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
3.感受唐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的主旨。
2.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鉴赏诗歌,领会诗歌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和博大胸襟。
2.热爱祖国古代文化,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1.朗读品味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忧国忧民的情怀。
2.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表达的中心。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1.充分利用多媒体条件,优化教学效果。
2.充分诵读,体悟诗情;加强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杜甫很忙”
【多媒体展示】背景音乐《杜甫很忙》。
最近,诗人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脚踏摩托,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这一组“杜甫很忙”的课本涂鸦图片,让已经成名1200多年的“诗圣”杜甫,突然又成了“微博红人”。
这位微博红人的真实人生,也的确很忙,他忙于忧国思亲,忙于奔波逃难,在晚年漂泊西南,穷困潦倒的窘境中,仍忙于把目光注视于天下安民。今天,我们走进杜甫的一篇旷世杰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二、检查预习,作者名片
【课件显示】杜甫名片: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风格多(沉郁顿挫)。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学生在学生机上填空,上传。
学生齐读作者知识。
三、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视频示范朗读。
2.注意读准字音。【多媒体出示重点字音】
3.学生自由朗读,小组派代表赛读。 (小组PK加分)
教师指导朗读方法
4.各组学生代表配乐分段赛读。
5.学生齐读,配音乐《江河水》。
6.对照书下注解,小组合作,疏通理解诗歌大意。
7.从杜甫的角度讲故事,看谁讲的符合原文、声情并茂。
小组代表讲故事比赛。(小组PK加分)
四、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同学们的故事讲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个秋天,那间茅屋,我们接下来进一步精读诗歌,去揣摩字里行间诗人的所思所感。
1、感受秋意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找出写景的诗句,想象当时的情景。
这是一个________的秋日。
学生讨论发言。
写景的诗句: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赏析):拟人修辞,极言狂风的猛烈无情。
动词:茅草乱飞的情景,表达作者着急、愤怒、愁苦无奈之情。读出感情。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白板提示)写景作用:点明时令:秋天傍晚夜雨将至;渲染愁惨暗淡的氛围;烘托诗人凄惨的心境;为下文屋破漏雨、抒发感慨做铺垫。
(3)“雨脚如麻未断绝。”
(赏析)比喻修辞,作者愁苦凄凉,长夜无眠。
教师总结:这是一个狂风肆虐,茅草乱飞的秋天;这是一个秋雨绵绵,雨脚如麻的秋天,这是作者人生苦旅的悲凉时节。
2.走近茅屋
狂风肆虐,秋雨绵绵,那在风雨中失了茅草的茅屋又是怎样的呢?再读诗歌,找一找。学生读诗,小组讨论
“床头屋漏无干处”“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屋顶的茅草被肆虐狂风席卷而去,能拾起来修理屋子的茅草又被一群顽童抱走了,“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但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他连连叹息,叹天公无情,茅屋被风吹破;叹孩童幼稚,不知自己生活之苦;更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屋漏偏遭连夜雨”,风停云墨色,秋雨接踵而至,那赖以栖身的茅屋便残破不堪,“床头屋漏无干处”“布衾多年冷似铁”,秋风冷雨,诗人本就贫寒拮据的生活遭遇了更大的不幸和苦难!
3.走近时代
造成诗人如此窘迫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联系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来看一下。
从文中找原句:“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多媒体显示:走近时代——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历经八年,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诗人经历了这个时代,他经历了国破家亡,目睹了山河破碎,田园荒芜,生灵涂炭,哀鸿遍野。诗人的很多诗作中都提到了这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歌中有哪些提到了安史之乱。
学生抢答
杜甫后期诗歌的内容绝大多数都与安史之乱有关,表现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唐朝诗圣是杜甫,能知人民苦中苦。”
杜甫本人当然也是安史之乱的受害者。面对国破家亡,生灵涂炭,诗人又怎能不激愤、痛苦呢?杜甫的生命与历史相随而饱经忧患,他在苦难中深深求索,发出了铿锵之音。
4.走近诗人,聆听心声
我们走近诗人,更应该走近诗人的内心,去聆听诗人的心灵。齐读最后一段。
面对屋破漏雨,居无定所,诗人落魄苦痛,可是他却依然发自肺腑地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多媒体显示) 诗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忘爱人之心,并付诸实践,这是很难的。杜甫时时刻刻关注着弱者的不幸,并用他宽广的心胸去温暖这冰冷的世界。杜甫是无论穷达都兼济天下。他在遭遇苦难时往往能想到比自己更不幸的人。甘愿舍弃自己的一切,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幸福,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伟大情怀。
让我们带着对诗圣杜甫的崇敬之情,再次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他的济世情怀和博大胸襟!
学生有感情的齐读最后一段
五、主题升华,杜甫很忙
(多媒体显示) 学生朗读填空接龙
杜甫的确很忙:看!泰山脚下,他抒发豪情: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长安城里,他睹物伤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武侯祠堂,他拜谒先贤: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细雨里,他热情赞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光中,他陶醉其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登高时,他伤春悲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战乱间,他心系黎民,大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教师总结:
秋风破屋秋雨淋,群童抱茅杳无音。振臂疾呼为平民,济世情怀仁者心。
诗为事作,屋凭人传。杜甫草堂依然在,济世情怀感人心!
在2020年,中国已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脱贫,“诗圣”杜甫的愿望已在今天的中国实现,而洋溢在他诗歌中的忧国忧民思想,作为一笔精神财富将永远感染着、激励着千百万志士仁人,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六、课后作业
1. 将文章改写成现代文。
2. 反复吟咏本诗并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