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课件-2021-2022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粤教版(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课件-2021-2022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粤教版(共3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8 17:13: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第三节
秦岭—淮河线
找出秦岭—淮河
秦岭
淮河
在图上找出秦岭和淮河的位置
秦岭介绍
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500千米,南北宽达100~150千米,海拔多为1500~2500米。秦岭为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北侧是肥沃的关中平原,南侧是狭窄的汉水谷地。秦岭主峰太白山挺立于重峦叠嶂之上,海拔3767米,山顶气候寒冷,经常白雪皑皑,天气晴朗时在百里之外也可望见银色雪峰。
淮河介绍
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等省注入洪泽湖,然后主流经高邮湖南入长江,另一支经苏北灌溉总渠东入黄海,干流长约1000千米,流域面积18.6万平方千米。淮河原为独流入海的河流,1194—1885年间黄河多次夺淮入海,造成淮河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建国以来,对淮河流域进行了全面整治,修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
秦岭—淮河通过哪些主要行政单位
甘肃
陕西
河南
安徽
江苏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
秦岭与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显著的差异。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地形差异
地形差异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
粮食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春天雨水稀少,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因此历史上一直种植耐旱的小麦,人们也主要以面粉制品如面条、馒头、饺子、大饼等为主食。
北方地区的食品
因为大体在秦岭-淮河以南,春雨、梅雨雨量丰富,非常适合种植需水多的水稻,因而南方历史上一直以大米及其制品为主食,例如米饭、米糕、米团等。
南方地区的食品
民间素有“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这是因为这些地区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吃辣椒又有祛风去湿、散寒健胃之效
秦岭-淮河以南 (经济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香蕉
龙眼
苹果
柿子
猕猴桃
椰子
我国南方降水量较多,所以大多数民居依水而建,地基较高,且多为石头砌成,防止过多的雨水浸泡。房顶较陡,以便迅速排水。
我国江南水乡的民居
南北方的民居
我国历时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陕北土窑洞
由于黄土具有很强的直立性,且高原地区降水不多,所以窑洞成为陕北地区的特色民居
北方地区交通运输以陆路为主汽车马车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水运是南方地区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植被类型的差异
东北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方植被
植被类型的差异
南方植被
热带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中国温度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寒温带
一月0℃等温线
气候差异
气候差异
干 旱
半 干 旱
半 湿 润
湿 润
800mm
400mm
200mm
河流差异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
人类活动
食品:
面食为主
房屋:
注意防寒、保暖;传统—火炕;现代—暖气;黄土高原—窑洞
交通:
传统—骡马;现代—铁路、公路
体育项目:
溜冰
北方人民的生活
北方
小麦
花生
北方旱地
北面
  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甚至没有坡度,房檐较短,墙体厚,单面开窗,比较封闭
 北方以陆路运输为主
   1955年1月发生强寒潮时,陕西的西安最低气温为-20.6℃,而陕西的安康最低气温为-7.6℃。请问你可以解释一下两地气温差异的形成原因?
陕西政区图
(由于秦岭的阻挡,冷空气的影响在秦岭南侧减弱。)
秦岭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
(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四大分区)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温度带)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等降水量线。
(5)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等温线,该线以北河流会结
冰,以南则不会。
(6)秦岭—淮河线是我国 (水系)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在自然环境上大致有以下的地理意义:
(干湿地区)
南方和北方
湿润和半湿润地区
暖温带和亚热带
800毫米
一月0℃
长江和黄河
秦岭—淮河线的意义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北(北方) 秦岭—淮河线以南(南方)
1月平均气温
河流封冻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0 ℃
>0 ℃
封冻
不封冻
<800毫米
>800毫米
针叶林、落叶阔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为主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小麦、玉米
水稻
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苹果、柿、枣
柑橘、茶叶、油桐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完成下题并思考
我们主要综合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作为分区的界线?
阴山
太行山
秦岭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1、南方和北方地区之间大致以_______
----_______一线为界。
2、位于北方地区的直辖市有______和_______,位于南方地区的直辖市有_______和_______。
3.“住窖洞,吃面食,唱秦腔”的人们多居住在 (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秦岭
淮河
北京
天津
重庆
上海
A
5、“山清水秀,鱼米之乡”描述的地区是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 D 青藏地区
B
4、从植被类型看,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
________林和_____________林,
南方地区主要分布有_____________林,
表现为植物的生长要受到__________条件的影响;
从河流流量来看,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________,
南方地区河流的流量________,主要原因是与
当地的________有关。因此,形成北方和南方
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应当归结为________因素。
针叶
落叶阔叶
常绿阔叶
气候


降水
气候
1、我国某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以南以水田为主。关于此山脉的走向正确的叙述是
A 南北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
C 东西走向 D 东西-西南走向
2、山东省位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A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 一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C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 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
A
C
B
4、下列地形区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的是
A 华北平原 B 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柴达木盆地
5、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没有明显差异的是
A 自然环境 B 地理景观 C 居民主食 D人种和宗教
6、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不包括
A 秦岭——淮河线 B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C 青藏高原边缘线 D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7、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 黄河冬季不结冰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 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D
D
BC
C
随堂测试-1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