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对外开放
一、选择题(共15题)
1.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和改革开放窗口的是( )
A.上海 B.深圳 C.珠海 D.厦门
2.海南省因开放而生,也因开放而兴,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为开放海南最早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深圳、珠海等4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
3.如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数据表,这种增长趋势得益于当时我国( )
A.市场经济的发展 B.西部大开发战略
C.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 D.开放内陆市县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开始于
A.农村
B.城市
C.国有企业
D.党政机关
5.既是最早的通商口岸又是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个城市是( )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6.( )是河北省的经济开发区。
A.珠海特区 B.汕头特区 C.浦东新区 D.雄安新区
7.“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这里的第三个历史节奏是指( )
A.中共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中共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
D.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8.《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与“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无关的是( )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②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③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 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图反映的是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基本状况。对图表中数据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
②展现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成果
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推动了商品进出口贸易
④开放大量沿海港口城市,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下列名字最能体现出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的是( )
A.赵建国 B.钱援朝 C.孙改革 D.李开放
11.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要摆脱贫困,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上都要立足于自己的实际,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不要孤立于世界之外。根据中国的经验,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利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
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
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
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沿江和陆地边境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说明我国
A.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B.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C.对外开放地区不断扩大 D.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4.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D.国有企业改革
1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广东省宝安县(为深圳市的前身),一个农民劳动一天的收人平均是0.7元,而香港则有70元港币左右;一边早就用上了电视、冰箱,另一边只能吃红薯、咸鱼……悬殊的差距,引起了群众大规模逃港。面对这种现象,中共中央采取的举措是
A.实行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 B.推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
C.进行艰辛谈判,加人世贸组织 D.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人党章
二、填空题
16.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加入时间:_____________12月 。目的:为了更好的实行对外开放,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
(2)意义(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_____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18.________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1990年,________开发区也建立起来了。
19.图1中①处是_________大桥;图2中②处是中国1980年开放的经济特区_________。
三、综合题
2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伟大决策)
材料一:“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1)材料一中的这段话是邓小平在哪次会议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这段话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这次会议做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
(农村巨变)
材料二:1976—1979年小岗村村民生活变迁
安徽省凤阳县 小岗生产队 人口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
1976年 19户 110多人 35000斤 230斤 32元 —
1979年 20户 115人 132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000斤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小岗村村民生活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大胆创新)
材料三: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谋划对外开放时,首先把睿智的眼光投到沿海,投到广东,根据广东具有“毗邻港澳,华侨华人众多”的人缘、地缘优势,决定给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指什么?
材料四:1990年初,邓小平说:“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4)后来哪一开发区的设立弥补了材料四中邓小平的遗憾?
(理论指导)
材料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
(5)材料中的“中国道路”指什么道路?该道路在哪次会议上被明确提出?
21.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摘自2018年12月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材料二: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实现了三大步的跨越。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请你谈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深圳原属广东宝安县,与香港只有一河之隔,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划为经济特区以后,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办工业、商业和旅游业等。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荒滩野岭变成了一座现代化城市。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深圳变成现代化城市的原因是什么?写出与深圳同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任意两个即可)
22.为迎接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确立的 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意义
展览二:领袖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光辉形象,应该选择下面哪一幅图片
展览二:农村巨变
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上述材料反映出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我们应该从失误中吸取什么教训
展览四:扩大开放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4)我国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5)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何具体实施对外开放,从哪里起步,这在当时还是个问题。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习仲勋正式向中央提出,希望中央能够根据广东华侨多等特点,在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及创办贸易合作区的建议,邓小平对此非常赞同,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建议。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材料二
材料三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特区的优势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叙述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并指出该格局的特点。
(3)结合材料三,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说说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故B项正确;上海是1984年开放的沿海城市,排除A项;珠海、厦门与题干“‘一夜崛起之城’、改革开放窗口”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1980年我国开放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属于广东省和福建省,与海南无关;B项1984年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中,没有关于海南的城市;C项1988年我国批准成立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符合题意;D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在2010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故选C。
3.C
【详解】
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主要原因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化,故C符合题意;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开放内陆市县,故ABD与题干时间不符,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故A符合题意;城市的国有企业在农村之后,故BC不合题意;党政机关改革不属于经济体制改革,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中央决定设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因此既是最早的通商口岸又是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的是厦门。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D
【解析】依据所学,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决议,决定在河北省保定市境内设立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D项符合题意;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AB两项不合题意;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建立起来,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7.D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信息“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可知,这里的第三个历史节奏是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发生在1956年,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是改革开放的开始,排除;C项是中国对内改革的深化,排除。故选D。
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属于中国对内改革,① 与“世界进入中国” 无关,符合题意;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②不符合题意;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行属于中国对内改革,③与“世界进入中国”无关,符合题意;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不是“让世界进入中国”的开始,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③④与“世界进入中国”无关,符合题意,故选B。
9.B
【详解】
依据题干图示可知,反映的是1980-1988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状况,结合所学可知,原因包括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开放大量沿海港口城市,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展开,①③④选项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②错误,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详解】
根据题干“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对外开放,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D正确;建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排除A;援朝指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排除B;改革反映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C。故选D。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邓小平这句话实质上是指出坚持对外开放是深刻总结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的结果,这是确立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客观依据,正因为中国历史的深刻教训,邓小平把对外开放确立为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改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四项基本原则,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排除D项。故选B项。
12.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优先开放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便于从港澳引资;另外,广东在《南京条约》签订后,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改革开放时,广东不具备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故④不合题意,含有④的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B
【详解】
根据所学和题干材料“……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发区……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沿江和陆地边境城市……加入WTO……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可知,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对外开放地区不断扩大,逐渐融入世界,故B符合题意;中国重返联合国体现了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排除A;对外开放地区不断扩大理解不全面,排除C;2010年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排除D。故选B。
14.B
【详解】
题干材料中直接有1984年和“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据此可知这个“最大胆行动”指的是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再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国家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材料中出现的“群众大规模逃港”的现象,1980年,党中央实行对外开放,把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为经济特区,给予特殊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湾的政策,故排除B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为了促进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故排除C项;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人党章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教育,题目考查的是经济角度,故排除D项。故选A。
16.2001年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2001年12月 ,经过长达15年艰难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足组织的的一员。目的:为了更好的实行对外开放,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所以①填2001年。
(2)意义(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17.宽领域 立体化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1980年,建立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对外开放已经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18.1988 上海浦东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等。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区也建立起来。故填:1988 上海浦东
19.武汉长江 珠海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成就是,图1中①处是武汉长江大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图2中②处是中国1980年开放的经济特区珠海。
20.(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行改革开放。(2)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在广东建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4)浦东开发区。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十二大。
【详解】
(1)根据所学和材料中“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可知:这段话是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这次会议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小岗村村民生活发生变化的关键因素是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年一个台阶。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根据广东具有“毗邻港澳,华侨华人众多”的人缘、地缘优势,决定给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可知:“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指在广东建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迈开了开放的步伐。
(4)根据所学和材料四“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可知:后来浦东开发区的设立弥补了材料四中邓小平的遗憾,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5)根据所学和材料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可知:“中国道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该道路在中共十二大被明确提出来的,它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21.(1)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转折点,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从这里开始全面展开,改革开放从这里拉开序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这里为起点正式开辟。
(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全面改革克服了过去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适应了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深圳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有很多的优惠政策有利于深圳的发展;珠海、汕头。
【详解】
(1)根据材料“1978年12月18日,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在中国共产党史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都必将是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伟大转折…”,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党在这次会议上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从这里开始全面展开,改革开放从这里拉开序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这里为起点正式开辟。是一次伟大的转折点。
(2)根据材料“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克服了过去经营管理中的弊端,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适应了现代化发展的方向,为农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设置经济特区,深圳得到了许多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获得了发展;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
2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图二(3)人民公社化运动。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任答一点即可)(4)我国的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坚持走改 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毛泽东,是我国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图二是邓小平,是我国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根据“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办公共食堂。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使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等。
(4)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后来设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现在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走改革开放的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展中国经济。
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图,知道邓小平是我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识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认识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解答第四问的关键是识记对外开放格局的名称和特点。解答第五问的关键是认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需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23.(1)位于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华侨众多,便于吸引外资和技术;有中央政策的支持。
(2)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发展国内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主要是“引进”;“一带一路”是利用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来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它的提出重在“输出”。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习仲勋正式向中央提出,希望中央能够根据广东华侨多等特点,在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及创办贸易合作区的建议,邓小平对此非常赞同,他向中央倡议批准广东的这一建议。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的优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地理位置上位于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华侨众多,便于吸引外资和技术;此外有中央政策的支持。
(2)由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又开辟四个经济开发区,1990年开发上海浦东,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格局的特点是:点线面结合,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依据材料三中的信息, “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由此可知“一带一路”是利用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来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一带一路”的提出重在输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特区是引进外资发展国内经济体系,它的建立主要是“引进”。而“一带一路”是利用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来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发展,它的提出重在“输出”。由此可知,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