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1-20 14:0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单元测试卷
一、作文题(共1小题;共50分)
1.文题呈现。
你们班一定有不少“牛人”吧?他们或是“读书迷”,知识丰富;或是“演说家”,善于表达;或是“大管家”,热心集体事务;或许还有体育健将、乐器高手、智力超人……以《晒晒我们班的“牛人”》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 500 字。
二、复合题(共7小题;共58分)
2.名句默写
(1)., ,盖竹柏影也。
(2).月色入户, 。
(3).何夜无月? ?
3.填空。
(1).《月夜》选自《沈尹默诗词集》。沈尹默,浙江吴兴人, 、 家。主要作品有 、 等。
(2).戴望舒,现代诗人、翻译家。主要作品有诗集 、 、 等。
(3).《断章》选自 。诗人卞之琳,江苏海门人, 、 家。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怒而飞
(2).志怪者也
(3).去以六月息者也
(4).亦若是则已矣
(5).安知鱼之乐
(6).子固非鱼也
(7).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8).请循其本
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吕蒙正相公①,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入朝堂②,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③:“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④,令诘其官位姓名⑤,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注】①吕蒙正: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④同列:同僚。⑤诘:追问,询问。
(1).面对朝士的羞辱之言,吕蒙正不仅自己 ,而且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吕蒙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
A.他不敢跟朝士结仇
B.他并不介意朝士之举
C.他怕自己对朝士耿耿于怀
D.他对朝士的无礼极为不屑
(3).请为选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 8 个字)
6.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节选),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②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③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④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⑤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 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晩。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
⑥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
⑦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1). 阅读第一段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i.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ii.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2).为什么“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
(3). 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4). 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i.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
作用:
ii.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说明方法:
作用:
(5).阅读第六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7.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1).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让一切劳动与创新的活力竞相 (迸射 迸发 迸溅),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 (齐心协力 坚定不移 持之以恒)才是关键。愿年轻人都能沉心静气,积蓄力量,静待花开。
8.为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班级准备设计专题板报,请根据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一放学,宽敞的弄堂就成了我们的乐园:男孩子们溜旱冰、踢小皮球,女孩子跳橡皮筋、造房子……那时我们玩的游戏,都是需要集体完成的,而且必有营垒相对的两方,且有输有赢,无形中让我们从小就习惯了凡事都有输赢。这局输了没关系,下局可以翻过来。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很小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以便争得赢局。
(节选自程乃珊《童年的弄堂游戏》)
【材料二】弄堂曾是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弄堂游戏种类繁多,有打弹子、滚铁圈、放鹞子(风筝)、抽陀螺等。一般游戏需两人或两人以上完成。游戏道具大多可以自制。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材料三】日前,上海市市西邮政公司举办了《中国主题剪影弄堂游戏》的新邮首发仪式。该套邮票以独特的剪影方式表现主题,画面生动鲜活,是了解和宣传上海本土文化的载体。
(1).板报栏目一:弄堂游戏我介绍。
弄堂游戏的特点:(1) ;(2) ;(3)规则简单,易于开展。
弄堂游戏的益处:
(2).板报栏目二:赏邮看画我参与。
请选择一枚邮票,描述邮票中的画面。要求:35 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

(3).板报栏目三:献计献策我出力。
以下是征集到的宣传推广“上海弄堂游戏”的活动策略,其中不合适的两项是( ) ( )
A.组织社区小伙伴举行溜旱冰比赛。
B.开展弘扬上海乡土文化的征文活动。
C.校园网介绍“弄堂游戏”动漫作品。
D.体育课程增设爱“弄堂游戏”教学内容。
E.穿着印有滚铁圈图案的 T 恤衫。
F.在弄堂里表演地方戏剧——沪剧。
答案
第一部分
1
例文引路: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文登文学社 沈正伟
我们班可是集尽天下英雄之地,各路英雄才华横溢武功盖世。现在我就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小天才——寇高阁
说起寇高阁,我们班的同学没有不心生仰慕的。他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一次,上地理课时,老师让我们回答问题,提问的话音刚落,“A”,他的答案便脱口而出,满怀自信的眼神让人羡慕。
老师故意迟疑了一会儿,才说答案正是“A”,只见寇高阁满脸微笑,心花怒放。如此镜头就这样循环下去……
没办法,只要有他在,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老师们见了他,都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这时候他是玫瑰,我们这些绿叶只需点缀、衬托一下就行了。每次看到小巧玲珑的他,就想起了那句经典的话:浓缩的都是精华。
铁嘴巴——刘志
刘志在我们班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油嘴滑舌,经常用他的谬论与老师斗个你死我活。
一次,上政治课的时候,他在下面小憩。老师见状,蹑手蹑脚地走到他身边。刘志哪里知道老师就在身后,感觉不对,扭头一看,吓了一跳,质问老师:“你不好好上课,乱转什么呀,吓得我魂都丢了。”“你在干什么呢?”“我在养精蓄锐。”对待铁嘴刘志,老师也无可奈何,只好让他面壁思过去了。
大画师——孙琪
孙琪是我们班甚至我们学校有名的画师。她纤细的双手绘出花红柳绿,灵动的笔下产生栩栩如生的人物。每次要出黑板报,她都是我们班的不二人选。她画出的草木新鲜翠绿,她绘出的人物画上眼睛后仿佛就能走出来似的。
还记得那时只要老师一布置出手抄报一类的作业,一下课,准有一堆人围在孙琪周围,知道的是她们在求孙琪帮自己画版面,别班不知道的同学还以为那儿马上就要发生一场恶战了。
我们班的牛人还有很多,想一睹其牛事吗?且待下回。
【解析】
作者选取班上有特点的三名同学,以幽默的笔调,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这三名同学的风采:一个才华横溢,“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一个能言善辩,经常用他的谬论与老师争论;一个画技高超,用灵动的画作打动人心。文章内容真实,人物形象鲜明。结尾语言简练,且以“且待下回”一句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第二部分
2 (1)
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
(2)
欣然起行
(3)
何处无竹柏
3 (1)
诗人
,
书法
,
秋明室杂诗
,
秋明长短句
(2)
望舒草
,
望舒诗稿
,
灾难的岁月
(3)
鱼目集
,
诗人
,
翻译
4 (1)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
记载
(3)
气息,这里指风
(4)
这样
(5)
怎么
(6)
本来
(7)
完全,完备
(8)
追溯
5 (1)
装作没听到走了过去;阻止同僚追问此人的官位姓名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具体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上下文,深入分析。选段讲述了吕蒙正丞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对其他官员的蔑视不在意也不彻查,并且阻止同僚对之进行追问的故事。与要追究“朝士”的“同列”相比,吕蒙正对他人的蔑视装作没有听见,在同僚要对其进行追问情况之下,吕蒙正阻止同僚,并用“不问之何损”开导说服同僚,体现了吕蒙正的“量”。题干所问,面对朝士的羞辱之言,依据原文“面对朝士的羞辱之言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即可得出答案。
(2) 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联系文本关键句子“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可知吕蒙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怕自己对朝士耿耿于怀。
(3)
吕蒙正不喜计人过/吕蒙正雅量/吕蒙正大度。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是标题的拟定。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有下面两个方法: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这道题可根据第一句,即文章的总括句进行拟标题。也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吕蒙正相公,不喜计人过。”体现了吕蒙正的“量”,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懂得容人之过的胸怀。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为人处世的智慧,懂得容人之过的道理,而不是采取争锋相对,甚至怀恨在心,打击报复的态度。所以可拟为:吕蒙正不喜计人过/吕蒙正雅量/吕蒙正大度。
参考译文:
吕蒙正宰相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错。刚担任副宰相,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他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过去了。与他同在朝廷做官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们。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追究。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生不能再忘记,因此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所有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6 (1) ①
“沉睡”和“苏醒”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种春回大地、生机勃发的景象。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开放的次序,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2)
“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候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3)
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
(4) ①
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说明方法:作比较。
作用:通过把物候观测仪器与气象仪器相比较,从而突出了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生生的生物作为物候观测仪器的特性。
(5)
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7 (1)
迸发
(2)
持之以恒
8 (1)
种类繁多
,
“道具”大多可自制
,
集体完成
【解析】
必有营垒相对的双方(四选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
图 1 示例:跳皮筋的女孩子如雏燕展翅,轻盈起跳,周围同学的脸上写满了快乐。
图 2 示例:两个男孩如两头竖起犄角的小牛犊,展开角斗,旁边的同学欢呼叫好。
(3) BF
第1页(共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