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综合练习(共4份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 综合练习(共4份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8 10:00:52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综合(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根据此时的成像特点可以制成投影仪
C.若将光屏和蜡烛对调,光屏上不能成像
D.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
2.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映电影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光屏上成像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从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D.白色的银幕可以吸收所有的色光
3.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4.2021年0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在珠海进行,换上了“中国心”的歼﹣20以新的姿态、新的装备首次飞过珠海上空,如图甲、乙是一位军事爱好者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相机在同一位置先后两次拍到的同一架歼﹣20的画面,关于此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照时歼﹣20处于相机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拍摄甲画面时,歼﹣20战机和相机的距离比拍乙远
C.拍完甲之后再拍摄乙照片,此时需要将相机镜头缩短
D.拍摄画面时,相机所成的像是歼﹣20倒立缩小的虚像
5.透过装满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看到课本封面的“物理”两个字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玻璃杯远离课本封面时,看到的字变小
C.图中“物理”两个字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图中“物理”两个字是虚像
6.小明做作业时,动手操作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找了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普通铅笔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如图所示,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不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先成虚像,后成实像
B.笔尖一直变长变大
C.到某一位置,笔尖突然改变方向
D.笔尖先变长变大,后变短变小
7.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图示位置时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左移到适当位置也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8.下列与光有关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青蛙“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C.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云在水中飘,鱼在云上游”,都是光的反射现象
D.人靠近镜子,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变大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
二、填空题
10.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将相机适当______蝴蝶(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略向______(选填“内缩”或“外伸”)。
11.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人的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______透镜。若同学平时因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近视眼后,需佩戴近视眼镜,近视眼镜属于______透镜。
12.生活处处有物理,“爱物理”小组同学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兴趣高涨,大家利用小明爷爷的老花镜也做起了探究实验,爷爷告诉小明,眼镜的度数是200度,那么该眼镜镜片的焦距是___________m,眼镜度数越高,焦距越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13.如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当烛焰在B点时,成像在A点;当烛焰在A点时,成像在C点,则凸透镜一定固定在______之间,两次成像的虚实情况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4.如图所示为平行光正对透镜入射,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情景,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可以佩戴此种类型透镜制成的眼镜对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进行矫正。
15.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某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_______图,矫正近视限的做法是_______图。
三、作图题
16.作图题,保留作图辅助线。
(1)如下图中,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OB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方向;
(2)如图所示,SA、SB是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其中SA平行于主光轴,SB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出射光线(注意标出箭头方向)。
17.作图
(1)请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光线AO射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时的反射光线;
(2)一束光由玻璃中射入空气,请根据折射规律作出其进入空气中的光线;
(3)画出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4)画出光通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18.如图所示,凹透镜的主光轴处于水平位置,F是其焦点,平面镜与水平方向成45°,请画出竖直激光束AO经平面镜反射,再经凹透镜折射的光路图。
19.作图题
(1)如图所示,一束激光从空气中射到半圆形玻璃砖上(O为圆心),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①反射光线;② 进入玻璃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3)如图所示,补充光路图
四、实验题
20.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小明将蜡烛由距透镜200cm处移至距透镜150cm处的过程中,在光屏上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均约为10cm。透镜的焦距约为___________ cm,小明运用这种方法测出来的焦距与实际相比_________ (偏大、偏小、相等)。
(2)小明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如图2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可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若把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距离s′,移动距离s′___________ s。(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4)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如图3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与此时所成的像性质相同,只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一下,光屏上_______(能/不能)成清晰的像。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一个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cm,24.0cm,26.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_________。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______cm;
(2)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位于光屏中心的______(“上方”或者“下方”);
(3)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3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选填“1”、“2”或“3”)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4)实验得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发现在图丙中蜡烛A通过凸透镜不可能形成的像是______(选填“B”、“C”、“D”或“E”);
(5)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_____。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 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 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镜
2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把物体放在离凸透镜8.0cm处时,在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3)当物体离凸透镜15.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如果用一张不透光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烛焰完整的像;
(4)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将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固定不动,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5)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在逐渐变短,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现象,为了把像调整到光屏中央,应该_____;
A、将蜡烛向下移动B、将凸透镜向下移动C.将光屏向下移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C
5.B
6.B
7.B
8.B
9.B
10.靠近 外伸
11.会聚 发散 凸 凹
12.0.5 小
13.BC 不同
14.11.0 远视眼
15.乙 丁
16.(1) ;(2)
17.(1) ;(2) ;(3) ;(4)
18.
19.);(2);(3) ;
20.10 偏大 蜡烛与光屏间距离较小 左 大于 缩小 照相机 能 像没调到最清晰的位置就进行测量
21.10.0 上方 2 C C
22.10.0 不能 放大 投影仪 能 远离 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综合(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1年09月28日第十三届中国航展在珠海进行,换上了“中国心”的歼﹣20以新的姿态、新的装备首次飞过珠海上空,如图甲、乙是一位军事爱好者用一架焦距不变的相机在同一位置先后两次拍到的同一架歼﹣20的画面,关于此画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照时歼﹣20处于相机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B.拍摄甲画面时,歼﹣20战机和相机的距离比拍乙远
C.拍完甲之后再拍摄乙照片,此时需要将相机镜头缩短
D.拍摄画面时,相机所成的像是歼﹣20倒立缩小的虚像
2.在进行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调节光屏位置,可以看到烛焰清晰的图像,这个图像是图中的(  )
A. B.
C. D.
3.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某次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B.将蜡烛从光具座40.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物像间距离先变大后变小
C.若将蜡烛从光具座30.0cm刻度处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时,烛焰所成的像将逐渐变小
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2.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在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4.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5.2020年临沂市初中物理讲课比赛在平邑赛博中学举行。会议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亮健康码、测温、戴口罩。手机扫描健康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6.如图所示,线段AB为一凸透镜成像的物距倒数和像距倒数的对应关系。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等于5m
B.物距为0.3m时所成像为正立放大虚像
C.物距从0.1m增至0.8m过程中所成像为倒立缩小实像
D.当物距从0.25m增至1m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
7.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图示位置时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左移到适当位置也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物距为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物距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至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
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km/s,小明在“翠微峰”为父母拍照时发现主峰没有完全进入取景框,为了将父母和主峰都拍摄下来,他向后退了一段距离,并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向后缩”)一点。
10.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11.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成像原理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12.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 __像(选填“虚”或“实”),则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是 __,像离透镜的距离是 __(选填“10厘米~20厘米”、“大于20厘米”或“小于10厘米”)。
13.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将蜡烛、光屏分别置于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______,目的是______。现有焦距分别为25厘米、10厘米及5厘米的甲、乙、丙三个凸透镜,选择其中一个放在光具座的B刻度线对应处,如图所示。将蜡烛放于A刻度线对应处,在CD间移动光屏时,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像,则实验所用的是______(选填“甲”或“乙”或“丙”)透镜。保持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不变,为了得到另一种性质的像,可将凸透镜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时如果凸透镜的位置移过______厘米刻度线,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光屏上找到像。
14.如图,来自于物体MN的三束光线a、b、c平行于主光轴,O是透镜的光心,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一点;
(1)MN经透镜所成像的性质是_______(选填“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或“正立放大的虚像”);
(2)若透镜不动,物体MN往透镜方向移动2cm,则a经过透镜后的光线过主光轴的点__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
(3)晚上广州海心桥上的灯光亮起,岸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3m,则该彩灯“倒影”距水面________m;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______m,彩灯在江水中“倒影”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作图题
15.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射向凸透镜,请画出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16.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通过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像。蜡烛上A点发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的折射光线。
17.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如图甲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_____)
(2)如图乙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请作出它的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_____)
(3)如图丙所示,两条入射光线分别过凸透镜的焦点F和光心O,分别画出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_____)
18.图乙为存在视力缺陷的人眼成像光路图。请在图丙虚线框内画出能对其进行矫正的透镜。
四、实验题
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
(2)如图所示,当蜡烛距离凸透镜4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紧接着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发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__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可以将凸透镜和光屏一起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4)当把蜡烛移动至在如图所示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
20.芳芳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如图1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______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______;
(3)如图2,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4)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5)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小刚从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此时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6)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在不更换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写出一种可行的方法:______;
(7)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请你指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21.如图,小明同学用一个凸透镜、蜡烛、光屏、光具座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小明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在安装调节时发现所成像在光屏的位置如图甲,则他应首先向______(选填“上”或“下”)调整光屏,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乙中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得不到像,请你指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C
6.D
7.B
8.B
9.3×105 向后缩
10.凸 虚 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电路板
11.放大 投影仪 不能
12.实 10厘米~20厘米 大于20厘米
13.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乙 左 25
14.倒立放大的实像 不动 13 25 不变
15.
16.
17.
18.
19.较暗 主光轴 完整 上 下
20.会聚 10.0 凸透镜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缩小 照相机 远离 正立 不能 上 将光屏向上移 物距等于1倍焦距
21.上 放大 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综合(3)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夜间行驶时,最好关闭车内的灯
B.电视的色光是由红、绿、蓝三基色光混合成的
C.照相机、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摄影师照毕业照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进入取景框内,这时摄影师应使照相机远离同学
2.图中只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光路(图中未画出透镜)情形。请你根据光路的方向判断其中属于凸透镜是(  )
A.B.C. D.
3.在许多高速公路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m安装了一个凸起的纯玻璃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夜精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红外线 D.紫外线
4.我们常提到各种像,如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像的是②③ D.由于光的折射而成像的是③④
5.在主光轴上,物体距凸透镜40厘米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40厘米 B.30厘米 C.20厘米 D.10厘米
6.查显示,我国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8%、初中生为60%、高中生为85%,而且有平均每年增长125度的趋势。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防治越来越为学生、家长及社会所关注。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丁 B.甲、乙 C.丙、乙 D.丙、丁
7.如图所示,是几个同学画出的光通过透镜后发生折射的光路图,其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8.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图示位置时烛焰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像原理与投影仪成像原理相同
B.取走光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从凸透镜右侧适当位置可看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凸透镜不动,只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处,光屏向左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D.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光屏左移到适当位置也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
二、填空题
9.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至_______。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现蜡烛的位置如图所示,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厘米,移动光屏寻找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有一个倒立、_______ 的像(选填“放大”、“等于”或“缩小”)。
10.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完集体像后,又接着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时,就应该 ___________照相机镜头到这个同学的距离,并 ___________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1.2021年春节,一支名为《唐宫夜宴》的舞蹈受到观众好评。如图所示,这是照相机拍摄的演出现场的一个画面。拍照时,相机镜头与演员之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如果想让画面两侧的演员全部进入画面中,可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演员。
12.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已知F1和F2为焦点, P1和P2为二倍焦距处。把烛焰从图示位置移到某位置时(烛焰始终处于O 点左边),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必须移动________到________(填写范围);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则说明烛焰一定处在F1点到___________点之间。
14.找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水平地靠近放在玻璃瓶的一侧,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笔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虚像;把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稍稍移动,可以看到笔的像______(选填“变长”或“变短”),继续向远处移动,可以看到“笔尖”反向像________(选填“先变长后变短”或“先变短后变长”),所成像的为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5.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m。小明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甲图方式检查,她应距平面镜_______m。经检测小明患上了近视眼,乙图中_______(选填“a”或“b”)图能简易说明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检查后小明站起来后向镜子走了0.5m,此时他与镜中自己像的距离是________ m。同时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作图题
16.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烛焰,A′为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在图中画出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画出一个焦点即可)。
17.按照题目要求作图
(1)甲图中光源S发出的光线由空气射入水中,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在乙图中画出图中两条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3)根据光路,在丙、丁图中方框内填入适当的透镜并补全光路。
18.请画出图中两条光线所对应的出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19.近视眼通过合适透镜的调节,可以使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请在图中画上合适的透镜并完成经过晶状体后光路图。
四、实验题
20.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器材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基本相等的清晰的像,则:
(1)该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大约为______;
(2)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调至A点时,移动光屏,光屏上又一次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的性质是______;
(3)仍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透镜调至B点时,移动光屏,若光屏上再一次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那么这个像一定是______;
(4)若在此时,用不透明的纸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那么光屏上出现的像与未遮前比较有何变化______;
(5)如果该同学继续移动透镜至C点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______ (填“能”或“不能”)得到像,因为此时成的是______像。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应该在凸透镜的______上;
(2)小红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
(3)图甲中光屏上呈一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图甲中固定蜡烛位置不变,将透镜移到60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变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_移动,可将凸透镜的高度调______(选填“上”或“下”),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6)由实验可知,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______,______是成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
(7)图乙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像距v和物距u关系图像,由图像可知: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物体移动速度v1与像移动的速度v2的大小关系是:v1______v2;(选填“>”、“<”或“=”)
(8)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______(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______(填“变亮”或“变暗”)。?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B
6.B
7.C
8.B
9. 同一高度 放大
10. 减小 增大
11. 二倍焦距 远离
12. 牛顿 缩小 小于
13. 蜡烛 F1和P1之间 O
14. 正立 变长 先变长后变短 实
15. 2.4 a 3.8 不变
16.
17.(1);(2);(3)
18.
19.
20. 15 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将比未遮住前变暗了 不能 虚
21. 主光轴 蜡烛放在了焦点处 等大 实 右 上 下 u>f 二倍焦距处 > 不变 变暗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综合(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③④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⑤
2.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25cm C.30cm D.50cm
3.小晨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点为一倍焦距处,点为二倍焦距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
B.烛焰位于A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C.烛焰位于B点时,光屏承接不到像
D.烛焰从A点移到B点的过程中时,光屏上始终出现放大的像
4.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5.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6.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影响较大。如图所示是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7.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C.为了使像变小,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8.通过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天文望远镜目镜是短焦距的凸透镜,物镜是长焦距的凸透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通过实际观察,然后做出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9.2020年临沂市初中物理讲课比赛在平邑赛博中学举行。会议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亮健康码、测温、戴口罩。手机扫描健康二维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通过摄像头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C.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二、填空题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______(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11.最早发现日光的色散现象的物理学家是______;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厘米的主光轴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20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如图所示为平行光正对透镜入射,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的情景,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可以佩戴此种类型透镜制成的眼镜对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进行矫正。
13.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某年爱眼日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近视眼的成像示意图是图中的_______图,矫正近视限的做法是_______图。
14.小亮利用如图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他开始实验时,应先将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 ___________。
(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5cm。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20cm刻线处,这时小亮将处于光具座65cm刻线处的光屏向 ___________侧移动(选填:“左”或“右”)于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15.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5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成像原理与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似;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像。
16.如图练习调节投影仪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但是画面超出了屏幕范围。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 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 ______(填“上”或“下”)移动。在屏幕上发生的是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三、作图题
17.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垂直射向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的平面镜,画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再经水平放置的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18.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简化示意图,为透镜的焦点。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再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图。
19.图中物体AB在凸透镜两倍焦距以外,请画出AB经凸透镜所成像A'B′的大致位置。
20.(1)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
(2)如图所示,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在图中标出反射角β,并用箭头标出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
(3)如图所示,请根据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光路;
(4)如图所示,请作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在调整器材高度时,应_____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利用该成像原理可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将图甲中的蜡烛移到光具座上 40cm刻度线处,此时烛焰将______(选填“成虚像”、“成放大实像”、“成缩小实像”或“不成像”)。
(4)若仅将图甲中的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再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可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
(5)如图乙所示,O为凸透镜的光心,F为焦点,请将图中两条光线的光路补充完整______。
22.如图所示是重庆一中初二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
(2)图乙是某次实验时观察到光屏上清晰的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仅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看到的是倒立的、___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是与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应用原理相同。
(3)实验时,光屏上得到了蜡烛清晰的像,一位同学用手指仅捏住凸透镜的下半块,则光屏上看到蜡烛的像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下半部有手指的像 B.上半部有手指的像 C.完整的 D.没有成像
(4)生活中我们选用凸透镜治疗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限。现将另一个凸透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均不变,仅将蜡烛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则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的像。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进行实验,并记录各次物距、像距和像的特点
B.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靠拢,调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清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将凸透镜固定在 50cm 刻度线处
(2)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 f=10cm,当烛焰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接着把烛焰移至 20 cm 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小明把蜡烛放在光具座的 35 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的实像,利用此原理制成了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D
4.B
5.D
6.B
7.B
8.D
9.C
10.15.0 靠近
11.牛顿 缩小 小于
12.11.0 远视眼
13.乙 丁
14.同一高度 右 等大
15.放大 投影仪 不能
16.减小 上 漫
17.
18.
19.
20.(1);(2);(3);(4)
21.点燃 照相机 成放大实像 近视
22.10.0 放大 投影仪 C 远 右
23.EBCDA 缩小 右 倒立 放大 投影仪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