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和山海经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和山海经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15 19:5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第二单元 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
(第一课时)
执教:许惠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作者与作品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 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 文集《坟》、《热风》、《华 盖集》等。其中,1921年12月 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体裁散文。作者与作品:《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是回忆性散文。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阿长这个人物形象。
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3、理清写作思路,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通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思考: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整体感知:
憎恶( ) 絮说( )
劈头( ) 灸疮疤( )
惧惮( ) 粗拙( )
震悚( ) 惶(?? )急
孤孀( )? 掳(??? )去????
霹(??)雳(???)?? 疏(? ???)懒??
骇( ????) ?斋( ) 诘( )zēng wùxùpījiǔchuāngbādànjiésǒngzhuōzhāishuānglǔhuángpīlìshūhài生字生词:解释词语:莫名其妙: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惶急:
诘问:
惧惮:
震悚: 害怕。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追问、责问。恐惧、着急。从情理上可以原谅。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没有人能说明他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思考: 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1、喜欢“切切察察”。
2、摆成“大”字的睡相。
3、令人厌烦的规矩,教“我”不少道理。
4、讲“长毛”的故事。
5、为“我”买《山海经》。精读课文:1、你觉得阿长是怎样一个人?结合课文内容,填写这个句子:
一个 的阿长。一个地位低下的阿长。
一个粗俗的阿长
一个饶舌、多事的阿长
一个无知、愚昧的阿长。
一个善良的爱孩子的阿长 一个 的阿长一个 地位低下 的阿长请同学读读这一段:“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一个 粗俗 的阿长比如爱说闲话。请读这段: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一个 粗俗 的阿长比如睡相不好。“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一条胳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
试着读读。
一个饶舌、多事的阿长爱管闲事。管“我”很严,告我的状。就连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都告。
教“我”许多规矩。吃福橘时有一套古怪的仪式。还有一肚子繁琐的道理。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不许走进去;落地的饭粒要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杆底下不可钻过去等等。
阿长身世不幸,出来做工,文中可见她并没有奢望,只求个“顺顺流流”,在这些语句中能看出中年鲁迅对她的理解和同情。一个 无知、愚昧 的阿长 认认真真地讲“长毛”的故事。
孩子向来是喜欢那些神奇怪异的事情的,长毛的故事让“我”觉得她很有些神力。
这里,愚昧的阿长因讲这个愚昧的故事而有了人性的温馨,幼稚的我因听故事时那份真实的童心而拥有了一份童年的神奇。一个可笑的故事也因两个人的两份真心而让人回味无穷。正是这些内容,长妈妈才是个完整可信的人,使得我们为她的真实纯朴而感动。一个 善良、爱孩子 的阿长
费尽周折给我买《山海经》。愿为“我”做任何事情。
表现了对“我”的关心爱护。也是“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以至后来无限怀念的转折点。
这一点下节课我们还会重点学习。一个地位低下的阿长。
一个粗俗的阿长
一个饶舌、多事的阿长
一个无知、愚昧的阿长。
一个善良的爱孩子的阿长 一个 的阿长精读课文:2、文中用了很多的贬义词,表现出作者当时对阿长是什么感情?
但文章从整体来看,作者对阿长是什么态度,什么感情呢?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过程不大佩服-----空前的敬意-----憎恶-----新的敬意-----怀念小结
1、掌握了本文的生字词。
2、理清了文章围绕阿长的所写的几件事,领会了“我”对阿长的感情变化。
3、了解了作者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同学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