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8 17:00:57

文档简介

营口市高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
的主要形式。《
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说明
我们的远古先祖曾以结绳作为实物记事的方法记载史事,传递信息。20世纪五十年
期末教学质测三年级
代的民族调查报告也表明,一些少数民族如云南的彝族、哈尼族等,仍保留结绳记
语文试卷(试题卷)
事的一些实物。此
南佤族还保存有刻木记事的例证,就是在一些长木板
刻下深浅不同的缺口,表示历年发生过的大小事件,以帮助记忆,再由族中耆老负
注意事项
责解释这些事件,最终实现代代相传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
真核对条形
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图画曾经起过类似于文宇的作
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易·通卦验》曰:“宓牺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画事。”这就是说,在文字
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
生之前,伏羲作《易》,是以图画的形象来表达他的思想的。在我国的北方和南
枟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
方,都有大量的古代岩画遗址留存,有的历史非常久
族学研究成果证
回答非选择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
笔迹清楚
南纳西族就使用过图画文字,他们用图画文字书写的典籍至今还有大量的遄存。这
现代文阅读(35分)
也证明图画曾是很多种文字产生的前身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当某些图画为更多人所熟悉所共识之后,其笔画结构就开始疴化,这就出现了
号。在河南舞阳贾湖地区出土了8000年前的龟甲,其上的契刻符号,有的已类似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殷墟文字;在属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遗址,出土的一批4000
必须明确的是,典籍是用文字书写的,因此文字的形成,是产生典籍的先决条
年以前的土陶器上,则刻画了一些象形符号,它们都是我国原始文字的先驱。
件。那么中国的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呢 仓颃造字的传说在古代比较流行。东汉许慎
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及符号记事,虽然也能用来表意,但是
说:“黃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
由于每一独立表意单位的构成繁琐,包含的信息量少,很难表达复杂的事物;同时
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这些说法大多有
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和符号记事表意存在不稳定性,所以它们不可能成为记录知
传说的成分,不一定完全可信。因为文宇绝不会是由个别人创选出来的,文字应该
信息的理想手段,只有相对成熟的文字,才能准确地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人
是古代先民不断创造积累的结果,其产生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当然,不能否认有
共同理解和接受,因此,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前提和因素之一。
个别人在文字产生中起较重要的作用。《苟子·解蔽》中说:“古之好书者众矣,仓
(摘编自周少川《解开我国古代典籍诞生的谜团》
颉独传者,壹也。”这话说得比较客观。荀子认为古来喜欢书写文字的人很多,但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这是古代比较流行的说法,但现在已经被
都没有传下来。仓颉的字之所以传下来,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字写得比别人好。这
否定
怕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B.各民族产生繁衍过程中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应当成为学者们深入总结的
近代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民族在自己产生繁衍的过程中,储存
新课题
信息、交流信息的手段大致经历了实物、图画、符号、文字记事等几个基本阶段
C.云南纳西族使用图画文字的形式书写典籍,这种典籍至今还在世上遗留保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传递与储存的手段已日新月乒,不可限
量了,这当是留待学者们深入总结的新课题。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来看,汉文
我国出土的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土陶器上的象形符号,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
产生以前,也大致经历了以上所说的几个基本阶段。结绳是我国远古先民实物记事
先驱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
高三语文试题卷第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B(根据原文第 2 段,学者们深入总结的新课题应是当今时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
类信息传递与储存的手段。其余正确。)
2.A(B 项不能推出别的文字没有流传下来是因为字写得不好。C 项可以肯定结绳和刻木均为
我国远古先民的实物记事方式,但不代表我国的实物记事方式只有这两种。D 项文字不是典
籍构成的唯一条件。)
3.D(A、B、C 三项均未提及文字与典籍的关系,不全面,故排除。)
4.①本文采用的是总一分—总式的论证结构;②首先提出总的观点,即汉字是古代先民不断
创造积累的结果,其产生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③接着具体阐述汉字产生前储存交流信息手
段经历实物、图画、符号记事三个基本阶段;④最后得出这三种记事手段都不可能成为记录
知识信息的理想手段,因此只有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前提和因素之一的结论。(共 4 分,
每点 1分)
5.①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可以知道,古代各诸侯国文字写法不同,可推断出汉字不可能是某一
个人创造出来的;②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的演变,其定型有一个
漫长的过程,以此可以判断不可能为某一人所创造;③出土的 8000 年前的龟甲上的契刻符
号,有的类似于甲骨文字,说明这些符号是文字的前身,可见汉字是逐渐演变而来而非某一
个人的创造。(共 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属于半开放性试题,佐证的材料可以是
原文中有的,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平时积淀的,言之成理即可。)
6.C(“表明今人的生活已经失去了美好”分析错误,属主观臆断。)
7.B(“就只剩下”过于绝对,“吃五谷杂粮,生儿育女”是说人类还在继续繁衍生息,生活
还在继续,看上去一切都和从前一样,但节奏却和从前大不一样了。属于推理错误。)
8.第一问:南帆的态度是相对于今天的快节奏,更喜欢从前的慢生活。(1 分)
依据如下:①文章开篇说“快!”是催促别人和被人催促的话语,这种感觉一定不是大家
想要的;②然后作者用了一组排比句,说了生活快节奏的表现,“母亲来不及揩净孩子嘴角
的饭粒就匆匆赶到了车站”“ 艺术家正在抱怨被创新这条狗撵得连撒尿的工夫也没有”这种
表达也能感觉到他对快节奏的无奈;③然后说到古代的诗,充满了温情,能感觉出他对慢生
活的喜爱;④最后说到“周围的日子仿佛正搁在一个愈来愈快的传送带上,就要让我们应接
不暇了”,能感受到现代人被快节奏生活追得惶惶不可终日的忙乱。以上理由让人充分相信
他不动声色的叙述中隐含着自己强烈的爱憎情感。(共 2分,每点 1分,答对 2 点即可得满
分)
第二问:
参考答案一:我喜欢慢节奏的生活。慢节奏的生活更有诗情画意,更让人可以体会属于自
己的生活,去感受美景,去感受温情,去体会浪漫;而快节奏的生活渐渐让我们变成生活机
器上的一个零件,我们不知道被什么样的无形的大手操控着,旋转着,也迷失着。(共 3分,
观点 1分,分析阐述 2 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二:我喜欢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生活给我们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让我们在有
限的生命中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共 3 分,观点 1 分,分析阐述
2分,言之成理即可)
9.①“南帆是后发现代性国家的观察家和勘探师”,他发现了我们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
1
快的问题,“没有人明白我们急着赶到哪儿去”,反正就是一个“快”。作者的思考与认识是
冷静而严肃的,不能不引人深思。②作者理性思考现代社会生活一味地追求“快”的问题,
认为是机器改变了生活,“周围的日子仿佛正搁在一个愈来愈快的传送带上”,让人们应接不
暇,体现了学者的智性风格。(共 6 分,每点 3 分。必须结合文本分析阐述,否则不得分。)
10.B
11.D(“国”是诸侯的封地,“家”是卿大夫的封地。)
12.A( B 项,张冠李戴。“以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是段规对韩康子说的话。C 项,强加
因果。“体现了他初步的民本思想,单凭这种民本思想让他最终取得了胜利”,赵襄子最后取
得胜利还得益于和魏桓子、韩康子的合作,并非单凭“他初步的民本思想”。D 项,曲解文
意。魏桓子、韩康子这么做并不是“为迷惑骄纵的智伯”,而是害怕智伯,不得不为虎作伥。)
13. (1)如今主公一次宴会就使他人的君主与他的辅臣受到侮辱,又不防备,说‘他们不
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共 4分。“耻”译为“使……受到侮辱”1 分;“备”
译为“防备”1分;“无乃”译为“恐怕……吧”1 分;句意 1分)
(2)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难道谁能亲附我?(共 4分。
“浚”译为“搜刮”1 分;“实”使动用法,“使…充实”1 分;其:表反问语气,译成“难
道”1分;句意 1 分)
14.①骄傲自大,戏弄韩康子,侮辱他的辅臣;②刚愎自用,不听智国的劝告;③贪财好利,
向韩、魏等国索要土地;④好用武力,兴不义之师攻打赵国。(答对 4 点得 3 分,答对 3 点
得 2 分,答对 2点得 1 分,答对 1点不得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等到智宣子去世,智伯治理政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宴饮。智伯戏弄韩康子,又
侮辱他的谋士段规。智国劝谏道:“主公没有防备,灾祸就一定会来!”智伯说:“灾祸要由
我发起。我不发起灾祸,谁敢发起灾祸!”智国说:“如今主公一次宴会就使他人的君主与他
的辅臣受到侮辱,又不防备,说‘他们不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吧!”智伯不听。
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刚愎自用,如果不
给他土地,他就要攻打我们,不如给他。他习惯于得到土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土地,别
人不给,他一定会用武力对付别人,那么我们就能够免于灾祸,等待事情的发展变化。”韩
康子说:“好主意。”派使臣向智伯献上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大喜。智伯果然又向魏桓子
索要土地,魏桓子不想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索要土地,所
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地向人索要土地,一定会引起诸位大夫的恐惧。我们给他
土地,智伯一定会骄傲。智伯骄傲而轻视敌人,诸位大夫恐惧而互相团结。用互相团结的军
队对付轻敌的智伯,智氏的命运一定不会长久了。主公不如给智伯所求的土地,使智伯骄傲
自大,然后我们可以选择盟友共同图谋智氏,又何必单单让我们作为智伯的攻击目标呢!”
魏桓子说:“很好。”也给了智伯一块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皋狼两处
土地,赵襄子不给。智伯大怒,率领韩、魏两家的军队攻打赵氏。
赵襄子准备出逃,说:“我逃到哪里去呢?”随从说:“长子城最近,而且城墙坚厚完整。”
赵襄子说:“百姓精疲力竭地修好城墙,又拼死为我守城,难道谁能亲附我?”随从又说:
“邯郸城的仓库很充足。”赵襄子说:“搜刮民财使仓库充实,又由此引来战争使他们送命,
难道谁能亲附我?还是投奔晋阳吧,那是先主掌管的地方。”于是逃往晋阳。(智伯、韩康子、
2
魏桓子)三家用国人组成的军队包围晋阳,引水灌城,城墙只差三个城版那么高没有被淹没。
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其驾车,韩康子站在车右面护卫。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
子、魏桓子二人,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如今智伯率韩、魏围攻赵,赵灭亡,那么接下
来就该轮到韩、魏了。”韩康子,魏桓子二人也说:“我们心里知道事情是这样的,只怕事情
没有成功而计谋先泄露出去,那么大祸就会马上临头。”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
进入我的耳朵,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于是两人就暗地里与张孟谈约定,为联手攻杀智氏
约定日期,而后送他回城了。赵襄子夜里派人杀掉了智伯军中守堤的官吏,掘堤放水冲淹智
伯的军队。智伯的军队因为排除水患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分别从两侧杀入夹击智伯军,
赵襄子率领士兵从正面进攻智伯军前队,大败智伯军,于是杀死智伯,将智氏一族全部杀死。
文本二:
臣司马光曰: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
不清,都称他们贤明,这就是看错了人的原因。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
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有德的人是令人敬
畏的人,有才的人是让人喜爱的人;对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敬畏的人容易疏远,所以察选
人才者经常被人的才干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
家浪子,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导致家国覆亡的多了,难道仅仅是智瑶吗?所以治国治家的
人,如果能仔细思考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又何必担心失去人才呢!
15. B(昆明池中有东西相望的织女、牵牛两石像,又有石刻鲸鱼,织女星夜出,故织女机
丝沐于夜月之中,但一“虚”字见出昆明池之寥落荒凉,牵牛、织女之景无人玩赏而为徒然。
秋风拂过石鲸,似乎石鲸有知,亦为乱离感慨而激动得鳞甲都在秋风中动起来。一种物是人
非的意韵弥满诗句。)
16. ①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足见兵戈乱离之状。②菰米的黑色,给人以
沉沉之感,暗写诗人心绪的沉重。③“漂”字,不仅写出菰米在水中漂浮,也暗示了诗人漂
零蓬转的生涯。④“露冷莲房”一语,“冷”字不仅表现了秋天莲房之露冷,还暗示了诗人
内心的凄寒之感。⑤粉红之坠象征着繁华落去,影射了国运的衰颓和自己人至暮年理想不得
实现的无奈。⑥总之,本联中虽无一字写情,却在具体意象的营造中,把自己对国事的忧虑、
对盛世的缅怀、对个人身世的喟叹交汇在一起。(每点 1 分,共 6 分)
17.(1)蛾儿雪柳黄金缕 江州司马青衫湿(2)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3)驽马
十驾 功在不舍(每空 1分,丢字、多字、错字不得分;书写不规范不得分;看不清不得
分。)
18.A (A 项是说我们先是发现自身之美,然后是发现、欣赏他人之美,再到相互欣赏、赞
美,最后达到一致融合。B、C、D 三项与语句体现的审美观相接近,都是说美在于发现。所
以选 A。)
19.C(根据“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和“你怎么真叫起姑娘的名字来”可知,香
菱(妾)说的这句话应是犯了“为尊者(妻)讳”,薛蟠之妻名为“夏金桂”,故香菱说的话
里应该含有“夏金桂”三个字中的一个,据此可排除 A、D两项。再根据前后话题一致原则,
整个语段谈论的都是香,B 项谈的是花,话题不一致,可排除。)
20.例如: ①肖像描写,比如写林黛玉初进贾府,宝玉便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
弱柳扶风”寥寥几笔将黛玉的婀娜娇弱,不胜娇羞刻画得淋漓尽致。②动作描写,比如宝玉
在初见林妹妹时就摔了玉,只一个动作便看出他的任性率真,不循常规,离经叛道,追求男
3
女平等;③心理描写,比如邢夫人帮贾赦去讨鸳鸯,有一段王熙凤的心理描写。凤姐儿暗想:
“鸳鸯素昔是个极有心胸气性的丫头,虽如此说,保不严他愿意不愿意。我先过去了,太太
后过去,他要依了,便没的话说;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疑我走了风声,叫他拿
腔作势的。那时太太又见应了我的话,羞恼变成怒,拿我出起气来,倒没意思。不如同着一
齐过去了,他依也罢,不依也罢,就疑不到我身上了。”就能看出她的性格——聪明练达,
洞明世事,一眼可以看穿各人的心思与欲望。她见风使舵,八面玲珑,思虑周全。(共 5分,
答对 3点给 5分,答对 2点给 3 分,答对 1点得 1 分。答案不唯一,只要能写出方法并且举
出相应的例子即可。只答方法,没有例子不给分。)
21.C(原句有两个错误,①“一次次”位置错误,应该修饰“追忆”;②“感佩”和“感动”
搭配的宾语错误,应该是感佩于“人格魅力”,感动于“深沉之爱”。)
22.(1)构成特点:①“应”和“须”都做状语,引领后面成分,对仗工整;②两句内部“悬
虎艾”“赛龙舟”“吃粽子”分别对“求真谛”“教后人”“念屈原”都是动宾短语,对仗工整;
③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意思相关。(共 2 分,说出词性和字数对仗工整,各得 1
分。)
(2)表达效果:①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②内容上,上句是端午节的习俗,
与下句形成对照,既表现了我国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又强调了端午节的价值和意义。(共 4
分,每点 2分)
23.作文材料分析:作文材料属于时评类材料作文,主要是对唐尚珺的复读行为的评价。但
又不能只限于就事论事,应该在评价的基础上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比如: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评价观点大致分为三大类,即赞成、不赞成和辩证看待。
各有不同的理由。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评论,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好。
【立意参考】
1、赞成唐尚珺复读,认为要懂得坚持,义无反顾,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2、赞成唐尚珺复读,认为他愈挫愈勇,是一个不怕困难和挫折的勇士,勇气可嘉。
3、不赞成唐尚珺复读,认为他可以放弃复读,去一所别的大学,一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
梦想。
4、不赞成唐尚珺复读,认为他过于执著,不懂得变通。
5、批评唐尚珺复读,认为他过于自私,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
6、辩证地评价这件事,认为他的执著可取,但执著也要有度。人生进退有度,成就完美人
生。
……
评分标准:参照 2021 年高考评分标准。
评分建议:作文平均分可以控制在 45 分左右。
具体要求和大致分数:
①立意明确,符合所选文体的基本要求(一般应为议论文),文体特征鲜明,45 分左右;
②立意明确,文体突出,行文内容有升华,48 分以上;
③立意有高度,议论有深度,表达有文采,书写工整,可在 50 分以上赋分。
一类文(54 分-60 分):观点明确,旗帜鲜明,对材料中唐尚珺的行为做出评价。紧扣材料,
又不完全拘泥于材料,能体现出人生观、价值观等大格局。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内容丰
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生动,字迹工整。
4
二类文(48 分-53 分):观点明确,旗帜鲜明,对材料中唐尚珺的行为做出评价。紧扣材料又
不完全拘泥于材料,能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内容较为丰富,思路清
晰,逻辑性强,表达准确,字迹工整。
三类文(42 分-47 分):观点正确,对材料中唐尚珺的行为做出评价。能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内容比较充实,思路比较清晰,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四类文 (36 分-41 分):有自己的观点,行文中有对材料中唐尚珺的行为做出的评价。逻辑
性差。结构完整,字迹可识
五类文(35 分以下):内容不当,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没有对唐尚珺的行为进行评价,
字迹潦草难辨。
其他要求:
必须拉开作文档次,对于思想深刻、底蕴深厚的文章要大胆给高分;对于凑字数,东拉西
扯的作文也要敢给低分。
1.缺题目扣 2 分,每 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不计, 扣满 5 分为止。
2.600 字以上不足 800 字的文章,每少 50 字扣 1 分,扣完 4 分为止。
3.不足 600 字,评分不超过 30 分;不足 400 字,评分不超过 20 分。
关于字数:
①600 字以上的文章,按照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少 50 字扣 1分);
②600 字以下的文章,3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③400 字以下的文章,2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④200 字以下的文章,10 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
⑤只写一两句话或者只写标题的,给 2分。
⑥空白卷给 0 分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