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现象测试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有些动物在夜间几乎什么都看不见,而猫头鹰在夜间却有很好的视力.这是因为猫头鹰的眼睛( )
A. 不需要红外线也能看到目标
B. 自身发光,照亮搜索的目标
C. 可对红外线产生视觉
D. 可对紫外线产生视觉
2.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的鱼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下列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A.
B.
C.
D.
3.如果一个小发光体发出两条光线,根据这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可以确定( )
A. 发光体的体积
B. 发光体的位置
C. 发光体的大小
D. 发光体的面积
4.在“五岳”之一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直线传播
B. 小孔成像
C. 影子
D. 光的色散
5.响尾蛇可以靠对光的敏感来捕食,这种光是( )
A. 白光
B. 红外线
C. 紫外线
D. 红光
6.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 全身呈绿色
B.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青色
7.某同学面对平面镜,看到身后电子显示屏上显示的时间为12:51,则实际时间是( )
A. 12:51
B. 12:21
C. 15:51
D. 15:21
8.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这种研究方法叫建立模型法,下面关于光和光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和光线都是真实存在的
B. 光和光线都不是真实存在的
C. 光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不是真实存在的
D. 光不是真实存在的,而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9.炎热的夏天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常觉得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光的( )
A. 漫反射
B. 镜面反射
C. 折射
D. 直线传播
10.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
A. 不变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D. 都有可能,取决于镜子大小及视角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太阳光是单色光
B. 白光是单色光
C. 光也具有能量
D. 所有光线都看得见
12.根据图中的漫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人看到的是鱼的实像,位置变浅了些
B. 人看到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变深了些
C. 鱼看到的是人的实像,位置偏低些
D. 鱼看到的是人的虚像,位置偏高些
13.世界上最早记载并解释小孔成像实验的是( )
A. 阿基米德
B. 墨翟
C. 牛顿
D. 伽利略
14.下列关于折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有( )
A.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有可能不变
D. 光从水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15.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钟表,则其指示的真实时刻是( )
A. 1:45
B. 2:57
C. 9:03
D. 11:15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色光散射的较多.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这是因为傍晚的阳光要穿过厚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光和紫光大部分都散射掉了,剩下____________和橙光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的眼睛.
17.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夹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到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
(1)实验时,一边慢慢转动三棱镜,一边注意观察光屏,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说明____________.
(2)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可以适当_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3)光屏上A、B是彩色光带边缘的色光,其中B为____________光,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区域内光的热效应时,为了使它的示数变化更明显,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
1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来研究光的传播:由实验可知,光在水中沿______传播.光在玻璃中沿______传播;我们还知道光在空气中沿______ 传播.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在______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学习了“光的反射”后,小红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她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究:用一厚玻璃缸盛一定量的水,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从水中进入玻璃,再次进入空气中,其光路图如图1所示.她又通过因特网查到了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
试回答:
(1)针对小红提出的问题,请你仔细观察图2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光发生折射的原因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不同,具体的关系是:光从的介质进入的介质时(均选填“传播速度较大”或“传播速度较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2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20.如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1)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F面绕发现ON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 ______ (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2)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
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3)小红在实验时,让一束光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B.将纸板F沿ON向前或后折,此时在纸板F上看不到反射光线,此实验现象说明 ______ .
(4)如果让光线沿着BO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发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
21.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 ______ 的大小.
(2)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______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2.在田径运动会的百米赛跑项目中,小明和小江分别根据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跑步成绩( )
A. 小明比小江多了0.294秒
B. 小江比小明多了0.294秒
C. 小明和小江的记录结果一样
D. 小江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23.小康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后,查阅相关资料,利用下面的方法粗略测出月球的直径.如图所示,在月圆时,把一枚一元的硬币,放在离眼睛点约为米处,在保证与月面平行的情况下,正好把月亮遮住.已知一元硬币的直径为,地球到月球距离为,则证明月球的直径(本题忽略大气对光的折射).
24.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记时员在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什么后果 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猫头鹰的眼睛可以对红外线产生视觉,所以猫头鹰在夜间却有很好的视力.
2.【答案】D
【解析】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A、C选项光的传播方向错误;B选项,折射角等于入射角,错误;只有D选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表示出了一个点,也就是位置,无法确定发光体的体积,大小和面积.
4.【答案】D
【解析】看到五彩缤纷的光环,是由太阳光发生色散现象形成的.
5.【答案】B
【解析】响尾蛇在眼和鼻孔之间具有颊窝,是热能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知周围动物辐射的红外线,进行捕捉猎物.
6.【答案】B
【解析】白上衣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绿光照上就反射绿光,呈现绿颜色;蓝裙子只能反射蓝光,绿光照上不反射,呈现为黑色.
7.【答案】A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题中所显示的时刻与12:51成轴对称,所以此时实际时刻为12:51.
8.【答案】C
【解析】光线是我们为了方便光的研究假想出的物理模型,是不存在的,而光是真实存在的.
9.【答案】C
【解析】因为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会发生折射现象,而路面上暖空气与高空中冷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所以光线在路面上会发生折射;远处物体的光经路面向空气传播,发生折射后进入人的眼睛,人由于错觉始终认为光沿直线传播,所以看到“公路远处似乎有水,水中还有汽车、电杆等物体的倒影,但当车行驶至该处时,水却消失了”.故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镜的过程中,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1.【答案】C
【解析】太阳光即白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复色光;、光具有能量,称为太阳能或光能;太阳光谱中只有极少部分能够被看到的可见光,例如红外线、紫外线就是不可见光.
12.【答案】D
【解析】(1)人看到的鱼是鱼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形成的虚像,光线从水射向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作出从鱼S1发出的两条光路,将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得到的交点即为鱼的虚像S1′,如图,可以看出虚像的位置变浅了.
(2)同理,鱼看到的是人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面折射形成的虚像,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可知,位置偏高了.
13.【答案】B
【解析】中国古书《墨经》记载了2400年前,中国古代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完成了小孔成像实验,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实验.
14.【答案】C
【解析】当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但当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故A、B、D都不符合题意.C正确.
15.【答案】C
【解析】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左右颠倒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背面来看.此时的时间是
9:03,如图所示:
16.【答案】大气层、蓝、红光.
【解析】早上和傍晚是因为阳光斜着照到地球上的,光在穿过带雾的大气层时被减弱了,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形成了散射,蓝光紫光大部分被散射掉了,而红光对烟雾的穿透力最强,所以剩下红光橙光透过大气射入我们眼睛,看到的是红色的.
17.【答案】(1)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2)增大;(3)紫;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
【解析】(1)该现象称为光的色散;在光屏上可观察到彩色光带,这说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
(2)如果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则应增大彩色光带的宽度,即适当增大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
(3)太阳光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颜色的色光组成的,且光屏上A为红光,B为紫光;要使温度计的示数更明显,就必须提高温度计玻璃泡的吸热效果,由于不透明的黑色物体,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可以加强吸热效果,因此可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成黑色.
18.【答案】直线;直线;直线;同一种均匀介质中.
【解析】由实验可知,光在水中和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空气中也沿直线传播,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9.【答案】(1)光的传播速度,传播速度较大,传播速度较小;
(2)
【解析】(1)由图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传播速度;光从水斜射入玻璃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光从传播速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较小的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确定光从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20.【答案】(1)不发生;(2)D;(3)反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1)以法线ON为轴线,将白色硬纸板的B面绕法线ON向后旋转,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因为反射光线是由入射光线决定的.
(2)此题主要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先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然后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减小,再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与前一次实验量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即可发现反射角和入射角关系.故选D;
(3)实验中,将纸板沿ON向后折,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纸板沿ON向后折,看不到反射光了,说明反射光已经不在纸板上了,而此时纸板B和纸板A也不是一个平面了,所以说反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4)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时的反射角为原来的入射角,所以会发现光线原路返回,也就是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1.【答案】物;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解析】(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
(2)像与物是关于镜子对称的,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成的像就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2.【答案】A
【解析】光的传播速度是c=3×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太快了,所以当光从起点传播到终点时,光的传播时间是可以忽略的.由于声音和冒烟是同时产生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当人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声音从起点才开始传播,那么声音从起点传播到小江耳朵里的时间是:
,
这说明当小明看到冒烟时,过了0.294s的时间声音才传到小江的耳朵里,所以小江比小明晚计时了0.294s,小明比小江多计时了0.294s.
小明以看到冒烟就开始计时,这和运动员开始起跑的时刻基本是相同的,所以小明记录的结果更准确.
23.【答案】证明:∵AB∥CD
∴△OAB∽△OCD
∴
∵AB=d;CD=D;OF=H;OE=L;
∴D=
【解析】设OE交AB于点F,由题意可知△OAB∽△O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高之比等于相似比计算即可,注意的是结果要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24.【答案】解:(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
(2)声音传播100m时所用的时间:
所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
答:(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2)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是11s+0.29s=11.29s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如果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