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浮力强化 鲁教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下册(共4套打包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章浮力强化 鲁教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下册(共4套打包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8 18:31:10

文档简介

第八章浮力强化(1)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下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杰同学在游玩“海底世界”时,观察到鱼嘴里吐出的气泡上升时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气泡上升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分析正确的是(  )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D.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2.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入水中,如图甲。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且有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4:1
B.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
C.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甲、乙两图中木块所受浮力的变化量等于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3.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25cm2的薄壁柱形容器A放置在水平面上,正方体木块B静止在容器A底部中央,木块B重为6N,边长为10 cm,不吸水且质量分布均匀。缓慢向容器A里面加水直到容器底部对木块B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时停止加水,再将木块B沿竖直方向截取四分之一并取出(不计水的损失),待木块和水再次静止后,木块剩余部分仍保持原来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的体积为1350cm3
B.水面下降的高度为0.5cm
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475Pa
D.木块剩余部分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00Pa
4.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的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C.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34N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5.思思用弹簧测力计、烧杯、适量的水测量大樱桃的密度,烧杯的重力为G0、底面积为S。如图甲,他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数枚大樱桃的重力为G。如图乙,烧杯内水的深度为h。如图丙,将大樱桃浸没于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取水的密度为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B.这些樱桃的体积为
C.丙图中, 烧杯底受到水的压强为 D.樱桃的密度为为
6.甲、乙、丙三个相同的柱形容器分别盛有不同液体,均放在水平桌面中央。将同一正方体物体先后放入三个容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比较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则
B.比较杯底对桌面的压强,则
C.比较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则
D.比较物体下表面所受的压强,则
7.如所示,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密度均匀的木块A放入水中静止时,有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未放入A时增加了300Pa,如图甲所示。若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1的物块,平衡时木块A仍有部分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比图甲中增加了100Pa。若将容器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在木块A上表面轻放一个质量为m2的物块,如图丙所示。使平衡时木块A露出液面部分与乙图相同,m1:m2=5:1,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A的质量mA与m1之比为1:3
B.木块A的密度为0.4×103kg/m3
C.在图丙中,木块A露出水面的体积与木块A的体积之比是1:6
D.图丙中的液体密度为0.8×103kg/m3
8.已知小球A能在水中悬浮,小球B能在水中下沉,小球C能漂浮在水面上。现将三个小球放在一只盒内,然后把小盒漂浮在盛水的容器里,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只把小球A从小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下降
B.只把小球B从盒中拿出放入水中,容器中水面下降
C.只把小球C从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下降
D.任意把A、B、C三小球中的一个从盒中拿出放入水里,容器中水面高度都不变
9.两个完全相同的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甲、乙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体积相等的不同小球A、B分别轻放入容器甲、乙中,如图所示,小球A漂浮,小球B悬浮,水未溢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A、B的重力关系是
B.小球A、B受到的浮力关系是
C.容器甲、乙中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
D.容器甲、乙对桌面的压强关系是
10.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图甲)。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一支简易密度计,将其先后放入盛有不同液体的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如图乙、丙所示,它都会竖直立在液体中,静止后两个烧杯的液面相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密度计越靠近下方的刻度,其相应的密度数值越大
B.乙、丙两杯中液体对密度计下表面的压强相等
C.密度计在乙杯中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等于在丙杯中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D.图乙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大于图丙中烧杯对桌面的压强
11.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三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满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将完全相同的三个小球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球在甲液体中沉底且对杯底有压力,球在乙液体中漂浮,球在丙液体中悬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B.三个小球排开液体质量的大小关系:
C.小球放入后与放入前相比,烧杯对桌面的压强变化量大小关系:
D.若将三个小球取出(小球带出的液体忽略不计),液面稳定后,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力变化量的大小关系是: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桌面上有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有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铜球,容器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水和酒精。水、酒精、木球和铜球的密度关系为ρ木<ρ酒精<ρ水<ρ铜,将木球放入水中、铜球放入酒精中(无液体溢出)。静止时,甲、乙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关系p甲______p乙,木球和铜球所受浮力关系F木______F铜。(大于/等于/小于)
13.如图甲所示,一个金属圆柱体A,上表面与细线相连,底部贴有压力传感器(不计质量和体积),连接电脑后可显示传感器所受压力大小。图乙是某次将圆柱体A从下表面接触水面到匀速放入容器底部直到触底,压力传感器所受压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则圆柱体A完全浸没时所受浮力为______ N, 圆柱体A的密度为______kg/m3。
14.一个质量为80克,底面积为40cm2的圆柱形瓶身的空玻璃瓶(瓶壁厚度忽略不计),内装10cm高的水,密封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如甲图所示,则玻璃瓶底受到的水的压力________N;再将玻璃瓶分别倒置在盛有水和某种液体的容器中,静止后瓶内、外液面的高度差如图乙和图丙所示,则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未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玻璃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N;未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kg/m3。(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5.图示为小明用粗细均匀的吸管制作的密度计,将其下端密封并在管内塞入适量铜丝,使其竖直漂浮于水中,测得此时吸管下端所处深度h1为8.5cm,将其取出擦净后竖直漂浮于某待测液体中,其下端所处深度h2为10cm,该密度计在水中和待测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F1______(选填“>”、“<”或“=”)F2,该待测液体的密度为 ______g/cm3。若仅将管内铜丝改绕在吸管下部外侧,仍使其竖直漂浮于该液体中,则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与铜丝在管内时相比,将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如图所示,将一块重为3N的石块用细线系着浸没在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中水的深度由10cm上升到12cm。 若将石块在水中缓慢提升3cm,石块仍然处于浸没状态,拉力做功0.03J,(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g=10N/kg)。松开细线,石块沉到容器底静止后,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
17.现有甲、乙两个完全一样的瓶子,空瓶的质量为200g,甲瓶子装满水后总质量为700g,乙瓶子装满某液体后总质量为600g,该瓶子的容积为________cm3。现在将一个密度为5g/cm3的物块A轻轻放入甲瓶子里,将一个密度为2g/cm3的物块B轻轻放入乙瓶子里,均擦干两瓶子的外表面,结果发现甲瓶的总质量为乙瓶的总质量的1.2倍。已知A、B两物块质量相等且都完全浸没,则A物体的质量_________g。
18.将一物块浸入水中静止时排开水重为18N,浸入酒精中静止时排开酒精重为16N,则物块的体积为______cm3,物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19.水平桌面上放有一重20N且底部有水阀的圆柱形容器,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在容器内装入部分水,将一个边长为10 cm,密度为0.6g/cm3的正方体木块用细线悬挂在水中,如图甲所示,木块静止时有5 cm浸入水中,此时木块所受的浮力F浮为______N;细线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N,打开水阀放水,绳子断开时水深8cm,如图乙,立刻关闭水阀,待木块最终静止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为______Pa。
20.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当把另一密度为0.5×103kg/m3、质量为75g的圆柱形物体A竖直放在圆柱体的正上方时,圆柱体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为 p1,则物体A的体积为_____m3, p1为______Pa;桌面上还有一个底面积为150cm2、内装有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当把物体A竖直放入容器中,并用细针将它压到刚好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未溢出,物体A没有接触到容器底部),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为 p2,已知 p1︰ p2=5︰6,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g取10N/kg)。
三、实验题
21.小明利用“曹冲称象”原理,在家利用量筒、碗、透明水槽和足量的水(密度ρ水已知)、油性笔等,测量小玻璃珠的密度。
(1)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请将步骤D补充完整):
A.如图甲,把碗放入盛有水的透明水槽中,取一定数量的小玻璃珠放入碗中,用油性笔在水槽外壁“标记”水面位置;
B.如图乙,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C.如图丙,取出碗中所有的小玻璃珠后放入量筒中,记下小玻璃珠和水的总体积V2;
D.如图丁,将丙图量筒中的水倒入空碗内,直到水槽中的水面与标记 ______,记下量筒中小玻璃珠和剩余水的总体积V3;
(2)完成下列填空(选用V1、V2、V3和ρ水表示):
①小玻璃珠的总体积为V=______;
②小玻璃珠的总质量为m=______;
③小玻璃珠密度的表达式为ρ玻=______;
(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有以下几项措施,其中有效的是 ______。
(a)减小水槽的口径
(b)增大碗的容积
(c)增加小玻璃珠的数量
22.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梦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其②③④容器中装入纯水,⑤中装入另一种液体。
(1)①②③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2)通过实验数据可知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
23.小明利用图甲、乙、丙所示的器材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他向图甲中的U形管内注入适量的蓝墨水,当管内的蓝墨水静止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___________;
(2)他将探头用橡皮管连接到U形管左侧的端口后,将探头没入水中,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发现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变大,说明同种液体___________;
(3)如图乙、丙所示,将探头放入水和酒精中相同深度,发现探头在酒精中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______(选填“大”或“小”),说明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_______;
(4)小明做完实验后,又想验证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于是他做了图丁和图戊所示的实验,将同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一部分并保证浸入液体中的体积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从而验证了结论是正确的。
四、计算题
24.如图甲所示,盛有液体的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而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如图乙所示,用细线栓一实心铝块,将铝块的一半没在液体中,容器对桌而的压强改变了80 Pa;如图丙所示,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到容器底部,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又改变了460 Pa。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ρ铝=2.7 g/cm3,g取10 N/kg。不考虑容器壁的厚度)求:
(1)铝块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浮力。
(2)将细线剪断,铝块沉底时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3)液体的密度。
25.如图(a)为长方体形状容器的截面图,左有两面、可以抽出,、为轻质薄挡板,将容器均匀分割成3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密闭容器甲、乙、丙。甲容器中有0.5kg水,乙容器中固定一个质量为1.7kg的金属块,丙容器中有0.5kg盐。(容器壁厚度和质量均不计,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求甲容器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将容器放入装有4.5L水的水槽中、如图(b)所示。求容器静止后露出水面的高度;
(3)将、抽出,容器下沉浸没在液体中(设液体混合时,液体体积总量保持不变,盐全部溶于水后液体体积保持不变),求容器最终对水槽底部的压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C
6.B
7.D
8.B
9.C
10.D
11.C
12.小于 小于
13.4 3.5×103
14.4 等于 4.8
15.= 0.85 不变
16.1.3×103
17.500 250
18.2000 0.9×103
19.5 1300
20.1.5×10-4 75 0.9×103
21.相平 V2-V1 ρ水(V2-V3) ρ水 ac
22.排开液体的体积 在同种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 1.5×103 0.7×103
23.相平 深度越深,压强越大 小 越大 相同
24.(1)1.6N;(2)3.8N;(3)
25.(1)500Pa;(2)0.01m;(3)200P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浮力强化(2)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下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25cm2的薄壁柱形容器A放置在水平面上,正方体木块B静止在容器A底部中央,木块B重为6N,边长为10 cm,不吸水且质量分布均匀。缓慢向容器A里面加水直到容器底部对木块B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时停止加水,再将木块B沿竖直方向截取四分之一并取出(不计水的损失),待木块和水再次静止后,木块剩余部分仍保持原来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的体积为1350cm3
B.水面下降的高度为0.5cm
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475Pa
D.木块剩余部分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00Pa
2.在足够高的容器底固定一轻质弹,弹簧原长10cm,弹簧上方连有正方体木块A,木块的边长为10cm,容器的底面积为200cm2,如图所示,此时长度为6cm(已知弹簧的长度每改变1cm,所受弹力的变化量为1N)。现向容器内注入某种液体,当木块有1/2的体积浸入液体中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在木块A正上放置一台金块B,静止时液面刚好浸没B,已知合金块的体积为150cm3,高为4c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块A的重力为4N
B.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C.放置合金块B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460Pa
D.合金块B的重力为13.25N
3.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
B.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C.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丙﹤F乙
D.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4.一个很薄的塑料袋装满水,袋口扎紧后挂在弹簧秤下,读数是9N,若使塑料袋体积的三分之二浸在水中称,弹簧秤的读数接近于(  )
A.0N B.3N C.6N D.9N
5.将两个体积相同、材质不同的小球分别放入装有相同体积同种液体、形状完全相同的两容器中,球静止时两容器中液面及球的状态如图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容器中球所受浮力等于乙容器中球所受浮力
B.乙容器中球的密度等于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C.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D.甲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
6.在一个底面积为 150cm2足够深的容器内有一定量的水,将一个高14cm、横截面积 50cm2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在一条橡皮筋上,此时圆柱体的下表面刚好与水面接触,如图,当每次向容器中注入100g 水时,橡皮筋收缩 0.2cm,要想把圆柱体刚好淹没,需要向容器中注入水的质量为:(  )
A.2000g B.200g C.1750g D.1800g
7.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甲、乙中分别装有水和某种液体,将体积为200cm3的物体A放入水中时,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其重力之比为5:6;将体积相同的物体B放入液体中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变化了3N;A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之比为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ρ水=1.0103kg/m3,g=10N/kg)
A.物体A的重力为6N B.A物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5N
C.液体的密度为1.2103kg/m3 D.物体B的密度为4103kg/m3
8.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M、N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两球状态如图所示,两容器内液面相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小球所受浮力FMB.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C.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9.圆柱形薄壁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正方体A、B体积相等,并被一根轻绳连接起来放入容器内。缓慢向其中加水,当A有 体积露出水面时,如图甲所示,B对容器底压力恰好为0,容器内水深为40cm;图乙表示整个过程中A所受浮力F浮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关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子长度为10cm
B.A的重力为100N
C.当水深为40cm时,绳子拉力为20N
D.当水深为10cm时,B对容器底压强为6000Pa
10.如图甲所示,底面积200cm2的轻质薄壁柱形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底面积100cm2,高度16cm的柱体A通过不可伸长的细线与容器底部相连。向容器中注入某种液体,细线上拉力F与容器中液体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液体深度h为30cm时,马上停止注入液体并切断细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液体的密度为0.8g/cm3
B.柱体A的密度为0.6g/cm3
C.切断细线到A静止时,A上升的高度为10cm
D.切断细线,待A静止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2240Pa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底面积为100cm2的圆柱体容器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容器中装有10cm深的水,此时水对容器底压强______Pa。将一个重4N,高为10cm底面积为25cm2的实心长方体A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物体A下表面刚碰到水面,然后竖直缓慢使物体A下移4.5cm,使物体A保持静止(水没有溢出),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N。(g=10N/kg)
12.装有一定量水的容器中,漂浮着载有铁块B的木块A,若把铁块B从木块A中取出放入水中,则水面会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B是比木块密度还小的塑料块,当把B从A上取出也放在水里,平衡后,则水面会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13.沪苏通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则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______图线,构件的边长为______m;正方体构件所受的重力为______N。
14.如图甲所示,一个足够高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圆柱体A重25N,高20cm,置于容器底部,A的上端连接一轻质弹簧(不计质量和体积),弹簧的另一端与不可伸长的细线相连,细线绕过定滑轮(不计绳重和摩擦)与B相连,弹簧受力每改变1N,长度改变1cm。圆柱体B的重力为20N,A、B底面积均为100cm2.缓慢向容器中加水,B对桌面的压力F随容器中水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加水前,A对容器底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当加水体积为V2时,容器中水的深度是___________cm。
15.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盛满煤油,另一个盛满水,把小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水溢出;则小物块: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体积是______cm ;密度是______g/cm 。(煤油的密度是0.8×10 kg/m )
16.小明在长20cm均匀细木棒的一端缠绕适量铜丝制成一个简易密度计,用它来测量液体密度时,密度计应______(选填:悬浮/漂浮/沉底)在被测液体中.如图所示,将其分别放入装有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的两个相同烧杯中,若该密度计两次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烧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p2,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m1______m2,p1______p2。若其在酒精中露出液面的长度为8cm,则在水中露出液面的长度为______cm。接下来小明又将密度计放入盐水中,他发现密度计露出液面的长度与在水中非常接近,小明可通过什么方法加以改进______(ρ酒精=0.8×103kg/m3)。
17.如图所示,不吸水的长方体A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容器内盛有8cm深的水,物体下表面刚好与水接触。往容器中缓慢注水,加水过程中水没有溢出。当加500cm3的水时,轻杆受力为3N,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注水前变化了p1;当加2000cm3的水时,轻杆受力为2N,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注水前变化了p2,且p1∶p2=1∶3,则加水前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______Pa;物块A的重力为______N。(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8.如图甲所示,小静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实心圆柱体小物块,从空气中某一高度缓慢竖直下降浸入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浸没后又下降一段距离(水未溢出)。在该过程中测力计的示数F随物块竖直下降的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圆柱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若物块与容器的底面积之比为1:3,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最大变化____________Pa。
三、实验题
19.如图是小明同学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示意图,依次读出甲、乙、丙、丁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F4。
(1)由乙、丙两图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求出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用测量量表示)
(2)若F1、F2、F3、F4之间满足关系:______,则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3)由乙、丙两图可算出石块密度为:ρ石=______。(用字母F2、F3、ρ水表示)
20.我们上上周在实验室学习使用了两种密度秤,其实单独使用的量杯也可以制作一个密度秤,让我们利用期中考试的美好时刻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给你量杯、木块各一只,足够的水,如何测量木块的密度呢?
(一)漂浮固体密度测量方式:
①先将适量的水倒进量杯,记下这时量杯的读数V1=50mL;
②将木块轻轻放入量杯中,使其漂浮于量杯中的水面上,静止时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V2=60mL;
③用一根大头针将木块强按进水中浸没,记下水面达到的刻度V3=65mL;则:
此时木块的体积为___________cm3,这种求体积的方法叫___________法;
④由此可知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 kg/m3(保留两位小数),若考虑大头针自身体积的影响,导致这个密度值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没有影响”);
⑤在最右边图中,画出撤走V3中大头针一瞬间,木块受到的力的示意图:(_______)
(画出木块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二)沉底固体密度测量方式:
⑥沿着这个思路思考下去,现在将木块上插满大头针,但保证插着大头针的木块仍然漂浮水面,记录此时量杯的刻度为V4;
⑦然后将大头针全部拔下扔进水里,此时对木块的处理方式应该是(______)
A.将木块移走 B.让木块仍然漂浮于水面上 C.将木块再次针压至浸没
⑧记录上一个步骤里量杯的刻度为V5,则V4________V5(填“大于”、“等于”、“小于”);
⑨由此,我们可用V1~ V5这些字母、外加ρ水,将大头针的密度表达为________。
四、计算题
21.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吊着一圆柱体从盛水的柱形容器上方某一高度缓慢匀速下降,直到圆柱体底面与容器底部刚刚接触为止;图乙是圆柱体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读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像;已知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容器的深度为20cm,水的密度;求:
(1)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2)圆柱体恰好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
22.某地在湖面上修建一座大桥,图甲是使用吊车向湖底投放圆柱形石料的示意图,在整个投放过程中,石料以恒定速度 v=0.2m/s 下降至石料刚好接触湖底,图乙是这一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忽略水的阻力,g=10N/kg)求:
(1)在第 30s 至 100s 之间时,石料所受浮力;
(2)圆柱形石料的体积;
(3)圆柱形石料的上表面恰好沉入水面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为多少?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B
6.C
7.D
8.D
9.C
10.C
11.1000 2.5
12.下降 不变
13.② 2 2×105
14.1500 25
15.1.8 200 0.9
16.漂浮 = < 10.4 换用较细的木棒
17.800 6或8
18.1.5×103 200
19.F2-F3 F2-F3=F4-F1 ρ水
20.15 针压法 偏小 B 大于
21.(1)8N;(2)1800Pa
22.(1)500N;(2)0.05m3;(3)2.0×104P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八章浮力强化(3)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下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一支液体密度计分别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最终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密度计在甲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密度计在乙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大 D.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的密度小
2.某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其总体积的,则该物体的密度为(  )
A.0.2×103kg/m3 B.1×103kg/m3
C.0.8×103kg/m3 D.1.25×103kg/m3
3.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杯中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鸡蛋在甲杯里排开液体的质量较大
C.乙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
D.甲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溢水杯盛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挂一个实心铁块,示数为F1;将铁块缓慢浸没水中(未接触溢水杯),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 p甲<p乙 B.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力 F甲>F乙
C.铁块受到的浮力 F浮=F2﹣F1 D.小烧杯中水的重力 G=F1﹣F2
5.盛有液体的圆柱形容器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容器的底面积为100cm2,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500Pa;用细线拴一金属球,金属球的密度为8g/cm3,将金属球浸没在液体中,如图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600Pa;将细线剪断,金属球沉到容器底部,如图丙所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金属球所受浮力是6N B.金属球的体积是100cm3
C.液体的密度是0.8g/cm3 D.金属球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是10N
6.甲、乙、丙、丁四个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实心球,在水中静止后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丙、丁两球受到的浮力不一样大
C.甲球的密度比水小 D.丁球沉入水底,所受浮力最小
7.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象,现将用a、b两种物质制成两个实心长方体甲和乙放入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乙一定沉入水底
B.物体甲一定漂浮在水面
C.若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则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D.若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等,则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8.小丹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在家里把糖浆、水和油注入玻璃杯中,由于密度不同,如图所示液体会分成三层。将体积不同,质量相同的A、B小球放入其中,静止后A球漂浮在油面上所受浮力为FA,B球悬浮在糖浆中所受浮力为FB,则(  )
A.FA>FB B.FA=FB C.FA9.五一小长假许多同学都外出旅游,旅途中的许多景和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列对各情景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沿盘山公路匀速爬坡时,该车受到的支持力与总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山顶的气压高于山脚的气压,山顶水的沸点高于山脚下水的沸点
C.黄河大桥的桥墩可视为圆柱形结构,当河中水位下降时桥墩受到的浮力变小
D.前方车辆急驰而过时,路边树叶向路中间飞去,因为气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
10.如图所示,把两支完全相同的密度计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若放入后两液体的深度刚好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关系为F浮甲<F浮乙
B.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
C.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
D.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关系为F甲<F乙
二、填空题
11.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瓜浮李沉”即西瓜在水中漂浮而李子在水中沉底,试比较李子受到的浮力_____西瓜受到的浮力,西瓜的密度_____李子的密度。(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2.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铁砂,然后将它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 里,静止时状态如图所示。若甲液体的密度为ρ甲,乙液体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______ρ乙; 平底试管底部在甲中受到的液体压强为p1,平底试管底部在乙中受到的液体压强为 p2, 则 p1______p2(选填“>”、“=”或“<”)。
13.将密度为0.9g/cm3、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冰块,放入盛有水的柱状容器中,静止时冰块有2cm露出水面,如图所示。对容器缓慢加热,直至冰块完全熔化。在冰熔化过程中,水面高度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冰块熔化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大了________N。
14.目前中国最先进的海监船为中国海监50,排水量达3980吨,若由黄浦江码头补给后,驶向东海,入海过程中,所受浮力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船身______(“上浮”或“下沉”);若满载时,所装补给用品质量为1000吨,则该船的质量为______吨。
1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有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缸,水对缸底的压强为,缸对桌面的压强为。现将一只质量为的玩具鸭轻轻放入水面上呈漂浮状态,此时水对缸底的压强为,缸对桌面的压强为。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玩具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
16.将质量为0.3kg的物块放在盛有水的容器中,物块漂浮时有三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则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物块的体积是______cm3。
17.如图是我国自主设计、世界上下潜最深的“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当它空载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水对潜水器向上的压力,浮力的方向_______;给潜水器水舱充水,浮力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时潜水器下沉。
18.“彩球温度计”是一种现代居家饰品,其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该“彩球温度计“是由体积相同(保持恒定)、质量不同的小球和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液体组成。
(1)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浸没在液体中的小球受到的浮力将_______。
(2)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四个小球处于如图位置,此时的环境温度大致范围为_______℃,此时B小球受到的浮力与D小球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
19.肺活量是检测肺功能重要指标之一,是指一个人最大吸气后再做最大呼气所呼出的气体体积,单位是毫升(mL);右图是一种测量肺活量方法的示意图,把薄壁圆筒A倒扣在容器内水中,测量前筒内充满水;测量时,被测者吸足空气,再通过B尽量将空气呼出,呼出的空气通过导管全部进入A内,使A浮起;若初三女生小丽用这种方法测其肺活量,测得筒外水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h是20cm,到A的底部距离是13cm;已知A的质量为400g,横截面积为200cm2,(筒A内空气质量忽略不计)求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______Pa,小丽肺活量为 ______mL;若在小丽吹气时,在A的正上方放置质量为100g的小物块C,求放置物块前后筒A内气体压强的变化量为 ______Pa。
三、实验题
20.某实验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等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步骤,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
(1)先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空桶和石块的重力,其中石块的重力大小为 ____N;
(2)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_____N,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可由 ______(填字母代号)两个步骤测出;
(3)由以上步骤可初步得出结论:浸在水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 ________;
(4)为了得到更普遍的结论,下列继续进行的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______;
A.用原来的方案和器材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B.用原来的方案将水换成酒精进行实验
C.用原来的方案将石块换成体积与其不同的铁块进行实验
(5)另一实验小组在步骤C的操作中,只将石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其他步骤操作正确,则 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与(3)相同的结论;
(6)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浸入深度h变化的关系图(仅画出h为6﹣12cm范围的图线),已知圆柱体高为4cm,请结合图甲中测量数据,在图乙中画出h为0﹣6cm范围时的F﹣h图线。______
21.小明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到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底面积为10cm2的实心圆柱体金属块、大烧杯若干个、水、密度未知的某种液体、细线等。(g取10N/kg)
(1)实验前,将弹簧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接下来小明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然后,小明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A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N 3.8 3.6 3.5 3.5 3.4
(2)金属块的重力为___________N。在实验步骤C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N。
(3)分析实验步骤A、E、F,可以说明浮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有关。
(4)如图3所示,是其中一位同学绘制的当金属块浸入水中时弹資测力计的示数随金属块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变化的关系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2.把一个重为5.4N、密度为0.9的实心物体放入足够深的水中。已知水的密度,g取10N/kg。当物体静止时,求:
(1)物体所受的浮力;
(2)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
23.如图所示,将质量力为 4kg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池中静止时,一半体积浸在水中。(g取10N/kg)
(1)求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
(2)求木块的密度。
(3)水对木块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24.如图所示,一个物体重10N,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完全浸没在圆柱形容器的水中,容器厚度不计,放在水平桌面上,底面积S=100cm2,将物块浸没水中后,容器内水面由h=16cm上升到h=20cm。(g取10N/kg)求:
(1)物块未放入水中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力。
(2)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C
6.C
7.C
8.B
9.D
10.D
11. 小于 小于
12. < =
13. 上升 1
14. 不变 上浮 2980
15. = = 1
16. 3 900
17. 等于 竖直向上 小于
18. 变小 22~24 相等
19. 2×103 3000 50
20. 3.8 1.4 A、D 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 A 能
21. 对弹簧测力计调零 4 0.4 液体密度 B
22.(1)5.4N;(2)5.4×10-4m3。
23.(1)40N;(2);(3)
24.(1)16N;(2)4N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第八章浮力强化(4)鲁科版(五四学制)物理八年级下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A、B体积相同,B、C质量相等,将它们放入水中静止后,A漂浮、B悬浮、C沉底,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B所受的浮力
B.A下表面所受的压强一定小于B下表面所受的压强
C.C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B所受的浮力
D.C所受的浮力一定小于A所受的浮力
2.如图所示,在一块浮在水面的长方体木块上放一质量为272克的铁块甲,木块恰好浸没在水中。拿掉铁块甲,用细线把铁块乙系在木块下面,木块也恰好浸没在水中,则铁块乙的质量为( )
A.311克 B.237克 C.318克 D.326克
3.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有一底面积200cm2,高12cm的圆柱形薄壁容器,容器中装有质量为2kg的水。现将一个质量分布均匀,底面积100cm2,体积500cm3的物体A(不吸水)放入容器中,A漂浮在水面上,且浸入水中的体积为总体积的。再在A的上方放一个物体B,使A刚好浸没于水中(B不浸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的密度为0.6g/cm3
B.物体B的质量为200g
C.物体A从漂浮到刚好漫没,物体A下降的距离是1.5cm
D.物体A从漂浮到刚好浸没,水对容器底部增大的压力为2N
4.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两物体A、B用不可伸长的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有四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细线被拉直。已知A的重力为4N,A、B的密度之比为2:5,B受到的浮力为8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A、B的重力之比为5:2
B.两物体A、B的所受的浮力之比为1:2
C.细线对A的拉力大小为2N
D.物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1N
5.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为、的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甲、乙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待两球静止后,两个容器中的液面相平,此时球所处的状态如图所示。小球在A、B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F乙,A、B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下列选项正确的(  )
A.F甲>F乙 B.F甲<F乙 C.pA<pB D.pA>pB
6.将体积相同材料不同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分别轻轻放入三个装满水的相同烧杯中,甲球下沉至杯底、乙球漂浮和丙球悬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的质量大小关系是m甲>m乙>m丙
B.三个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甲=F乙C.三个烧杯中的水对烧杯底部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D.三个烧杯底部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p'甲>p'乙=p'丙
7.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水的密度为1×103kg/m3,g取10N/kg,忽略液面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B.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9N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 kg/m3
D.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8×102 Pa
8.甲、乙两个完全相间的烧杯,盛有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将相同的物体 A、B 分别放入甲、乙烧杯中,静止时液面相平。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对地面的压力小于乙杯对地面的压力
B.甲液体密度可能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甲、乙两杯中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相等
D.A 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大于 B 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
9.将铝块和木块粘在一起,将木块朝下放入水中,铝块和木块漂浮,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木块体积的一半(如图甲)。 将铝块朝下放入水中(如图乙),静止时,则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与甲图的相比(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25cm2的薄壁柱形容器A放置在水平面上,正方体木块B静止在容器A底部中央,木块B重为6N,边长为10 cm,不吸水且质量分布均匀。缓慢向容器A里面加水直到容器底部对木块B的支持力刚好为零时停止加水,再将木块B沿竖直方向截取四分之一并取出(不计水的损失),待木块和水再次静止后,木块剩余部分仍保持原来方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水的体积为1350cm3
B.水面下降的高度为0.5cm
C.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475Pa
D.木块剩余部分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00Pa
11.如图甲所示,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M、N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两球状态如图所示,两容器内液面相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两小球所受浮力FMB.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C.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12.预计2019年通车的青山长江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从江面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构件所受浮力F1、钢绳拉力F2随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B.构件的重力为9.6×105N
C.构件的密度为3×103kg/m3
D.构件在如图④位置时,h为3m,则底部受到江水压强为2×104Pa
二、填空题
13.图甲是小勇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A下表面离水面的距离h关系的实验装置。其中A是实心均匀圆柱形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提着物体A,使其缓慢浸入水中(水未溢出),得到F与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在浸没前,随着物体A逐渐浸入水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变 ______;完全浸没时,A受到水的浮力为 ______N。
14.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300 cm2、足够高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有足量的水,将一个重为20 N,高为10 cm,底面积为100 cm2的实心长方体A拴在绳子上,把A从接触液面开始竖直向下缓慢下降4 cm,此过程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水面上升的高度为_______cm,绳子对A的拉力大小是______N。
15.将一小球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杯中,静止后溢出19g水,小球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cm3;擦干后,又将小球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溢杯中,静止后溢出了16g酒精;则小球的质量是______g,在水中处于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状态,小球的密度是______kg/m3。(已知ρ酒精=0.8×103kg/m3)
16.如图所示,底面积为40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其放在水平桌面上,把体积为2.4×10-3m3,重8N的木块A放入水后,再在木块A的上方一球体B,平衡时球体B恰好没入水中。已知球体B的体积为1×10-3m3,B球的密度是__kg/m3,将B球取下放入水中,容器对桌面压强的变化量为__Pa。(g取10N/kg)
17.一个盛有适量水的圆柱形溢水杯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小球A、B为同种材质实心小球,且密度小于水,先往溢水杯中投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A,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20g,再往溢水杯中投入一个质量为2m的小球B,从溢水杯中再次溢出的水的质量为60g,此时A、B小球受到的总浮力F浮=_________N,水对溢水杯底部产生的压力比两小球投入前增加了________N。
18.如图所示,正方形物块边长为10cm,漂浮于足够高的底面积为S0的盛有足量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有体积露出水面(g取10N/kg),则物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若在物块上施加力使它刚好浸没在水中,此时物块所受浮力为_______N;若未投入物块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0,从未投入物块到漂浮,从漂浮到浸没的三个状态中,水对容器底部第二次(即从漂浮到浸没)增加的压力为物块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的n分之一,则n的取值范范围为________。
19.两个相同的烧杯,一个盛满煤油,另一个盛满水,把小物块轻轻放入盛满煤油的烧杯中,静止后有160g煤油溢出;将其轻轻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静止后有180g水溢出;则小物块: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体积是______cm ;密度是______g/cm 。(煤油的密度是0.8×10 kg/m )
20.重为19.6牛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牛,方向______,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______米3。
三、实验题
21.小洋用装有沙子的带盖塑料瓶探究浮力的影响因素。
(1)小洋列举了三个常识,分别做出了三个猜想,其中符合常识1的是猜想______(填序号)。
常识 猜想
常识1:木头漂在水面,铁钉沉在水底 猜想1: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常识2:轮船从长江驶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猜想2: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常识3:人从泳池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感觉身体变轻 猜想3: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2)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洋依次做了如下实验:
           
①根据A、B、C的结果,可得猜想1是正确的;根据A、C、D的结果,可得猜想1是错误的。深入分析上述现象,可得:浮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与浸入液体的深度___________;
②接下来根据A、D和E可得浮力的大小与______有关;
③为验证猜想3,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瓶子中的沙子倒掉一些以减小物体密度。接着他仿照步骤D进行实验,发现此时测力计示数小于1.8N,认为该猜想是正确的。该实验环节是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
(3)若B、C、D每次浸没深度的增加量相同,C、E塑料瓶刚好浸没,D、E步骤塑料瓶底部受到的压强p水、p盐水的大小关系是,则p水______p盐水。
22.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浮力时,将一底面积为0.01m2轻质柱形溢水杯放置于台秤上,并在溢水杯内装入适量水。然后,用测力计悬挂一柱形合金块慢慢浸入水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他们记录了合金块下表面到溢水杯底部的距离、测力计示数为F1,台秤示数F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本题g取10牛/千克)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7
h(米) 0.15 0.14 0.12 0.11 0.09 0.08
F1(牛) 11.5 10.5 8.5 8.0 7.5 7.5 6.5
F2(牛) 17.0 18.0 20.0 20.0 20.0 20.0 21.0
(1)从实验序号______开始,溢水杯内水面不再上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共溢出水______牛;
(2)请完成序号7空缺数据的填写______;
(3)通过计算求出该合金块的密度______。
四、计算题
23.一根体积、质量忽略不计的弹簧,原长为10cm,受到拉力时,它伸长的长度 L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甲所示。将其两端分别与容器底部和一正方体物体相连接,物体边长为10cm。向容器中加水,直到物体上表面与水面相平,此时水深24cm(如图乙),取g=10N/kg,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
(2)此时拉力F的大小;
(3)物体的密度;
(4)打开出水口缓慢放水,当弹簧没有形变时,关闭出水口。此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24.如图甲所示,有一体积、质量忽略不计的弹簧,其两端分别固定在容器底部和正方体形状的物体上。已知物体的边长为10cm,弹簧没有发生形变时的长度10cm,弹簧受到拉力作用后,伸长的长度ΔL与拉力F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向容器中加水,直到物体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此时水深24cm。(g=10N/kg)。求:
(1)物体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少
(2)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3)打开出水口,缓慢放水,当弹簧处于没有发生形变的状态时,关闭出水口。求放水前后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D
6.D
7.C
8.A
9.B
10.D
11.D
12.C
13. 变大 7
14. 变大 2 14
15. 19 19 漂浮 0.95×103
16. 2.6×103 0
17. 0.9 0.1
18. 0.8×103 10 n>5
19. 1.8 200 0.9
20. 19.6 竖直向上 2×10-3
21. 3 排开液体的体积 无关 液体的密度 错误 >
22. 3 1 0 2.5×103kg/m3
23.(1)10N;(2)4N;(3)0.6×103kg/m3;(4)1600Pa
24.(1)2400Pa;(2)0.6×103kg/m3;(3)800Pa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