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人民版]说课

文档属性

名称 《走向整体的世界》[人民版]说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1-15 20:36:54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走向整体的世界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曹萍结构 一、教材分析开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
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蒸汽”的力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走向整体的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从专题的地位来看: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最终环节,重
点把握“整体”含义;
2.从内容来看,本课探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内在
联系;
3.从影响来看,本课探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的迅
猛发展,带动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
(一)分析教材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②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以及整体世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③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收集阅读材料,感受第二次科技革命
②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③理解世界整体化进程
④梳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尊重经济文化多样性
②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
更加紧密,世界连为一体。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
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1.教法:
创设情境法、引导发现法、授导型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2.学法: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
1.若100年前的法国,作为世博会的志愿者,你首先会向他们介绍些什么呢?
2.进入美国馆,只见前面排着长长的队,William很好奇,是什么发明吸引了这么多人?
3.离开拥挤不堪的美国馆,William他们又随着人流来到了德国馆,你猜猜他们最有兴趣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如此感兴趣,它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车最大不同是什么?几年以后,谁又发明了什么新的交通工具,实现了几千年来人们翱翔于天空的愿望?一、电气时代的到来首次用白炽灯装点了埃菲尔铁塔的世博会
1889年的法国巴黎世博会,这座高324米,共用去钢铁7000吨的埃菲尔铁塔刚刚落成,爱迪生将他最新发明的白炽灯安装在了这座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建筑上。钢铁时代 电气时代电气时代这是一张作于巴黎一次展览会上的速描。从小孩到老太太都在排队听爱迪生新发明的留声机。爱迪生和他改进
的留声机。为了
改进这架留声机,
爱迪生一连五天
没有睡觉。(摄
于1888年)“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99 percent
perspiration."「一分灵感,九十九分努力」给人类带来新的光明的“普罗米修斯””1.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时间,是什么原因让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呢?
影响因素:前提、资金、技术、人员、市场
2.这场工业上的变革对社会产生哪些重大影响?对社会关系的变革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1865年William与人合伙投资,用70000美元开了一家钢铁厂,当时美国的钢铁生产非常分散,从采矿到炼铁,到最终变成成品,中间环节实在太多了,William决定整合资源,将整个生产流程改进,实现供、产、销一体化。
1871年,William便在纽约开一家分公司,负责出口业务。
1873年,美国出现经济大恐慌,William的合伙人也陷入了困境,他们不得不将股权卖给William,由此,william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
1889年William的公司增长到2500万美元。短短的20年时间里,William的钢铁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
形如钱袋的肚皮上写着钢材、铜业、食糖、石油等托拉斯
木牌上写着:“这是一个为垄断者所有、为垄断者服务的参议院” 回国之后的William又投身于紧张的工作之中:
19世纪末菲律宾和古巴先后爆发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William作为美国国会的一名议员正在国会里开会,他现在正准备起草作为议员对美国是否参战的一个提案。你能给他帮帮忙,从当时国际形势、美国国内经济状况草拟一个提案吗?
提案:美国应对西班牙宣战材料一:两次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 材料二:1870年~1900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情况表 从材料一、二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贸易材料三材料四在收集材料过程中,老师不小心把这两幅地图弄混了,
你能帮助老师,找出哪一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
欧洲列强海外殖民图》?请说明理由。
材料五:南北美洲的种族分布: 单位(百万)——《全球通史》材料六:从材料五、六中,你得到什么信息?人口 材料七:事实上:西方思想和西方物品在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已大为流行起来。吃牛肉、穿长裤、携带雨伞、炫耀手表和钻石戒指等现象开始风靡一时。
1878年创作的一首儿歌是这种观念的最好说明。 “这首儿歌叫做‘文明球歌’,创作它的目的是要使青年人深深感到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拍球时,他们通过背诵被认为最值得采纳的10种东西的名字即气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来计算球弹跳的次数。”
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是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七,归纳概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日本发生了什么变
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文化 走向整体的世界都在“交流”什么?
是什么因素使得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工业革命第二
工业
革命资本主义世界
体系形成最终
19C末20C初走向整体的世界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1.本专题的线索——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个复杂漫长的过程,
怎么形成的呢? 1.必做题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2.选做题
列宁在他的经典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给帝国主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从垄断这个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出发,论证了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最后,列宁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他在全书的结尾着重指出:“根据以上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的全部论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者更确切些说,是垂死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
你同意列宁的观点吗?试用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全球史观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一、电气时代的来临
(一)概念
(二)成就
(三)历史条件
(四)特点
二、瓜分世界的狂潮
三、世界连接为一体
(一)概念
(二)形成原因
(三)影响
四、课后延伸Thank You !说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福建省双十中学的曹萍。下面我将对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专题五第四节《走向整体的世界》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恳请指导。下面我将从4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他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即教什么、教法与学法分析即怎么教怎么学、教学过程即为什么这样教为什么这样学、作业设计
一 对教材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 2个方面
(一)从宏观角度教材可分为横纵两个层面来理解,从横向来看本专题与专题二所学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四《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因果关系;又与必修一的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专题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及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有因果联系;又与必修三的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等内容紧密相连。由此可见本课不仅在这一专题而且在整个高中所学教材中的重要地位。引发学生思考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有哪些?对于今天的我们面临改革会有什么样的启发?对于现实也很有指导意义。
纵向:本课是本专题最后一节,本专题的主线索: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是在学习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基础之上,重点把握“整体”的含义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内在联系。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几千年来了几大文明相互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欧洲居世界中心长达几个世纪之久即开始于此。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逐渐领悟一些基本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发展变化的,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扩张性的具体表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从微观角度理解,本课可以分为三部分①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及主要成就,即“电气时代的来临”,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伴随工业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②第二部分主要讲解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③第三部分“世界连接为一体”既是对本节课的总结也是对本专题的总结,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掌握资本主义列强用军事和经济的双重暴力,把世界连为一个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的整体,即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探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在联系;概括出世界走向整体的趋势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在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与冲突。
(三)目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历史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要的历史知识,进而还要包括启迪思维,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历史,了解历史,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认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努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主动探寻知识和积极与人合作,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我所教学生的实际,重点中学高一的学生,(学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能力有3个方面的要求。(ppt呈现)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②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以及整体世界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③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
①收集图片材料,感受第二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
③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
④学会阅读史料,通过对材料的有效信息的提取,对材料的概括与分析,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概念的同时,逐渐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⑤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学习辩证地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⑥结合“专题小结”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做一梳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②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著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落实,因此本节课教学重点我确定为: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为一体。
学生学习历史不在于掌握多少史实,而在于学会运用大历史观指导生活,让历史为现实服务,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观。结合本节教学任务与学生认知特点,难点我确定为: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二教法学法分析
该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呢?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与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新的教学理论表明: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育的支配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发展主体,教师作用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使整个教学过程至始至终呈现着积极主动的气息,在尊重个性差异客观存在的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与我所教学生的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架构特点,我整体教学思路为:(ppt)
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经济史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走向整体的世界》要求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内容以及理解第二次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间内在联系。这节课的史实、概念比较多,比较难理解,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以及课标要求,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发现法、授导型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活动探究法、分组讨论法等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为每个学生创设平等参与的机会,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法指导,同时我积极参与各小组的学习与探索中,尤其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习进行鼓励与指导,使他们增强自信心,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五 方面着手: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 二)情景设置,引入主题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五)专题总结 拓展延伸
三过程分析
(一)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才能上的有趣呢?著名教育家丁漪老师曾经说过,好的导语就像一记重锤敲打在学生的心上,激起学生心灵的火花,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求知欲,我提出一个跟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来导入新课:“如果有机会去法国,下了飞机,你最想去哪呢?”从而进入学生自由谈,进而顺势而导,引入本节课主题:“看看100多年前,我们的主人公william陪同他的父亲,远渡重洋,最先去了哪里呢?”这样顺利进入了新课学习。
(二)情景设置,引入主题
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怎么做才能更直观让学生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内容、背景以及影响呢?我用情景设置法,以虚拟的 william父子参观法国世博为线索,学生以志愿者身份向他们介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样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2010上海世博结束不久,很多学生深有体会,高一的学生具备了自主阅读及概括的能力,完全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及书本当中找到答案,所以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若100年前的法国,作为世博会的志愿者,你首先会向他们介绍些什么呢?
进入美国馆,只见前面排着长长的队,william很好奇,是什么发明吸引了这么多人?
离开拥挤不堪的美国馆,william他们又随着人流来到了德国馆,你猜猜他们最有兴趣的是什么呢?为什么会如此感兴趣,它与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车最大不同是什么?几年以后,谁又发明了什么新的交通工具,实现了几千年来人们翱翔于天空的愿望?
通过层层设问,不断深入,学生会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以及主要的成果,在这期间,我会适时向学生展示夜间的埃菲尔铁塔照片,让学生直观感受钢铁时代;展示爱迪生的留声机,让学生知道从此以后,人类进入到了电气时代;展示汽车、飞机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交通工具的变革与进步。在这一阶段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配以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
接下来需要解答的问题是为什么?于是,我又提出了2个问题:
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时间,世界就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老人在惊叹之余,心存疑问,是什么原因让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呢?哪一个志愿者帮助老人解答这个疑问呢?
从哪几个角度来回答这一问题呢?同学们可以参考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为同学提供学法指导。
跟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这场巨大的变革使得社会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垄断组织的产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对高一的学生而言是个难点,虽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但它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便于直观理解,我选取了具有典型代表钢铁大王一生中几个重要时间节点比如1865,比如1889年作为背景材料,但以虚拟的william表现出来,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连贯性的同时,锻炼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概况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什么是垄断组织,为什么会产生。材料如下:
参观了一个晚上,在回去的路上william跟父亲聊了他的发家史:1865年william与人合伙投资,用70000美元开了一家钢铁厂,当时美国的钢铁生产非常分散,从采矿到炼铁,到最终变成成品,中间环节实在太多了,william决定整合资源,将整个生产流程改进,实现供、产、销一体化。1871年,william便在纽约开一家分公司,负责出口业务。1873年,美国出现经济大恐慌,william的合伙人也陷入了困境,他们不得不将股权卖给william,由此,william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1889年william的公司增长到2500万美元。短短的20年时间里,william的钢铁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爸爸听完所有的介绍以后,感叹:“不一样了不一样了”!
自然而然,学生会产生疑问,垄断组织的出现又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我展示一幅漫画,比较直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运用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三)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高一的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过美国的政治制度,而且对时事政治很感兴趣,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垄断组织影响的理解,学生在现实中对知识点的运用,达到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的目的,对于这部分的教材处理,我采用教法活动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我以美西战争为特定背景,学生以美国议员william的身份,从当时国际形势、美国国内经济状况出发,为美国是否对西班牙参战写一份提案。为了完成提案,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辩论竞赛的形式展开,探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原因、概况,归纳美国所构筑的新殖民体系,培养学生独立自主阅读理解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又以议员身份参与辩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交流沟通能力,在上述知识的探索中,我创设了师生间民主互动的氛围,为每个学生创设了平等参与的机会,给学生心理上的鼓舞,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横向交流中各尽所能,取长补短,各有所获,在交往互动中共同发展。
提案:美国应对西班牙宣战
(四)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至此,我会给学生一个结论,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走向整体,整体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是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我采用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授导型教学法,深入浅出,让学生直观理解整体的世界。高一的学生具备抽象思维,有利于教学的展开,为了培养史学思维,我有意识地引用地图、图表、数字、文字等材料进行分析、论证,通过语言表达,教具辅助,引导学生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概念,世界体系形成的原因以及影响,同时通过史料的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观察能力、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在学习史实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一定历史规律。
对于高一的学生,理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个难点,我是通过7则材料的展示(ppt),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的同时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整体”的世界,最后我会问,通过上述材料,你感受到了正在走向整体的世界么?走向整体的世界都在“交流”什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世界连为一体的概念。
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发问:“是什么因素使得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学生阅读教材,根据这节课所学做的铺垫,学生能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一体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理论性很强,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我用图示的方式展示出来
工 国际贸易的发展
业 交通工具和通讯的改进 资本主义世界
革 人口和资本的流通 体系最终形成
命 武力逼迫 (19世纪末20世纪初)
走向整体的世界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指导学生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积极的消极的两方面来回答。
为了沟通知识间横向联系,激发学生思维,理清思路,我提出3个问题,对本专题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清晰,而不是孤立的分散的“学习”历史。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怎么形成的呢?
本专题的线索——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他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呢?
我要求学生小组讨论解答,对本节课本专题进行一个总结,由此可见,从15世纪末的新航路开始,经过400多年的发展历史由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发展,商品市场由局部的地区性的形成为世界性市场,资本主义由萌芽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的形成,在世界确立统治地位并形成为世界体系的过程。
总的来看是一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
作业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目的巩固所学内容,发现弥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遗漏,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选择题和必做题的布置,使不同学生层次均有收获,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