m3 .
四、计算题
24.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2.7N.当把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N.现把该零件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9N,求:
(1)该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
(2)该金属零件的密度ρ金;
(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ρ液
25.图甲是一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现置于水平桌面上,容器内水深为0.3m,容器的底面积为0.04m2 , 图乙是一质量均匀的塑料球,密度为0.2×103kg/m3 , (g取10N/kg)。求:
(1)容器中水的质量;
(2)距容器底部0.1m处A点液体的压强;
(3)把塑料球放入该容器中,用了16N的力恰好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塑料球的重力多大?
九年级物理第九章复习试卷(浮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C 3. A 4. C 5.C 6.A 7.B 8.A 9. B 10. A 11. C
二、填空题
12.1.96 13.>;= 14. =;<;<;<
15. 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6. 乙 17.4.8X107;变大
18. 0.4;2.5 19. 50 ;< 20. 9.8;9.8;16.7 21.525;0.05
三、实验探究题
22.(1)B;小于 (2)等于
(3)ρ水(V1-V2);ρ水 ;
(4)变大;不变
23. (1)液体密度;2.4 (2)增大;无关(3)1.2×103
四、计算题
24.(1)解: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2.7N,即物体的重为2.7N,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N.根据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原理得浮力为:
(2)解:根据 得零件和体积为:
根据 得零件的密度为:
(3)解:把该零件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9N,根据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原理得此时的浮力又为:
根据 得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
25.(1)解:根据题意知道,容器中水的体积是:V=Sh=0.04m2 ×0.3m=0.012m3 ,
由ρ=m/V知道水的质量是:m=ρV=1×103 kg/m3 ×0.012m3 =12kg
(2)解:因为容器内水深为0.3m,所以距容器底部0.1m处A点液体的压强是:p=ρgh=1×103 kg/m3 ×10N/kg×(0.3m-0.1m)=2000Pa
(3)解:设塑料球的体积为V′,则其在该容器中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F浮=ρ液 gV排=ρ液 gV′,
塑料球的重力是:G=m′g=ρ塑V′g,
又因为用了16N的力恰好使塑料球完全浸没在水中,此时对塑料球受力是:F浮=F+G,
即ρ液 gV′=F+ρ塑 V′g,整理可得(ρ液g-ρ塑 g)V′=F
代入数据得,(1×103 kg/m3 ×10N/kg-0.2×103 kg/m3 ×10N/kg)V′=16N,
解得塑料球的体积是:V′=2×10-3 m3 ,
由ρ=m/V可知塑料球的质量是:m球=ρ塑料V′=0.2×103 kg/m3 ×2×10-3 m3 =0.4kg,
所以塑料球的重力是:G球=m球 g=0.4kg×10N/kg=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