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一、单选题
(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黑色越冬”是指黑龙江等垦区耕地的越冬方式。每年秋收后,农业部门对耕地进行深翻,将地表的秸秆等农作物残留埋入地下,利用土地冻融使土地平整,有利于来年春播和保护黑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秋收后,耕地须尽快完成深翻整地的主要原因是此时( )
A.劳动力充足 B.秸秆易腐烂 C.大风天气少 D.土地未封冻
2.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黑色越冬”的是( )
A.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B.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C.乌克兰大平原 D.美国西部平原
3.“黑色越冬”的方式有利于( )
①提高土壤肥力②提高春播效率 ③春播动土保墒 ④减少黑土水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C
3.A
【知识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解析】【点评】黑土保护措施:
1、建立土壤肥力监测信息网,长期监测记录土壤肥力变化动向,根据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肥力水平及其特点,采取相应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管理等培肥措施和种植相适宜的植物种类,调控植物持续增产。
2、深耕与适度免耕结合。
3、增施有机肥料。
4、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加速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耕性改善,也为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繁殖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及能量来源,增加土壤中酶类的活性,加强土壤微生物固氮效果。
5、合理施用适量的化学肥料。
1.根据材料可知,“黑色越冬”是指黑龙江等垦区耕地的越冬方式,秋收后,耕地须尽快完成深翻整地,黑龙江农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不是影响秋耕的主要原因;此时大风天气已开始,温度较高,对秸秆易腐烂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冬季土地封冻后难以翻耕。故D选项正确。
2.根据材料可知,应选择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广布,主要发展种植业,冬季土地封冻,与东北地区相似;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不需要深翻土地越冬;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美国西部平原所处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土壤不会发生冻结。故C选项正确。
3.由材料“对耕地进行深翻,将地表的秸秆等农作物残留埋人地下,利用土地冻融使土地平整,这样有利于来年春播和保护黑土”可知,这样可以增加黑土肥力,来年春播不需要平整土地,可以提高春播效率,春季不再动土翻耕.可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作用。故A选项正确。
(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下图示意2018年某城市旧城工业片区改造规划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依据图示规划,该片区的主导功能由工业用地转变为( )
A.行政用地 B.商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文化用地
5.图示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距离该旧城改造后的核心区域最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城市后续规划将不再继续利用原铁路干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避免铁路运输扰民 B.该线路的客货流减少
C.防止城市向西北扩展 D.此路段安全事故多发
【答案】4.C
5.B
6.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工业区:趋向于城市外围,并沿主要的交通干线分布。
4.本题以城市旧城工业片区改造规划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示土地利用结构可知,如今该片区的主导功能用地为住宅用地,因此该片区的主导功能由原本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居民住宅。故C选项正确。
5.本题以城市旧城工业片区改造规划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土地利用结构可知,改造后该地区商业用地集中于该片区北部,乙靠近该片区的商业用地,商业发展离不开人流量的支撑,集中的商业用地规划需靠近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因此乙区块最接近旧城改造核心区。故B选项正确。
6.本题以城市旧城工业片区改造规划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交通运输对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据图可知,该旧城区改造后住宅用地所占面积最大,主要功能居住。城市的扩张使得原铁路线逐渐靠近住宅区,为避免铁路运输产生的噪声扰民,而不再利用原铁路干线。故A选项正确。
(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卫河是我国海河水系支流,发源于山西太行山脉,流至天津后汇入海河。下图为卫河流域部分地区等地下水位线(是指地下水水位标高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河段卫河的流向大致为(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南向西北
8.瓦岗村等地下水位线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因为( )
A.地势相对较高 B.植被覆盖率偏低
C.降水量不足 D.大量抽取地下水
【答案】7.A
8.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3)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7.本题以卫河流域部分地区等地下水位线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的流向,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海拔越高的地区等地下水位越高。该地区整体上等地下水位南高北低,所以海拔南高北低,河流大致自南向北流动。故A选项正确。
8.本题以卫河流域部分地区等地下水位线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瓦岗村的地下水位以该村为中心向四周递增,瓦岗村为低值中心,最有可能是人类活动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势高,地下水位较高;植被覆盖率较低,但对地下水位影响较小;该区域面积不大,降水差异小。故D选项正确。
(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下图为37°N某山脉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山脉可能位于( )
A.亚洲太平洋沿岸 B.欧洲大西洋沿岸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
10.夏季,该地降水随海拔变化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受寒流影响
C.盛行下沉气流 D.位于背风坡
11.该山脉在海拔2600m附近降水量出现图示分布特征,可能是因为( )
A.坡度变大 B.坡度变小 C.地形凸起 D.地形下凹
【答案】9.D
10.C
11.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2)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4)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暖流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5)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9.本题以37°N某山脉西坡降水量随海拔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的气候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山地西坡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且位于37°N,应该属于地中海气候,所以可能位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故D选项正确。
10.本题以37°N某山脉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夏季,该山地降水没有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说明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较弱,夏季37°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出现图示现象。故C选项正确。
11.本题以37°N某山脉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于地形作用,降水量会出现波动。该山脉在2600m附近降水量出现了低谷,可能是由于气流经历了次下沉过程,当气流下沉时降水量出现低谷,所以该地降水量的异常可能是受地形下凹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
二、综合题
12.(2021·阜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屿岛位于厦门市西海城海沧区嵩屿东北侧海域,与海沧大道未来海岸隔海相望。岛岛屿面积约0.18km2最高海拔62m,呈长条形,近南北走向。受台湾海峡水体调节以及福建山地丘陵地形影响,岛上受季风影响明显,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征。大屿岛地势东面陡峭,西面有山坳;四面环水,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与陆地相比,大屿岛乔木树种多样性指教明显较小,岛上乔木植物种类较简单。生态系统较脆弱,一旦被破坏,修复困难。下列两幅图分别为大屿岛地理位置图和大屿岛不同方位乔木种群高度、冠幅、胸径结构图。
(1)指出大屿岛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大屿岛岛上乔木植物种类较简单的原因。
(3)指出大屿岛不同方位乔木种群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分布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答案】(1)纬度低,受海水调节,气温年较差小;四周环海,水汽充足,降水丰富;岛上风速、风力大;该岛屿面积小,淡水资源不足;该岛屿东侧地形陡峭,西侧地形较平坦
(2)该海岛四面环水,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该海岛自然环境较恶劣能够存活和生长的植物种类较少;海拔低,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小,自然带谱垂直分异不明显;该岛屿与大陆和其他海岛相隔离,难以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造成该海岛较陆地区域植物自然演替速度慢
(3)分布特征:大屿岛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大致自南向北减小;西南侧乔木的高度、冠幅和胸径最大(或东北侧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最小)。主要影响因素:风向、风力;地形地势。)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大屿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从岛屿的风速(风力)、土壤盐分、淡水资源、裸地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该岛屿纬度低,且受海水的调节明显,气温年较差小;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处于东南,季风影响显著,风力大;由于岛屿面积小,淡水的储存能力低,淡水资源不足;地形东侧陡峭,西侧平坦。(2)大屿岛岛上乔木植物种类较简单的原因可从该海岛四面环水,生态系统相对独立、该海岛自然环境较恶劣,对土壤肥力、盐分要求严格的乔木难以存活,且该海岛自然环境相对独立,植物难以与陆地、其他岛屿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导致该海岛较陆地区域植物自然演替速度慢;海拔低,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小,自然带谱垂直分异不明显。(3)大屿岛不同方位乔木种群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分布特征,可根据不同方位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变化特征来归纳,其影响因素可从风力、地形地势等方面进行思考。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大致自南向北减小;西南侧乔木的高度、冠幅和胸径最大。影响因素是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地形地势的分布特点等。
【点评】大屿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从岛屿的风速(风力)、土壤盐分、淡水资源、裸地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大屿岛岛上乔木植物种类较简单的原因可从该海岛四面环水,生态系统相对独立、该海岛自然环境较恶劣等方面分析。大屿岛不同方位乔木种群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分布特征,可根据不同方位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变化特征来归纳,其影响因素可从风力、地形地势等方面进行思考。
13.(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三秋伏陈醋厂位于驻马店市水屯镇三秋工业园区,三秋伏陈醋秉承千年传统酿醋工艺,每年初伏(约7月中旬).精选优质小麦高温蒸煮入池发酵,暴晒三伏,夜露百日有余,淋于霸降,醪熟得醋,因历经三秋三伏方得佳品,故名三秋伏陈醋。2015 年该厂着手打造以醋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园区三秋醋博园,园区集陈醋生产、醋文化工艺、食醋历史沿革等为一体,结合驻马店人文历史营造了一个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区,填补了河南省文化旅游的一项空白。下图示意驻马店陈醋厂及醋博园地理位置。
(1)说明三秋伏陈醋品质优良的原因。
(2)从成本角度分析该市醋加工业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
(3)简述建设三秋醋博园对三秋伏陈醋厂的积极意义。
(4)为促进三秋伏陈醋企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地处优质小麦主产区,原料品质高;酿醋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气候条件有利于酿醋胚料暴晒和夜露。
(2)地处小麦主产区,原料丰富、价格低;劳动力充足而廉价,劳动力成本低;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地处地级市.地价便宜。
(3)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加经济效益;与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相结合,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互补效应。
(4)引进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人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陈醋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形成自主品牌效应。(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可从原料品质、酿醋经验、发酵时间以及酿醋工艺等方面思考。河南是优质小麦主产区,原料品质高;三秋伏陈醋秉承千年传统酿醋工艺,说明该地酿醋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酿醋需要暴晒三伏,夜露百日有余,河南属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气候条件有利于酿醋胚料暴晒和夜露。
(2)河南是粮食大省,酿醋的原料成本低;河南当地人口数量多,劳动力丰富,加工成本低;靠近市场,有便利的公路、铁路交通,产品运输成本低和经济发展水平低,地租成本低。
(3)建设三秋醋博园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市场占有率;园区集陈醋生产、醋文化工艺、食醋历史沿革等为一体,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且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
(4)秋伏陈醋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增加技术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自主品牌,树立品牌效应。
【点评】一、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土地: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建厂成本低。
②水源:靠近水源(河、湖),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取水方便;水运便利。
(2)人文因素:
①市场(经济):人口数量多,经济收入高,消费市场广阔(市场潜力大)。
②政策法规:税收优惠、提供补贴、廉价土地、改善基础设施,国家政策支持。 ③劳动力:充足、廉价且素质高。
④交通:靠近公路、铁路、港口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交通便利。
⑤科技: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水平高。
⑥动力:靠近煤矿、油田、天然气田、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⑦原料:靠近铁矿、棉花产区等,原料丰富。
⑧工业基础: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
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
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14.(2021·齐齐哈尔模拟)[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上吴方村有着640余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距离国家级大慈岩凤景区6 km.乡村旅游业十分发达。近年来,该村注重对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一幢情统一规划、设计与布局的杭派民居格外引人注目,处处彰显着文明乡凤、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古村面貌焕然一新。
说明上吴方村统一规划建设民居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减少因无序开发带来的旅游资源(景观)破坏等问题;民居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保护并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有助于彰显当地民俗文化,丰富旅游资源;改善民宿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便于规范后续的旅游规划管理和民宿建设。
【知识点】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解析】【分析】对古建筑群的统一规划,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文化景观,有利于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内在价值,展现文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通过旅游活动使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等。
【点评】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拉动经济发展,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提供就业机会;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稳定。
15.(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生物量是指某一时段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由于草地类型以及土壤类型不同,河北省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差异显著。下图示意2011~2013年河北省不同草地类型地上活体生物量、调落物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
分析草地根系部位生物量高的原因,并指出草地发挥的生态效益。
【答案】原因:草类根系发达,根系部位水分条件较好,适宜生物生存;根系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凋落物具有吸收功能,根系部位适宜微生物生存。
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系部位生物量高的原因可从土壤的水分条件和营养物质条件等方面思考,其主要原因为草类根系发达,根系部位水分条件较好,适宜生物生存,根系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凋落物具有吸收功能,根系部位适宜微生物生存;草地发挥的生态效益可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思考,其主要表现为维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点评】草地的生态效益:
1.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涵养水源;
2.防止水土流失;
3.调节气候;
4.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5.为小动物提供繁衍栖息场所 。
1 / 1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文)
一、单选题
(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黑色越冬”是指黑龙江等垦区耕地的越冬方式。每年秋收后,农业部门对耕地进行深翻,将地表的秸秆等农作物残留埋入地下,利用土地冻融使土地平整,有利于来年春播和保护黑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秋收后,耕地须尽快完成深翻整地的主要原因是此时( )
A.劳动力充足 B.秸秆易腐烂 C.大风天气少 D.土地未封冻
2.下列地区中最适宜推广“黑色越冬”的是( )
A.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B.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
C.乌克兰大平原 D.美国西部平原
3.“黑色越冬”的方式有利于( )
①提高土壤肥力②提高春播效率 ③春播动土保墒 ④减少黑土水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下图示意2018年某城市旧城工业片区改造规划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依据图示规划,该片区的主导功能由工业用地转变为( )
A.行政用地 B.商业用地 C.住宅用地 D.文化用地
5.图示甲、乙、丙、丁四个位置中,距离该旧城改造后的核心区域最近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城市后续规划将不再继续利用原铁路干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避免铁路运输扰民 B.该线路的客货流减少
C.防止城市向西北扩展 D.此路段安全事故多发
(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卫河是我国海河水系支流,发源于山西太行山脉,流至天津后汇入海河。下图为卫河流域部分地区等地下水位线(是指地下水水位标高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示河段卫河的流向大致为( )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南向西北
8.瓦岗村等地下水位线的分布特点主要是因为( )
A.地势相对较高 B.植被覆盖率偏低
C.降水量不足 D.大量抽取地下水
(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下图为37°N某山脉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山脉可能位于( )
A.亚洲太平洋沿岸 B.欧洲大西洋沿岸
C.北美洲大西洋沿岸 D.北美洲太平洋沿岸
10.夏季,该地降水随海拔变化的特点不同于其他季节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受寒流影响
C.盛行下沉气流 D.位于背风坡
11.该山脉在海拔2600m附近降水量出现图示分布特征,可能是因为( )
A.坡度变大 B.坡度变小 C.地形凸起 D.地形下凹
二、综合题
12.(2021·阜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屿岛位于厦门市西海城海沧区嵩屿东北侧海域,与海沧大道未来海岸隔海相望。岛岛屿面积约0.18km2最高海拔62m,呈长条形,近南北走向。受台湾海峡水体调节以及福建山地丘陵地形影响,岛上受季风影响明显,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征。大屿岛地势东面陡峭,西面有山坳;四面环水,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与陆地相比,大屿岛乔木树种多样性指教明显较小,岛上乔木植物种类较简单。生态系统较脆弱,一旦被破坏,修复困难。下列两幅图分别为大屿岛地理位置图和大屿岛不同方位乔木种群高度、冠幅、胸径结构图。
(1)指出大屿岛的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大屿岛岛上乔木植物种类较简单的原因。
(3)指出大屿岛不同方位乔木种群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分布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13.(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南三秋伏陈醋厂位于驻马店市水屯镇三秋工业园区,三秋伏陈醋秉承千年传统酿醋工艺,每年初伏(约7月中旬).精选优质小麦高温蒸煮入池发酵,暴晒三伏,夜露百日有余,淋于霸降,醪熟得醋,因历经三秋三伏方得佳品,故名三秋伏陈醋。2015 年该厂着手打造以醋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园区三秋醋博园,园区集陈醋生产、醋文化工艺、食醋历史沿革等为一体,结合驻马店人文历史营造了一个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区,填补了河南省文化旅游的一项空白。下图示意驻马店陈醋厂及醋博园地理位置。
(1)说明三秋伏陈醋品质优良的原因。
(2)从成本角度分析该市醋加工业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
(3)简述建设三秋醋博园对三秋伏陈醋厂的积极意义。
(4)为促进三秋伏陈醋企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14.(2021·齐齐哈尔模拟)[地理选修 3:旅游地理]
浙江省建德市大慈岩镇上吴方村有着640余年的历史,至今还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建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距离国家级大慈岩凤景区6 km.乡村旅游业十分发达。近年来,该村注重对古建筑群的保护与开发,一幢情统一规划、设计与布局的杭派民居格外引人注目,处处彰显着文明乡凤、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古村面貌焕然一新。
说明上吴方村统一规划建设民居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15.(2021高三上·靖远期末)生物量是指某一时段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由于草地类型以及土壤类型不同,河北省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差异显著。下图示意2011~2013年河北省不同草地类型地上活体生物量、调落物生物量与根系生物量。
分析草地根系部位生物量高的原因,并指出草地发挥的生态效益。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A
【知识点】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解析】【点评】黑土保护措施:
1、建立土壤肥力监测信息网,长期监测记录土壤肥力变化动向,根据土壤肥力变化规律,肥力水平及其特点,采取相应的耕作、轮作、施肥和管理等培肥措施和种植相适宜的植物种类,调控植物持续增产。
2、深耕与适度免耕结合。
3、增施有机肥料。
4、秸秆还田,不仅可以加速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和耕性改善,也为土壤微生物活性和繁殖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及能量来源,增加土壤中酶类的活性,加强土壤微生物固氮效果。
5、合理施用适量的化学肥料。
1.根据材料可知,“黑色越冬”是指黑龙江等垦区耕地的越冬方式,秋收后,耕地须尽快完成深翻整地,黑龙江农垦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力不是影响秋耕的主要原因;此时大风天气已开始,温度较高,对秸秆易腐烂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冬季土地封冻后难以翻耕。故D选项正确。
2.根据材料可知,应选择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地域类型相似的地区,乌克兰大平原黑土广布,主要发展种植业,冬季土地封冻,与东北地区相似;潘帕斯草原是大牧场放牧业,不需要深翻土地越冬;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美国西部平原所处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土壤不会发生冻结。故C选项正确。
3.由材料“对耕地进行深翻,将地表的秸秆等农作物残留埋人地下,利用土地冻融使土地平整,这样有利于来年春播和保护黑土”可知,这样可以增加黑土肥力,来年春播不需要平整土地,可以提高春播效率,春季不再动土翻耕.可以减轻风力对土壤的侵蚀作用。故A选项正确。
【答案】4.C
5.B
6.A
【知识点】城镇的空间结构
【解析】【点评】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
住宅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工业区:趋向于城市外围,并沿主要的交通干线分布。
4.本题以城市旧城工业片区改造规划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图示土地利用结构可知,如今该片区的主导功能用地为住宅用地,因此该片区的主导功能由原本的工业用地转变为居民住宅。故C选项正确。
5.本题以城市旧城工业片区改造规划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土地利用结构可知,改造后该地区商业用地集中于该片区北部,乙靠近该片区的商业用地,商业发展离不开人流量的支撑,集中的商业用地规划需靠近人流量密集的区域,因此乙区块最接近旧城改造核心区。故B选项正确。
6.本题以城市旧城工业片区改造规划为背景材料,考查城市交通运输对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据图可知,该旧城区改造后住宅用地所占面积最大,主要功能居住。城市的扩张使得原铁路线逐渐靠近住宅区,为避免铁路运输产生的噪声扰民,而不再利用原铁路干线。故A选项正确。
【答案】7.A
8.D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
【解析】【点评】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2)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3)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7.本题以卫河流域部分地区等地下水位线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河流的流向,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海拔越高的地区等地下水位越高。该地区整体上等地下水位南高北低,所以海拔南高北低,河流大致自南向北流动。故A选项正确。
8.本题以卫河流域部分地区等地下水位线分布为背景材料,考查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读图可知,瓦岗村的地下水位以该村为中心向四周递增,瓦岗村为低值中心,最有可能是人类活动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势高,地下水位较高;植被覆盖率较低,但对地下水位影响较小;该区域面积不大,降水差异小。故D选项正确。
【答案】9.D
10.C
11.D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位置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
一般是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各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是造成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
(2)大气环流是形成各种气候类型和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在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气候特征,尤其是降水的变化有显著的差异。加之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的移动,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3)海陆分布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的地带性分布。一般说来,在海洋或近海的地区,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较小,降水比较丰富,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多形成海洋性气候。因此,在相同的纬度,处于同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的地区,由于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形成的气候特征也不同。
(4)洋流对其流经的大陆沿岸的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暖流对流经的沿海地区,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所流经的沿海地区有降温减湿作用。
(5)地形的起伏能破坏气候分布的地带性。地形是一个非地带性因素,不同的地形对气候有不同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的范围内,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9.本题以37°N某山脉西坡降水量随海拔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区域的气候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该山地西坡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且位于37°N,应该属于地中海气候,所以可能位于北美洲太平洋沿岸。故D选项正确。
10.本题以37°N某山脉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能力。夏季,该山地降水没有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说明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较弱,夏季37°N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所以出现图示现象。故C选项正确。
11.本题以37°N某山脉西坡降水量随海拔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于地形作用,降水量会出现波动。该山脉在2600m附近降水量出现了低谷,可能是由于气流经历了次下沉过程,当气流下沉时降水量出现低谷,所以该地降水量的异常可能是受地形下凹的影响。故D选项正确。
12.【答案】(1)纬度低,受海水调节,气温年较差小;四周环海,水汽充足,降水丰富;岛上风速、风力大;该岛屿面积小,淡水资源不足;该岛屿东侧地形陡峭,西侧地形较平坦
(2)该海岛四面环水,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该海岛自然环境较恶劣能够存活和生长的植物种类较少;海拔低,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小,自然带谱垂直分异不明显;该岛屿与大陆和其他海岛相隔离,难以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造成该海岛较陆地区域植物自然演替速度慢
(3)分布特征:大屿岛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大致自南向北减小;西南侧乔木的高度、冠幅和胸径最大(或东北侧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最小)。主要影响因素:风向、风力;地形地势。)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解析】【分析】(1)大屿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从岛屿的风速(风力)、土壤盐分、淡水资源、裸地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该岛屿纬度低,且受海水的调节明显,气温年较差小;受海洋影响,降水丰富;处于东南,季风影响显著,风力大;由于岛屿面积小,淡水的储存能力低,淡水资源不足;地形东侧陡峭,西侧平坦。(2)大屿岛岛上乔木植物种类较简单的原因可从该海岛四面环水,生态系统相对独立、该海岛自然环境较恶劣,对土壤肥力、盐分要求严格的乔木难以存活,且该海岛自然环境相对独立,植物难以与陆地、其他岛屿进行物种间的基因交流,导致该海岛较陆地区域植物自然演替速度慢;海拔低,水热条件垂直变化小,自然带谱垂直分异不明显。(3)大屿岛不同方位乔木种群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分布特征,可根据不同方位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变化特征来归纳,其影响因素可从风力、地形地势等方面进行思考。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大致自南向北减小;西南侧乔木的高度、冠幅和胸径最大。影响因素是风向和风力的大小;地形地势的分布特点等。
【点评】大屿岛的自然环境特征可从岛屿的风速(风力)、土壤盐分、淡水资源、裸地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思考。大屿岛岛上乔木植物种类较简单的原因可从该海岛四面环水,生态系统相对独立、该海岛自然环境较恶劣等方面分析。大屿岛不同方位乔木种群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分布特征,可根据不同方位乔木高度、冠幅和胸径的变化特征来归纳,其影响因素可从风力、地形地势等方面进行思考。
13.【答案】(1)地处优质小麦主产区,原料品质高;酿醋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气候条件有利于酿醋胚料暴晒和夜露。
(2)地处小麦主产区,原料丰富、价格低;劳动力充足而廉价,劳动力成本低;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地处地级市.地价便宜。
(3)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加经济效益;与旅游等服务性行业相结合,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互补效应。
(4)引进技术人才,加大科技投人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缩短陈醋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形成自主品牌效应。(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可从原料品质、酿醋经验、发酵时间以及酿醋工艺等方面思考。河南是优质小麦主产区,原料品质高;三秋伏陈醋秉承千年传统酿醋工艺,说明该地酿醋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酿醋需要暴晒三伏,夜露百日有余,河南属于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气候条件有利于酿醋胚料暴晒和夜露。
(2)河南是粮食大省,酿醋的原料成本低;河南当地人口数量多,劳动力丰富,加工成本低;靠近市场,有便利的公路、铁路交通,产品运输成本低和经济发展水平低,地租成本低。
(3)建设三秋醋博园有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市场占有率;园区集陈醋生产、醋文化工艺、食醋历史沿革等为一体,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且促进企业多元化发展。
(4)秋伏陈醋企业进一步发展需要增加技术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扩大市场规模。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自主品牌,树立品牌效应。
【点评】一、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土地: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建厂;土地租金低,建厂成本低。
②水源:靠近水源(河、湖),水源丰富,水质优良,取水方便;水运便利。
(2)人文因素:
①市场(经济):人口数量多,经济收入高,消费市场广阔(市场潜力大)。
②政策法规:税收优惠、提供补贴、廉价土地、改善基础设施,国家政策支持。 ③劳动力:充足、廉价且素质高。
④交通:靠近公路、铁路、港口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交通便利。
⑤科技:靠近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水平高。
⑥动力:靠近煤矿、油田、天然气田、水电站等,能源充足。
⑦原料:靠近铁矿、棉花产区等,原料丰富。
⑧工业基础: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区位因素以及
各因素所起的作用在不断变化。原料、能源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逐渐弱化,
而交通运输、消费市场等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日益增强。
14.【答案】减少因无序开发带来的旅游资源(景观)破坏等问题;民居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保护并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保护和传承意识,有助于彰显当地民俗文化,丰富旅游资源;改善民宿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便于规范后续的旅游规划管理和民宿建设。
【知识点】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解析】【分析】对古建筑群的统一规划,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文化景观,有利于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内在价值,展现文物所代表的文化内涵,通过旅游活动使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有利于传承和保护当地的民俗文化、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等。
【点评】旅游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拉动经济发展,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提供就业机会;加速第三产业发展,改善区域产业结构。促进区域文化交流。有利于社会稳定。
15.【答案】原因:草类根系发达,根系部位水分条件较好,适宜生物生存;根系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凋落物具有吸收功能,根系部位适宜微生物生存。
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知识点】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分析】根系部位生物量高的原因可从土壤的水分条件和营养物质条件等方面思考,其主要原因为草类根系发达,根系部位水分条件较好,适宜生物生存,根系对土壤营养物质和凋落物具有吸收功能,根系部位适宜微生物生存;草地发挥的生态效益可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思考,其主要表现为维持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点评】草地的生态效益:
1.草原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涵养水源;
2.防止水土流失;
3.调节气候;
4.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5.为小动物提供繁衍栖息场所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