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3章 第3节 分子 能力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3章 第3节 分子 能力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9 15:1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3章 第3节 分子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9小题;共18分)
1.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A. ——氧离子 B. —— 个氢元素
C. ——四氧化三铁 D. —— 个氮气分子
2. 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3. 如下图所示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挥发性
B. 产生的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
C. 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有刺激气味和腐蚀作用,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和通风
D. 反应中,氢原子发生了改变
4.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的保鲜剂
C.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D. 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5. 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
B. 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
C. 氧化汞受热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D. 酒精挥发——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7.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元素;
②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③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④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⑤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⑥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8. 在压强为 时,将 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降温,变为淡蓝色液体。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B. 氧分子的质量变小
C. 氧分子的数目变少 D. 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9.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 分子是运动的,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B. 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 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D. 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大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10分)
10. 把 水和 酒精混合在一起,结果总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这说明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久了就不见了,这是发生了 变化,此变化说明① ;② 。
三、非选择题(共1小题;共4分)
11. 说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1)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比在阴凉处干得更快。
(2)加压时, 氧气可装入容积为 的钢瓶中。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个电荷时, 要省略; 可表示氧离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B、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可表示 个氢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
C、 从右向左读,读作四氧化三铁,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D、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可表示 个氮气分子,故选项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
故选:B.
2. A
【解析】A.蔗糖加入水中后不久“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进入水分子间隔中去的缘故,故选项解释不正确。
B.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具有香味的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是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引起水的体积膨胀,壶盖被顶开,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3. D
【解析】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出现白烟现象,A项正确;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相遇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小颗粒,出现白烟现象,B项正确;浓盐酸和浓氨水都有刺激气味和腐蚀作用,故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和通风,C项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发生变化,D项错误。
4. B
【解析】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错误;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正确;
C、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错误;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空气中所含的污染物越多,则空气质量越差;错误;故选:B。
5. A
6. A
【解析】A、干冰升华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分子的体积不变,符合题意;
B、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冰水共存物只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氧化汞受热分解是因为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不符合题意;
D、酒精挥发,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7. C
【解析】①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是微观概念,氧元素是宏观概念,宏观跟微观不能混在一起,故①错误;
②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故②正确;
③热胀冷缩的原因是分子的间隙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分子本身的大小是无法改变的,故③错误;
④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分子构成的,故④错误;
⑤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但实质上原子还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⑤错误;
⑥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例如氧原子大于氢分子,故⑥正确;综上所述,说法不正确的是①③④⑤。
故选C。
8. D
9. C
【解析】A、通过气味辨别氮气和氨气,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且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减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C、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状态变化,分子间的间隔随之变化,故选项解释错误。
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第二部分
10. 小于;分子之间有间隙;物理;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运动
第三部分
11. (1) 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匀速速率越快
(2) 分子间有间隔,压强越大,分子之间间隔越小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