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地球上的水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 、 、 和 内。其中地球含量最多的水是 ,占总水量的 % ,只有 %是 水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 态形式存在,少量水是以 态和 态形式存在的。各种不同状态的水处于不断 和相互 之中。
3、在阳光的照射下, 水 水 水直接 转化为大气水,植物体内的水会以 作用的形式转化为大气水,冰川也直接 为大气水。大气水会液化为 水或凝华为 水降落到地面(称为降水),降落到陆地的水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会留在陆地表面或转化为地下水,还有一部分会流入 。
4、 是生物生存需要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与 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 ,生物的 也离不开水。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 部分,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 升水。
二、巩固练习
1、如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各个环节的名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请举例具体说明。
2、下列水体中占陆地淡水水体比例最大的是 ( )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河湖水 D.大气水
3、美国宇航局宣布,“机遇号”火星车已找到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的强有力的证据。有了水的存在,就可以进一步探索火星上是否曾有过生命。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进一步探索”的理由 ( )
A.水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B.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
C.有水的环境里才有生命 D.生物体内的生理活动需要水的参与
4、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环境中形成的是 ( )
A.仙人掌的叶刺 B.热带树木树茎上长出气生根(呼吸根) C.骆驼的驼峰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
5、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
A.地球 B.海洋 C.雨 D.太阳
6、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
A.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7、能较好地解决我国部分地区用水紧张问题的办法是 ( )
A.加快对深层地下水的开发 B.增加人工降雨的次数
C. 把沿海的海水淡化 D.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和跨流域调水
8、一位遇上海难的水手,随着木排在海洋漂流。他用完了淡水,仍感到异常的口渴,虽然周围的海水十分清澈,但他不喝海水,因为他知道喝海水会致命。理由 ( )
A.海水有苦涩味,根本喝不下去
B.海水中含有各种盐类,能使肠胃腐烂致人死亡
C.海水中有许多微生物,有些微生物能致人死亡
D.海水会造成水分从血液和组织内脱离出来进入肠胃中,使人脱水死亡
9、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___________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环节。
10、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水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所示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X、Y、Z分别表示水循环的某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2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2阶段是降水
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2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2阶段是凝结
1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_。
(2)图中__________(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
(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
A. 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12、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
A. 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均衡的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水资源缺乏问题
13、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紧缺型 轻度缺水 中度缺水 重度缺水 极度缺水
人均水量/ (米3·年-1) 1700~ 3000 1000~ 1700 500~ 1000 <500
上述资料显示,北京属于 缺水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节约用水,你家中的节水办法是:
。(写出一条即可)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答案】
1、(1)A:水汽蒸发;B:水汽输送;C:陆地降水;D:下渗作用;E: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如南水北调)。
2、B 3、A 4、B 5、D 6、B 7、D 8、D
9、(1)液化 (2)蒸发降水
10、A
11、(1)降水 蒸发 水汽输送 蒸腾 (2)②③①⑤
(3)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4)B
12、A
13、极度 用洗菜水冲洗厕所(或用节水型水龙头等)。第2节 水的组成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是 ,其中不产生新物质的是 变化,产生新物质的是 变化,水的三态变化是 变化。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 气和 气,(其中氧气能使 ,氢气能 ,并产生 )是 变化,文字表达式为 ,所以水是由 (元素)和 (元素)组成的。
3.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且更小的粒子,就是 构成,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 和一个 。
二、巩固练习
1.水的电解
(1)实验现象:两支试管中出现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分别与电源正极和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氧气),发现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 ;用点燃的火柴靠近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发现其中的气体(氢气) ,火焰呈 。
(2)实验结论: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即可表示为:
+ ,所以水是由 和 组成的。
2.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
3.水分子的构成
(1)原子的概念:原子是 中的最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电解水的实质:水分子分解为 和 ,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再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 ,再聚集成 。
(3)水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 原子和一个 原子构成的。
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B.乙试管中收集到可燃的气体
C.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 D.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1
5.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的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6.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由此不能说明的是(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1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C.原子在电解前后没有改变
D.水分子是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的
7.在电解水的装置中装满水,接通电源后,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均在下降。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接正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较快 B.接负极的玻璃管内水面下降较快
C.两支玻璃管内水面下降一样快 D.以上叙述都错误
8.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 )
A.增加水的导电性 B.增加产生氧气的量
C.增加产生氢气的量 D.同时增加产生氢气和氧气的量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C.水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0.通常情况下,电解水实验时,鉴别氢气和氧气不可以使用的方法是( )
A.分别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B.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
C.分别用吹肥皂泡的方法 D.通电电解后根据电极来判断
11.关于水的有关说法最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B.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2.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的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个水分子是由 个氢原子和 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电解后,产生氢分子和氧分子的分子个数比为 。
(3)在水电解的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13.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气,b应接电源的是 极。
(2)验证气体B的方法是 ,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 性。
(3)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间”? 。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毫升,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毫升。
14.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后,同学们已经知道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电解水的实验很感兴趣,很想通过实验验证这一结论。于是在征得老师同意后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电解时间/分钟 2 4 6 8 10 12 14 …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毫升 7 15 23 31 39 47 55 …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毫升 2 5 9 13 17 21 25 …
(1)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理论体积比是 。
(2)如果你是这次实验的参与者,请认真分析实验数据,你发现的问题是:
。
(3)推测产生这一问题的可能原因: 。
第2节 水的组成
答案
1.(1)1:2 复燃 燃烧 淡蓝色
(2)氢气 氧气 氢 氧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1)化学变化
(2)氢原子 氧原子 氢分子 氧分子 氧气
(3) 氢 氧
4.D
5.B
6.D
7.B
8.A
9.D
10.B
11.D
12.(1)两 一 (2)2:1 (3)水分子 氢原子和氧原子
13.(1)氧 正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甲试管口,木条复燃 助燃
(3)已进行一段时间 。
(4)16
14.(1)2:1
(2)氢气和氧气实际的体积比不符(或电解水时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与理论体积比不相等,大于2:1,从第4分钟起,每两分钟内负极与正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与理论体积比相等) 。
(3)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或生成的氧气与电极反应) 。第3节 水的浮力(一)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 ,所有液体都会对
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 。事实表明气体也会 。
2.二次称重法(视重法)测浮力的公式是 。
3.阿基米德原理: 。由公式________ 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二、巩固练习
1.人在齐胸深的水中时,会感到轻飘飘的,这是因为 ( )
A.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为零 B.人在水中受到的重力变小了,但不为零
C人在水中受到水对他向上的浮力 D.人在水中受到水对他向下的压力
2.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时,如图甲所示,物重G=_______牛。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图乙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2= 牛。
(3)当物体浸入水中后,如图丙所示。将实验丙与实验甲、乙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实验中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___牛。
(4)该实验是通过 ____________的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
3.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完成下面四项内容。
(1)如图甲所示,在水桶中装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按入水中越深(未完全浸没),观察发现水面升得越高,说明饮料罐排开水的重力越大;同时感受到手对饮料罐向下的压力也越大,这说明饮料罐受到向上的浮力_______(填“越大”“越小”或“不变”)。于是同学们猜想:浮力大小可能跟排开水的重力有关。
(2)如图乙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石块,测得石块重力为G,把石块浸入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则石块所受浮力的表达式为F浮=_______。
(3)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的关系”时,老师提供足够的器材,同学们设计并完成实验,下表是某组同学记录的数据,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4)分析上表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 。
5.如图是小军同学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示意图,弹簧测力计上的每格表示0.5牛。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a、c两图可知,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牛。
(2)根据a、b、c三次实验,他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无关,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
(3)根据图______和图d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6.关于浮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及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B.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C. 体积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大 D.浸在空气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
7.甲、乙两物体的体积相等,在液体中分别向上和向下运动,如图所示,它们此时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 ( )
A. 甲大 B.乙大 C. 一样大 D.无法比较
8.一棱长为a的立方体铁块从如图所示的实线位置(此时该立方体的下表面恰好与水面相平),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则下列能正确反映铁块所受水的浮力的大小F和铁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关系的图象是 ( )
9.热气球飞行作为一个体育项目正日趋普及,现有一个体积为100米3的热气球,静止在空中,若已知空气的密度为l.29千克/米3,则此时它所受的浮力是多大?(g取10牛/千克)
10.体积为100厘米3的木块A漂浮在水面上,有1/5露出水面。(g取10牛/千克)
求: (1)木块排开水的体积? (2)木块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11.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物体,在空气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6牛,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牛,g取10牛/千克。求:
(1)物体的重力。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物体的密度。
12.小明和小华分别用重为1牛的橡皮泥、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和水等器材探究浮力大
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将各自的橡皮泥依次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实验,实验过
程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橡皮泥所受浮力为_________牛。
(2)他们经过交流发现实验结论不一致,你认为______的实验方案得出的结论更可靠,另一方案得出的结论不可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初中科学学习中与上述实验方法相同的实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例即可)。
第3节 水的浮力(一)
答案
1.C
2. (1)5 (2)3 (3)2 (4)等效替代
3. (1)越大 (2)G-F (3)2 (4)F浮=G排液
5. (1)1 (2)错误 (3)C
6.C
7.C
8.A
9.1290
10.80厘米3 0.8N
11. (1)由题意可知,物体的重力G=6牛。
(2)F浮=G-F示=6牛-4牛=2牛。
(3)物体浸没在水中,由F浮=ρgV排可得,V=V排===2×10-4米3。
物体的质量m===0.6千克,
物体的密度ρ===3×103千克/米3。
12.(1)0.4 (2)小华 不能确保前后两次浸入水中的体积相同 (3)探究压力的作业效果跟那些因素有关第3节 水的浮力(二)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物体的沉浮条件:把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当F浮 G物时,物体将下沉。当当F浮 G物时,物体将上浮。当F浮 G物时,物体悬浮。
2.对浸没在液体中的实心物体而言,当ρ物 ρ液时,物体将上浮,当逐渐露出水面后浮力将 ,当减小到浮力 重力时,将最终 在水面上。当ρ物 ρ液时,物体将悬浮。当ρ物 ρ液时,物体下沉,但下沉的过程中浮力 。
3.密度计在使用时必须呈 状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用密度计来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在 中露出液面的体积较大。
密度计刻度的刻度特点是 、 。
4.轮船虽然是钢铁制成的,但由于中间是 ,能够增大 的体积,获得更大的 ,所以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轮船始终 在水面上,轮船受到的浮力 轮船自身的重力,只要轮船自身的重力没变,在不同的水域中轮船受到的浮力 。
在轮船从海里开到内河里时,轮船的重力 ,轮船所受的浮力 ,液体的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将 ,(增大、不变、减小)船身将 (上浮、下沉)些。
什么是轮船的排水量?
5.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或下沉(浮力不变)。当潜水艇在保持在液面10米以下的位置从河里开到海里时,液体的密度 ,潜水艇所受的浮力 ,如果要保持悬浮状态,水舱里的水需要 。
二、巩固练习
1.在探究“物体的上浮或下沉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中,同学们将新鲜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后,萝卜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如图所示。为了使漂浮的萝卜沉下去,小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小华也用同样的铁钉,但只将其一半插入萝卜中,再次将萝卜浸没在水中松手,结果两只萝卜均沉入水底。从物体受力的角度来看,他们在萝卜中插入铁钉是为了改变__ ___力的大小,从而使浮力_____ 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重力。从他们探究的方法来看,___ __(填“小明”或“小华”)的方法更合理,理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体积相同、未打开的普通可乐和无糖可乐浸入水中松手后,最终无糖可乐漂浮在水面上,而普通可乐沉入水底。则质量较大的是__________(选填“普通可乐”或“无糖可乐”),受到浮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选填“普通可乐”或“无糖可乐”)。
3. 体积是5分米3的铁球重39.2牛,将它放人水中,它将 ( )
A.上浮 B.下沉 C.悬浮 D.无法判断
4.在帮妈妈做家务的时候,小明发现两根相同体积的筷子,甲浮在水面上,乙沉在水底,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甲比乙 ( )
A.所受浮力小 B.质量大 C.所受压强大 D.密度大
注意:物体的沉浮并不是由所受的浮力大小直接决定的。那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5.如图所示,甲、乙两杯盐水的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中,在甲杯中处于悬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甲;在乙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受浮力为F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F甲< F乙 D. F甲> F乙
注意:解题时要关注题目中告诉我们的相同的量,另外要重视从物体的沉浮状态分析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关系和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6.在一根表面涂蜡的细木棍的一端绕着适量的铁丝,把它分别放到甲、乙、丙三种密度不同的液体中,木棍浸入液体里的情况如图所示,则木棍在三种液体里受到的浮力F的大小及三种液体密度ρ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B.F甲C.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D.F甲=F乙=F丙 ρ甲<ρ乙<ρ丙
7.某航空母舰出海试航,当航母在平静的水面航行时,它所受的浮力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的总重力。当航空母舰上舰载飞机起飞后,它排开水的体积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8.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全的保护神。如图所示,“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正常游泳时,连接线是松弛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 ( )
A. 人的重力减小了 B.人所受重力的方向改变了
C.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 D.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
9.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飞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气囊,在里面装着_________比空气小的气体,当飞艇受到的重力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浮力时就能升空。
10.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其中试管中一侧绕有铁丝,以保持试管稳定,试管内有一定体积的水。
(1)若向左推注射器活塞,则潜水艇模型可以实现 (填“上浮”或“下沉”)。
(2)将水全部排空后潜艇总质量为20克,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30厘米3,潜艇如果要实现下沉至水面以下,试管中至少需要进入水 克。
11.鱼肚内有鳔(即鱼泡),当鳔放松时,鳔的体积变大,鱼的体积变______,因而鱼排开水的体积变______,鱼受到的浮力变_______,当浮力 鱼所受的重力时,鱼就上浮,这与潜水艇上浮的原理______。
12. 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中,张聪同学将鸡蛋放入盛有密度为l.1×103千克/米3的盐水的量筒中,鸡蛋恰好能处于悬浮状态,测得鸡蛋排开盐水的体积是5×10-5米3。
(1)该鸡蛋的重力是多少 (g取l0牛/千克)
(2)请说出使鸡蛋下沉的可行方案。
13.密度是0.6×103 kg/ m3的木块,体积是4 m3当它浮在水面上时,取g=10 N/kg,求:
(1)木块重力; (2)木块受到的浮力;
(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第3节 水的浮力(二)
答案
1.重力 小于 小明 小明将一根铁钉全部插入萝卜中,在改变重力的同时浮力几乎不变(控制变量)。
2.普通可乐 普通可乐
3.A
4.A
5.A
6.C
7.等于 小于
8.D
9.自身重力 密度 小于
10.上浮 10
11.大 大 大 大于 不同
12.(1)0.55N (2)向量筒内加水并搅拌,直到鸡蛋下沉
13.24000 24000 2.4 1.6 水的浮力复习提高
姓名
基本知识复习
1、在水中会上浮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在水中会下沉的物体也受到 ,所有液体都会对
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 。气体也会 。
2、阿基米德原理: 。用公式_____ ___,可知浮力的大小只跟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3、物体的沉浮条件
把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当F浮 G物时,物体将下沉。当当F浮 G物时,物体将上浮。当F浮 G物时,物体悬浮。对实心物体而言,当ρ物 ρ液时,物体将上浮。当ρ物 ρ液时,物体将悬浮。当ρ物 ρ液时,物体下沉。
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状态是由 决定的。
当物体漂浮在水面时F浮 G物,当物体悬浮在水中时F浮 G物,当物体下沉在水底时F浮 G物。
4、密度计的原理与应用
密度计在使用时必须呈 状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用密度计来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在 中露出液面的体积较大。
5、轮船从海里开到内河里时,轮船的重力 ,轮船所受的浮力 ,液体的密度 ,排开液体的体积将 ,(增大、不变、减小)船身将 (上浮、下沉)些。
6、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或下沉(浮力不变)。当潜水艇在保持在液面10米以下的位置从河里开到海里时,液体的密度 ,潜水艇所受的浮力 ,如果要保持悬浮状态,水舱里的水需要 。
浮力典型题目练习
一、计算浮力的三种方法
阿基米德原理 F浮=
1、体积为1分米3的正方体铁块,浸没在水中,求铁块受到的浮力?
视重法 F浮=
2、一石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____牛;如把它全部浸在酒精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是3.1牛,该石块所受酒精的浮力是______牛。
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浮力和哪些因素有关
F浮= 浮力的大小和 与 有关。
1、如图所示,水中的大鱼和小鱼在争论,大鱼说:“我的体 积大,排开水的体积大,受到的浮力大。”小鱼说:“我在深处,受到的压强大,受到的浮力大。”则 ( )
A.大鱼说法正确 B.小鱼说法正确
C.大鱼、小鱼的说法都错误 D.无法判断
2、如右图是一条小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的上升情况示意图,关于气泡受到的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受到水的压强增大 B.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受到水的浮力增大 D.受到水的浮力减小
3、体积相同的铝球、铁块和木块,浸在液体中的情况如图,则比较它们受到的浮力。( )
A.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B.铝球受到的浮力最小
C.铁块受到的浮力最大 D.它们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4、游泳的人由河边走向深水处的过程中,如果河底布满碎石子,则 ( )
A、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脚的压力越来越大
B、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人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小
C、脚越来越疼,因为水对人的浮力越来越大
D、脚疼得越来越轻,因为河底对人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三、根据物体的沉浮状态分析浮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受到的浮力__________受到的重力,物体就上浮,如果浮力__________重力,物体就下沉,如果浮力__________重力,物体就可以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呈悬浮状态)。
1、同一木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种不同液体中,静止后如下图所示,则木块在三种液体中的浮力大小 ( )
A. F浮甲最大 B. F浮乙最大 C. F浮丙最大 D.一样大
2、如图所示,将一只玩具青蛙放入水中,它能漂浮于水面;把它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它却沉入底部。则在这两种情况下这只玩具青蛙受到的浮力大小相比较 ( )
A.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在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
甲
乙
) C.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比较浮力大小
3、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在液体中静止时,如右图,比较两物体的质量:( )
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 C.甲乙相等 D.无法判断
四、物体沉浮条件的应用
对实心物体而言,当ρ物 ρ液时,物体将上浮。当ρ物 ρ液时,物体将悬浮。当ρ物 ρ液时,物体下沉。
1、测定人体血液密度的方法是:在几支试管内分别装入密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再向每支试管内分别滴入一滴血液.若血液在某一支试管内悬浮,那么血液的密度就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该试管内硫酸铜溶液的密度.
2、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入水中处于漂浮状态,现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则剩余部分木块( )
A.将上浮一点 B.将下沉一点 C. 仍不动 D.无法判断
3、有木球、铁球和铜球(ρ木<ρ铁<ρ铜)静止在水中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可以确定肯定是空心的是 ( )
A.木球 B.铁球 C. 铜球 D.都是空心
4、一个空心的铜球放在水中,则( )
A.一定沉在水中 B.一定浮在水面上 C.一定悬浮在水中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五、密度计
密度计在使用时必须呈 状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用密度计来测量水和盐水的密度时,密度计受到的浮力 ,在 中露出液面的体积较大。
密度计刻度的刻度特点是 、 。
1、如图所示两个密度计a、b,a密度计最上部刻线为1,而b密度计最下部刻线为1.若要测定酒精的密度,则应该使用密度计 ( )
A.a B.b C.任意一个 D.都不好用
2、如下图所示,把一个自制的密度计分别放入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左图
为甲液体,右图为乙液体),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个密度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这个密度计在乙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甲种液体的密度较大
D.密度计B处的刻度值应大于A的处的刻度值
六、轮船与潜水艇 姓名
轮船在不同的水域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 ,所以,水的密度越大,轮船的排水量 。
潜水艇靠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或下沉(浮力不变)。
1、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河里,轮船受到的浮力大小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
2、轮船从长江开到东海,所受浮力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船体将___________(填“上浮一些”、“下沉一些”、“没有浮沉”)。
3、潜水艇潜入水下越深,受到水的压强和浮力(忽略潜水艇的体积变化)将是 ( )
A、压强越大,浮力越小 B、压强越大,浮力不变 C、压强不变,浮力不变 D、压强越小,浮力越大
七、实验探究题
(
h
)1、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25 4.25 4.25
(1)分析表中第 次三组数据可知同种液体中,浮力的大小与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2)分析表中第 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
(3) 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
2、如下图是研究浮力问题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b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较小,说明了 , a、b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差等于 ;
(2)b、c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浸在同一种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跟 有关;
(3)c、d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跟 有关;
(4)d、e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同,说明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跟 无关。
八、受力分析
1、一个实心物体,质量55g,放入满水的烧杯中,沉入底部,排开0.5N的水。求:物体对杯底的压力。(g=10N/kg)
2、某热气球的体积为50米3,气球的外壳及壳内气体总重为220牛,求这只气球最多能提升多重的物体?(空气的密度为1.29千克/米3 )
3、有一根最多能承受4牛力的绳子,用它将一个密度为0.6×103千克/米3,质量为0.9千克的木块固定在水中(如图所示),绳子会断吗?请通过计算回答。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在生活中,把有甜味的白糖加入水中,发现白糖_________,可以得到有甜味的糖水,糖水有甜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的物质称为溶质; 的物质称为溶剂;
的物质称为溶液。
3.糖水的溶质是 ,溶剂是 。糖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组成,所以糖水是一种 。
4. 悬浮在 里面形成的物质叫 ;请举出几种悬浊液: 。 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叫 ;请举出几种乳浊液:
三、巩固练习
1.请指出下列溶液的溶质和溶剂:
A.碘酒
B.葡萄糖水溶液
C.酒精水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2.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____________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_________________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3.下列日常生活常见的四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
A.纯牛奶 B.人的血液 C.肥皂水 D.矿泉水
4.厨房常用的下列物质与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食盐 B.植物油 C.白糖 D.白酒
5.洁净的空气可以看成是一种气态的溶液,但是近年来北方不少地区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天空中尘土飞扬,这时空气可以看成是 ( )
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 D.纯净物
6.现有海水、盐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 )
A.冰水 B.泥水 C.碘酒 D.钡餐
7.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的共同点是 ( )
A. 都是浑浊的 B.都是均一的 C.都是稳定的 D.都是混合物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是指澄清、透明的液体
D.若条件不改变,则溶液始终不会发生变化
9.在室温下长期密封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接近瓶口的溶液较稀
B.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
C.瓶内溶液各部分密度相同
D.瓶底会析出少量氯化钠固体
10.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化钠注射液。如图所示为某药业公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据图回答:
(1)该注射液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2)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否会出现浑浊现象 为什么
11.在盛有相同质量水的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三种不同的物质,充分振荡后观察到:甲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小液滴,乙试管的液体中有分散的固体小颗粒,只有丙试管中看不到所加入的物质,但丙试管中的液体呈蓝色透明。请回答:
(1)甲试管中是_____,乙试管中是______,丙试管中是______。(填“乳浊液”“悬浊液”或“溶液”)
(2)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三支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甲中_______,乙中__________,丙中___________。
(3)这三种液体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三种液体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
1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盐水 B.不锈钢 C.蒸馏水 D.洁净的空气
13.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水银 B.生铁 C.干冰 D.液氮
14.将少量的①粉笔灰.②煤油.③食盐晶体.④硫酸铜晶体.⑤高锰酸钾晶体分别放入足 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填编号,下同)________,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________,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________,能形成紫红色溶液的是________ 。
15.下列物质分别和适量的水混合、搅拌,形成的是悬浊液、乳浊液,还是溶液?
(1)粉笔灰+水 ________ (2)煤油+水 ________
(3)蔗糖+水 ________ (4)硫酸铜+水 ________
16.将20ml水倒人装有20mL95%的酒精的烧杯中,混合均匀后体积为VmL.
(1)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 ,溶剂是________ .
(2)混合后的体积VmL________ 40mL(填“>”或“<”或“=”),原因是________ .
17.某温度下,将 40 克食盐放到 100 克水中,充分搅拌后溶解掉 36 克食盐,得到 136 克食盐水。据此 回答下列问题:
⑴食盐水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
⑵得到的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克,溶剂质量为________克;
⑶将上述溶液等分为四份,则每一份溶液中溶质质量为________克,溶剂质量为________克。
第4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答案】
1. A:碘 酒精 B:葡萄糖 水 C:酒精 水 D:氢氧化钠 水
2.(1)高锰酸钾 (2)蒸馏水 (3)二氧化碳
3.D
4.B
5.B
6.C
7.D
8.D
9.C
10.(1)氯化钠
(2)不会 因为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
11. (1)乳浊液 悬浊液 溶液
(2)分层 出现沉淀 无明显现象
(3)丙 都是混合物
12.C
13.B
14. ①② ③ ④ ⑤
15.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溶液
16. 酒精 水 < 分子之间有间隔
17.⑴食盐 水 ⑵36 100 ⑶9 25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一)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 。
2.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放出热量,使溶液温度 ,例如: 。而有些物质溶于水时会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 ,例如: 。
3.在一定的 下,一定量的溶剂中物质能够溶解的量是 的。饱和溶液是指在__________下,在_____ _____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_______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
。
4.浓溶液是指
稀溶液是指
二、巩固练习
1.小明同学往一杯水中加了三勺蔗糖,搅拌后发现蔗糖全部溶解;在相同条件下食盐却不能全部溶解。这说明物质的溶解能力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
A.温度高低 B.物质本身的性质 C.水的多少 D.时间的长短
2.做汤时,往汤里放芝麻油和盐,搅拌后看到芝麻油漂在上面,而盐粒却看不见了,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李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A、B两个相同的盛水的烧杯中逐渐加入硫酸铜晶体,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x=_______,y=_______。
(2)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科同学的校服是用化纤面料做成的,不小心沾上了油漆,若要在不破坏衣服的前提下把衣服洗干净,你认为应选择哪种溶液来进行洗涤 ( )
5.一个年轻人想到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实验室里去工作,爱迪生接见了他。这个年轻人充满信心地说:“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剂,它可以溶解一切物质。”“真的吗 ”爱迪生听完后笑了笑,接着向年轻人提了个问题,问得那年轻人哑口无言。请你想一想,爱迪生提的可能是什么问题 为什么发明“万能溶剂”是不可能的
6.小明倒了一杯开水,太烫不能喝,他就在开水中放入了一些冰糖,一会儿冰糖溶解了,他发现开水比以前凉一些了,据此判断冰糖溶于水时要_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玻璃管中有色液体的左右移动可反映出瓶内气体温度的变化。当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固体氢氧化钠时,发现有色液体向右移动,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而当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铵时,发现有色液体向左移动,这又说明______ ___。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不饱和溶液降温不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种溶质来讲,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9.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可采用 ( )
A.升温,看是否有晶体析出 B.降温,看是否有晶体析出
C.加入任何一种可溶物,看是否溶解 D.加入原溶质,看是否溶解
10.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方法是 (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
11.20℃时,下列氯化钠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是( )
A取少量溶液降温至l5℃,仍无晶体析出 B.20℃时向溶液中投入氯化钠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C.20℃时向溶液中投入氯化钠晶体,晶体溶解 D.加热蒸发部分溶剂后,发现有晶体析出
12.请用“一定”或“不一定”填空:
(1)饱和溶液降温时_________析出晶体。 (2)不饱和溶液降温时_____________析出晶体。
(3)析出晶体后的溶液____________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14.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食盐水,最适宜的方法是 ( )
A.往食盐水中加入食盐 B.往食盐水中加入水
C. 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把食盐水放人冰箱中
15.20℃时,将不同质量的食盐固体分别加入到l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食盐质量的对应关系如表。其中所得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实验温度 20℃ 80℃ 20℃ 20℃ 20℃ 20℃
溶质种类 冰糖粉末 冰糖粉末 冰糖粉末 块状粉末 冰糖粉末 食盐粉末
溶质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溶剂种类 水 植物油 水 水 水 水
溶剂质量 10g 10g 10g 10g 10g 10g
1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实验,称取一定质量的冰糖和食盐,每10g为一份,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冰糖保持为块状,其余冰糖和食盐研磨为粉末状,按表设计进行实验(所需仪器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所研究的“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不会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
(2)该实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其中第________组实验设计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__,若将该设计中的________改为________后再进行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_。
(3)观察第三组实验发现:冰糖全部溶解,食盐有部分剩余,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_____。
第五节 物质的溶解(一)
【答案】
1.B
2.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3.(1)25 15 (2)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能够解的硫酸铜昻体质量是有限的) ②在水的质量相同时,水的温度越高,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能够溶解的硫酸铜晶体越多)
4.B
5.你用什么容器去制取或盛放这种溶剂因为既无容器可以制取它,也无容器可以盛放它,所以发明万能溶剂”是不可能的。
6.吸热
7. 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8.C
9.D
10.D
11.B
12.(1)不一定 (2)不一定 (3)一定
13.D
14.A
15.D
16.(1)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温度;溶质的形状;溶质的形状
(2)对比法;一;温度与溶剂种类两个因素不同;80℃;20℃;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在相同温度下,冰糖比食盐的溶解性强第5节 物质的溶解(二)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 用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 是指在 下,某物质在 g溶剂(通常是 )中达到 所溶解的质量。
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用溶解度来进行 的描述。
表示物质溶解度时的溶液必须是 溶液,溶剂的质量只能是 。溶解度越大,表示:
尝试表述: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克所表示的意义:
2.室温(20℃)物质的溶解性等级
溶解性等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溶解度范围
3.定量表示溶液浓度的是 ,其计算方法为: 。
4.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一般步骤是 、 、 。
二、巩固练习
1.下列与固体物质溶解度有关的是 ( )
①溶质的多少 ②溶质的性质 ③溶剂的多少 ④溶剂的性质 ⑤溶液是否饱和
⑥是否搅拌 ⑦温度
A.全部 B.②④⑦ C.②④⑤⑦ D.②③④⑤⑥
2.在一定温度时向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加入一些水后,溶质的溶解度 (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不一定变
3.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温度下将30克食盐投入50克水中,所得食盐溶液为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20℃时,将52克蔗糖加入100克水中充分搅拌,结果蔗糖全部溶解。这说明 ( )
A.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2克 B.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52克
C.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52克 D.20℃时,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小于52克
5.已知5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克,则在5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等于 ( )
A.1:2:3 B.2:3:1 C.3:1:2 D.1:3:2
6.有A、B、C:三种物质,在20℃时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已知20克水能溶解2克A物质;B物质制成ll5克饱和溶液用了15克B;C物质375克饱和溶液用去350克水,这三种物质在20℃时溶解度大小的顺序为 ( )
A.BB>A C.A>B>C D.B>A>C
7.小欣拉开易拉罐汽水的拉环时,听到“嘭”的一声,并有气体自汽水中冲出。下列有关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B.因压强减小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C. 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小
D.因压强增大使气体的溶解度变大
8.20℃时,5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5克A物质; 40℃时,100克水中最多可溶解l0克B物质,则A和B的溶解度相比(溶解度常用字母S表示) ( )
A.SA>SB B.SB>SA C. SA=SB D.无法比较
9.t℃时,向一支盛有0.2克熟石灰的试管里加入20毫升水,充分振荡后,静置,试管底部仍有未溶解的固体,下列对于试管内上层澄清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0.2克 B.溶液是t℃时的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溶液将变为不饱和溶液 D.该溶液是浓溶液
10.(1)将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水倒出1/5,余下蔗糖水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2)一杯食盐溶液,上层的质量分数为l0%,则下层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3)将90℃时质量分数为15%的硫酸铜溶液降温到10℃(无晶体析出),此时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11.小华实验操作考试的题目是: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测定其酸碱度。考试时,小华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2)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上图所示的操作中,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克,游码的读数为3.5克,则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
_______克。
12.20℃时,将一杯接近饱和的食盐水不断恒温蒸发水分,表示水分蒸干之前其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曲线是 ( )
13.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可多选) (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C.氯化钠晶体不纯 D.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14.在25℃时,向不饱和氯化钾溶液中加人少量氯化钾固体至溶液刚好饱和,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各量不变的是 ( )
①溶液中水的质量 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③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
④25℃时氯化钾的溶解度 ⑤氯化钾溶液的质量
A.①④ B.⑦③ C.③④ D.④⑤
15.将80克质量分数为35%的浓盐酸,稀释成10%的稀盐酸,需加水的质量为 ( )
A.80克 B.100克 C.200克 D.280克
16. 汽车、电动车一般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使用的酸溶液是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用l0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配制该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密度为l克/厘米3)的体积为_________毫升(精确到0.1)。
(2)该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稀释配制、装瓶并贴标签。请填写右侧的标签。
(3)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
第5节 物质的溶解(二)
【答案】
1.B
2.C
3. 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食盐饱和
4.D
5.A
6.D
7.A
8.D
9.B
10.(1)5% (2)等于 (3)15%
11. (1)玻璃棒 药匙 (2)ECADB (3)6.5 (4)偏小
12. B
13. BC
14. A
15.C
16. 6.(1)390 (2) (3)小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练习
姓名
一、质量分数的公式应用
1.(1)10克食盐溶于90克水中,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将上述溶液倒出一半,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是多少
(3)向(1)中所得溶液中加入25克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为多少
(4)向(1)中所得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又变为多少
(5)若要使(1)中溶液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则应蒸发多少水
练习:现有 80g 质量分数为 10% 的硝酸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硝酸钠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溶剂的质量为 。
(2)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 水,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 g 硝酸钠,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0%,则应加入硝酸钠 g;
(5)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20%,则应蒸发水 g;
(6)若使上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5%,则应加水 g;
(7)若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钠20克则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
二、溶液的稀释问题
1.工业生产上,有时要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来清洗钢材。把50千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需要水多少千克
练习:汽车、电机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现用 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问:
⑴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的质量为多少?其中溶质的质量为多少?
⑵将1 L 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30%的稀硫酸,需要蒸馏水多少L?配得稀硫酸的质量为多少kg?
(3)配制100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0%(密度为1.22g/ cm3)的稀硫酸,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毫升?(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
三、质量分数与溶解度
1.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回答下列问题:
(1)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50克水里,能得到 克硝酸钾的 溶液;
(2)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20克水里,能得到 克硝酸钾的 溶液;
(3)60℃时,84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 克水和 克硝酸钾。
(4)60℃时,把70克硝酸钾加到30克水里得到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2. 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克,现将b克A物质放到c克水中充分溶解。
(1)如果b克A物质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2)如果b克A物质恰好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如果b克A物质不能全部溶解,则所得溶液中A物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练习
答 案
一、1.(1)10% (2) 10% (3)8% ⑷21.7% (5)50g
2. (1) 8g 72g (2)8% (3)28% ⑷10g (5)40g (6)80g (7)12%
二、1.440kg
2. (1)1840g 1803.2g (2)4.17L 6010.7(3)203ml
三、1. (1)80g 不饱和 (2)42g 饱和 (3) 40g 44g ⑷52.4%
2. (1) b/(b+c) (2)b/(b+c)或s/(100g+s) (3) s/(100g+s)第6节 物质的分离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常见的晶体有 的固体,不同晶体具有不同的 。
2.海水经过风吹日晒, 后,溶液变浓,最后 就会结晶析出。
3.7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可采用 的方法得到晶体。
4.结晶常见的两种方法是: 、 。提取物质通常可以先 、再 。
如果要从B的溶液中得到B的晶体,一般应该用 法。如果要从A的溶液中得到A的晶体,一般应该用 法。
归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固体,一般采用 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固体,一般采用 的方法。
5.过滤的操作要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紧贴时用水润湿,使漏斗内壁和滤纸间不留气泡。
二低: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以防滤液从滤纸与器壁间渗出)。
三靠:漏斗最下端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一侧;倾倒的烧杯口轻靠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6.除了结晶以外能将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方法还有 、 、
7.沉淀法是指 ,常用的凝聚剂有 、 。
8.常见的净水方法:蒸馏法是 ,蒸馏发收集的水是 ,蒸馏法的原理是 。
净水常用的方法有 、 、 。 获得的水最干净。
9.精制粗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个过程都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要各个过程中的作用是:(1)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2)过滤时引流,使液体沿玻璃棒缓缓流入; (3)蒸发时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暴沸。
二、巩固练习
1.下列关于结晶和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还是饱和溶液 B.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C.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中不一定含有结晶水 D.把溶液的溶剂蒸发掉一些一定会析出晶体
2.如图为过滤的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②是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图中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滤纸边缘应___(填“高”或“低”)于漏斗边缘,粗盐提纯时的正确顺序是__。
A.溶解、蒸发、过滤 B.过滤、蒸发
C.溶解、过滤、冷却 D.溶解、过滤、蒸发
(3)某同学在实验室里过滤一种含固体物质的浑浊液,发现滤液仍很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离混合物的常见方法有:A.沉淀法;B.蒸馏法;C.过滤法;D.结晶法。请指出分离下列各组混合物分别采用的方法(填编号)。
(1)酒精和水的混合物__________ 。 (2)西瓜榨汁后,将果肉和西瓜汁分离 ___________。
(3)从甘蔗汁中得到蔗糖_____________ 。
4.以下是净水的操作,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①静置沉淀 ②过滤 ③吸附沉淀 ④蒸馏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5.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科学实验小组从护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呈黄色,有异味;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①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将自来水蒸馏得到纯净水,把下列物质分别加入纯净水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粉笔灰 B.硫酸铜 C.蔗糖 D.食用油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和用品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烧杯 ⑦滤纸
利用蒸发原理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仅从①~⑦中选择仪器不能完成实验室蒸发食盐水的实验,还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
6.下列实验操作中,可以将食盐水中的食盐结晶析出来的是 ( )
7.白糖中混有少量的沙子,要除去沙子,可采用的操作步骤是 ( )
A.过滤、蒸发、结晶、溶解 B.溶解、蒸发、过滤、结晶
C.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D.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8.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医用酒精 B.干冰 C.清新空气 D.加碘食盐
9.在蒸馏烧瓶中放了少量高锰酸钾使水变成红色,制得的蒸馏水的颜色将是( )
A.无色 B白色 C.红色 D.微带点红色
10.按下列实验步骤和要求,回答粗盐提纯的有关问题。
(1)溶解 ①称量:用天平称取5.0克粗盐。称量前先把_______ ,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平衡,当
发现指针偏左时,紧接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准确称取5.0克粗盐。
②溶解:量取l0毫升水倒入烧杯里,用药匙取粗盐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直到粗盐
不再溶解为止。要估算粗盐在10毫升水中溶解的质量(克),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
(2)过滤 ①待过滤的混合液在引流之前往往静置一会儿,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引流时与玻璃棒下端接触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应_____________。出现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蒸发 ①若蒸发皿中有液滴飞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②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____________________。
(4)转移 用____________ 将固体转移到纸上,__________后回收到指定容器中。
第6节 物质的分离
【答案】
1.D
2.漏斗 引流 低 D 滤纸破损 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 (1)B (2)C (3)D
4.C
5. (1)①过滤吸附 物理 ②C (2)①③④⑥⑦ 蒸发皿
6.C
7.C
8.B
9.A
10. (1) ①游码移到零刻度处 将平衡螺母向右旋转 ②称量未溶解的食盐
(2)①防止固体杂质堵塞滤纸孔隙,提高过滤速度(一般先倒出上层清液至将要滤完时,再倒人浑浊液) ②三层滤纸部分 ③再过滤一次滤纸破裂、滤液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3)①蒸发皿内液体局部过热 用玻璃棒搅拌 ②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水蒸干)
(4)玻璃棒 称量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
姓名
一、基础知识
1.从人类利用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并不 ,主要是 、
、 。
2.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是: 、 、 。
3.水资源保护的两个重要内容是 、 。
二、巩固练习
1.当今世界,水资源危机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主要原因是 ( )
A.地球上的水很少,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B.地球上水的总量在不断减少
C.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总量不多而且不断被污染 D.海水不能被淡化
2.下列公共标志中,提醒人们注意节约用水的是 ( )
3.当今世界,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江河水、湖泊淡水、大气水 B.江河水、冰川、深层地下水
C.江河水、湖泊淡水、浅层地下水 D.海洋水、冰川、浅层地下水
4.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下列对水资源的利用不恰当的是 ( )
A.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 B.推广家用节水器具
C.农业灌溉引用工业或生活废水 D.提高废水的重复利用率
5.如图是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随纬度变化的图象,请回答:
(1)我国东部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我国北纬40。附近严重供水不足的情况,请你提出一条解决的方法:____ ___。
6.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流程,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淡化海水可解决淡水紧缺问题 B.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的健康不利
C.日常生活中的水大多是混合物 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8.201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水的天然循环能实现水的重新分配,不需兴建水利工程
B.农业生产中改变灌溉方式,变漫灌为喷灌或滴灌,以节约用水
C.为了避免水体污染,农业上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D.将生活用水、地表雨水分类处理,可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
9.为了解决华北的缺水问题,实行了“南水北调”工程,这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进行干预 ( )
A.水汽输送 B地表径流 C.地下径流 D.蒸发
10.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1)海水、河水、湖水都是天然水,天然水是_________(填“纯净”或“混合”)物。
(2)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的数据,分析浙江省的水资源紧缺程度为___________。
资料一: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资料二!水咨源紧缺指标
(3)节约用水是每一位公民都应遵守的公德,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请你对日常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
11.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问题,较好的解决办 法是( )
A.加快对深层地下水的开发 B.增加人工降雨的次数
C.把沿海的海水淡化 D.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和跨流域调水
1 2.“五水共治,治污为先”是我省提出改善生态 环境的一项重要政策。为了防止水体污染,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不任意排放工业污水 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生活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D.牲畜粪便集中处理后再施用
1 3.2016 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就 业”。下列现象不会造成水源污染的是( )
A.造纸厂的废水直接排入附近河流中 B.农药化肥的流失
C.植物的蒸腾作用 D.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14.有民谣:“五十六十年代淘米洗菜,七十年代农 田灌溉,八十年代水质变坏,九十年代鱼虾绝代”。说的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的 污染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列哪种做法不会对水产生明显影响( )
A.使用含磷的合成洗涤剂 B.随意丢弃废电池 C.往池塘中倾倒垃圾 D.池塘中养鱼
15.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 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 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 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右侧海水成分变化 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增加
16.“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⑴鱼类可以在水中呼吸,是因为水中溶有 。
⑵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 。
⑶自来水厂 方法除去难溶于水的杂质。
⑷电解一定量的水,阳极产生 5mL气体时,阴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 mL。
⑸水是生命之源,作为青少年,要珍惜水、保护水,让水造福人类。下列生活习惯应该摈弃的是 (填序号)。
用盆接水洗菜 ②用养鱼水浇花草 ③使用节水龙头 ④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洗衣服
第7节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与保护
【答案】
1.C
2.B
3.C
4.C
5.(1)随看纬度的升高,人均水资源拥有量 减少 (2)南水北调(合理均可)
6.D
7.D
8.A
9.B
10.(1)混合
(2)①轻度缺水 ②洗衣服的水用来拖地、冲马桶;刷牙、洗脸时要及时关掉水龙头;水龙头坏了,立即进行修理等。
11.D
12.B
13.C
14.D
15.B
16.⑴氧气;⑵生活污染;⑶过滤;⑷10;⑸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