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同步课时作业 (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4.2.2消化和吸收同步课时作业 (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9 16:0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2消化和吸收-2021-2022学年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作业
1.下列与消化有关的生理现象中,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牙齿的咀嚼 B.胃的蠕动 C.肠道的蠕动 D.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2.小红在吃樱桃时将核咽了下去,樱桃核在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咽、胃、大肠、食道、小肠、肛门
B.口腔、小肠、胃、咽、食道、大肠、肛门
C.口腔、食道、小肠、胃、咽、大肠、肛门
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3.淀粉、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开始消化的顺序依次是( )
A.淀粉、脂肪、蛋白质 B.蛋白质、脂肪、淀粉
C.蛋白质、淀粉、脂肪 D.淀粉、蛋白质、脂肪
4.马铃薯又名“土豆”,因其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人类的第二面包”。马铃薯所含的主要成分在人体内开始被消化的部位和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是( )
A.口腔和葡萄糖 B.小肠和麦芽糖 C.小肠和葡萄糖 D.口腔和麦芽糖
5.肝炎患者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食物,结合下图分析,主要原因是( )
A.①分泌胆汁不足 B.②分泌胃液不足
C.③分泌胰液不足 D.④分泌肠液不足
6.为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装在淀粉胶囊内,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肠液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7.如图表示食物中某种有机物在消化管内的消化情况。据此推断该有机物最终的消化产物是( )
A.葡萄糖 B.甘油和脂肪酸 C.氨基酸 D.维生素
8.有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都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原因是( )
A.为了服药方便,便于吞咽
B.为了让药物在胃中慢慢地渗透出来,减轻突然刺激
C.胃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胶囊可以顺利经胃进入小肠
D.以上几点都不对
9.下列物质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一组是( )
A.脂肪、蛋白质、淀粉 B.氨基酸、水、淀粉酶
C.水、氨基酸、葡萄糖 D.葡萄糖、麦芽糖、淀粉
10.以下对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认识不合理的是( )
A.大肠能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B.胆汁中虽不含消化酶,但对食物也有消化作用
C.小肠能吸收蛋白质、麦芽糖等物质,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D.食物的消化需要牙齿的咀嚼、胃肠的蠕动
11.如图是食物中的成分在人体某器官内的消化过程示意图,其中a表示食物中的成分分解形成的产物,W表示器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a表示麦芽糖,则W可表示口腔
B.若a表示氨基酸,则W可表示胃
C.若a表示脂肪酸和甘油,则W可表示小肠
D.若a表示葡萄糖,则W中起作用的消化液是胰液和肠液
12.三支试管内有相同质量的新鲜鱼肉,分别加入等质量不同的消化液,充分振荡后置于37 ℃温水中,消化最快的一组是( )
A.胆汁、肠液 B.胆汁、唾液 C.胰液、肠液 D.唾液、胰液
13.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假如在A处发生堵塞,则会导致( )
A.胰腺分泌的胰液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脂肪的消化
C.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淀粉的消化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不能正常进入小肠而影响蛋白质的消化
14.图甲为消化系统部分器官形态结构示意图,图乙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D部位在图甲中所对应的器官是[_____]_____,在该器官内含有肠液、_____、_____等消化液。
(2)胆囊被切除的人,应少吃油腻食物,主要与图甲中[_____]_____分泌的胆汁有关。
(3)图乙中Y表示_____的消化过程,该物质最终被分解为_____和_____。
(4)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图甲中的[_____]_____。
15.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是否都有关,加碘后是否还有淀粉的存在,做了以下实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项目内容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馒头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37 ℃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色
结论
(1)在实验中,将三支试管放入37 ℃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后,②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③号试管的现象是___________。
结果分析:出现②号试管中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
(2)①号与②号对照,变量是___________。
(3)实验中设计了是否搅拌的实验对照,探究的是____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4)结论: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_____就开始被消化。馒头变甜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唾液的分泌有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牙齿咀嚼食物,食物被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这个过程属于物理性消化;食物进入胃肠后,通过胃肠的蠕动,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这是胃肠对食物的物理性消化: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分解成多肽,这个消化过程属于化学性消化。故选D。
2.答案:D
解析:
3.答案:D
解析: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
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的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
脂肪只能在小肠内被消化。在小肠中,首先在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加大了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故选:D。
4.答案:A
解析:马铃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然后未消化的淀粉和麦芽糖在小肠内最终被消化为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故选A。
5.答案:A
解析: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对脂肪具有乳化作用,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患肝炎的人,胆汁分泌过少,不利于脂肪的消化,所以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吃油腻食物故选A。
6.答案:B
解析:
7.答案:A
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该有机物在消化管的起始部位(口腔)就被消化,然后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而三大有机物中,淀粉在口腔中唾液的作用下开始被消化,然后在小肠内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可见题图中的曲线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最终的消化产物是葡萄糖。
8.答案:C
解析:胃液内的蛋白酶只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将对胃有较大刺激性的药物放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胶囊会完好地进入小肠,在小肠内被消化液分解消化,这样可以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起到保护胃的作用。
9.答案:C
解析: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是小分子的物质,能够直接被人体消化道直接吸收,而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是大分子物质,需被消化为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淀粉酶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10.答案:C
解析:小肠只能吸收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不能吸收蛋白质、麦芽糖等大分子物质。蛋白质被消化成氨基酸,麦芽糖被消化成葡萄糖后才能被吸收。
11.答案:B
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未分解的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A正确。胃中的胃液能将蛋白质初步消化成多肽,因此若a表示多肽,则W表示胃,B不正确。在小肠内胆汁的作用下,脂肪被乳化成脂肪微粒,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C正确。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未分解的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在小肠中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若a表示葡萄糖,则W可表示小肠,小肠内消化糖类的消化液有胰液和肠液,D正确。
12.答案:C
解析:鱼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消化部位是胃和小肠,胃液内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胃蛋白酶,能把蛋白质消化为多肽。随着胃的蠕动,蛋白质和多肽进入小肠,小肠中肠腺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里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消化酶,能将蛋白质和多肽最终消化为氨基酸。而胆汁、唾液对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图中A是胆管,肝脏分泌的胆汁,暂时储藏在胆囊中,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假如在A胆管处发生堵塞,胆汁将无法流入小肠,会影响对脂肪的消化。
14.答案:(1)⑧;小肠;胰液;胆汁
(2)⑨;肝
(3)脂肪;甘油;脂肪酸
(4)⑤;胃
解析:(1)图乙中能够体现出D部位是营养物质被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图甲中所对应的器官是⑧小肠,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2)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⑨肝,肝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其分泌的胆汁经导管流入小肠内,胆汁不含消化酶,可将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3)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脂肪酶的作用下,脂肪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4)蛋白质的消化是从⑤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⑤胃以后,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最终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15.答案:(1)不变蓝;变蓝;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
(2)唾液
(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4)口腔;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解析:(1)将三支试管放入37 ℃的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②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会变蓝;而①号试管中的清水不能分解淀粉,淀粉依然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③号试管中由于馒头是块状的,且实验过程中没有搅拌,因此只有一部分淀粉被睡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还有大部分淀粉存在,因此滴加碘液也会变蓝。
(2)①号与②号对照,变量是唾液。
(3)搅拌可以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实验中设计的是否搅拌的实验对照,探究的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淀粉的影响。
(4)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有甜味的麦芽糖。比较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比较②号试管和③号试管的实验结果可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因此通过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馒头的消化既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关,又与唾液的分泌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