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18 17:04:49

文档简介

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答案】1.C 2.B 3.C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C. “如何做君子是孔子一生思考的最根本问题”错误。原文为“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无中生有,从文中“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可知,文章只是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并未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优缺点。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强加因果,中国传统文化“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并不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实践、轻思辨”,原文第四段表述为“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故选C。
【答案】4.C 5.B
6.①加快培养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注意数字人才储备区域性差异,解决数字人才储备“南强北弱”的问题。②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的应用功能,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人工智能的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
C.“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错,原文为“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可知是重要途径,并非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A.“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错,根据原文“中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可知文本在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上没有用数字。
C.“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错,根据原文“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分别是:自己的工作是……带来的法律、道德问题,几乎都有负面倾向”可知,文本指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并未提及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选项无中生有。
D.“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错,材料一写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的内容,材料二写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材料三写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利器,材料四写新技术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并没有展现人工智能的劣势,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如材料二“中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从数字人才的分析来看,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及材料三“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等分析,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的应用功能,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加快培养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和创新型人才。
结合“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分析,进一步挖掘人工智能的应用功能,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
如结合材料四“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快速成长,但真正与人类社会良性互动,还要解决诸如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分析,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解决人工智能的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答案】
7.B
8.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小说以“鸡毛”为题奇特有趣,且小说并未马上提到鸡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呼应故事情节,揭示主题:标题与小说结尾部分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并以此为引,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③突出了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在金昌焕床下发现鸡毛这一事件,突出了金昌焕的自私、卑下、无耻:④以“鸡毛”为题,寓指人生的琐碎和杂乱,反映出人生的苦难和人性的邪恶。
9.①讽刺手法的运用。例如作者将其怪癖搜罗,漫画般地凸显了金昌焕的行为习惯,最后用一个绰号将其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②对比衬托。作者以文嫂的善良、洁身自好等特点与金昌焕作对比,突出金的自私、卑鄙、丑恶。③细节描写。例如写他“从不买纸”,每天晚上带着一把剪刀,把校园里各种启事、告白的空白处剪下;例如写他每天要吃一块肉,“打开坛盖”“瞅准了”“扎出”“闭目而食之”等动作细节描写,把这个人物的鄙吝、无聊、无耻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
B项,“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错误。学生不知道文嫂的身世并不能说明他们就冷酷无情、自私自利,而金昌焕偷鸡也只是个例,不能代表联大学生。
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对象是小说的标题。
解答此类题,可根据标题的常见作用,从小说的结构、内容、人物形象、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
小说的题目是“鸡毛”,但小说行文中迟迟没有出现鸡毛,这就很容易形成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标题与小说的结尾文嫂发现鸡毛相呼应,鸡毛又勾起了文嫂对悲惨命运的宣泄,引起读者对文嫂的同情和对金昌焕的鄙视,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鸡毛最后在金昌焕的床下被发现,金昌焕卑下的为人被揭露出来,这就有突出人物形象的作用。“鸡毛”还有琐碎的意味,小说以此为题,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突出人性的邪恶和人生的苦难。
9.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找出文中对金昌焕进行描写和叙述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作答时,先点出手法,然后结合事例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方式和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小说第六段集中刻画了金昌焕这一形象,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写他不买纸、每天吃肉的怪癖,体现了他的鄙吝、无聊、无耻的形象;小说刻画人物丑态如在目前,是漫画式的,极具讽刺性。小说刻画的另一人物——身份地位底下的文嫂与作为“先生”的金昌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金昌焕的丑恶形象。
【答案】答案:10.B 11.B 12.C 13.略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是说“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也”表句中停顿,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 C;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说“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先后生于吾”是说“比我出生早还是晚”,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错误,师襄是乐师,并且古代习惯在人的名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
C.“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错误,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是为了阐明“圣人无常师”的道理,并没有阐明教师的作用。
故选C。
13.略
【答案】14.C
15.表达了词人内心凄凉孤寂、思念故乡的感情。“鸿雁”常与传递书信相关,“不闻鸿雁信”表达了词人思乡而不得音讯的苦恼;“鹧鸪”啼声常有凄切思念之意,它的啼叫勾起了词人对故旧的思念;“落花”含有悲情的意思,借“落花”进一步表达出词人内心的凄凉和孤寂。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
C.“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错误,词人心情并不振奋,美好的春景更反衬了词人内心的忧郁。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
翻译: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首二句是眼前春景。“压”、“贴’、“飞”三动词连贯而下,状物如在目前。燕之趁晴而“争泥”,刻画传神入妙。“沈郎”句言自己病后消夜。弱不胜衣,感情跌进一层。过片以“不闻”、“时听”对举,透出情感之困顿,而惟有花知此情,则无人领略之悲凉又曲曲传出。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鸿雁不捎个信来,而鹧鸪啼声,更是时时勾起词人对故旧的思念。“沙上”“竹间”,既分别为鸿雁和鹧鸪栖息之地,也极可能即作者举目所见之景。
“此情惟有落花知!”落花本无知;但由于作者的移情作用,竟使无知的落花变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这句则至少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惟有”二字,说明除落花之外,作者的心情都不明了;二、落花能够理解作者的心情是由于作者与落花的命运相似;三、落花无言,即使它理解作者的心情,也无可劝慰。
【答案】16.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蜉蝣”“沧”“粟”“臾”“跂”“佛狸”。
【答案】
17.C 18.A 19.B
【分析】
1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视野”,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也比喻思想或知识的领域。“视线”,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句中指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所见的空间里,故用“视野”更符合语境,故排除BD。
“坚定不移”,非常坚定,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语境强调一代代学人对甲骨文的发掘和研究始终没有终止,故用“坚持不懈”更符合,故排除AB。
“吝惜”,过分爱惜,舍不得拿出自己的东西或力量。“珍视”,珍惜重视。根据语境用珍视更合适。
“博采众长”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集思广益”,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句中指甲骨文的很多方面,都需要我们集中大家的智慧和有益意见,来推动学术发展和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故用“集思广益”更好,故排除AD。
故选C。
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划线句语病:关联词搭配不当,可将“而”改为“更”或“还”,据此可排除B、D。成分残缺。后一分句缺少介词,应在“坚定文化自信”前面,加上“与”,据此排除C、D。综合上述分析A项修改最恰当。
故选A。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结合上文和选项可知,此处在谈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括号前说的是汉字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所起的作用,括号里应说中华文明对汉字的影响,故括号里先说“中华文明”再说“汉字”,在语意上与上文联系更紧密;结合括号前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括号内语句的后半句也以“使得”开头,与上文在句式上保持一致,且更具连贯性。综上,B项最恰当。
故选B。
20.①可不是简单的布(都不是织造布) ②中间层起过滤作用 ③会被静电(熔喷布)吸附在表面(每处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后文“而是塑料制品”医用外科口罩罩体由内外两层无纺布加中间一层熔喷布组.....无纺布和熔喷布都属于非织造布”的内容,应填“可不是简单的布(都不是织造布)”。第②处,根据前后文“外层”内层”的提示和熔喷布的特点及作用,应填“中间层起过滤作用”。第③处,根据前文“熔喷布经过驻极处理可使纤维带电荷.当包含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时”的内容和后文“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的提示,应填“会被静电(熔喷布)吸附在表面”。
21.将熔喷布比作口罩的“心脏”,本体是“熔喷布”,喻体是“口罩的‘心脏”,比喻词是“是”。(2 分)形象地说明了熔喷布在口罩中的重要作用,让读者更容易明白熔喷布对口罩的重要性。(3 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首先要理解并分析比喻句的构成.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然后要在语境中分析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最后概括作答。
22.【答案】例文:
不负青春韶华 写好时代答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负青春韶华 写好时代答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考题,无论是即将到来的高考,还是新冠疫情的“大考”,都是时代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出的考题。过去,我们已书写了无数的考试“答卷”;现在,我们更应以豪迈的情怀和崇高的志向,不负青春韶华,写好时代的答卷。
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筑牢理想信念。理想是指引人生的方向,是民族精神的根基,是国家进步的动力。遥想当年,开国领袖毛泽东青年时的理想是“以天下为己任”,周恩来总理青年时的理想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共同书写了那个时代青春的壮美答卷。反观当代,清华学子秉持着“为党和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理想,书写着新时代有志青年奋斗报国的答卷。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岁月,还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和平年代,无数有志青年为国家和人民谱写着可歌可泣的时代答卷。青年要吃得了苦,抵得住风浪,经得起考验,坚持追求理想,写好时代答卷。
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有冲劲和韧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给青年们出的考题是多样的,不仅有“选择题”“客观题”,也有“主观题”“必答题”,我们的应考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青年对待时代的考题,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始终保持奋发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要有猎豹般的冲劲、竹子般的韧劲,直面遇到的种种困难,努力交上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青年书写时代答卷,要有实干精神。写好时代答卷,需要我们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打好基础。疫情当前,许多青年投身一线,以担当为笔,“硬核”作答。除了医护工作者,还有数不胜数的“90后”“00后”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员、建筑工人、司机、记者、警察等,他们在疫情防控的各条战线上勇挑重担、义无反顾,用逆行的身影彰显着别样的青春风采,用担当之笔书写着属于青春的答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青年人就应该在实干中增长才干,在实干中担负社会责任,书写好时代答卷。
时代赋予了我们青年责任,也赐予了我们机遇,我们当以理想为帆,以冲劲和韧劲为桨,大胆作为,抓住机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交上一份合格的时代答卷。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任务驱动作文题,在“立德树人”指导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激发考生的人文情怀、社会责任、家国认同,引导考生关注时代热点,紧跟时代步伐,做有责任、有担当、善于思考、解决问题的时代青年。
材料一中,“青年”是实践主体,“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是主体内容。要上升到时代命题“勇担时代使命”。
材料二中提到的“疫情”,是2020年初举国上下面临的最大考题,这个考题依然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材料三讲述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员,同时也是嫦娥五号探月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周承钰,“大姐”不大,能力很强,她是新时期青年人的代表。
三则材料的重心都是立足于青年与国家的关系,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充满了蓬勃力量。新时代对青年划了哪些重点?努力学好各科文化知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参与社会实践,融入创新创业洪流,致力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勇于抗击疫情,做好复工复产……这些,或许都是青年人需要回答的“时代考题”。
【立意】
(1)融入时代洪流;
(2)我的爱好也是国家需要;
(3)时代强音;
(4)让国家需要领航青春的方向;
(5)在时代坐标上谋划未来。
【素材】
(1)在危急的疫情期间,众多90后、00后勇敢担当,驰援一线;在科技的最前沿,国产C919大型客机研发组平均年龄不足35岁;在世界的大舞台,中国19岁选手斩获世界技能大赛金奖……吾辈同为青年,理应有着更高的情怀,在思考自己人生规划时,将社会,国家放于自己心中重要的地位,向当代青年楷模学习,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
(2)对国家而言,青春是一股磅礴的力量,青年始终是社会的主宰。在现实中,年轻人活泼有朝气、敬业有闯劲、尽责有担当,他们不仅是行业进步的排头兵,还是创新发展的领跑者。所以,青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家的发展需要年轻人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3)4名“90后”用说唱视频的形式“写”了一封《写给祖国的信》,展现出中国年轻一代的自信与抱负。从行医17年、出诊数万次的乡村医生贺星龙,到挨家挨户为贫困户出主意、想出路的安徽大湾村“带头人”余静,无数有担当、有活力的青年,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要敢于投身时代的洪流,为梦想一起使劲,新时代就会焕发出磅礴、壮观的新气象,每个人也都可以赢取最有价值的人生。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这种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的精神,使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都不是只把仁、义、忠、孝、廉、悌等当作理论,而是当作值得遵循也应该遵循的伦理规范。其目的就是在全社会尽可能多地培育和塑造君子人格,并以其引导、带动各阶层大倡君子之风、大行君子之道。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激活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理念,有必要通过挖掘、整理、阐发和弘扬,让君子文化这颗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气神”的种子在新时代春风吹拂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与当代张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一词在中华文化中出现甚早,孔子将许多优秀道德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崇德向善的人格范式。
B.修己是成为君子的途径,而成为君子又是治人的前提,这说明儒学“修已”与“治人”的核心观念是一致的。
C.冯友兰认为,如何做君子是孔子一生思考的最根本问题。
D.《论语》作为儒学的经典著作,很能体现儒学不追求系统的理论构建,而是直接告诉人们“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特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肯定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这一观点,并指出了儒学在当今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B.文章第四段通过对比分析,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C.文章引用《论语》中有关君子“言”与“行”的论述,体现了传统文化“知行合一”的观念和“实用理性”精神。
D.文章从“君子之学”和“实用理性”精神两方面展开论述,彰显了君子文化的传统魅力和当代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人格具有现实和平凡的特点,这是它能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践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B.是不是热衷于构建一套严密的理论系统,可作为观察中西方文化基本差异的一个视角。
C.中国传统文化重行动、轻言辞,重实践、轻思辨,所以不会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
D.若想让君子文化在当代社会蔚然成风,也离不开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的身体力行与引导带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来自腾讯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在我国人工智能企业中,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达107亿元,仅次于计算机视觉图像和自然语音处理领域。有分析认为,由于我国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企业仅有31家左右,却拥有排名第三的融资额,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然而,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然存在难点。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核心场景,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城市整体交通运营的综合性问题,包括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规划、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在这些相关领域都取得突破尚需时日。
(节选自林英《人工智能改变传统驾驶,智慧交通离我们还有多远?》)
材料二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ln(领英)发布的《中国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与就业》报告显示,中国数字人才储备表现出明显的“南强北弱”,同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从职能角度而言,目前中国85%以上的数字人才分布在产品研发类,而深度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职能的人才加起来只有不到5%。虽然当前网络上关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闻和信息铺天盖地,但从数字人才的分析来看,大数据分析、先进制造、数字营销等新兴技术相关职能的数字人才存在较大缺口,新兴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滞后和不足。
(节选自林英《我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
材料三
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虚实的利器。诚然,人工智能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量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取得技术突破。但是另一方面,我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提供动力,人工智能研究也需要更多地瞄准产业方向、消费需求。即使是代表当下人工智1 2
3 4
能技术最前沿的阿尔法狗项目,也在升级技术,瞄准新材料开发等更多重要的现实应用。
人工智能将与互联网一样,融入各行各业中,它的发展潜力正是在于将来各行各业深度应用的前景,全球科技巨头对这一趋势的判断高度一致。我国虽然在部分技术与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不少进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进一步挖掘应用,提升人工智能的通用性,应该成为有市场优势的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重要途径。
(节选自赵展慧《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鉴别人工智能真伪利器》)
材料四
随着一款款功能“破冰”和应用落地,随着人工智能在认知和决策层面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人工智能产品将形成一套集成解决方案。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当人工智能与其他互补性技术(如机器人)结合时,可生成多种集成解决方案,如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以及能够对刺激作出响应的家用机器人等。
新技术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一份由第三方机构发布的《人工智能影响力报告》显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分别是: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取代,AI发展带来的危害,以及AI发展带来的法律、道德问题,几乎都有负面倾向。这些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人工智能在技术上快速成长,但真正与人类社会良性互动,还要解决如规范、监管、安全、伦理等诸多问题。
(节选自陈静、秦海波《必须正确地使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会失控吗?》)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目前,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的融资总金额排名第三位,这意味着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但实现人工智能与交通的深度融合仍任重道远。
B.中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缺口明显,“技术+管理”人才一将难求的现实,表明中国数字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应加大力度培养这类人才。
C.鉴别人工智能的真伪虚实是看它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深挖应用、提升其通用性是中国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追赶的最佳途径和不二法门。
D.自动驾驶、机器人手术等将是人工智能与其他互补性技术结合而生成的集成解决方案的产物,但新的技术总会给人类带来新的担忧和挑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二用具体数字显示出中国数字人才在地区分布和领域分布不平衡,这将严重制约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B.材料三从我国对人工智能的需求和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指明了发展方向。
C.材料四中指出目前用户最为关注的三个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话题,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严重障碍,应尽快解决。
D.四则材料较全面地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发展前景和国人的担忧,展现了人工智能的优势和劣势。
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应注意的问题。(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鸡毛
汪曾棋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的衣服夹紧在两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在草地上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是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宣威火腿。下江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这些叮叮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用一支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叮叮当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鸣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街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的鸡呢?我的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的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1 2
3 4
看,然后就替他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扫帚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三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的鸡呀!我的笋壳鸡呀!我的黑母鸡,我的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我的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咋个要偷我的鸡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屈、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哭出来。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反衬金昌焕的不善和丑恶,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文嫂的鸡,作者以点代面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D.文嫂生活艰辛,三只鸡的丢失无异于使文嫂艰辛的生活雪上加霜,所以文嫂从金昌焕床下扫出鸡毛时忍不住嚎啕大哭。
8.小说以“鸡毛”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小说是如何塑造金昌焕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师 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主要以祝祷、占卜为业,也为人治病。
B.师襄,名叫襄的老师。古代习惯在人的字前加一个表其职业的词。
C.六艺,在文中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很有积极意义。
B.第二段以对比的方法针砭时弊,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风气。
C.第三段以孔子从师为例,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D.第四段作者借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补充交代本文的写作缘由。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浣 溪 沙 苏 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注]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注] 沈郎:苏轼自比南朝诗人沈约,体弱多病。
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连用三个动词“压”“贴”“飞”,赋予画面动感和蓬勃生机。
1 2
5 6
B.次句将时空交互在一起描写,季节是春天,天气是初晴,地点是池馆内外。
C.第三句词人自比多病的沈约,虽弱不禁风,但面对春景仍心情振奋。
D.“沙上”二句,“沙上”“竹间”分别为鸿雁和鹧鸪的栖息之地,也可能为词人举目所见之景。
15.下片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有关意象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采用比喻和对比的手法,从空间的角度极言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人们社日迎神赛社的场景,与前面的“烽火扬州”形成对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时期使用的一种成熟文字,因其镌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商代遗址,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1899年,沉睡了3000多年的甲骨文,开始走进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骨文发现的10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学人,在孤寂、琐碎、艰深、晦涩的甲骨文发掘和研究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他们的成果,去追溯和解读中华文明的内核与源头。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过程中,甲骨文研究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新的时期,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的甲骨文,值得我们倍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努力提高研究水平,在发掘清理甲骨的程序和工具、甲骨文的普查和采集,甲骨文的破译与著录、甚至甲骨文的科普与推广等方面,都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动学术发展和研究实力的整体提升。
在古代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而文字的传承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从甲骨文演变至今的汉字,使得中华文明得以传承,( )。新时代,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必将为世界文明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视野 坚定不移 珍视 博采众长
B.视线 坚定不移 吝惜 集思广益
C.视野 坚持不懈 珍视 集思广益
D.视线 坚持不懈 吝惜 博采众长
18.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更是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B.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C.甲骨文研究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还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D.甲骨文研究不再是学术方面的事情,而是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走出去等紧密相关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而使得汉字更具生命力的是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B.而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使得汉字更具生命力
C.而汉字更具生命力,是因为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D.而由于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汉字更具生命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医用外科口罩① ,而是 塑料制品。医用外科口罩罩体由内外两层无纺布加中间一层熔喷布组成,其外层具有防飞沫作用,② ,内层主要是吸收佩戴者释放出的液体和湿气。无纺布和熔喷布都属于非织造布,原料是聚丙烯专用树脂,是由处于熔融状态下的聚合物,经特定工艺喷丝而成纤维,而后经热黏合或者自身黏合加固而成的。
熔喷布是口罩的“心脏”,由高熔融指数的聚丙烯制成,纤维也更细。直径为0.1-2微米的聚丙烯纤维制成的熔喷布孔隙率高、透气性能好、过滤阻力低。熔喷布经过驻极处理可使纤维带电荷,当包含病毒的飞沫靠近熔喷布时,③ ,从而达到防护的目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 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习近平在给某高校毕业生的回信中写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希望大家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
材料二:在抗击疫情一线,有一个数字特别值得关注: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万多名是“90后”,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这让人们看到: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材料三: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在发射现场,一名95后小姑娘格外引人注意。她就是文昌发射场最年轻女指挥员,同时也是嫦娥五号探月任务连接器系统指挥员周承钰。这位小姑娘被同事亲切唤作“大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把你的思考形成文字,在班会课做一次演讲。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 2
7 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