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杭州市七县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8 07: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杭州市七县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地理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卷分选择题Ⅰ、选择题Ⅱ、非选择题三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毎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嶂石岩地貌发育在砂岩上,主要分布在太行山区,表现为连绵不断的陡崖“长墙”,在长墙上会有崖顶垂直延伸到崖底的深沟发育。图为嶂石岩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发育成嶂石岩地貌的岩石属于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形成长墙上深沟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强 B冰川沉积作用强
C.岩浆活动较频繁 D地壳抬升作用强
图为科学家通过钻孔获取的某大洋底部沉积物年代及厚度分布图。完成3、4题。
3.甲处的板块边界类型及宏观地貌分别是
A.生长边界海沟 B.生长边界海岭
C.消亡边界海沟 D.消亡边界海岭
4.造成甲到乙处海底表层沉积物年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基岩深度 B板块运动 C.潮汐作用 D洋流作用
茶卡盐湖位于青海省,海拔3100米。晴夭时,茶卡盐湖湖面就像镜子一样将蔚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去茶卡盐湖游玩的最佳季节是夏季,但游客白天需做妤防晒,夜晩要注意保暖。完成5、6题。
5.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因为大气的
A.辐射 B散射 C.吸收 D反射
6.“游客白天需做好防哂,夜晩要注意保暖”主要原因是
①白天大气保温作用强 ②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③夜晩地面辐射强 ④夜晩大气逆辐射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明在地理课上学习了“热力环流”后,回家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学习所得。图为小明制作的一张幻灯片演示稿。完成7、8题。
7.小明制作的幻灯片演示稿中有一处错误,它是
A.等压面X B等压面Y C.热力环流成因 D.气压高低排序
8.小明父母问甲地有可能出现在哪里,小明可回答的有
A.城市的郊外 B.沙漠的绿洲 C.白天的陆地 D.夜晚的山坡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4日13:29-17:37,包括南极洲在内的南半球部分地区可观测到日食现象。某南极探险队在互联网上直播了此次日食现象。图为日食现象发生时,部分天体位置示意图。完成9、10题。
9.甲天体属于
A.恒星 B行星 C矮行星 D.卫星
10.南极探险队直播日食现象时,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可能为
A.12月5日1:30-3:37 B.12月5日3:30-6:37
C.12月4日1:30-3:37 D.12月4日3:30-6:37
携带水稻等植物种子的“天宫二号”在高度约380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科学家在天宫二号上启动了植物种植实验。为满足植物水分要求,科学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11、12题。
11.轨道上的天宫二号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12.科学家设计的实验装置模仿的原理是
A.温室效应 B热力环流 C.水循环 D.地形雨
迪亚士航海线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领探险队从葡萄牙岀发沿着非洲西海岸南下,绕过好望角并返回葡萄牙的航线。图为迪亚士航线非洲部分路线图。完成13、14题。
13.迪亚土航线沿岸植被变化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14.图中a、b、c、d四处盐度最低的是
A.a B.b C.c D.d
地理成因链是对一个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按要素从先到后进行排列的一个逻辑链。图为秘鲁渔场及周边区域盛行风和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上升流按性质划分属于
A.密度流 B.补偿流 C.寒流 D.暖流
16.秘鲁渔场的地理成因链是
①离岸流形成 ②营养物质丰富 ③上升流形成 ④浮游生物旺盛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据专家考证,东北黑土区变成农田之前曾经是广袤的草甸、草原。黑土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10%,而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红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2%以下。完成17、18题。
17.黑土中的“黑色物质”主要是
A.沉积岩层 B母质层 C.淀积层 D腐殖质层
18.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红壤的原因主要是
①枯枝落叶多 ②雨水淋溶少 ③微生物分解弱 ④径流侵蚀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如图所示,杭州(30°N,120°E)某校教学楼为合院模式,教学楼高30米,中庭高15米。该校兴趣小组对合院内甲、乙两棵树的采光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观测。在观测期间,该小组发现南侧教学楼正午的阴影从图中阴影1到了阴影2。完成19、20题。(tg80°≈6,tg60°≈1.7)
19.正午时分南侧教学楼的阴影从阴影1移动到阴影2期间,杭州
①昼长始终大于夜长 ②日出时间逐渐推迟
③正午太阳高度由最大值逐渐变小 ④日出方位由东北移向东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冬半年
A.上午甲树采光强于乙树 B.下午甲树采光强于乙树
C.乙树采光始终强于甲树 D.甲树采光始终强于乙树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毎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20年末至2021年初出现拉尼娜事件,专家预测2021年末至2022年初又将出现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被称为“双拉尼娜年”。图为1950年以来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距平统计图。完成第21题。
21.由图可知,拉尼娜事件
A.发生周期较为固定 B会加剧全球变暖现象
C.1950年前没有发生 D总体使我国冬天更冷
下表为长江武汉站、黄河花园口站、松花江哈尔滨站、塔里木河阿拉尔站四个水文站测得的相关数据表。完成22、23题。
第22、23题表
河流(水文站) 集水面积(km2) 年径流量(108m3) 径流季节分配(%)
春 夏 秋 冬
长江(武汉站) 1488036 7215. 8 18. 5 39. 6 32. 1 9.8
黄河(花园口站) 729717 424. 1 18. 5 35. 9 34.4 11. 2
松花江(哈尔滨站) 389769 337. 9 16. 7 39. 4 37. 3 6. 6
塔里木河(阿拉尔站) 489759 43. 5 4. 7 64. 1 18. 0 13. 2
22.四个水文站相比
A.集水面积越大的径流量越大 B.长江夏季的径流量最大
C.黄河春季与长江径流量相同 D松花江冬季径流量最小
23.塔里木河阿拉尔站
A.夏季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流量最大
B冬季出现封冻而断流
C.秋季因降水少蒸发大而集水面积最小
D春季主要靠雨水补给
哀牢山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由西南季风带来。图为哀牢山位置及该山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完成24、25题。
24.造成哀牢山植被产生垂直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热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地形坡度
25.哀牢山东坡山麓为稀树灌木草丛带的原因是
A.气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 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少
C.坡度大,坡面径流流速快 D.河谷封闭,热量不易散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图为哈萨克斯坦部分地理要素分布图。哈萨克斯坦是位于亚洲中部的一个内陆国家,额尔齐斯河流经该囯,其小麦产区主要位于北部,近几年小麦产区过度开垦已经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1)图中甲地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乙地自然带为___________。(2分)
(2)写出丙地河水的补给类型。(4分)
(3)简述小麦产区过度开垦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在“十三五”期间,贵州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由5128公里增至7607公里,出省通道由15个増至22个,图1为贵州地形示意图,图2为贵州某峰丛地貌区,峰丛地貌区的聚落和耕地主要分布于峰丛间洼地。
(1)简述贵州地形地势特征。(3分)
(2)说明地貌对贵州公路建设造成的不利影响。(4分)
(3)简析峰丛地貌区聚落和耕地主要分布于洼地的原因。(3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
材料:雾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成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图1为世界部分区域略图,图中西岸海雾多发。图2、图3分别为甲、乙两城市降水资料。
(1)图中甲地风向出现的季节是_________(填“夏”或“冬”)季,说明其形成过程。(4分)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季节变化异同点,并解释原因。(6分)
(3)简析图中西岸多雾的原因。(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气压的分布与变化受气温等要素影响,而气压的分布与变化也会影响气温、风向、风力等要素的变化。下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6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第御橱图形成过程。(5分)
(2)比较Ⅰ、Ⅱ两处冷锋形成的异同点。(4分)
(3)预测天津即将要发生的天气特征。(4分)
杭州市七县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CABBB6-10:DACDC11-15:DCABC16-20:BDCDC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25:DBCAA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1)温带草原带(1分)、温带荒漠带(1分)
(2)冰川(雪)融水补给(1分)、雨水补给(1分)、湖泊水补给(1分)、地下水补给(分)
(3)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1分);气候变干,温差变大(1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肥力降低(1分);风蚀程度增加,土地沙化加剧(1分)
27.(1)高原山地为主(1分),地势西高东低(1分),起伏大(1分)
(2)该地属喀斯特地貌分布区(1分),地表崎岖(1分);地下多暗河溶洞(1分),多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1分),道路建设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成本高。
(3)地势较为平坦(1分);中部汇集周围峰丛流水,较为湿润(1分);土层较厚(1分),有利于生活与耕作。
28.(1)夏(1分);(北半球)东北风(1分)南移(越过赤道)(1分)往左偏(1分)
(2)同:季节变化大(1分);异:甲夏季多冬季少,乙冬季多夏季少(1分)
原因:甲夏季受来自海洋的西北风影响(1分),冬季受来自大陆的东南风影响(1分)
原因:乙冬季受西风带影响(1分),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1分)
(3)纬度较低,蒸发旺盛,近海面空气中水汽充足(1分);寒流降温,近海面水汽易凝结。(1分)
29.(1)分布特点:总体西高东低(1分);西部、东北部出现高,低压中心(1分),气压差大(1分);
形成过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分),冬半年陆地降温快(1分),空气冷却下沉(1分),形成高压
(2)同:都是冷空气向暖空气运动(1分)
异:Ⅰ是冷高压辐散出来的冷空气快速向暖空气运动(1分)
Ⅱ.是低压槽附近冷暖空气交汇(1分),逆时针旋转导致冷空气向暖空气运动(1分)
(3)大风、降温、雨雪、气压升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