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2022中考一轮复习核心考点必背知识清单合集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一)生物和生物圈-2022中考一轮复习核心考点必背知识清单合集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16:20: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举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植物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2、生物能进行呼吸。
举例:鲸浮出水面喷出雾状水柱等;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举例:植物落花、落叶;人体排汗、动物排尿、呼气等。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举例:葵花朵朵向太阳;含羞草受触碰叶片合拢;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举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举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遗传现象;“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变异现象。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是生物。
例1:下列属于生物的有6、9、14、17、18;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有3、4、7、12、15、19。(1)钟乳石(2)电脑病毒(3)雨后春笋(4)铁树开花(5)烟花(6)鼠妇(7)母牛哺育小牛(8)潮起潮落(9)生石花(10)珊瑚(11)开水沸腾(12)蘑菇由小长大(13)机器人(14)仙人掌(15)蜻蜓点水(16)机器人演奏(17)珊瑚虫(18)七星瓢虫(19)食物腐败(20)钟乳石慢慢长大。
二、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三、调查法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以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不论喜欢与否。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有三种方法:
(1)按照形态结构 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
细菌、蘑菇、金针菇、灵芝等属于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某小组将调查的生物进行分类:水稻、玉米、高粱等归为一类,鸡、鸭、鹅等归为一类,狗、猫等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依据为 按照生物的用途。
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 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玫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他们分类的依据为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
3、区分观察法和调查法:要认知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等主要采用观察法,要认知生物的种类和生存环境等采用调查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风靡。为了解某校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应是调查法。
了解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包括: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生态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生态因素包括
生物因素: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2)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温度);
③“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低的地方”(温度);
④“春有桃花迷人眼,夏有莲叶荷田田”(光照、温度);
⑤“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光);
⑥“雨露滋润禾苗壮”(水);
⑦“三九和五九,河边看杨柳”(温度);
⑧“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温度);
⑨“春兰秋菊”、“朝蝇暮蚊”(光)。
(3)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①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
②“草盛豆苗稀”、水稻和杂草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竞争关系;
③蚂蚁合作搬运食物是合作关系;
④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共生关系。
⑤“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说明了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适应环境:
①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适应寒冷环境
②沙漠中骆驼的尿液和汗液少;
③骆驼刺的地下根系发达;
④“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⑤仙人掌的叶子变成了刺;
⑥动物冬眠 ;
⑦大雁南飞;
⑧旗形树;
⑨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2、生物影响环境:
①大树底下好乘凉;
②蚯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④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
⑤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多雨;
⑥山羊啃食草根使草场退化。
三、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六大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
(1)概念: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的“这个条件” 就是变量。
(2)对照实验一般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最接近自然状态或理想状态的那一组为对照组,人为控制自变量的那一组为实验组。
(3)对照实验要保持单一变量原则,即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
3、探究实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吗?(疑问句)
(2)作出假设: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分布在阴暗的环境中。(陈述句)
(3)制订计划: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重复多次实验。
本实验以光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即阴暗与明亮两种环境。阴暗的环境为对照组,明亮的环境为实验组。
(4)实施计划: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鼠妇适于分布在阴暗的环境中。
(6)实验结果应取各组平均值,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
(7)实验鼠妇用10只而不是1只,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避免偶然性。
四、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如一片森林、一个生态瓶等都可以看作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成分
【注意】
植物并不都属于生产者,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动物并不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蜣螂属于分解者;
细菌、真菌并不都属于分解者,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属于生产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属于消费者。
3、食物链与食物网
(1)食物链概念: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2)正确书写食物链:
①食物链的起点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
②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③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④箭头指向捕食者,如草→兔→狐。
在“草→鼠→蛇→鹰”中:
①营养级: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沿食物链中的箭头方向,营养级依次为第二、三、四营养级。
②数量: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数量越多。这条食物链中,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
③有机物含量:这条食物链中,草最多,鹰最少。
④能量: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所含能量越少。这条食物链中,草含有的能量最多。鹰含有的能量最少。
⑤有毒物质:有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难以排出,一旦进入生物体内,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多。这条食物链中,鹰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
⑥根据下图写出食物链:
图一 图二 图三能量金字塔 图四数量金字塔
图一:丙→ 丁→ 乙→ 甲;
图二:丁→ 乙→ 甲→ 丙;
图三:甲→ 乙→ 丙 → 丁;
图四:甲→ 乙→ 丙 → 丁;
(4)食物网的概念: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5)分析食物网:
①本图共4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食物网,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食虫鸟→蛇→鹰。
②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毒物质最多的是鹰,它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③此图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原因是:缺少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要特别注意另一种问法:若要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此图还缺少生物部分的是分解者。
④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⑤生态系统中能量最终来源(根本来源)于太阳能。
⑥如果鹰的数目减少,短期内蛇的数量会大量增加。
⑦在生物学上,把空气、光照、水、鼠、兔等影响草生活和分布的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⑧鹰与鼠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鹰与蛇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⑨图中鹰获得能量最少(能量损失最多)的食物链是:草→昆虫→食虫鸟→蛇→鹰。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2)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如过度放牧会使草场退化。
5、生物圈:
(1)概念: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生物圈。
(2)说出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的厚度为20千米。一切陆生生物和人类的“立足点”是岩石圈的表面。
(3)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地球之肾”之称,其中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
(4)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和“地球之肺”。
(5)海洋生态系统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产生氧气的70%。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7)“生物圈II号”的失败说明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
(8)由于生物圈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通过地域、物质流动和生物迁徙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