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8章 第2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力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8章 第2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力训练(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1-19 15:1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课改版九上化学第8章 第2节 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共12分)
1. 净化一方水土,守护母亲河流。下列做法不利于我市串场河湿地生态修复的是
A. 保护滩涂湿地 B. 强化污水处理 C. 施用大量农药 D. 推进造林绿化
2.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烧碱溶液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B.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C. 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碱反应
D. 氧化钙可做食品干燥剂——氧化钙能与水反应
3. 化学中常常出现" "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 "的事实是
A. 水与 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
B. 硫粉在 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 二氧化硫
C. 锌片与 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
D. ,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 氯化钠固体能得到 氯化钠溶液
4. 用下图所示 个实验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反应(实验中所用的纸花均用石蕊染成紫色并干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终只有实验④中的紫色石蕊小花会变红
B. 实验④就能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C. 在实验④中,若对比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以不必做实验③
D. 由实验①④推断,实验④中有酸性物质
5.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下面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得到的信息正确的是
A. 氧化汞由汞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B. 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C.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D. 生成汞和氧气的质量比是
6. 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
7. 【 石景山一模 】根据下图所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若 为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 为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 。
8. 走进国博,走进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就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惠及民生,“健康生活,幸福追梦”。请回答问题。
人们用干冰制作口感类似汽水的“碳酸水果”。
(1)干冰与水果一起放置 小时后,水果变得冰凉,原因是 。
(2)干冰制作“碳酸水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9. 将下列灭火措施的原理填在各小题后横线上:
(1)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
(2)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3)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
(4)草原着火时,在着火点周围割草,打出防火道 。
10. 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微观上看,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根本改变的微粒是 (填“原子”或“分子”),变化过程中,同种原子的个数 (填“有”或“没有”)增减。
(2)参加反应的 与 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 。
11. 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 年,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 。
资料二: 年,布菜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 ,并完成了如图 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 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3)如图 ,在室温下将容积为 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 缓慢通入 毫升 。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 毫升。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解析】保护滩涂湿地有利于湿地生态恢复,故A不符合题意;强化污水处理可以防止水体污染,有利于湿地生态恢复,故B不符合题意;使用大量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不利于湿地生态恢复,故C符合题意;推进造林绿化有利于保护环境,有利于湿地生态恢复,故D不符合题意。
2. C
3. B
【解析】A、由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水与 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液体的体积小于 ;故不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两物质的质量关系 可知, 硫粉在 氧气中燃烧恰好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生成 二氧化硫;故正确;
C、锌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氢气逸出,故总质量会减少;不正确;
D、向 的 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不变仍为 ;故不正确。
4. D
【解析】A、稀醋酸能使紫色干花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也能使紫色干花变红,所以实验①④ 中紫色石蕊小花变红,故选项不正确;
B、实验④和实验②③作对照实验,实验②③中紫色石蕊小花不变色,而④中小花变红,说明实验④中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故选项不正确;
C、实验③把干燥的石蕊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不变红,说明了仅有二氧化碳气体石蕊不能变色,和实验④形成对比实验,不能省略,故选项不正确;
D、实验①说明酸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实验④中小花变红可推测有酸性物质产生,故选项正确。
5. B
6. C
【解析】A、装置中的烧瓶充满了二氧化碳气体,通过胶头滴管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喷泉,现象明显,A方案可行;
B、瓶内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形管内水柱左侧升高甚至进入瓶中,现象明显,B方案可行;
C、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反应没有现象,无法判断反应的进行,C方案不可行;
D、通入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被左侧的锥形瓶中氢氧化钠吸收了,右锥形瓶内没有现象,由此可以判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D方案可行;
故选C。
第二部分
7. (1) 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
(2) 被 完全反应
8. (1) 干冰升华吸热
(2)
9. (1) 隔绝氧气
(2)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 隔绝氧气
(4) 隔离可燃物
10. (1) 分子;没有
(2)
11. (1)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
【解析】反应③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
(3)
【解析】因为室温下 体积水大约能溶解 体积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将 二氧化碳通入盛有 毫升蒸馏水的广口瓶中时,只能溶解 二氧化碳,则排出的水的体积为 ;故填:。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