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 专项综合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 专项综合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9 15:0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 专项综合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净化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12分)
1. 如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装置 、 组合可制取氧气
B. 装置 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
C. 装置 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
D. 装置 、 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
2. 下列是“要完成的实验——仪器和用品的选择”组合。根据图示分析,组合不合理的一组是
A. 收集 气体——⑥⑦⑧
B. 用 和 制备 ——①②
C. 用 溶液和 制备 ——①②
D. 实验室制备 ——③④⑤
3. 已知在常温下,一氧化氮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若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下列采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排水法 B. 向上排空气法
C. 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4. 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 进入
C. 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 进
D. 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5. 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是
A. B.
C. D.
6. 如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7. 将下列各仪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与其用途相对应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用来夹试管的工具是
(2)贮存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3)常作为反应用的玻璃容器是
(4)用于洗涤仪器内壁的工具是
(5)用于夹持燃烧镁条的工具是
(6)检验物质可燃性,进行固体燃烧实验的仪器是
(7)用于加热浓缩溶液、析出晶体的瓷器是
(8)加热时常垫在玻璃容器与热源之间的用品是
8. 现有如图所示的下列实验装置,根据如图所示,回答下面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收集装置为 。
(2)若实验室改用 装置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药品是 。
(3)如果用装置 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口进(填“”或“”)。
9.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若用 装置来制取氧气,长颈漏斗添加药品的名称是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 。
(3)小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他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 装置中还缺少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是 。
(4)能用装置 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是否收满的方法是 ,若要用 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先在 装置中装满水,应从 口进入(填“”或““)。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若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上图 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和 ,若改用 装置收集氨气,则应从 口进(填“”或““)。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 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如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装置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制取气体,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或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 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 适用于收集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如氧气、氢气。
A、氧气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错误;
B、装置 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正确;
C、装置 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正确;
D、装置 、 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正确;
故选A。
2. C
【解析】A选项:因为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可以用玻璃弯管、集气瓶和玻璃片进行收集,该选项选择合理,故A正确;
B选项:用 和 制备 ,该反应是固体加热反应,需要铁架台、试管、酒精灯,该选项选择合理,故B正确;
C选项: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为“固液”混合,且不需要加热,可以用锥形瓶、长颈漏斗和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不能用①和②,该选项选择不合理,故C错误;
D选项:实验室制备 是使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因为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不需要加热,可以用锥形瓶、长颈漏斗和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进行实验,该选项选择合理,故D正确;
故选C。
3. A
【解析】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故可用排水法收集,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不能用任何排空气法收集。
故选:A。
4. B
【解析】A、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实验室制取 ,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均可使用装置②,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 进入, 进入错误,因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C、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 进入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中正确,因为它们的密度比空气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5. A
【解析】A项,推动注射器活塞,导管口出现气泡,不能说明气密性良好;B项,将导管伸进水中,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导管口出现气泡,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C项,推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的导管内液柱上升后不下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D项,用弹簧夹夹住胶皮管,向长颈漏斗加水形成的液柱不下降,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6. C
【解析】图中是利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由图示可知空气是从底部的长管排出来的,说明该气体是聚集在上方,把空气排到底部从长管排出,所以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气体的尾气吸收是用水,说明该气体易溶于水,否则水就不能吸收该气体了,所以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故选C。
第二部分
7. (1)
【解析】试管夹的用途是加持试管。
(2)
【解析】广口瓶是贮存固体用的,口相对较大,取用药品方便。
(3)
【解析】锥形瓶的用途是做反应容器,可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4)
【解析】试管刷是在试管不易清洗时,帮助刷试管的。
(5)
【解析】坩埚钳用来夹持受热后的坩埚,也可夹持金属用来做燃烧实验。
(6)
【解析】燃烧匙是做燃烧实验时盛固体粉末用的反应容器。
(7)
【解析】蒸发皿是用来蒸发溶液,使溶质结晶的。
(8)
【解析】石棉网主要用途是给底部面积大的容器加热时防止受热不均的,也可放或接热的物质。
8. (1) ;; 或
【解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收集装置为 或 ;
(2)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解析】 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所以应选用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3)
【解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如果用装置 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口进
9. (1) 酒精灯;集气瓶
【解析】仪器①和仪器②均为实验室常见仪器,分别为:酒精灯、集气瓶。
(2) 过氧化氢溶液;过氧化氢 水 氧气(或 )
【解析】装置 为固液(或液体)在常温下反应发生装置,实验室利用二氧化锰和过氧氢溶液制取氧气要用该装置,长颈漏斗内应盛放的是液体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 水 氧气(或符号表达式为:)。
(3) 一团棉花;防水蒸气冷凝回流,使试管炸裂;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或 )
【解析】装置 为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若用该装置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试管口放棉花的目的是:防止高锰酸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该装置对固体进行加热时需要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药品潮湿,水蒸气冷凝回流,使试管炸裂;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符号表达式为 。
(4)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
【解析】用装置 收集氧气的方法为向上排空气,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的验满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集满;装置 中预先盛满水,将水排出贮气,实际上是排水法收集氧气,由于氧气密度比水小,氧气应该从 端进入,这样使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将其中的水通过 端排出瓶外,瓶内便收集到了氧气;如果氧气从 端进入的话,由于气体的密度比水的小,氧气就会通过水经 端排出瓶外,从而收集不到所需气体。
(5) ;;
【解析】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所以发生装置应该选择装置 ;常温下,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的气体,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所以从 装置中应该选择装置 收集;装置 收集氨气,实际上是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于密度比空气小,所以氨气应该从短管通入,即从 口进。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