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5 19:3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七组“异域风情”这一训练专题中的课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的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与一般写景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深受教育。

编排意图:

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的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大部分学生对一些深层次的感悟还难以体会到位,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由于第二单元学习过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所以对季羡林先生的生活经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对德国还很陌生。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要酌情增加背景资料,利用课本插图及影像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借助工具书或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师谈话: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文化,也有我们还不太了解的外国文化、异域风光。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七单元。首先,我们跟随季羡林先生一起走进德国哥廷根,去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

2、板书课题: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3、生齐读课题,强调谁的花是让谁看的,生再读课题。

4、出示目标,师读目标。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师: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脊梁 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生开火车朗读词语。注意“莞”“一”的变调,“姹”不要误读为“zhái”

学生齐读词语。

3、检查课文朗读。

我们把这些有生字的词语放回到句子里,看看能不能把句子读正确。指名朗读课文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其他生评价。(评价时注意先评价优点,再提意见。)师相机纠正不对的地方。(课件出示)

①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③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④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⑤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本

1、快速浏览课文,季羡林老爷爷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感慨万千,他发自肺腑地发出一声赞叹,是怎样的赞叹呢?

生浏览,回答。

(课件出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默读课文,找出哪些语句写出了作者的这种感受。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

男女分读相关语句。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看到一种 的景色: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感到他们是一个 的民族,具有一种 、 的境界。

指生交流。(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四、理解词语,认写词语

1、出示课件。借助工具书或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②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③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④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⑤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2、学生自由理解词语的意思

3、共同交流,并随机指导“脊”“嫣”“ 暇”的书写。

注意“莞尔一笑”只能用女性身上。

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应接不暇”?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春节,家里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4、生自由书写生字词语。

5、听写词语,展示评价,再次规范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的语句。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的语句。

2、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

教学难点:

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21、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继续来深入理解课文。

2、生齐读目标。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本

1、还记得作者再次踏上德国土地,发出一声怎样的赞叹吗?

生齐读。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 多么奇特的民族

男女生分读相关语句。

2、感受“景色的奇丽”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①师范读这两个句子,大家一边听一边看文字,一边展开想象,透过这些语言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一会儿请你描述一下。

②全班交流。

③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这奇丽的景色?播放哥廷根的视频和课本插图。

④师:欣赏了哥廷根奇丽的景色,让我们带着对这奇丽景色的欣赏和赞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吧。

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

⑤指名学生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景色的奇丽。

师板书: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

课件出示图片,理解三个词语的不同。

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描写花的词语?

师: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看来你们平时读书的时候很注意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老师也积累了一些描写花的词语,出示课件,生齐读。

师:看来,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

⑥这么美的花,这么多的花,让我们应接不暇。让我们同位之间互相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同位互相读。

2、感受“奇特的民族”

①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

学生自由朗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说说有关笑的四字词语还有哪些。“莞尔一笑”换成其它笑的词语可不可以?

指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指导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

②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指生读。

这段话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是哪个句子?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如果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配上关联词,你会配:只有……才能…… 因为……所以…… 之所以…… 是因为……?

板书:我为人人 人人为我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所以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生有感情地朗读。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予人方便,自己方便。”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呢?

指生说。(如果学生思维不活跃,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先说一个例子。)

师:联系生活实际,也是理解课文的好方法。

三、补充资料,深化主题

1、出示补充资料:

那一条整洁的街道依旧整洁如新。从前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太太用肥皂来洗刷人行道,现在这人行道仍然像是刚才洗刷过似的,躺下去打一个滚,决不会沾上一点尘土。

   ──节选自季羡林《重返哥廷根》

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样的体会?

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资料补充,我们更好地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理解课文内容除了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之外,多搜集有关的资料也是一种好方法。

2、师:都说时间能改变一切,可是在这里,时间却仿佛失去了魔力。50年过去了! 1980年,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了……(生接读)不禁感慨: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师:那么,到底什么东西变了,什么还是没有改变呢?请同桌交流交流,看看谁说得最好?

用下面的句式:

______变_____了,但_____依旧_______。

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挑选出精品全班交流。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1、生谈收获,回顾目标。

2、作业超市:

①积累优美的语句。

②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父母听。

③课文中作者写他做了一个梦,一个思乡的梦。以“他梦见了”开头写一段话。

④推荐读书:《季羡林散文》、《季羡林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