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09:能量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09:能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12-30 15:10:1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09:能量
一、能量及其形式
1.(2020九上·衢州期中)能量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物体具备的能量描述错误的是(  )
A.风具有风能
B.奔跑的豹有动能
C.食物中有化学能
D.跳水运动员有弹性势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1)空气流动形成风,风具有的能量叫风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才释放出来的能量,一般储存在物体内部。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解答】A.风具有风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奔跑的豹有动能,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食物中有化学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跳水运动员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具有弹性势能,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0七上·镇海期中)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铁路出行成为了人们日常的最佳选择。高速列车安全性好、速度快、能耗低,利用电力牵引,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目前最快高铁已达到605km/h,高铁运行时能量的转化是 (  )
A.水能转化成电能 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能转化为核能 D.电能转化为内能
【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高铁利用电力牵引,消耗的是电能,通过消耗电能获得高速运动。机械能主要包括动能和势能,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 高速列车安全性好、速度快、能耗低,利用电力牵引 ”,高铁运行时能量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2020七上·江北期中)关于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
B.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C.0℃的冰块没有能量
D.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答案】C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从物体的构成角度看,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物体本身就具有内能.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在自然界中物质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转化中,总能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声能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一种能量,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A: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都具有内能,说法正确,A错误;
B: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B错误;
C:0℃的冰块没有能量,0℃的冰块温度下降时仍有热量放出,所以0℃的冰块也是有能量的,说法错误,C正确;
D: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声音中含有声能又含有某种信息,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C
4.(2019九上·诸暨期中)下列关于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
C.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没有能量.
D.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
【答案】C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A.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肯定具有内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2019九上·余杭期中)在“电闪雷鸣”这一自然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  )
A.电能 B.声能 C.电磁能 D.核能
【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
【解答】在“电闪雷鸣”现象中,因为有闪电产生,所以涉及电能;因为有雷声,所以涉及声能;因此电流产生磁场,所以肯定时间电磁能,故A、B、C不合题意;
因为没有发生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所以肯定没有涉及核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填写下列物体或现象中所具有的能:
①流动的河水具有   。
②站在跳台上的跳水运动员具有   。
③给小灯泡供电的干电池具有   。
④雷雨天听到的雷声具有   。
⑤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   。
⑥喷气式飞机发出的使人耳朵发痛的噪声具有   。
⑦被射箭者拉开的弓具有   。
⑧焰火表演时在空中释放出五彩缤纷的焰火具有   。
【答案】动能;重力势能;电能;声能;形变的能;声能;形变的能;光能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①流动的河水具有动能。
②站在跳台上的跳水运动员被举高了,因此具有重力势能。
③给小灯泡供电的干电池具有化学能。
④雷雨天听到的雷声具有声能。
⑤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形变的能。
⑥喷气式飞机发出的使人耳朵发痛的噪声具有声能。
⑦被射箭者拉开的弓具有形变的能。
⑧焰火表演时在空中释放出五彩缤纷的焰火具有光能。
二、机械能
7.(2020九上·越城期中)2020年6月23日注定是载入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的一天,在当天9时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全球组网完美收官,如图所示的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它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
B.卫星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守恒
C.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机械能守恒
D.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守恒
【答案】D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等于动能加重力势能,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因此重力势能减小,而速度增大,动能增大,但二者的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故C错误,D正确;
卫星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因此重力势能增大,而速度减小,动能减小,但二者的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故A、B错误。
故选D。
8.(2020九上·越城期中)篮球场上,运动员练习投篮,篮球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落入篮筐,球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从篮球离开手到落入篮筐的过程中,篮球的重力势能(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据此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篮球的质量不变,但是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2020九上·越城期中)如图所示,夏天为了降低城市的温度,减小灰尘,市政部门往往派出许多洒水车沿街洒水,在这个过程中洒水车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运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洒水车的机械能不变 B.洒水车的机械能减小
C.洒水车的机械能增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据此分析。
【解答】在洒水车洒水的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但速度不变,因此动能减小;高度不变但质量减小,那么重力势能减小;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洒水车的机械能减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2020九上·浙江期末)在2017年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隐形战斗机亮相。如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20隐形战斗机加油,此过程中,歼-20隐形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则歼-20隐形战斗机的(  )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答案】D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歼-20隐形战斗机的高度不变,质量增大,那么重力势能增大;速度不变,质量增大,那么动能增大。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机械能增大。
故选D。
11.(2020九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图中速度 v 的方向是某同学在体育中考“原地掷实心球”项目测试中球出手时的飞行方向。对从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球出手时动能最大 B.球出手时势能最大
C.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大 D.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D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2)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3)(4)根据机械能守恒判断。
【解答】由于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没有损失,即机械能守恒,故C错误,D正确;
由于铅球出手后还会继续向上运动,因此出手时不是最大高度,因此此时重力势能不是最大的,故B错误;
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当铅球落地时,重力势能最小,此时动能最大,故A错误。
故选D。
12.(2020九上·兰溪期中)如图所示,小球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向右侧摆动,B点是小球摆动的最低点,C点是小球摆动到右侧的最高点,且A、C两点到B点的竖直距离hA>hC.在小球从B点摆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B.在A点小球的机械能最大
C.小球的势能始终保持减小
D.从A到B点小球的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答案】B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2)小球运动过程中,要克服空气阻力,据此分析机械能的变化;
(3)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
【解答】如果小球没有能量损耗,那么C点的高度应该和A点的高度相同,因此从B到C的过程中有能量损耗,机械能逐渐减小,故A错误;
因为小球运动时不断克服阻力做功,从而消耗机械能,所以开始时A点的机械能最大,故B正确;
从B到C,小球的高度逐渐增大,因此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故C错误;
从A到B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13.如图所描述的情景中,没有发生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滑滑梯 B.荡秋千
C.跳水比赛 D.空中大翻转
【答案】A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据此分析能量变化,确定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可。
【解答】A.滑滑梯时,人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因此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符合题意;
B.荡秋千,从低处荡到高处时,人的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这个过程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不合题意;
C.跳水比赛,人被踏板弹起时,人的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这个过程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不合题意;
D.玩单杠,人从最低处向高处旋转时,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这个过程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4.掷实心球是我市的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则实心球(  )
A.在a处的重力势能最小 B.在b处的动能为零
C.在b处的重力势能最大 D.在d处的动能为零
【答案】C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2)实心球的运动为竖直方向运动和水平方向运动的复合运动,注意分析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是否为零;
(3)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能量转化分析。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d点的高度最小,因此d点的重力势能最小,故A错误;
B.在b处时,实心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而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为零,因此它的动能不为零,故B错误;
C.b处时实心球的高度最大,因此该点时它的重力势能最大,故C正确;
D.d点时,实心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该点的动能肯定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15.(2020九上·衢州期中)2020年6月23日,我国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即完成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这标志着我国乃至国外即可彻底摆脱依赖美国的GPS卫星定位系统。
(1)北斗三号卫星升空过程中重力势能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卫星沿轨道绕地球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较大,在远地点的速度较小,则卫星从近地点运动到远地点的过程中动能会   (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1)变大
(2)变小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北斗三号卫星升空过程中,它的质量不变但高度增大,因此重力势能变大;
(2)、卫星沿轨道绕地球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较大,在远地点的速度较小,则卫星从近地点运动到远地点的过程中,它的速度逐渐减小,因此动能会变小。
16.(2020·温岭模拟)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钢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的   不同。
(2)为了研究钢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将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   处,分别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
【答案】(1)速度
(2)相同高度(位置)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同一钢球质量相同,因此实验探究的是动能和速度的关系,那么需要改变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改变小球的质量而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而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钢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
(2)为了研究钢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将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高度处,分别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
17.(2020九上·吴兴月考)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让小球 A 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是为了研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   有关。
(2)通过比较物块 B 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后   来比较小球 A 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3)实验表明,质量相同时,小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   。
(4)下表给出了一头牛慢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看出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 动能E/J
牛 600 0.5 75
学生 50 3 900
【答案】(1)小球速度
(2)移动的距离大小
(3)大
(4)速度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它的速度越大;高度越小,它的速度越小。
(2)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克服摩擦做的功越大,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3)根据动能与速度的关系解答;
(4)根据表格分析对动能影响较大的因素即可。
【解答】(1)让小球 A 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是为了研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小球速度有关。
(2)通过比较物块 B 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小球 A 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3)实验表明,质量相同时,小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根据乙图可知,学生的质量是牛的,质量小,使学生的动能减小;学生的速度是牛的速度的12倍,速度大,使学生的动能增大。如果两个因素对动能的影响相同,那么二者的动能相同。但是学生的动能比牛的动能大的多,可见,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的是速度。
三、内能
18.(2020九上·鄞州期中)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 ℃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根据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判断;
(3)根据热传递的方向判断;
(4)根据内能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A.0 ℃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小的物体传递,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内能与物质的种类、质量、状态和温度等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9.(2020九上·吴兴月考)一块冰熔化了,下面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块一定吸收热量
B.可能是对冰块做功,也可能是冰块吸收了热量
C.一定是对冰块做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答案】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内能改变的方式判断。
【解答】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一块冰熔化了,那么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冰块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0.下列四幅图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向下压活塞,浸透乙醚的棉花燃烧
B.哈气使手暖和
C.搓手使手暖和
D.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
【答案】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向下压活塞,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A不合题意;
B.哈气使手暖和,呼出的气体中的热量传递给手,从而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故B符合题意;
C.搓手使手暖和,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C不合题意;
D.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通过弯折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1.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根据气门的开合,气流的方向以及火花塞是否点火判断冲程的名字。
【解答】A.一个气门打开,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缸,为吸气冲程,故A不合题意;
B.两个气门关闭,火花塞没有点火,为压缩冲程,故B不合题意;
C.两个气门关闭,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故C符合题意;
D.一个气门打开,气缸内的气体排出气缸,为排气冲程,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2.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答案】C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根据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
【解答】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依次为: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3.(2020·衢州)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冰块 B.乙吸收热量 C.甲内能增加 D.乙内能减少
【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①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②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解答】饮料原来的温度高,放出热量,降低温度,因此甲是饮料;冰块原来的温度低,吸收热量,升高温度,因此乙是冰块,故A错误;
乙是冰块,吸收热量,故B正确;
甲是饮料,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C错误;
乙吸收热量,内能增多,故D错误。
故选B。
24.(2020·江干模拟)有关热值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kg的煤的热值是2kg煤的热值的一半
B.1kg的煤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大于1kg的煤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
C.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燃烧煤放出的热量比燃烧干木柴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燃烧情况无关
【答案】D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根据热值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故A错误;
B.燃料的热值指的是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谈到热值,肯定指的是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无关,故B错误;
C.根据Q=mq可知,燃料放出的热量与热值和质量大小有关;煤的热值比干木材大,但是质量少,则可能放出的热量比木材少,故C错误;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燃烧情况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25.菜油最适宜的烹饪温度在150℃至180℃之间。用天然气将质量为0.02kg的菜油从室温20℃加热到170℃,天然气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有60%被菜油吸收,则菜油吸收了   J热量,燃烧了   m3的天然气。[取c菜油=2.0×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
【答案】6×103;2.5×10-4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1)根据Q=cm△t计算菜油吸收的热量;
(2)首先根据计算出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再根据计算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解答】(1)菜油吸收的热量Q=cm△t=2.0×103J/(kg·℃)×0.02kg×(170℃-20℃)=6×103J;
(2)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
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26.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通过   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c牛奶=2.5×103J/(kg·℃)]
【答案】热传递;1.25×104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
(2)根据乙图确定牛奶的初温和末温,然后根据公式Q=cm(t-t0)计算牛奶吸收的热量。
【解答】(1)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
(2)根据乙图可知,牛奶的初温为20℃ ,末温为40℃,
那么牛奶吸收的热量为:Q=cm(t-t0)=2.5×103J/(kg ℃)×0.25kg×(40℃-20℃)=1.25×104J。
27.质量为500g的水,温度从15℃升高到35℃。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835℃降低到35℃的铁块来供给的,则铁块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已知c水=4.2×103J/(kg·℃),c铁=0.45×103J/(k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0.5kg×(35℃-15℃)=4.2×104J。
(2)由题意可知,铁块放出的热量Q放=Q吸=4.2×104J,根据Q放=cm(t0-t)得铁块的质量m铁= ≈0.12kg。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吸=cm(t-t0)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铁块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根据 计算铁块的质量。
28.(2020·绍兴)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气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5%-8%之间。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①气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气缸;②通过气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气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下图中的 冲程实现。
A. B.
C. D.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   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与内燃机的   (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答案】(1)C
(2)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
(3)排气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解答】(1)产生巨大爆发力的过程是做功冲程;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故C符合题意;
(2)由材料可知,内燃的效率远大于外燃机的效率,所以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内燃过程中能量散失少,热效率高的猜想;
(3)厚玻璃筒就相当于内燃机的内部空间,而活塞相当于飞轮,所以把玻璃筒甩几个是为了让玻璃筒中的气体排出,相当于排气冲程;
故答案为:(1)C;(2) 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3)排气。
四、核能
29.(2020·湖州)如图表示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产生氪核和钡核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的是核聚变
B.该反应产生的中子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式反应
C.该反应不会产生放射性物质
D.不能用该反应获得能量的方式来发电
【答案】B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1)核聚变,即轻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结合成较重原子核(例如氦)时放出巨大能量。
(2)根据核聚变的过程分析;
(3)根据核聚变的产物分析;
(4)根据核聚变的能量利用形式分析。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中子轰击重原子核,然后分解为质量较小的轻核,所以该模型表示的是核裂变,故A错误;
B.该反应产生的中子仍然具有很多能量,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式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肯定会产生放射性物质,故C错误;
D.可用该反应中的可控核裂变获得能量的方式来发电,故D错误。
故选B。
30.(2020·宁波模拟)2019年的“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ICF)会议上,我国理论物理学家、宁波籍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荣获了世界核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爱德华·泰勒奖。下列关于核聚变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反应提供能量
B.核聚变放出的能量巨大
C.核聚变都是可控制的
D.核聚变的原料来自普通水
【答案】B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分析;
(2)核聚变,即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同时放出巨大能量;
(3)核聚变本身很容易达到,但最难做到的是控制反应速度和温度;
(4)核聚变的原材料是氘。
【解答】A.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反应提供能量,故A错误;
B.核聚变放出的能量巨大,故B正确;
C.核聚变是不可控制的,故C错误;
D.核聚变的原料来自海水,故D错误。
故选B。
31.(2019·南浔模拟)2018年3月2日,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大影院火爆上映:特别是作为大国工程“一带一路”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如图),代表创新成果的人造太阳,在影片中亮相,再次彰显了大国实力。下列关于“华龙一号”核电中核能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该原理与太阳释放能量的原理相同
C.利用核裂变原理
D.核能足原子内部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
【答案】C
【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核能的主要途径为核裂变和核聚变。
【解答】A、核电站的能量转化顺序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A错误;
B、太阳释放能量的原理是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故B错误;
C、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故C正确;
D、核能是指重核裂变或轻核发生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2020·天台模拟)
2020年4月2日,中科院的“人造太阳”EAST实现1亿度运行近10秒,为目前世界最长,其原理如下图。
(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   ;
(2)“人造太阳”实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的是:   (可多选)。
【答案】(1)核聚变
(2)ABD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解答】(1)由图可知,氘原子和氚原子聚合形成氦原子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属于核聚变;
(2)A、人造太阳产生的辐射小,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属于支持该研究的观点;故A符合题意;
B、核能发电不排放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B符合题意;
C、核能利用投入大,条件苛刻,该观点属于不支持发展核能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核能能服务于人类,属于支持发展核能的观点;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核聚变;(2)ABD。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期末复习09:能量
一、能量及其形式
1.(2020九上·衢州期中)能量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有关物体具备的能量描述错误的是(  )
A.风具有风能
B.奔跑的豹有动能
C.食物中有化学能
D.跳水运动员有弹性势能
2.(2020七上·镇海期中)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速铁路出行成为了人们日常的最佳选择。高速列车安全性好、速度快、能耗低,利用电力牵引,不消耗宝贵的石油等液体燃料。目前最快高铁已达到605km/h,高铁运行时能量的转化是 (  )
A.水能转化成电能 B.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C.电能转化为核能 D.电能转化为内能
3.(2020七上·江北期中)关于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
B.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C.0℃的冰块没有能量
D.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4.(2019九上·诸暨期中)下列关于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
C.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没有能量.
D.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
5.(2019九上·余杭期中)在“电闪雷鸣”这一自然现象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  )
A.电能 B.声能 C.电磁能 D.核能
6.填写下列物体或现象中所具有的能:
①流动的河水具有   。
②站在跳台上的跳水运动员具有   。
③给小灯泡供电的干电池具有   。
④雷雨天听到的雷声具有   。
⑤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   。
⑥喷气式飞机发出的使人耳朵发痛的噪声具有   。
⑦被射箭者拉开的弓具有   。
⑧焰火表演时在空中释放出五彩缤纷的焰火具有   。
二、机械能
7.(2020九上·越城期中)2020年6月23日注定是载入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的一天,在当天9时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全球组网完美收官,如图所示的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它在大气层外运行,不受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机械能不守恒
B.卫星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增大,机械能不守恒
C.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机械能守恒
D.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机械能守恒
8.(2020九上·越城期中)篮球场上,运动员练习投篮,篮球划过一条漂亮的弧线落入篮筐,球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从篮球离开手到落入篮筐的过程中,篮球的重力势能(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9.(2020九上·越城期中)如图所示,夏天为了降低城市的温度,减小灰尘,市政部门往往派出许多洒水车沿街洒水,在这个过程中洒水车始终保持相同的速度运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洒水车的机械能不变 B.洒水车的机械能减小
C.洒水车的机械能增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2020九上·浙江期末)在2017年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隐形战斗机亮相。如图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歼-20隐形战斗机加油,此过程中,歼-20隐形战斗机的高度和速度不变,则歼-20隐形战斗机的(  )
A.动能增加,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C.动能减小,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动能增加,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11.(2020九上·杭州月考)如图所示,图中速度 v 的方向是某同学在体育中考“原地掷实心球”项目测试中球出手时的飞行方向。对从球出手到落地的过程,忽略空气阻力,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球出手时动能最大 B.球出手时势能最大
C.球落地时机械能最大 D.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2.(2020九上·兰溪期中)如图所示,小球在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向右侧摆动,B点是小球摆动的最低点,C点是小球摆动到右侧的最高点,且A、C两点到B点的竖直距离hA>hC.在小球从B点摆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B.在A点小球的机械能最大
C.小球的势能始终保持减小
D.从A到B点小球的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13.如图所描述的情景中,没有发生动能转化为势能的是(  )
A.滑滑梯 B.荡秋千
C.跳水比赛 D.空中大翻转
14.掷实心球是我市的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则实心球(  )
A.在a处的重力势能最小 B.在b处的动能为零
C.在b处的重力势能最大 D.在d处的动能为零
15.(2020九上·衢州期中)2020年6月23日,我国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成功,即完成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这标志着我国乃至国外即可彻底摆脱依赖美国的GPS卫星定位系统。
(1)北斗三号卫星升空过程中重力势能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卫星沿轨道绕地球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较大,在远地点的速度较小,则卫星从近地点运动到远地点的过程中动能会   (填“变大”或“变小”)
16.(2020·温岭模拟)如图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钢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的   不同。
(2)为了研究钢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将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   处,分别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
17.(2020九上·吴兴月考)如图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1)让小球 A 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是为了研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   有关。
(2)通过比较物块 B 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后   来比较小球 A 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3)实验表明,质量相同时,小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   。
(4)下表给出了一头牛慢走和一名中学生百米赛跑时的一些数据分析数据,可看出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的因素是   。
物体 质量m/kg 速度v/m/s 动能E/J
牛 600 0.5 75
学生 50 3 900
三、内能
18.(2020九上·鄞州期中)关于温度、热量、热传递和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 ℃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
19.(2020九上·吴兴月考)一块冰熔化了,下面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块一定吸收热量
B.可能是对冰块做功,也可能是冰块吸收了热量
C.一定是对冰块做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20.下列四幅图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向下压活塞,浸透乙醚的棉花燃烧
B.哈气使手暖和
C.搓手使手暖和
D.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
21.如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的四个冲程,其中属于做功冲程的是(  )
A. B.
C. D.
22.下列流程图是用来说明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及涉及到的主要能量转化情况。对图中①②③④的补充正确的是(  )
A.①做功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压缩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①压缩冲程②内能转化为机械能③做功冲程④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C.①压缩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做功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①做功冲程②机械能转化为内能③压缩冲程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23.(2020·衢州)将冰块放在泡沫箱中可制成简易“冰箱”,把一瓶饮料放入“冰箱”后,冰块和饮料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在两物体温度达到相同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冰块 B.乙吸收热量 C.甲内能增加 D.乙内能减少
24.(2020·江干模拟)有关热值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kg的煤的热值是2kg煤的热值的一半
B.1kg的煤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大于1kg的煤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
C.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燃烧煤放出的热量比燃烧干木柴放出的热量一定多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燃烧情况无关
25.菜油最适宜的烹饪温度在150℃至180℃之间。用天然气将质量为0.02kg的菜油从室温20℃加热到170℃,天然气燃烧释放出的热量有60%被菜油吸收,则菜油吸收了   J热量,燃烧了   m3的天然气。[取c菜油=2.0×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4×107J/m3]
26.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甲所示),通过   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c牛奶=2.5×103J/(kg·℃)]
27.质量为500g的水,温度从15℃升高到35℃。试求:
(1)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如果这些热量是由温度从835℃降低到35℃的铁块来供给的,则铁块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已知c水=4.2×103J/(kg·℃),c铁=0.45×103J/(kg·℃),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8.(2020·绍兴)热机发明后,一直在持续的改进和发展中。
材料一:1769年,法国人居纽制造出蒸汽机推动的三轮汽车(图甲),传统蒸汽机的燃料在气缸外部燃烧(图乙),热效率为5%-8%之间。
材料二:1862年,法国人德罗夏提出内燃机(内燃指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四冲程循环理论:①气缸的向外运动造成的真空将混合气体燃料吸入气缸;②通过气缸的向内运动对进入气缸里的燃料进行压缩;③高压燃烧气体产生巨大爆发力;④将已经燃烧的废气从气缸中排出。
材料三: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以四冲程为依据的煤气内燃机,利用飞轮的惯性使四冲程自动实现循环往复,内燃机的效率达到14%。
(1)四冲程循环理论提及的“巨大爆发力”由下图中的 冲程实现。
A. B.
C. D.
(2)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   的猜想。
(3)老师在重复演示“做功改变内能“实验(图丙)之间,需在拔出活塞后将厚玻璃筒甩几下,其目的与内燃机的   (选填“吸气“、“压缩”、“做功”或“排气”)冲程的原理相似。
四、核能
29.(2020·湖州)如图表示用中子轰击铀-235原子核产生氪核和钡核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的是核聚变
B.该反应产生的中子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式反应
C.该反应不会产生放射性物质
D.不能用该反应获得能量的方式来发电
30.(2020·宁波模拟)2019年的“国际惯性聚变科学与应用”(ICF)会议上,我国理论物理学家、宁波籍中国科学院院士贺贤土荣获了世界核聚变能源领域最高奖——爱德华·泰勒奖。下列关于核聚变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反应提供能量
B.核聚变放出的能量巨大
C.核聚变都是可控制的
D.核聚变的原料来自普通水
31.(2019·南浔模拟)2018年3月2日,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大影院火爆上映:特别是作为大国工程“一带一路”国家名片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如图),代表创新成果的人造太阳,在影片中亮相,再次彰显了大国实力。下列关于“华龙一号”核电中核能说法正确的是(  )
A. 核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B.该原理与太阳释放能量的原理相同
C.利用核裂变原理
D.核能足原子内部的化学反应释放出来的能量
32.(2020·天台模拟)
2020年4月2日,中科院的“人造太阳”EAST实现1亿度运行近10秒,为目前世界最长,其原理如下图。
(1)“人造太阳”获得核能的方式是   ;
(2)“人造太阳”实验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到现在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继续进行这项研究的是:   (可多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1)空气流动形成风,风具有的能量叫风能;
(2)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化学能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才释放出来的能量,一般储存在物体内部。
(4)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解答】A.风具有风能,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奔跑的豹有动能,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食物中有化学能,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跳水运动员没有发生弹性形变,不具有弹性势能,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高铁利用电力牵引,消耗的是电能,通过消耗电能获得高速运动。机械能主要包括动能和势能,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解答】根据题中信息“ 高速列车安全性好、速度快、能耗低,利用电力牵引 ”,高铁运行时能量的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C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从物体的构成角度看,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而分子又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因此物体本身就具有内能.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有内能.在自然界中物质的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够用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在转化中,总能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声能是以波的形式存在的一种能量,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A:我们周围的物质都具有能量,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都具有内能,说法正确,A错误;
B: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B错误;
C:0℃的冰块没有能量,0℃的冰块温度下降时仍有热量放出,所以0℃的冰块也是有能量的,说法错误,C正确;
D: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声音中含有声能又含有某种信息,说法正确,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根据能量的相关知识分析解答。
【解答】A.能量无处不在,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量,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能量,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静止的物体肯定具有内能,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核能是指原子核在发生裂变或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
【解答】在“电闪雷鸣”现象中,因为有闪电产生,所以涉及电能;因为有雷声,所以涉及声能;因此电流产生磁场,所以肯定时间电磁能,故A、B、C不合题意;
因为没有发生原子核的裂变或聚变,所以肯定没有涉及核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动能;重力势能;电能;声能;形变的能;声能;形变的能;光能
【知识点】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
【解析】【分析】由于运动具有的能量叫动能,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①流动的河水具有动能。
②站在跳台上的跳水运动员被举高了,因此具有重力势能。
③给小灯泡供电的干电池具有化学能。
④雷雨天听到的雷声具有声能。
⑤被拉长的橡皮筋具有形变的能。
⑥喷气式飞机发出的使人耳朵发痛的噪声具有声能。
⑦被射箭者拉开的弓具有形变的能。
⑧焰火表演时在空中释放出五彩缤纷的焰火具有光能。
7.【答案】D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等于动能加重力势能,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卫星从远地点运行到近地点,质量不变高度减小,因此重力势能减小,而速度增大,动能增大,但二者的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故C错误,D正确;
卫星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质量不变高度增大,因此重力势能增大,而速度减小,动能减小,但二者的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故A、B错误。
故选D。
8.【答案】C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据此分析重力势能的变化。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篮球的质量不变,但是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因此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B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据此分析。
【解答】在洒水车洒水的过程中,质量不断减小,但速度不变,因此动能减小;高度不变但质量减小,那么重力势能减小;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洒水车的机械能减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而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歼-20隐形战斗机的高度不变,质量增大,那么重力势能增大;速度不变,质量增大,那么动能增大。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机械能增大。
故选D。
11.【答案】D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2)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3)(4)根据机械能守恒判断。
【解答】由于运动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所以机械能没有损失,即机械能守恒,故C错误,D正确;
由于铅球出手后还会继续向上运动,因此出手时不是最大高度,因此此时重力势能不是最大的,故B错误;
根据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可知,当铅球落地时,重力势能最小,此时动能最大,故A错误。
故选D。
12.【答案】B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1)(2)小球运动过程中,要克服空气阻力,据此分析机械能的变化;
(3)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根据(1)中的分析判断。
【解答】如果小球没有能量损耗,那么C点的高度应该和A点的高度相同,因此从B到C的过程中有能量损耗,机械能逐渐减小,故A错误;
因为小球运动时不断克服阻力做功,从而消耗机械能,所以开始时A点的机械能最大,故B正确;
从B到C,小球的高度逐渐增大,因此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故C错误;
从A到B的过程中,小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
【解析】【分析】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据此分析能量变化,确定能量转化的过程即可。
【解答】A.滑滑梯时,人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因此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A符合题意;
B.荡秋千,从低处荡到高处时,人的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这个过程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B不合题意;
C.跳水比赛,人被踏板弹起时,人的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这个过程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不合题意;
D.玩单杠,人从最低处向高处旋转时,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这个过程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C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2)实心球的运动为竖直方向运动和水平方向运动的复合运动,注意分析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是否为零;
(3)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4)根据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能量转化分析。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d点的高度最小,因此d点的重力势能最小,故A错误;
B.在b处时,实心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为零,而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为零,因此它的动能不为零,故B错误;
C.b处时实心球的高度最大,因此该点时它的重力势能最大,故C正确;
D.d点时,实心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此该点的动能肯定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1)变大
(2)变小
【知识点】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
【解析】【分析】(1)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大小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北斗三号卫星升空过程中,它的质量不变但高度增大,因此重力势能变大;
(2)、卫星沿轨道绕地球运行时,在近地点的速较大,在远地点的速度较小,则卫星从近地点运动到远地点的过程中,它的速度逐渐减小,因此动能会变小。
16.【答案】(1)速度
(2)相同高度(位置)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可知,同一钢球质量相同,因此实验探究的是动能和速度的关系,那么需要改变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时,需要改变小球的质量而控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而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钢球刚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不同。
(2)为了研究钢球动能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将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高度处,分别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滚下。
17.【答案】(1)小球速度
(2)移动的距离大小
(3)大
(4)速度
【知识点】动能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与它在斜面上的高度有关,即高度越大,它的速度越大;高度越小,它的速度越小。
(2)小球撞击木块后,木块移动的距离越远,克服摩擦做的功越大,说明小球的动能越大;
(3)根据动能与速度的关系解答;
(4)根据表格分析对动能影响较大的因素即可。
【解答】(1)让小球 A 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是为了研究小球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小球速度有关。
(2)通过比较物块 B 在同一水平面上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小球 A 到达水平面时动能的大小。
(3)实验表明,质量相同时,小球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根据乙图可知,学生的质量是牛的,质量小,使学生的动能减小;学生的速度是牛的速度的12倍,速度大,使学生的动能增大。如果两个因素对动能的影响相同,那么二者的动能相同。但是学生的动能比牛的动能大的多,可见,对物体动能影响较大的是速度。
18.【答案】C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2)根据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判断;
(3)根据热传递的方向判断;
(4)根据内能的影响因素判断。
【解答】A.0 ℃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小的物体传递,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内能与物质的种类、质量、状态和温度等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9.【答案】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根据内能改变的方式判断。
【解答】改变内能有两种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一块冰熔化了,那么可能是外界对它做了功,也可能是冰块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0.【答案】B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
【解析】【分析】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是能量的转化,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向下压活塞,活塞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A不合题意;
B.哈气使手暖和,呼出的气体中的热量传递给手,从而使手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属于热传递,故B符合题意;
C.搓手使手暖和,通过摩擦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C不合题意;
D.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通过弯折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铁丝的内能,属于做功改变内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21.【答案】C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根据气门的开合,气流的方向以及火花塞是否点火判断冲程的名字。
【解答】A.一个气门打开,外面的空气进入气缸,为吸气冲程,故A不合题意;
B.两个气门关闭,火花塞没有点火,为压缩冲程,故B不合题意;
C.两个气门关闭,火花塞点火,为做功冲程,故C符合题意;
D.一个气门打开,气缸内的气体排出气缸,为排气冲程,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2.【答案】C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根据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和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
【解答】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依次为: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23.【答案】B
【知识点】温度、热量与内能的关系
【解析】【分析】①在热传递的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②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解答】饮料原来的温度高,放出热量,降低温度,因此甲是饮料;冰块原来的温度低,吸收热量,升高温度,因此乙是冰块,故A错误;
乙是冰块,吸收热量,故B正确;
甲是饮料,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故C错误;
乙吸收热量,内能增多,故D错误。
故选B。
24.【答案】D
【知识点】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根据热值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A.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质量无关,故A错误;
B.燃料的热值指的是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谈到热值,肯定指的是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无关,故B错误;
C.根据Q=mq可知,燃料放出的热量与热值和质量大小有关;煤的热值比干木材大,但是质量少,则可能放出的热量比木材少,故C错误;
D.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燃烧情况无关,故D正确。
故选D。
25.【答案】6×103;2.5×10-4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燃料的热值
【解析】【分析】(1)根据Q=cm△t计算菜油吸收的热量;
(2)首先根据计算出天然气放出的热量,再根据计算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解答】(1)菜油吸收的热量Q=cm△t=2.0×103J/(kg·℃)×0.02kg×(170℃-20℃)=6×103J;
(2)天然气放出的热量为:;
燃烧天然气的体积:。
26.【答案】热传递;1.25×104
【知识点】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①做功;②热传递;
(2)根据乙图确定牛奶的初温和末温,然后根据公式Q=cm(t-t0)计算牛奶吸收的热量。
【解答】(1)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
(2)根据乙图可知,牛奶的初温为20℃ ,末温为40℃,
那么牛奶吸收的热量为:Q=cm(t-t0)=2.5×103J/(kg ℃)×0.25kg×(40℃-20℃)=1.25×104J。
27.【答案】(1)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4.2×103J/(kg·℃)×0.5kg×(35℃-15℃)=4.2×104J。
(2)由题意可知,铁块放出的热量Q放=Q吸=4.2×104J,根据Q放=cm(t0-t)得铁块的质量m铁= ≈0.12kg。
【知识点】热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公式Q吸=cm(t-t0)计算水吸收的热量;
(2)铁块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根据 计算铁块的质量。
28.【答案】(1)C
(2)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
(3)排气
【知识点】热机
【解析】【分析】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解答】(1)产生巨大爆发力的过程是做功冲程;
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故C符合题意;
(2)由材料可知,内燃的效率远大于外燃机的效率,所以德罗夏提到的内燃方式是基于内燃过程中能量散失少,热效率高的猜想;
(3)厚玻璃筒就相当于内燃机的内部空间,而活塞相当于飞轮,所以把玻璃筒甩几个是为了让玻璃筒中的气体排出,相当于排气冲程;
故答案为:(1)C;(2) 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热量散失少,热效率高;(3)排气。
29.【答案】B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1)核聚变,即轻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结合成较重原子核(例如氦)时放出巨大能量。
(2)根据核聚变的过程分析;
(3)根据核聚变的产物分析;
(4)根据核聚变的能量利用形式分析。
【解答】A.根据图片可知,中子轰击重原子核,然后分解为质量较小的轻核,所以该模型表示的是核裂变,故A错误;
B.该反应产生的中子仍然具有很多能量,可继续轰击其他铀核形成链式反应,故B正确;
C.该反应肯定会产生放射性物质,故C错误;
D.可用该反应中的可控核裂变获得能量的方式来发电,故D错误。
故选B。
30.【答案】B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1)根据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分析;
(2)核聚变,即轻原子核结合成较重原子核,同时放出巨大能量;
(3)核聚变本身很容易达到,但最难做到的是控制反应速度和温度;
(4)核聚变的原材料是氘。
【解答】A. 核电站利用核裂变反应提供能量,故A错误;
B.核聚变放出的能量巨大,故B正确;
C.核聚变是不可控制的,故C错误;
D.核聚变的原料来自海水,故D错误。
故选B。
31.【答案】C
【知识点】核电站及其工作原理
【解析】【分析】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核能的主要途径为核裂变和核聚变。
【解答】A、核电站的能量转化顺序为: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故A错误;
B、太阳释放能量的原理是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故B错误;
C、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故C正确;
D、核能是指重核裂变或轻核发生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答案】(1)核聚变
(2)ABD
【知识点】核裂变与核聚变
【解析】【分析】核能(或称原子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
【解答】(1)由图可知,氘原子和氚原子聚合形成氦原子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属于核聚变;
(2)A、人造太阳产生的辐射小,对环境基本无污染,属于支持该研究的观点;故A符合题意;
B、核能发电不排放二氧化碳,有助于缓解温室效应;故B符合题意;
C、核能利用投入大,条件苛刻,该观点属于不支持发展核能的观点;故C不符合题意;
D、核能能服务于人类,属于支持发展核能的观点;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核聚变;(2)ABD。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