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和水的溶液
一、选择题
1.三个相同容器内分别盛满不同的液体,现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轻轻放入容器中,小球静止后的状态如图所示,三容器的液面处于同一深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在甲中受到浮力最小,在乙中受到浮力最大
B.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乙>p甲>p丙
C.液体的密度关系是ρ甲>ρ丙>ρ乙
D.小球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是F乙=F丙>F甲
2.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①固定铁圈位置 ②放置酒精灯 ③放上蒸发皿 ④加热搅拌 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A.②③④⑤①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3.“胜哥”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制得氢气的体积为10厘米3,则生成的氧气的体积为( )
A.20厘米3 B.5厘米3 C.10厘米3 D.2厘米3
4.硝酸铵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温度/℃ 5 10 15 20 25
溶解度/g 130 140 160 190 220
A.硝酸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5℃时,将140g硝酸铵溶于100g水可配制240g饱和溶液
C.25℃的硝酸铵饱和溶液冷却至10℃有结晶现象
D.硝酸铵属于易溶物质
5.图1可表示“M与N的并列关系”,图2可表示“M属于N的从属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符合图3所示关系的是( )
X Y Z
A 溶质 溶剂 溶液
B 悬浊液 乳浊液 溶液
C 溶液 浊液 液体
D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浓溶液
A.A B.B C.C D.D
6.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 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 F1,F2,F3和 F4,则( )
A.F浮=F3-F1 B.F浮=F4-F3 C.F浮=F3-F2 D.F浮=F2-F3
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不能说明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泡冒出 B.阳光充足时,盛满水的鱼缸上有小气泡
C.夏天,啤酒瓶容易爆裂 D.开启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逸出
8.乐清市夏季多台风,台风将海洋上的水汽带到陆地,这一过程主要改变的环节是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9.如图所示,烧杯的底面积是200cm2,里面装有一定量的水(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着未知物体,先将物体浸没在水中(图乙),水位升高到B处,示数是18N;再将物体缓慢提出,使水位下降到AB的中点C处,示数是23N(不计物体带出的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①物体的质量是2.8 kg;
②物体的体积是1×10-3m3;
③物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15 N;
④从乙到丙,水对烧杯底面的压强减小了260 Pa。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是( )
A.配制溶液 B.移走蒸发皿
C.过滤液体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11.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溶质均匀分散在溶剂中且静止不动
B.天然水经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植物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不慎洒出少量,不会影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12.下表是某同学做溶液实验时形成的实验记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固体 碘
液体 水 汽油 酒精
现象 不溶 能溶 能溶
A.将碘放入酒精中,形成的液体久置会分层 B.碘放入水中后形成悬浊液
C.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D.衣服上不慎沾上碘,可用汽油擦洗
二、简答题
13.小金把家里景观水池底部的鹅卵石取出清洗。他先将一个重为10N的空桶漂浮在水面上,然后将池底的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桶仍漂浮在水面。(不考虑捞出过程中带出的水,ρ=1.0×103kg/m3)
(1)空桶漂浮在水面时所受浮力大小。_____
(2)鹅卵石捞出放置在桶内时,水池水面高度与鹅卵石未捞出时相比会___________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若此时桶排开水的体积为6.0×10-3m3,求桶内鹅卵石的质量。_____
14.如图所示是一种木制的“菱桶”(可看成是圆柱体),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采菱时的载人工具。已知菱桶的底面积为2m2,高约25厘米,质量为20千克。请通过计算回答问题:
(1)一只空“菱桶”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少?______
(2)静止时,空“菱桶”露出水面的高度是多少?______
(3)若图中采菱人的质量为60千克,“菱桶”此时露出水面高度为20厘米,则“菱桶”内放了多少千克的菱角?______
三、探究题
15.秀秀为了比较碘在水和汽油中的溶解性,设计了如图实验进行探究。已知汽油、碘、水之间均不发生化学反应,第一步操作后秀秀发现碘粒几乎没有变化。
(1)请判断图乙中淡黄色的液体是否是饱和溶液,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图丁中上层紫红色溶液的溶剂是___________
(3)分析整个实验过程,山山认为本实验没有控制溶剂的质量相等,无法得到结论,秀秀认为仍可得出“碘在汽油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大”的结论,秀秀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16.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在___________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___________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17.桥墩浸在水面下的体积为10m3, 桥墩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N。一个小瓷碗漂浮在水盆中,将小瓷碗没入水中(盆中的水没有溢出),盆中的水面将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18.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同种溶剂,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请回答:
(1)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3)若固体溶质是硝酸钾,对A、B两个烧杯同时升高温度(均匀进行),固体物质先消失的是___________。
19.用食盐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流程如图:
(1)指出上图实验中的一处错误:___________;
(2)下列由于操作不当或仪器、药品等自身原因造成配制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的有___________(选填序号) 。
①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的蒸馏水润洗
②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③食盐完全溶解后将溶液转移至细口瓶中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20.在20℃时, 100克5%的食盐溶液温度升高到60℃ (忽略水分蒸发),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若将该溶液恒温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当溶液成为___________时,该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大,其最大值为___________。(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
2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读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名称。
A.___________ B.蒸发 C.水汽输送 D.植物蒸腾 E.地表径流 F.地下径流
(2) “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在地理上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
(3)从水循环的角度理解,“百川东到海”体现的是___________。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循环
(4)金华在2021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1780 m3·年-1,根据上表资料显示,金华属于___________缺水城市。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A
6.D
7.D
8.B
9.A
10.D
11.D
12.A
13.10N 上升 5kg
14.200N 24cm 20kg
15.饱和的,黄色溶液中有碘残留 汽油 3g的汽油溶解碘的质量比5g水溶解碘的质量多
16.液态 固态 气态#水蒸气 温度
17.0 降低
18.D D<C≤B=A B
19.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体(或砝码和物体位置放反或应该为左物右码) ①②
20.5% 增大 饱和溶液 26.5%
21.降水 南多北少 C 轻度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