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word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8 09:5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测试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显微镜物镜所成的像相当于下列哪种光学元件所成的像( )
A. 照相机
B. 投影仪
C. 放大镜
D. 近视眼
2.如下图所示,是市五中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
A. 平面镜成虚像
B. 凸透镜成实像
C. 显微镜
D. 凸透镜成虚像
3.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 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观察盒上的凸透镜打碎了。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分别给他提供了焦距为 4cm、 8cm、 10cm和 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择( )
A. 焦距为 4cm的凸透镜
B. 焦距为 8cm的凸透镜
C. 焦距为 10cm的凸透镜
D. 焦距为 12cm的凸透镜
4.放映投影片时,要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胶片正确的插法应该是( )
A.
B.
C.
D.
5.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烛焰、凸透镜(相当于人的眼睛)、光屏,调整后,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睛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 )
A. 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B. 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 人的眼睛是近视眼,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 人的眼睛是近视眼,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6.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么样使图像变成图乙( )
A.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
B.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
C.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D. 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7.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 ②①;
B. ③①;
C. ②④;
D. ③④.
8.小明的爷爷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装片,正当他看清高倍镜下的物像时,小明也争着要看.但他看到的像却有点模糊.通过操作,小明得到了清晰的物像.他的操作方法是( )
A. 调节粗准焦螺旋
B. 调节细准焦螺旋
C. 调节反光镜
D. 调整装片位置
9.如图所示,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1)小孔照相机所成的像;(2)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3)平静的湖面上群山的倒影;(4)手影;(5)人照镜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4)为实像
B. (2)(3)(4)为虚像
C. 只有(1)为实像
D. 只有(5)为虚像
10.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 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 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 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11.如下图所示,N是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暗盒,盒内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为暗盒右侧平面上的一个圆孔,M是一个与暗盒右侧平面平行的、相间一定距离的光屏,若用一个外径与圆孔P相同的光学器件嵌入其中,发现在光屏M上呈现出一个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则嵌入圆孔P的光学器件( )
A. 一定是凹透镜
B. 一定是凸透镜
C. 可能是凸透镜或凹透镜
D. 可能是厚平板玻璃
12.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拿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从透镜处缓缓远离透镜,这时白纸上看到的现象是( )
A. 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大小不变
B. 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后变小
C. 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后变大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3.如图是把一副眼镜放在太阳光下,在地面上看到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镜片是( )
A. 凹透镜
B. 凹面镜
C. 凸透镜
D. 凸面镜
14.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15.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实像能用光屏接收,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B. 实像可以拍摄,虚像不能拍摄
C. 实像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眼睛看到
D.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也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在如图所示的透镜中,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_.
17.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 ______ 的实像;再经目镜成 ______ 、 ______ 的虚像,其原理与 ______ 相似;经过物镜和目镜的共同作用,大大增加了 ______ ,从而可以看清微小的物体.
18.在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物镜的____________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____________.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____________,使成的像更加明亮.
三、实验题(共3小题)
19.小周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 ______ .
(2)小周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
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 ______ 移动.同时把光屏向 ______ 移动.
(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 ______ 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2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实验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 ______ 调节凸透镜.
(2)调整后,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想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移动蜡烛以后,需要缓慢向 ______ 移动光屏,写出一个原理相同的应用 ______ .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缓慢向 ______ 移动光屏.
(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 ______ 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像时, 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活动中,小明用是凸透镜焦距为15cm,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组装,如图所示.
(1)图中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在光屏的 ______ (填“上方”、“中央”或“下方”),为使实验顺利进行,应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______ 上;
(2)保持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之间距离不变,进行调节后,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倒立 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
(3)使烛焰放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 ______ (选填“放大”、“缩小”、“等大”)的清晰的实像.生活中常用的 ______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
2.【答案】B
【解析】由于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应是实际的光线形成的,且应成在较小的区域上,故成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3.【答案】D
【解析】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10cm,所以选择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4.【答案】D
【解析】放映幻灯时,成的像是倒立且左右相反的,故字母F的像是D中的形状.
5.【答案】A
【解析】由题意可知,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当移走眼镜片后,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后方即像距增大了,类似于远视眼(老花眼)的情况,当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晰,说明该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人的眼睛是老花眼,眼镜片是凸透镜.
6.【答案】B
【解析】载玻片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又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了两次放大.所以载玻片上的物体和看到的像是左右颠倒,上下颠倒的.
要看到如图乙的像,载玻片上的物体如图丙放置,所以把甲逆时针转动90°.
7.【答案】B
【解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丙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甲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8.【答案】B
【解析】调节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升降镜筒,调节物体与物镜的距离,以便观察清楚物像,粗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大,属于粗略调节,细准焦螺旋的升降范围小,属于精确调节,而小明的爷爷已经调好了,只是不同的人眼睛略有差别,这时要精细调节,所以调细准焦螺旋.
9.【答案】C
【解析】(1)小孔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2)透过玻璃砖看钢笔,看到的是钢笔的虚像;
(3)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面上群山的倒影,是山正立等大的虚像;
(4)手影是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被不透明物体阻碍达不到的区域,不是像;
(5)人照镜子,看到自己正立、等大的虚像.
10.【答案】D
【解析】A、望远镜的物镜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显微镜的物镜是为了使得载物片上的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
B、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B错误;
C、望远镜的物镜的目的是使得无限远处的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镜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故D正确.
11.【答案】C
【解析】由题意知,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形成了比圆孔P大的圆形光斑,可能是光学器件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能是凹透镜,B错误;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若M在焦点外,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继续传播,M离得屏越远,则光斑越大,所以可能是凸透镜,此时M在焦点外某一距离处,A错误;
光透过厚平板玻璃后,仍平行射出,光斑的大小不变,所以D错误.
12.【答案】C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光会聚在焦点处时,最小最亮.当白纸由透镜逐渐远离时,形成的光斑先逐渐变小,白纸位于焦点处时最小最亮,经过焦点后,光斑又逐渐增大.
13.【答案】A
【解析】由于地面上的光斑比眼镜的面积大,故眼镜对光起到了发散的作用,所以这个眼镜是凹透镜.
14.【答案】D
【解析】(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所以显微镜最后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这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
15.【答案】A
【解析】A.是否能用光屏承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承接不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 实像可以拍照,虚像也可以拍照,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实像能呈现在屏上,也能用眼睛观察,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D错误.
16.【答案】ABD
【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AB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都是凸透镜;CE都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都是凹透镜.
17.【答案】放大;正立;放大;放大镜;像的大小.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即将载物台上的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其原理与幻灯机相似;此时经过物镜所成的像恰好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该像再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原理与放大镜相似;
故经过物镜和目镜的共同作用,大大增加了像的大小,从而可以看清微小的物体.
18.【答案】焦点;放大;增加折射光线.
【解析】望远镜的物镜和照相机镜头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越远,像距越小,像越接近焦点;目镜和放大镜作用相同,目镜把物镜成的像再放大.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越大,折射光线越多,像越清晰.
19.【答案】(1)光屏中央;(2)远离透镜方向(左);靠近透镜方向(左);(3)远离透镜方向(右).
【解析】(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
(2)要使所成的像更小,应增大物距,所以使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或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则像距要变小,所以光屏要靠近透镜或向左移动.
(3)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通过透镜的光线会晚一些会聚,因此需要使光屏向远离透镜或向右移动.
20.【答案】(1)下;(2)左;照相机;右;(3)光屏;有.
【解析】(1)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如图,像成在光屏的上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让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2)如图所示,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要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必须增大物距,即将蜡烛向左移动到2倍焦距以外,同时像距应该变小,所以光屏应该向左移动;
由于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所以如果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镜,此时使得光线发散,所以会推迟成像,故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动;
(3)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即此时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此时光屏上没有像,但应站在光屏一侧观察,能看到蜡烛的正立、放大的虚像,当观察像时肯定有光进入人眼;
21.【答案】(1)下方;同一高度;(2)缩小;(3)放大;幻灯机(或电影放映机、投影仪).
【解析】(1)由图知,烛焰位置偏上,由于实像是倒立的,所以像偏向光屏的下方;
为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已知f=15cm,由图知,物距大于2f,所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使烛焰放在光具座上30cm刻度处,则物距u=50cm-30cm=20cm,处于f和2f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幻灯机、投影仪或电影放映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