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戏
一、单选题(共2小题;共4分)
1.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第一次走那条荒僻的路,心中有些惶恐。
B.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者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C.那些无证经营的店铺已经被依法取谛了。
D.那个窗框上镶嵌着装饰品。
2.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是( )
A.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B.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C.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D.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二、填空题(共1小题;共2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钳 撮着 偏僻
欺侮 怠慢 蕴藻
吁气 絮叨 潺潺
行:行辈 行程
省:归省 省城
三、复合题(共4小题;共28分)
4.理解词义。
(1).: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2).恍惚:
(3).抽噎:
(4).:由于惊恐害怕,举止失去常态,不知怎么办才好。
5.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而且终日坐着,我也从没有见过这圆规式的姿势。那时人说: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阿!闰土哥,——你来了?……”
“老爷!……”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1).试对选文中人物外貌描写作简要赏析。
(2).探究闰土、杨二嫂语言描写的作用,写出你发现的结果。
6.根据课文内容排列下列时间的先后顺序,并做详略归类。
A.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B.看戏后归航偷豆
C.夜航赴赵庄看戏
D.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
E.看戏前的波折
F.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
G.和伙伴们在赵庄看戏
(1).顺序:
(2).详写:
(3).略写:
7.阅读文章,回答下列各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卖栗子、卖山药(粗如小儿臂)、卖百合(大如拳)、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半斤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
“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1).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作者在文章开篇却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你赞同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根据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i.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意,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这句话是前后矛盾吗?为什么叶三一开始“连大气都不出”,后面却“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小声地惊呼起来”?)
ii.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能否把“只得”去掉,为什么?)
(3).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性格特点。
(4).对课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论是绘画艺术,还是在性情上,鉴赏家叶三和大画家季陶民都可谓是惺惺相惜。
B.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唔!你怎么知道?”中,“唔”表示惊讶,从这一句的“!”和下文的“对极了!”中可看出季陶民的惊讶之情。
C.这篇小说语言华丽,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樱桃,还写了各个节令的不同果子。
D.这篇小说的情节没有什么大的波澜,只是交代了叶三卖果子、看季陶民作画、不卖画三个情节,平淡却自然熨帖。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B
第二部分
3
qián
,
cuō
,
pì
,
wǔ
,
dài
,
yùn
,
xū
,
xù
,
chán
,
háng
,
xíng
,
xǐng
,
shěng
第三部分
4 (1)
哄堂大笑
(2)
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3)
一吸一顿地哭泣。
(4)
惊慌失措
5 (1)
①抓特征,凸显人物个性。着重抓住杨二嫂“凸颧骨”“薄嘴唇”的脸部特征和不雅站相,简笔勾画,表现人物瘦削的体貌、刻薄的性格以及灵魂被扭曲的状态,将庸俗小市民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②运用形象化手段为人物画像。用“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人物站相,激发人们的联想,从形似到神似,漫画式地勾画出杨二嫂冷漠、刻薄和以物质利益为中心的形象特征。③通过二十年前后外貌、姿势的对比,反映人物生活、性格与精神状态的巨大变化,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①展现不同人物语言的不同特征。杨二嫂尖嘴利舌、疯言颠语;闰土吞吞吐吐、寡言失语。②体现人物不同的思想性格。杨二嫂尖酸刻薄、唯利是图,闰土愚昧落后、迟钝麻木。③表现人物的生活处境和精神状态。表现出两个人物在重压下艰难困顿的生活处境以及灵魂被扭曲的状态。④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受封建思想的奴役和物质利益的驱使,一个喊“老爷”,一个说“我”“放了道台”真诚、友善的关系不再存在,灵魂间产生了不可逾越的鸿沟。
6 (1)
FDECGBA
(2)
BCEG
(3)
ADF
7 (1)
同意,因为他能在季陶民画得最精彩时发出惊呼,季陶民给他的画。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根据文本中的记叙可知,他总会适时的发出惊呼。当季陶民画错了的时候。而且季陶民给他的画,可知他确实是第一鉴赏家。
(2) ①
不矛盾。不敢出声,发出惊呼,实在难以自抑。。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掌握。正确理解句义。在季陶民刚开始作画时,是怕影响了季陶民作画,他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境和季陶民作画的水平之高,所以才会呼出声来,反而都表现出他的鉴赏水平之高和真性情。
②
不能去掉。因为“只得“表现他对这些画的珍爱和重视程度之深。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因为这个外地人态度真诚,只得这个词语表现他对这些画的珍爱。
(3)
①热爱生活,有朴素生活经验。②具有艺术欣赏眼光、评价画家的画,不谄媚、不卖弄,重情义。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作答时。根据文本中的“他的果子不用挑。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哪个园子里,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根据他观摩季陶民作画时的表现可知他是一个有着很高的欣赏水平的人,他认为叶三真懂,也不是谀媚。根据他至死也不卖画,真心爱画。
(4) C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BD正确。C.有误,并没有大量使用,而是质朴真诚。故选:C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