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9 13: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土地改革
一、选择题(共14题)
1.1951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26.9%;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42.8%, 超过历史最高年 9%。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
A.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运动 D.三大改造
2.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新分到土地的农民有
A.1亿
B.2亿
C.3亿
D.4亿
3.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4.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归
A.农民所有
B.合作社所有
C.集体所有
D.国家所有
5.到1952年底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对于这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B.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废除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土地制度,消灭了资产阶级
D.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6.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辛亥革命
D.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7.土地改革是要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全国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农具等。分配给农民的土地 ( )
A.归国家所有 B.归集体所有
C.归乡镇所有 D.归农民所有
8.网络游戏“斗地主”被大众群体所喜爱,在新中国历史上,“地主”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是在(  )
A.土地改革完成后 B.一五计划完成后 C.三大改造完成后 D.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9.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稳定物价之战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抗美援朝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标志新中国诞生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11.下列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一项是( )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了 B.解放了生产力,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
C.消灭了地主阶级 D.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创造了条件
1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曾抽样调查了农民家庭平均占有(含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资料情况。据右表判断,此项调查的时间大致在( )
A.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前 B.农业合作化改造完成前
C.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 D.包产到户在全国推广后
13.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要了解下列历史事件,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此法的是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西安事变
D.土地改革
14.下面是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种类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 13213 14369 16392
棉花 69.2 103.1 130.4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
二、填空题
15.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1952年底 ______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6.______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它规定废除 ______________ ,实行______________。到__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7.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革命运动包括______、______和镇压反革命。
18.组合列举,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
(1)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这首《十送红军》创作的背景是_______时期。
(2)陈毅说这场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是_______。
(3)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______________”。
(4)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_______,至1965年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三、综合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
阶级成分 占人口(%) 占土地(%)
地主、富农 10 70~80
贫农、中农、雇农 90 20~30
材料二
材料三 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6.9%。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1)上面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概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
(3)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意义?
20.政权的巩固是政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首要任务。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当家做主)请在下面方框“▲”处填写正确内容,并简述图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2)(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使命,是军人的神圣职责。 请分别写出图二、图三的人物名称及他们背后的故事。你可以从这两人身上学习到什么?
(3)(解放农民)是农业生产恢复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处的正确内容。
★新中国成立初期,右图历史事件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 ★这场社会变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________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分析“保家卫国”、“解放农民”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21. 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首任主席在开国大典上宣读公告,首任主席是哪位领袖?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图二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在前线视察,他是哪位共和国元勋?结合所学,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抗美援朝?
(3)图三是土地改革农民拔出地主立的界碑图,请简要谈谈土地改革的意义?
22.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这些梦想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20多位教授、作家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94岁高龄的马相伯梦想:“未来的中国,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材料三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四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
(1)材料一中,你认为“他们”指的是谁呢 作者认为“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中,人们提出了哪些“新年梦想”呢 当时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新年梦想呢
(3)材料三中,是在中共哪一次大会上提出的呢 “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是一个什么样的新状态呢?
(4)材料四中,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是怎样的呢 你认为如何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呢
(5)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梦想总能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息息相关,你从上述材料中获得的感悟与反思有哪些呢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1952 年全国粮食产量比 1949 年增长 42.8%, 超过历史最高年 9%。”可知与土地改革运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解放战争胜利是1949年;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三大改造是1953-1956年;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到1952年底,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D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变化,土地归农民所有。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5.D
【详解】
1950年我国开始土地改革。1952年底,全国土改基本完成,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故D项正确。A是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意义,排除;B是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排除;土地改革废除的是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不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土地制度。排除C。故选D。
6.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到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故B项正确。AC和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无关,D是变农民的土地私有制为土地公有制,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完成,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因此,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故选D。
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9.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为稳定物价,进行了“米棉之战”;1950年—1952年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抗击美国侵略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完成统一。所以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A。
10.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C正确;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主要是筹备成立新中国问题,开国大典宣布新中国成立,A排除;西藏和平解放标志中国大陆完成统一,B排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D排除。故选C。
11.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发生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前,D符合题意;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ABC排除。故选择D。
12.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区土地改革开始前,地主占有多数耕地、牛、犁等生产资料,农民所占很少,农民渴望得到这些生产资料,为此,进行了土地改革,故A符合题意;农业合作化改造完成前土地归农民所有,人民公社化运动展开后土地是集体所有制,包产到户在全国推广后土地是集体所有制,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年至1952年。因此四个选项中土地改革的时间距离现在最近,当事人健在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访谈当事人的方法,故D正确。
14.A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1950---1952年我国的粮食和棉花产量持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1953年我国开始了三大改造,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不合题意;1958年我国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合题意;1947年解放区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5.《天朝田亩制度》 土地改革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16.195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2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资地区外,全国大陆上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7.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进行了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大运动,故答案为抗美援朝和土地革命。
18.(1)土地革命战争(2)淮海战役(3)最可爱的人(4)民主改革
【详解】
(1)人民军队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称谓。红军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全称中国工农红军。1928年5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全国各地工农革命军正式定名为红军,所以《十送红军》创作背景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2)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战役。1948年11月,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正式打响。在这场决定国共两党命运的大决战中,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深得人民群众支持。对此,陈毅同志曾感慨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3)本题考查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4)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为西藏与全国一起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创造了基本前提。1959年,西藏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民主改革运动,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开创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确立。
19.(1)土地改革。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三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材料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开展了土地改革。材料二体现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土地情况调查表”、材料二“拔除地主立的界碑”、材料三“1952年底.3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结合所学可知是中国土地改革。标志:中国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说明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说明了改革的必要性,为此,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起开展了土地改革。材料二体现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即土地改革的作用。因此材料一说明的是土地改革的必要性,材料二是土地改革,材料三是土地改革的结果,所以三则材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根据所学可以回答出土地改革的意义,即从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进行回答。
20.(1)毛泽东。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图二为黄继光,图三为邱少云。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年仅21岁。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赞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新解放区,地主
(4)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详解】
(1)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2)图二为黄继光,图三为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赞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52年10月12日因美军燃烧弹发落在邱少云潜伏点附近,火势蔓延全身,为避免暴露,放弃自救壮烈牺牲,时年26岁。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在这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了攻坚小组;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当场阵亡,年仅21岁。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赞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运动主要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1.(1)毛泽东;主要原因: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③有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战斗。④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答对第一点,另加一点就得满分。
(2)彭德怀;保家卫国。(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彻底摧毁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首任主席是毛泽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一支由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有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战斗;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指导等等。 (2)根据图二结合课本所学,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彭德怀;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依据课本所学,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等等。
22.(1)洋务派;正确;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2)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 共商抗日救国大计;未来的中国,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原因:国家处于内战状态; 日本扩大侵略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3)中共七大;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 强的新国家。
(4)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土地改革。
(5)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这个共同理 想的过程中,可以为个人梦想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条件、奠定更好的基础,每个人梦想的实现, 又可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详解】
(1)依据材料一时间“19世纪中期”“倡导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近代化的新式国家”,大致意思是,19世纪中期,倡导者为抵抗内忧外患,主张建立新式现代化国家。可知倡导者是洋务派。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正确;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2)依据材料二“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未来的中国,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由此可知,人们提出“新年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没有阶级压迫的平等社会;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未来的中国,乃民治的国家,法治的国家;由材料二“1933年的新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33年国家处于国共两党内战时期,连年战争让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两党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日本乘机扩大侵略中国;面对日本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故人们提出了“新年梦想”。
(3)依据材料四“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可知反映的中共七大。结合课本所学,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由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由此可知,“这是个光明的前途”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
(4)依据材料四“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反映了中国土地占有状况情况不均匀,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课本所学,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废除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5)依据题干“个人、一个群体、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梦想总能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息息相关”,据前面的材料,内战时期,人们提出“新年梦想”;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为中国革命指出了光明前途。由此得出: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这个共同理 想的过程中,可以为个人梦想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条件、奠定更好的基础,每个人梦想的实现, 又可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