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第21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阶段性测试
化学试卷
1. 下列分别是利用不同能源发电的实例图形,其中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是
A. 风力发电 B. 太阳能发电
C. 火力发电 D. 潮汐能发电
2.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金属钠与水
②晶体与混合搅拌
③在中燃烧
④水蒸气变成液态水
⑤酸碱中和
⑥碳酸钙热分解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④⑥
3.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甲烷燃烧热为,热化学方程式为:
B. 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C. 燃烧热为,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 、30MPa下,将和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4. 将盛有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由此可见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 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C. 反应物的总能最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5. 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②③④ B. ① C. ②④ D. ①②③
6. 肼是一种高能燃料,有关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的能量:键为942、键为500、键为154,则断裂键所需的能量是
A. 658 B. 516 C. 194 D. 391
7.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的绝对值均正确
A. 燃烧热
B. 反应热
C. 中和热
D. 反应热
8.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量
B.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某一时刻,某种反应物的瞬时速率
C. 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的浓度逐渐减少,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负值
D. 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9. 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和,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后测得生成,该时间段内平均反应速率为
A. B.
C. D.
10. 对于反应,下列各数据表示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其中反应进行的最快的是
A. B.
C. D.
11. 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已知,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B. 已知,,则
C. 已知,则含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
D. 已知白磷,红磷,,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12. 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与生成物的总键能之差.
化学键
键能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A. B. C. D.
13. 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x”
已知硫的燃烧热“a”
“b”
“c”
则x为
A. B. C. D.
14. 已知,若反应速率分别用、、、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为
A. B.
C. D.
15. 在下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中,肯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方法是
A. 升高温度 B. 加入催化剂 C. 增加反应物 D. 增大压强
16. 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B. 当符合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单位时间消耗,同时生成
D. 当、、的分子数比为1:3: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17. 图1是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
由图可知,和的总能量 ______填“>”、“<”或者“=”的能量。
该反应是 ______填“吸”或者“放”热反应,从化学键的角度进行解释 ______。
已知键、键、键的键能分别为、、,关于工业合成氨的反应,请根据键能的数据判断下列问题:
若有生成,可 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______kJ;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2中 ______表示。填“甲“或“乙”
18.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请回答:
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
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与适量反应生成,需吸收68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已知HCN稀溶液与NaOH稀溶液反应生成时,放出热量,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为______。
③在、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9. 第十四届运动会于2021年9 月 15 日在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隆重开幕,00”后体坛新秀杨倩,带着我们共同的希望和梦想,点燃主火炬。火炬内熊熊大火来源于丙烷的燃烧,丙烷是一种优良的燃料。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图是一定量丙烷完全燃烧生成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图中的括号内应该填入 ______。“+”或“-”
②写出表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
③二甲醚是一种新型燃料,应用前景广阔。1mol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1455kJ热量。若1mol丙烷和二甲醚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共放出1645kJ热量,则混合气体中,丙烷和二甲醚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
每空2分用催化还原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
若用标准状况下还原生成,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______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表示,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kJ。
每空1分反应热大小比较 填“>”“<”或“=”
;,则______。
;,则______。
;,则______。。
20. 盐酸与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
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该实验常用和溶液各50mL进行实验,其中NaOH溶液浓度大于盐酸浓度的作用是______。
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使用补全仪器后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HCl NaOH 平均值
1
2
3
4
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假定该学生的操作完全同上,实验中改用的盐酸与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1. 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从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______。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 ______,Y的转化率为 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
A.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B.和全部转化为
C.、和的浓度不再变化
D.、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某温度下,在一个体积为2L的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 反应。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平衡时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为。求:
以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
该反应中的平衡转化率______。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______。
22.
答案
1.【答案】C
【解析】解:
A、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环保新能源,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火力发电需要煤作燃料,煤是不可再生能源,也不是环保新能源,故C符合题意;
D、潮汐能发电是新开发利用的环保新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新能源是既无污染,又是新开发的能源。
本题考查能源的种类,此内容属于识记部分,记住即可,注意题目要求: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利用。
2.【答案】B
【解析】解: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放热,故①正确;
②晶体与的反应是吸热反应,故②错误;
③燃烧为放热反应,故在中燃烧是放热的,故③正确;
④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是放热的物理过程,不是反应,故④错误;
⑤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故⑤正确;
⑥碳酸钙热分解是吸热反应,故⑥错误。
故选:B。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等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都涉及化学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对于特殊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的要熟练记忆。
3.【答案】C
【解析】解:A、甲烷的燃烧热为表示1mol甲烷完全燃烧产生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是,则表示其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ˉ,故A错误;
B、物质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不仅与反应的物质的量多少有关,也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因此要注明物质的存在状态,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产生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ˉ,故B错误;
C、燃烧热为,表示完全燃烧产生1mol液态,放出的热量,则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ˉ,故C正确;
D、合成氨为可逆反应,和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放热,则热化学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C。
A、甲烷的燃烧热为表示1mol甲烷完全燃烧产生气体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是;
B、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明物质的存在状态;
C、燃烧热为,表示完全燃烧产生1mol液态,放出的热量,反应热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D、合成氨为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完全。
本题考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燃烧热与中和热、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或规则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4.【答案】B
【解析】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A错误;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即吸收的热量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即转化为化学能,故B正确;
C.因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C错误;
D.醋酸逐渐凝固,说明反应吸收热量导致醋酸溶液温度降低,即与H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反应过程中醋酸逐渐凝固,说明HCl和反应过程中温度降低,则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注意掌握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明确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区别及判断方法.
5.【答案】A
【解析】解:①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热多于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的热,反应的焓变是负值,故,故错误;
②物质的燃烧反应是放热的,所以焓变是负值,固体硫变为气态硫需要吸收热量,所以,故正确;
③金属镁的活泼性弱于金属钙,金属钙和酸的反应更加剧烈,放出的热量更多,焓变是负值,所以,故正确;
④醋酸是弱酸,电离过程需要吸热,盐酸是强酸,完全电离出离子,和氢氧化钠中和放出的热量更多,焓变是负值,所以,故正确,
故选:A。
本题考查了物质反应能量变化分析判断,主要是盖斯定律的应用,物质量不同、状态不同、产物不同,反应的能量变化本题,题目较简单。
6.【答案】D
【解析】解:依据图象分析,反应为,反应的焓变,反应的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设断裂键吸收的能量为x,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解得:,
故选:D。
反应的焓变=反应物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生成物形成化学键放出的能量,结合图象计算断裂键所需的能量。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焓变计算方法是解题关键。
7.【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重在搞清燃烧热、反应热、中和热的概念。
【解答】
A. 燃烧热要求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必须为1mol,得到的氧化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的状态应为液态,故A错误;
B.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明了物质的聚集状态、的正负号、数值、单位,故B正确;
C. 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应小于0,故C错误;
D. 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8.【答案】D
【解析】解:不能用纯固体或液体表示反应速率,可利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故A错误;
B.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不能为瞬时速率,故B错误;
C.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变小,用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量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故C错误;
D.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时间内、同一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D正确;
故选:D。
A.不能用纯固体或液体表示反应速率;
B.反应速率为平均速率;
C.化学反应速率均为正值;
D.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意义相同。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速率的定义、意义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9.【答案】A
【解析】解: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和,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后测得生成,,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之比,。,,故选A。
结合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氨气的反应速率,依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计量数之比计算其他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硫酸与计算,注意同一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题目难度不大.
10.【答案】A
【解析】解:,;
B.,;
C.;
D.;
故选A中表示的速率最快,
故选:A。
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单位保持一致.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比较,比较基础,利用比值法可以快速判断,也可以转化为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
11.【答案】C
【解析】解: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的燃烧热,故A错误;
B.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焓变是负值,即,故B错误;
C.中和热是指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放出的热量,醋酸是弱酸,其电离过程是吸热过,即1mol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小于的热量,故C正确;
D.白磷,红磷,,所以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所以白磷不如红磷稳定,故D错误.
故选
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
B.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C.醋酸是弱酸,其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
D.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
本题考查学生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以及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答的关键,注意焓变是负值,B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12.【答案】C
【解析】解: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即,故选C。
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的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在硅晶体中每个硅原子和其它4个硅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所以每个硅原子含有2个共价键.
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题目侧重于反应热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原子晶体中键能的计算.
13.【答案】A
【解析】解:已知硫的燃烧热为“a“,则硫的燃烧热化学方程式为,①“a“,
②“b“,
③“c“,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即,
故选:A。
碳的燃烧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①
“b”②
“c”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其反应热进行相应的改变,据此计算反应热。
本题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计算能力,明确目标方程式与已知方程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方程式可以进行加减,题目难度不大。
14.【答案】D
【解析】解:对于反应:,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则:
A.::3,故,故A错误;
B.::2,故,故B错误;
C.::2,故,故C错误;
D.::2,故,故D正确。
故选:D。
根据“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关系,明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即可解答,注意根据速率定义式理解速率规律,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15.【答案】A
【解析】解: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则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
B.如为负催化剂,则降低反应速率,故B错误;
C.如反应物为固体或纯液体,则增加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C错误;
D.增大压强,如没有气体参加反应,或参加反应气体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会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一般来说,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加入催化剂或增大固体的表面加等都可增大反应速率,以此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为D,注意压强只影响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难度不大。
16.【答案】C
【解析】解:
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零,故A错误;
B.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用同种物质表示的,故B错误;
C.达到化学平衡时,单位时间消耗,同时生成,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C正确;
D.当达到平衡时,、、的分子数不再改变,但、、的分子数比不一定为1:3:2,故D错误。
故选:C。
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定:实质
①同一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间接判定.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系数不等,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本题考察了平衡状态的判断.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思路:
一要注意容器类型恒压或恒容;二要注意反应特征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变化、气体的质量是否变化;三要注意化学平衡状态的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的类型和要求.
17.【答案】放 断裂键和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放出 46 甲
【解析】解:由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则和的总能量大于的能量,
故答案为:>;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断裂键和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故答案为:放;断裂键和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合成氨的反应为 ,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即生成放出92kJ热量,则生成放出46kJ热量;由于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具有的能量大于生成物具有的能量,该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甲表示,
故答案为:放出;46;甲。
由能量变化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
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断裂键和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键放出的总能量,以此解答该题;
合成氨的反应为 ,根据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计算该反应的反应热;图甲为放热反应,图乙为吸热反应,结合合成氨反应的焓变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物质内能或键能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运用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
18.【答案】①② ③
【解析】解:反应①
②
③
中①②为放热反应,③为吸热反应,
故答案为:①②;③;
根据①,完全燃烧放出热量,2gH2的物质的量为,所以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故答案为:;
①与适量起反应,生成,吸收68kJ热量,反应吸热时焓变值为正值,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②HCN为弱电解质,反应中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③1mol甲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值,吸热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①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要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必须注明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l、g、等要求,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解答;
②注意HCN为弱电解质;
③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在、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32g甲醇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时放热,1mol甲醇质量为32克,所以完全燃烧1mol甲醇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热。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燃烧热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
19.【答案】:
【解析】解:①丙烷完全燃烧生成和过程中放出能量,则图中的括号内应该填入-,
故答案为:-;
②丙烷完全燃烧生成和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反应放热,则写出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③1mol二甲醚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放出1455kJ热量.若1mol丙烷和二甲醚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和液态水共放出1645kJ热量,设1mol混合气体中二甲醚物质的量xmol,丙烷物质的量为,,得到丙烷燃烧放热,依据条件得到:,计算得到,则混合丙烷物质的量为,则混合气体中丙烷和二甲醚物质的量之比::3;
故答案为:1:3;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还原生成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放出的热量为,
故答案为:;;
①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则;
①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则;
完全燃烧生成放出的热量更多,则,
故答案为:>;<;<。
①丙烷完全燃烧生成和过程中放出能量;
②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写出,注意物质聚集状态,对应量下的焓变;
③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结合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和放热列式计算得到二甲醚和丙烷物质的量之比;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到还原生成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据此计算;
①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
①
②
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
完全燃烧生成放出的热量更多。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能量变化,掌握盖斯定律、从物质本身能量角度理解反应能量变化原因是解题的关键,此题难度中等。
20.【答案】环形玻璃搅拌棒 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偏小 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不相等 相等
【解析】解: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
故答案为:环形玻璃搅拌棒;
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故答案为: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减小,
故答案为:偏小;
发生反应时,一种反应物过量,则另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所以NaOH溶液浓度大于盐酸浓度的作用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故答案为: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第1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反应后温度为:,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第2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反应后温度为:,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第3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反应后温度为:,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第4次实验盐酸和NaOH溶液起始平均温度为,反应后温度为:,反应前后温度差为:;
第2次实验的数据误差较大,则另外三次实验的平均温度差为:,50mL的盐酸与50m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和为,,代入公式得生成的水放出热量,即生成的水放出热量为:,所以生成1mol的水放出热量为:,即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
故答案为:;
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盐酸跟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加,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的均是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所以用盐酸跟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中和热数值相等,
故答案为:不相等;相等。
根据量热计的构造来判断该装置的缺少仪器;
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会使一部分热量散失;
发生反应时,一种反应物过量,则另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
的盐酸与50mL的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水,先计算反应前后温度差,判断数据的合理性,省略不合理的数据,然后求出平均值,再根据中和热计算公式计算;
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并根据中和热的概念和实质来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和热的测定,注意把握中和热的含义、中和热测定实验的仪器、实验步骤、中和热的计算等知识点,侧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21.【答案】
【解析】解:由图可知,10s内生成Z为,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Y的转化率为,
故答案为:;;;
由图可知,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10s达到平衡,反应为 ,
故答案为: ;
化学平衡为动态平衡,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均大于零,故A错误;
B.为可逆反应,和不能完全转化为,故B错误;
C.、和的浓度不再变化,符合平衡的特征“定”,为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与起始量、转化率有关,不能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由图可知,10s内生成Z为,结合计算,X的物质的量由减少为,Y的物质的量由减少为;
、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10s达到平衡;
结合平衡的特征“等、定”及衍生的物理量判定平衡状态,且始终不变的量不能判定平衡状态,以此来解答。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为高频考点,把握图中物质的量的变化、化学方程式的确定、平衡判定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计量数的确定方法,题目难度中等。
22.【答案】
【解析】解:在一个体积为2L的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 反应,则
单位:
起始量:2 1 0
转化量:2x x 2x
平衡量:
平衡时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为,则,解得,
,
故答案为:;
转化率,
故答案为:;
平衡常数,
故答案为:。
在一个体积为2L的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 反应,则
单位:
起始量:2 1 0
转化量:2x x 2x
平衡量:
平衡时测得容器中混合气体为,则,解出x,
;
转化率;
平衡常数。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计算,涉及反应速率、转化率、平衡常数的计算,注意三段式的应用,题目难度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