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的铜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往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学化学、用化学。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洗发时,先用洗发剂后用护发剂,是因为护发剂呈现酸性,有利于头发生长
B.夜晚发现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室内着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贴近地面逃离现场
D.炒菜时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物质,可调大燃气灶的进风口
3.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D.探究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4.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其对应关系的是
A.b点表示稀盐酸和加入NaOH溶液质量一定相同
B.t2℃时,甲、乙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C.等质量的锌和铁与足量盐酸反应,A为锌B为铁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溶液质量的变化
5.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CuO (C) 空气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B NaCl溶液(盐酸) 过量的NaOH溶液 用玻璃棒搅拌
C Cu (AgNO3固体) 水 溶解、静置过滤、洗涤干燥
D NH3 (H2O) 浓硫酸 洗气
A.A B.B C.C D.D
6.某工厂排出的废水pH小于7,并含有较多的Cu2+,对环境污染严重。从环保及回收利用考虑,较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是应适量加入
A.烧碱和熟石灰 B.盐酸和铁粉
C.生石灰和金属汞 D.生石灰和铁粉
7.图为采用"数字化"实验,由传感器采集实验相关信息描绘出曲线,其中物质X表示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某液体,纵坐标Y表示烧杯中的某个量,下列对物质X与纵坐标Y的分析正确是
选项 物质X 纵坐标Y
A 水 溶液的质量
B 水 溶液的pH值
C 氢氧化钠溶液 溶质的质量
D 氢氧化钙溶液 溶液中钙元素的质量
A.A B.B C.C D.D
8.兴趣小组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pH的变化情况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图1是反应装置,图2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说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B.当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位于曲线的n
C.实验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直在不断增大
D.实验过程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变小直至为0
9.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0.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0~a g时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
B.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b g时,溶液中含两种溶质
C.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至c g时,溶液呈碱性
D.滴加碳酸钠溶液质量为d g时,溶液中含两种溶质
11.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电导率曲线如图所示,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导率减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小
B.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
D.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12.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完成多个实验(氨气、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其中对相关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①若分液漏斗中装蒸馏水,烧瓶中放足量的细铁丝,则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②若分液漏斗中装滴有石蕊试液的足量水,烧瓶中充满 HCl,烧杯中盛放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与盐酸反应
③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烧瓶中充满 CO2,烧杯中盛放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则可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可与 CO2反应
④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水,烧瓶中充满NH3,烧杯中盛放无色酚酞试液,则可证明NH3的水溶液显碱性
⑤若分液漏斗中装稀盐酸,烧瓶中装石灰石,烧杯中盛放紫色石蕊试液,则可证明 CO2气体显酸性
⑥若分液漏斗中装足量的稀硫酸,烧瓶中装铁片,烧杯中盛放足量水,则可证明 H2是难溶于水的气体。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四个
13.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硫酸反应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硫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b、c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当加入液体的体积为50.0mL时,此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14.部分变质的生石灰样品(杂质不含与变质后的物质组成相同的元素,不溶于水且不参加反应)20g,与20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13g溶液,此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0.1% B.0.5% C.1% D.2%
二、填空题
15.生活由处处有化学,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吸烟有害健康,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______。
(2)山药中含有碱性皂角素,皮肤沾上会奇痒难耐,你认为可涂厨房中的______(调味品)来止痒。
(3)某食品包中的白色干燥剂是______(写俗称),其干燥的原理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6.在日常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中“84”消毒液可以使病毒灭活。
(1)“84”消毒液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84”消毒液的消毒原理为 2NaClO + H2O + X= Na2CO3 + 2HClO,生成的 HClO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化学方程式中 X 的化学式为______。
(3)如图是常见洗涤用品的pH,不能混合使用的组合是______(填序号)。
A.洁厕灵和“84”消毒液 B.肥皂水和威猛先生
C.“84”消毒液和肥皂水 D.“84”消毒液和威猛先生
17.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X 溶液并插入温度计,逐滴加入硫酸溶液,观察到红色褪去,温度计示数上升。证明碱与酸能发生反应,且放出热量。
(1)加入的 X 溶液应该是_____溶液;
(2)甲同学提出滴入的硫酸不能用浓硫酸,他的理由是_____;
(3)乙同学提出红色褪去不能说明酸和碱恰好反应完全,为了证明是否恰好反应,可取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少许加入_____即可(填序号)。
①铜 ②镁 ③氧化铜 ④BaCl2 溶液 ⑤Na2CO3 溶液
(4)若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和10%的硫酸溶液100g混合后,加入紫色石蕊,则此时溶液呈_____色(填序号)。
①紫 ②红 ③蓝
18.旧铜器表面的“铜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小强对实验室用稀硫酸洗去“铜绿”所形成的废液进行实验:
(1)观察废液呈____色。测量废液的pH=1,说明废液中还含有____。
(2)取废液滴加到澄清石灰水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____。
19.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7(填“>”、“<”或“=”)。
20.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图1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实质为_____;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B 图2中c→d所示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C 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4)丙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肯定不可行的是_____。
A 无色酚酞试液 B 氯化钾溶液 C 氯化钡溶液 D 氢氧化镁固体
(5)实验后该同学反思,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和稀硫酸反应来证明中和反应放热,原因是_____。
三、简答题
21.向NaOH溶液中滴入稀H2SO4至恰好完全反应。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如图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与稀H2SO4反应前后溶液中溶质的粒子。写出下列小球代表的粒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生活中的化学:
(1)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请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如果某位同学胃酸过多而感到不舒服时,可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氢氧化铝)治疗,请写出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
(3)甘肃地区水质硬度较大,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部分地区还有缺水现象,请提出一种节约用水的方法_________
23.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图甲为酸碱中和反应实验的操作及有关物质质量的变化曲线。则c点时溶液的颜色为_____,b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
(2)图乙为实验室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装置。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中小试管的作用是_____。为配制3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24.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
(1)甲同学取10mL 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的现象也能证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
四、综合应用题
25.金属、酸、碱是重要的化学物质,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某同学为探究相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做了下列实验:
①只通过A和B实验尚不能证明银铜的活动性强弱,需补充一个实验来证明,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②实验C中物质充分反应后溶液呈无色,过滤所得滤渣的成分是______。
(2)铁车架的表面刷油漆能防止锈蚀,其原因是______;用硫酸除铁锈(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如图是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当溶液呈中性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mL。
③向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色。
某同学用50g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CO2气体,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55.5g,则该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A 6.D 7.B 8.C 9.B 10.C 11.A 12.C 13.C 14.C
15.一氧化碳 食醋 生石灰
16.+1 CO2 A
17.无色酚酞 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 ②③⑤ ③
18.蓝 硫酸 产生蓝色沉淀
19. HCl、CaCl2 <
20.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H2SO4 12 B BC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21.2NaOH+H2SO4=Na2SO4+ 2H2O Na+ SO42-
22.2NaOH+CO2═Na2CO3+H2O Al(OH)3+3HCl═AlCl3+3H2O 煮沸 洗衣水冲厕所
23.红色 氯化钠 2H2O22H2O+O2↑ 形成液封 50
2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会对实验造成干扰 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能放出热量 浸入烧杯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5.(1) Cu和Ag NO3溶液反应。 Ag和Cu,可能有Zn。
(2) 隔绝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
(3) 10 红色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