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2章 第2节 氧气的制法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7小题;共14分)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书中描述的下列制瓷工序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烧裂矿石
B.
粉碎矿石
C.
淘洗矿粉
D.
取泥制坯
2. 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分成 , 两等份,在 中加少量二氧化锰粉末,直接加热 也产生氧气.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上述过程的是
A. B.
C. D.
3. 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A. 可燃性 B. 密度 C. 溶解性 D. 能否与水反应
4. 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检查装置气密性
B.
加热立即收集
C.
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
结束时停止加热
5. 实验室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实验步骤有:①往试管中装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④加热、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 ②①④③⑥⑤⑦ B. ②①③④⑥⑦⑤ C. ①②③④⑥⑤⑦ D. ②①③④⑥⑤⑦
6. 下列装置中,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不能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只有③
7. 实验室用 制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6分)
8.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若用图所示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选填“长导管”或“短导管”)导入。
9. 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 ;
(2)若选用 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
(3)若选用 装置作为氧气的发生装置,化学方程式是 ;
(4)可选用 装置或 装置收集氢气,原因是 、 。
10. 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为了比较两者的催化能力,小明按图 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 毫克过氧化氢酶和 毫升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
②用注射器 从容器中抽出 毫升气体,用注射器 将 毫升过氧化氢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
③用 毫克、 毫克过氧化氢酶及 毫克、 毫克、 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 。
(1)步骤②将注射器 中的 毫升过氧化氢溶液全部注入容器前,用注射器 先从容器中抽出 毫升气体,其目的是 。
(2)小明分析相关数据,得出“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这一结论,其依据是 。
(3)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小明推测: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实验过程中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请说明其理由: 。
11. 消毒液是一种无色或者淡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广泛用于医院、宾馆、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消毒液进行了如下系列探究。
【查阅资料】
消毒液不稳定,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有效氯越高杀菌效果越好。
消毒杀菌就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鸡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成白色固体。
(1)探究一: 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的稳定性。
的 消毒液在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下的有效氯含量:
【解释与结论】
① 次氯酸钠( )中 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 综合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的 消毒液有效氯存留率受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其影响的变化趋势是 ,因此保存 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是 。
(2)探究二:不同浓度 消毒液的杀菌效果。
在四只试管中各加入鸡蛋液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消毒液,静置 分钟后,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① 探究二中杀菌效果最好的一组实验为 (填序号)。
② 洁厕灵主要成分是盐酸,与 消毒液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 ,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
第一部分
1. A
【解析】A、烧裂矿石过程中存在燃烧,燃烧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烧裂矿石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粉碎是将大块矿石变为小颗粒矿石,无新物质的生成,为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淘洗是将矿粉中可以溶解的部分溶解,溶解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在制坯过程中是将泥块和矿粉混合,并改变形状,此过程中无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A
【解析】二氧化锰作为反应的催化剂只能起到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而不能改变生成物的量,因此,AB两个反应生成物的量相等,且A先产生氧气。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3. A
【解析】实验室制取气体收集方法的选择一般考虑气体物理性质中的密度和溶解性,化学性质中看它是否与水发生化学反应;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大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无需考虑是否具有可燃性,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 A
【解析】A选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将各部分连接好,将导管伸入到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选项:应在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后开始收集;故B错误;
C选项:应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故C错误;
D选项:结束后应先从水中移出导管后再熄灭酒精灯,故D错误;
故选A。
5. B
6. D
【解析】①用手紧握烧瓶,若气密性良好,玻璃管中会上升一段水柱,所以能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②推动活塞,若气密性良好,则导管中会上升一段水柱,所以能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③要证明左右两瓶气密性是否良好的方法:用注射器向左瓶充气,若左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出现气泡;用注射器向右瓶充气,若右瓶气密性良好,则右瓶中伸入液面下的导管中会上升一段水柱,可见要验证③装置是否漏气还需要注射器,若不添加其他仪器,也不改变装置结构,就不能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④用手握住试管,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在烧杯内若有气泡产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能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7. C
【解析】高锰酸钾是固体,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且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故选择C。
答案:C。
第二部分
8. (1) ;
【解析】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不需要加热,故发生装置选择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 短导管
【解析】氧气不易溶于水,若用题给的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短导管通入,将集气瓶中的水从长导管排出。
9. (1) 酒精灯;水槽
【解析】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水槽是盛水的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水槽。
(2)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解析】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要注意配平;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是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答案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
【解析】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 。
(4)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解析】可选用 装置或 装置收集氢气,原因是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答案为: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10. (1) 使加入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有气压相同
【解析】步骤②是为了使加入反应物后瓶内的初始气压与原有气压相同,使得测定结果更准确。
(2) 相等质量的催化剂使相等质量的过氧化氢分解达到相同气压,过氧化氢酶所需的时间更短(或相等时间内,与二氧化锰质量相同的过氧化氢酶能使瓶内气压达到更大值)
【解析】由题图中的两个图象可知,当催化剂质量相等时,在相同时间内,加入过氧化氢酶的容器内压强更大,也就是生成了更多的氧气,说明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
(3) 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可能导致反应过快,温度过高,使酶的活性降低
【解析】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而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会导致反应速率加快,相同时间内放出热量更多,而温度过高会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降低,催化效果减弱,所以反应速率会突然变慢。
11. (1) ①
【解析】因为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次氯酸钠的化学式为 ,设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则:,。
② 温度越高有效氯的含量越低,时间越长有效氯的含量越低;①低温密封保存,②存放时间不易过长,在保质期内用完
【解析】横向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 的 消毒液有效氯存留越低,纵向分析探究一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存放时间越长, 的 消毒液有效氯存留越低,再依据【查阅资料】 消毒液不稳定,其杀菌作用主要依靠有效氯,有效氯越高杀菌效果越好可知保存 消毒液应注意的问题是:①低温密封保存,②存放时间不宜过长,在保质期内用完。
(2) ①
【解析】综合分析探究二数据和实验现象可知实验 液体中出现了大量固体,在依据【查阅资料】 消毒杀菌就是使病毒蛋白质变性,鸡蛋中蛋白质发生变性反应时变成白色固体。可推知探究二中杀菌效果最好的一组实验为 。
②
【解析】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依据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前 个 , 个 , 个 , 个 ,反应后已知物质中含有 个 , 个 , 个 ,所以反应后空缺物质的化学式为 。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