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共16题)
1.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农业高速发展,涌现出许多靓丽的农业名片,中央电视台“时代先锋”栏目曾介绍了我市农村致富的带头人王乐义,他带领农民致富的主要技术是( )
A.苗木栽培技术
B.大棚花卉栽培技术
C.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D.海水养殖技术
2.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称赞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一五”计划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次大会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5.下图反映了安徽凤阳县农业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C.“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D.“一五”计划的实施
6.1978年10月,国务院允许四川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四川化工厂等六家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试行后,仅三个月就收到了较好效果。这说明:
A.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已开始
B.十一届三中全会位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C.调动企业和职工生产的积极性是改革的主要目的的
D.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7.正确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A.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B.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D.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
8.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粮食产量年年攀升,这得益于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下列举措中,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的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10.1988年,宪法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增加这些规定的背景是
A.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 B.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C.中共中央纠正“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冤假错案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1.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习总书记之所以到这里来,是因为
A.当地山川俊美,风景秀丽宜人 B.少数民族众多,民俗文化丰富
C.属于革命老区,富有红色传统 D.率先包产到户,农民生活改善
12.1981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公私合营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3.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人民公社体制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中共十八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体现了我国主张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 )
A.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B.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的安全关系
C.相互合作、优势互补的经济关系 D.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关系
15.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以下了解中国现代史材料可信度最高的是
A.有关新中国成立的电影 B.土地改革的著作
C.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D.香港回归历史照片
16.“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这是出自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这份协议书出现的地点是( )
A.北京玉渊潭公社 B.新乡刘庄
C.安徽凤阳 D.西藏自治区
二、填空题
1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土地改革消灭的阶级_______________
(2)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_______________
(3)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的会议_______________
(4)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在农村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
18.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请你参与政策回顾
(1)1950 年, 中央政府颁布了《_________》, 大规模的 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 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 。
(3)1958 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大跃进”和 运动。
(4)1978 年 12 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 。
19.我国第一个实行包产到户的农村是________,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实行_______ 。
三、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材料一 1978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很快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这次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有利于农村政策的拨乱反正,以及农业经营方式重大变革的酝酿……小岗人“大包干到户”不怕高压,不怕冒坐牢危险,为的是走出一条“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路子,冲破了两个“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的束缚,在全国农村改革中,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树起了“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走新路、敢于担当”的大包干精神……1979年地委在凤阳召开大会,期间参观考察了小岗村后,地委书记王郁昭宣布,大包干的确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允许小岗千三年,继续进行试验……1980年5月,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凤阳县的大包干。
——摘自《中国农村改革源头探究一一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到户》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524 20370 10230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620
材料三 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在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材料一中的小岗人“大包干到户”是指在农村实行了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简述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2)材料二反映出,1978年后,尤其是在2002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和1992年中国共产党两次重大会议,说出这两次会议的名称?这两次会议在经济方面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3)结合材料三写出“谈话要点”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简要概括伟人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2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奋斗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1)图片中的红船见证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如何理解“一船红天下”?
材料二: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
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2)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项目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3)分析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出现图表中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大幅度她提高生产力,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2.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是民族竞争的核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
材料二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什么能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构想”成功实践的事例。
(4)综上所述,制度创新给我们提供了什么启示?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邓小平总是力求避免草率地提出有可能引起群众抵制的政策。比如,他深知解散农村人民公社此一措施在当时颇具争议,因此他在1979年并没有冒然公开赞成解散公社。他仅仅说,在农民饿肚子的地方,要允许他们找一条活路。即使是保守的反对者也难以批评这种观点。而当看到饥饿的农民因实行“包产到户”而产量大幅提高的报告后,他让人民广泛宣传这些成就。在很多地方传出成功的报道,即包产到户得到广泛拥护后,他才在1980年5月宣布支持这种做法,但也不迅速推而广之,仍然谨慎地表示,只在得到群众拥护的地方推行这一政策。
——摘编自[美]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材料中的“这一政策”指什么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潍坊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王乐义,现任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寿光市政协常委、寿光蔬菜协会理事长。1989年,他带领村民率先在寿光试验成功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并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白色”革命 。他多次到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新疆、吉林、山西等地讲课;派出1000多人次到二十多个省市实地指导蔬菜生产;引进、试验新技术、新品种十多个种类,为广大农民开创了一条致富路,故选C。
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开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所以此题选C。
3.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首先实行改革,实行土地包产到户,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农民的拥护,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4.B
【详解】
根据“把建立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但尚未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A;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是在中共十四大之后,此时早已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CD。
5.A
【详解】
安徽凤阳县率先进行了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与农业发展没有关系,排除。
6.A
【详解】
1978年10月,国务院允许四川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四川化工厂等六家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试行后,仅三个月就收到了较好效果。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已开始。A符合题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效益。为此国家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所以BC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7.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是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选项C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对事件史实的描述,不符合题意;故选C。
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在中央的肯定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迅速推广,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国粮食产量年年攀升,这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改革重点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国有企业改革是要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ABC都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但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A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88年宪法修正案作出了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的规定,从法律上确定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84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据此可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展,国家通过立法保护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故A项正确;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与题干“城市改革”不符,排除B项;到1985年,全国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与题干“1988年”不符,排除C项;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题干“1988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
1978年十ー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D符合题意;习近平总书记是基于安徽凤阳小岗村在我国农村改革的创新精神,而非自然景观、民俗文化和红色传统,排除ABC。故选D。
12.D
【详解】
根据材料“1981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等信息可知,海尔集团和上海电声总厂都是城市大企业,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改革中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营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海尔集团和上海电声总厂符合国家的改革政策,因此得到政策的支持,因此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公私合营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并且符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3.D
【详解】
依据题干“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可知肯定了农民的自主创新精神,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进而得到了政府的肯定,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在中国农村得到推广,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D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属于党和政府于1953-1956年发动的三大改造的内容,排除A项;1958年,党和政府轻率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排除BC项。故选D项。
14.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战略体现了我国主张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A项正确;构建安全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其中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被称为第一手史料,可信性最高。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信性最高。C正确;电影属于艺术创作,可信性一般。A错误;土地改革的著作是学者研究成果,受到研究者本身的阶级性、研究材料的有限性,可信性不如合同书高,B错误。香港回归历史照片受到拍摄者素材选择的限制,可信性不如合同书高,D错误。综上故选C。
1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之后,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这一制度最先产生于安徽凤阳县。安徽凤阳小岗村在探索农村改革道路中,首先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分田包产到户。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7.地主阶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华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3)根据所学可知,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4)中共十一届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生产责任制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18.(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2)社会主义改造。(3)人民公社化。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解】
(1)1950年,我国开始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则是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故分别填:“《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和“土地改革”。
(1)1953年,党制定了把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互相促进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故填:“社会主义改造”。
(3)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出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故填:“人民公社化”。
(4)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全面展开。故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小岗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责任制得到了中央的认可。之后,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开来。
20.(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小岗人“大包干到户”不怕高压,不怕冒坐牢危险,为的是走出一条“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路子”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小岗人“大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78年后,尤其是在2002年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这应得益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大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是姓“资”还是姓“社”,判断的标准,应主要看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21.(1)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等。
(3)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外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5)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要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到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听党指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党人。(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
(1)根据图片中的红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期间,因受到法租界运捕的干扰,遂转移到浙江省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以游客泛舟为掩护,继续进行,最终完成会议议程。大会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因此图片中的红船见证了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因此可知“一船红天下”。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保存了革命力量,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等。
(3)根据材料三“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分析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分析表,能得出的结论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出现图表中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4)依据材料三“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扩大了农民生产的自主权,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因此为大幅度她提高生产力,党中央采取了的措施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要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到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要热爱中国共产党;听党指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等。
22.(1)高涨: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地点:安徽凤阳小岗村
(2)前提:国家统一领导;目的: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依据: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事例:香港或澳门的顺利回归。
(4)启示: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民族竞争的核心;创新要符合国情;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可知,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故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可知,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是国家统一领导;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可知,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想,创造性地概括为“一国两制””可知,“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依据是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尊重历史和现实;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
(4)开放性题目,制度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民族竞争的核心;创新要符合国情;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
2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人民群众是决策实施的最终决定者;人民公社在农村教育、医疗、公益事业与福利,大水利建设,乡镇企业,农业科技,农村商业,民兵组织与国防等大量设施建设较新中国成立前期有了质的飞跃与改变,人民得以温饱并不断变得富裕,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拥护;但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实行的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把各种权力集中在县、社两级,基层的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不能实行分级管理、个人负责。就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基本上实行的是公社所有制,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从此,“一平二调”、“共产风”盛行起来,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引起农民的恐慌和不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路如何走,在1979年并没有冒然公开赞成解散公社,而是在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之后,再宣布实行,并大规模的推广。邓小平说:只在得到群众拥护的地方推行这一政策。可见,人民群众是决策实施的最终决定者。
【详解】
(1)根据材料“实行“包产到户”而产量大幅提高”,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根据材料“他在1979年并没有冒然公开赞成解散公社”,“即包产到户得到广泛拥护后,他才在1980年5月宣布支持这种做法,但也不迅速推而广之,仍然谨慎地表示,只在得到群众拥护的地方推行这一政策。”,可以确定,人民群众拥护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一政策才被正式推广,可见,材料的观点生人民群众是决策实施的最终决定者;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制度,给人民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但是造成了很大的经济破坏,改革开放之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包干到户,得到了人民的认可,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因而,可以具体论述为人民公社在农村教育、医疗、公益事业与福利,大水利建设,乡镇企业,农业科技,农村商业,民兵组织与国防等大量设施建设较新中国成立前期有了质的飞跃与改变,人民得以温饱并不断变得富裕,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拥护;但是人民公社化运动初期实行的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把各种权力集中在县、社两级,基层的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不能实行分级管理、个人负责。就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基本上实行的是公社所有制,以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从此,“一平二调”、“共产风”盛行起来,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的积极性,引起农民的恐慌和不满。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路如何走,在1979年并没有冒然公开赞成解散公社,而是在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之后,再宣布实行,并大规模的推广。邓小平说:只在得到群众拥护的地方推行这一政策。可见,人民群众是决策实施的最终决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