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给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第一节血液和血型。教材首先从体内血量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出发,然后引出输血、血型、献血等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及时输血及其血型鉴定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对输血、血型鉴定的问题可能不好理解,特别是血型鉴定,因此在教学中我 采用了模型展示的环节,帮助学生理解血型的概念,血型鉴定的原 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 ABO 血型的类型及鉴定的过程
说出失血对人体的影响,理解血型和输血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引入课题,观察模型理解血型,模型拼接模拟血型鉴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血型和输血的学习,认识到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影视剧中主人公失血过多,已经昏迷,身边的人提议给他输血。学生很感兴趣观看视频
设计意图: 以影视剧片段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进入新课:
视频播放完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 PPT 上面的两个问题来阅读课本 45 页的内容。
视频中的“太子殿下”为什么会昏迷不醒?
一个人一次失血量达到多少时必须要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学生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回答两个问题
失血过多;
人体一次失血如果不超过血液总量的 10%(约 400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影响;
一次失血超过血液总量的 30%(约 1200ml),会严重影响人的生命活动,甚至
危及生命,这时就必须通过输血进行抢救。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会知道人体失血达到多少的时候需要输血, 少量失血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也为后面无偿献血做铺垫。
继续提出问题:
视频中的太医为什么说从来没有听说过输血之法?输血这种治疗方式经历了
怎样的发现历程呢?我们一起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
设计意图: 还是以刚刚播放的视频中的内容进行提问,引出输血的发展史,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输血医学的发展史,学生更加感兴趣。
教师总结视频内容:1901-1902 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和他的学生经过研
究,将人的血液分为 A 型、B 型AB 型、O 型四种确立了 ABO 血型系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ABO 血型系统,来学习输血和血型。
(一) 探究四种血型的抗原类型
提出问题:什么是血型呢?解释血型的定义。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讲解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分为两种:A 抗原和 B 抗原, 当生上台完成黑板中的表格内容。教师总结。
血型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红细胞膜上抗原
设计意图: 先解释了血型的定义,抗原的类型,A 型血的抗原类型,并且辅助模型展示,学生可以很好的理解其他三种血型的抗原类型,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结论,更加利于学生的发展。
(二)探究四种血型的抗体类型
PPT 展示不同血型的血液相遇出现凝集反应的动图,教师围绕输血医学发现史的视频引导学生,在没有发现血型这个概念时,人们进行输血治疗,有些成功的案例,但也有很多案例中出现了悲剧性的结果,出现了病人的死亡现象。大家看PPT 中的动图展示的是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之后的现象,右边是把混合之后的血液放在显微镜下的现象,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生会说出有颗粒状,红细胞聚集在一起了。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血型的血液相遇会发生红细胞凝集现象呢?
原来不同血型的血清中还含有一种物质叫做凝集素,又叫抗体。介绍血清中的抗体类型:抗 A 抗体和抗 B 抗体。当 A 抗原和抗 A 抗体相遇,B 抗原和抗 B 抗体相遇时就会结合在一起,出现红细胞的凝集现象。用模型辅助展示。
我们知道 A 型血的红细胞膜上是 A 抗原,那么 A 型血的血清中应该含有哪种抗
体?是抗 A 抗体还是抗B 抗体呢?
学生都能答出是抗 B 抗体,并且能解释出原因。
让学生小组合作据此推测 B 型血、AB 型血、O 型血血清中的抗体类型。完成学案上的第二个表格:探究四种血型的抗体种类。学生完成后请学生上台完成黑板中的表格内容。教师总结。
血清中抗体
设计意图: 用真实的血液凝集反应的动图和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凝集现象,让学生对凝集反应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也自然的引出抗体,用模型展示抗原抗体结合让学生对红细胞凝集反应的认识由微观变为宏观,利于学生理解红细胞凝集反应发生的原理。讲解 A 型血的血清中的抗体类型,让学生自己探究得出其他三种血型血清中的抗体类型,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的认识上升到理解的层面而不只是字面认识。
(三)模拟血型鉴定
提出问题: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
学生非常积极,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
继续问你知道血型怎么鉴定吗?学生会很困惑,视频介绍血型如何鉴定。
讲解血型鉴定的背景知识,出示问题:赵、钱、孙、李四人是大出血的病人, 急需鉴定血型和输血,根据实验现象,请你来鉴定他们的血型。引导学生可以借助手中的模型模拟。让学生完成学案上第三个表格:模拟血型鉴定
病人 A 型标准血清 B 型标准血清 血型
赵 凝集 不凝集
钱 凝集 凝集
孙 不凝集 不凝集
李 不凝集 凝集
设计意图: 学生对于自己是什么血型,怎么鉴定血型比较感兴趣,通过视频介绍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给出实验现象,让学生通过上面学习的知识进行鉴定血型,让学生把学习过的知识运用出来。
(四)安全输血
提出问题:赵、钱、孙、李四人急需输血,他们分别应该输入什么血型的血
呢?
学生会说出输相同血型的血液。
继续提出问题:赵、钱、孙这三个病人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但是现在医院的血库中没有 A 型血了,病人李的情况非常紧急,这个时候怎么办呢?能不能给他输其他血型的血液呢?
有学生能说出可以输 O 型血,但是不清楚原理。教师讲解临床输血时首先考虑
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凝集破坏,所以在缺乏同型血源的紧急情况下可以输入少量配血基本相合的血液(小于 200ml)。
病人李是A 型血,我们首先考虑给他输相同血型的血液,但是血库中没有 A 型血了,首先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凝集破坏,这个时候可以给他输哪种血型的血液呢?
学生都能答出 O 型血。
那么赵、钱、孙三个病人除了可以接受与自身血型相同的血液之外,还可接受
什么血型的血呢?请同学们完成学案中的表格四:安全输血。
病人 可接受血型
赵
钱
孙
李
教师总结:输血时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可输且情况紧急时,可用O 型血少量输给其它血型的人;AB 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其他血型的血液。但输血量要少,速度要慢,并要密切观察患者,如有输血反应要立即停止。 提出问题:贫血患者、血流不止者和大面积烧伤者他们分别只需要血液中的红细胞、血小板和血浆,那他们该如何输血呢?
讲解: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患者补充血液中缺少的成分,即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有哪些优点呢?
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了病人输血治疗效果
避免血液浪费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习到安全输血的原则,通过成分输血知识的补充,增加学
生的知识面,也是一种对资源的充分利用。
(五)无偿献血
PPT 展示:血库血量经常不足
血库 7%的血要给孕妇和婴儿
每位烧伤患者需要 20 位献血者的力量
每次重大交通事故需要 50 位献血者......
1997 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实
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出问题:
是不是什么人都能献血呢? 献血会不会影响自身的健康?
讲解:国家提倡 18—55 岁符合体检标准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常献血更有益于健康。
定期适量献血能够刺激骨髓造血,促进血液的新陈代谢;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动脉硬化,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血库血量的不足激发学生意识到健康的成年公民应该积极参加
无偿献血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作业:调查你认识的人中哪些人曾经无偿献血,了解献血对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
板书设计:
二、输血和血型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
血型:A 型、B 型、AB 型、O 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教学反思: 本节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有血型的概念,血型的类型,血型的鉴定,安全输血的原则以及献血的相关知识。七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本节内容理论知识相对偏难理解,课上用模型代替血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把微观的内容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关于模拟血型鉴定,利用模型结合演示,能让学生理解红细胞凝集的原理。不足之处:有些环节的开展还可以更加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