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两种电荷 (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1 两种电荷 (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8 11:47: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1 两种电荷 C
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共36分)
1. 下列文具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A. 铅笔芯 B. 橡皮 C. 金属小刀 D. 不锈钢尺
2. 甲、乙两种干燥的绝缘物体,甲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将它们相互摩擦后分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得到了电子带负电 B. 甲失去了电子带正电
C. 甲、乙靠近会相互吸引 D. 甲、乙靠近会相互排斥
3. 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 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C. 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 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4. 如图所示,用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球带负电,金属箔带正电
B. 金属球和金属箔都带正电
C. 两片金属箔都带负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D. 两片金属箔都带正电,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5.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A. 转移正电荷的过程
B.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C. 正电荷和负电荷同时转移的过程
D. 创造电荷的过程
6.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有纸屑又很快飞开的原因是
A. 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
B. 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
C. 纸屑带了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D. 纸屑带了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7. 用细线将—个轻质小球悬挂起来,下列方法中不能判断它是否带电的是
A. 用—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吸引小球,则小球—定带电
B. 用—个带电体靠近它,如果能够排斥小球,则小球—定带电
C. 用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它,如果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则小球一定带电
D. 如果小球能够吸引小纸屑,则小球—定带电
8. 一个轻质小球靠近带负电的橡胶棒时,它们相互吸引,则小球
A. 可能不带电 B. 一定带负电 C. 一定带正电 D. 一定不带电
9. 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正电 B. 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C. 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 D. 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二、填空题(共7小题;共34分)
10. 小军在加油站看到一醒目的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汽油”。请简述此规定的缘由: 。
11. 如图所示,将一根带电的橡胶棒与验电器上方的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两个箔片张开,这是由于箔片上带了 种(选填“同”或“异”)电荷。
12. 秋天,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会吸起碎纸片,这是 现象;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梳子带 电。
13. 验电器的金属箱张开一定角度,是由于 。
14. 某导体两端电压为 ,通过它的电流为 ,导体的电阻为 ,半分钟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 ,当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为 时,该导体的电阻为 。
15. 现有 种物质:纯净水、玻璃、水银、铜、食用油、铅笔芯。请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将它们分为两类。
一类是: ,特征为: 。
另一类是: ,特征为: 。
16. 如图所示,老师将废灯泡的玻璃外壳小心地打碎,留下灯头和固定两根引线的玻璃心,将与之相连的灯丝去掉,利用灯头把玻璃心与一盏‘‘ ”的灯泡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此时灯泡 (填‘‘能’’或‘‘不能’’)发光,然后用酒精灯加热玻璃心,当玻璃心发黄变红时,灯泡 (填‘‘能”或‘‘不能”)发光。这时移走酒精灯,灯泡 (填“能”或‘‘不能“)发光。这个实验说明常温下的玻璃是 ,高温下的玻璃变成了 。
三、简答题(共3小题;共39分)
17. 在带电体 附近放置一只点燃的蜡烛,发现火焰会偏向带电体。请你说出火焰偏向 原因。
18. 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开.如果把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为什么
19. 人类在认识电荷的种类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同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异种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不同的,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人们还发现,无论用什么方法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从而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请你通过分析推理说明:若出现什么现象则可以证明自然界中存在第三种电荷。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2. C
【解析】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的,在摩擦过程中易从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得到电子而显负电,失去电子的显正电,这样摩擦后的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靠近时会相互吸引,因此C选项正确。
3. D
【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间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而不是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故B错误;
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而不是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故C错误;
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故D正确。
4. C
【解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用它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也带上负电,即验电器的金属球和两个金属箔片上都带上了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其两个金属箔片会张开。
故选C。
5. B
6. D
【解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能够吸引轻小的纸屑后;即纸屑能够被橡胶棒吸引;故A错误;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会带负电;即纸屑能带电。故B错误;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由于橡胶棒上的负电转移到纸屑上,纸屑由于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从而很快飞开;故C错误;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由于橡胶棒上的负电转移到纸屑上,纸屑由于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从而很快飞开;故D正确。
7. A
8. A
【解析】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小球被吸引,由于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可能带正电也有可能不带电,由此分析可知只有A正确。
9. B
【解析】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相互吸引,泡沫球有可能不带电或带负电;
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选项B正确,选项A错误;
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负电,选项C、D错误。
第二部分
10. 汽油与塑料桶内壁摩擦起电后会产生电火花,容易将汽油点燃,发生火灾
【解析】塑料桶是绝缘体,当汽油与塑料桶摩擦起电时,电荷不容易导走,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火花放电,把汽油点燃,发生火灾。
11. 同
【解析】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12. 摩擦起电;负
【解析】在头发上摩擦过的塑料梳子可以吸起碎纸片,是因为梳子摩擦起电而造成的;
当梳子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由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梳子带负电。
13.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解析】图中用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后,金属箔会张开一定角度,是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4. ;;
15. 水银、铜、铅笔芯;都是导体;纯净水、玻璃、食用油;都是绝缘体
【解析】由题意可知这 种物质中,一类是导体:水银、铜、铅笔芯;另一类是绝缘体:纯净水、玻璃、食用油。
16. 不能;能;不能;绝缘体;导体
【解析】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利用灯头把玻璃心与一盏“”的灯泡串联接入家庭电路中,此时灯泡不发光;玻璃处于高温时变为导体,使电路连通,灯泡能发光;移走酒精灯,灯泡不能发光,说明常温下的玻璃是绝缘体,高温下的玻璃变成了导体。
第三部分
17. 带电体 的附近放置一只点燃的蜡烛,发现火焰会偏向 ,说明带电体吸引轻小的物体(火焰)。
18. 这是因为摩擦使塑料袋带电,而且两片塑料薄膜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就容易分开了。
【解析】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候很难张开,如果把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就容易分开了,这是因为摩擦使塑料袋带电,而且两片塑料薄膜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就容易分开了。
19. 若带电物体既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又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说明该带电体所带电荷与玻璃棒、橡胶棒所带电荷均不同,则可以证明自然界存在第三种电荷。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