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选择题(共16题)
1.据报道:上任三年来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放任纵容“去中国化”“渐进台独”,造成当前两岸关系的紧张对立,也压垮了台湾的经济民生,引起岛内反弹。这一事实说明( )
A.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 B.“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C.美国干涉阻碍了两岸关系 D.“一国两制”是台湾回归的良策
2.“九二共识”的核心是( )
A.“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和平统一中国 D.两岸开展政治对话
3.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4.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经历种种风云变幻。下列属于两岸关系得到发展的是
①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
②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
③2015年,习近平与马英九会面
④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聚会上演唱《母亲你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台胞期盼当局尽快开放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B.“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普遍共识
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了基础
6.“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能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孙中山的这句话对当前哪个地区比较适用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澳门
7.《反分裂国家法》规定“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这段内容表明了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三个代表”
D.政治协商制度
8.实现和促进海峡两岸统一是两岸同胞共同心愿。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和平民主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平等协商 D.两岸同胞齐心协力
9.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会谈的内容不包括
A.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B.反对“台独”
C.主张台海和平稳定 D.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0.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曾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哪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解决“乡愁”的方针政策不包括
A.武力解决
B.调整“三不”政策
C.八项主张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1.“诗人外交家”周南回忆了他当年亲历与英国就香港回归谈判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他深情地说:“抚今追昔,更加感到香港顺利回归,首先要归功于邓小平同志的领导。小平同志总是在关键时刻、在关键问题上,做出了关键的指示。”材料表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的外部环境 B.友好国家的帮助
C.综合国力的提高 D.决策者的作用
12.2019年1月16日,国台办马晓光就蔡英文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并说“九二共识”就是“一国两制”的说法提出批判:“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后的制度安排,民进党当局领导人故意将二者混为一谈,是刻意误导台湾民众。“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调整“三不”政策
C.坚持“一国两制”
D.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13.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实行“三通”政策 D.坚持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14.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按号,频传佳音”。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所体现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方式解放
B.“两个凡是”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
15.“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里的“重大变化”主要是指
A.发动战争解放台湾
B.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
D.苏联的斡旋
16.1991年,台湾到大陆投资的厂家有3000多家,协议投资额达30亿美元,1992年协议投资额达55亿美元,到1993年底,投资项目数量累计超过2万项,协议投资金额超过200亿美元。这得益于( )
A.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C.两会达成重要的“九二共识” D.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
二、填空题
17.一国两制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年____月____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年____月____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8.《十八军进拉萨城的入城仪式》反映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史实,这一史实标志着__________;《汪辜会谈》反映的是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就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进行的第一次会谈的情景,海协会和海基会这两个民间团体在1992年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原则”的共识。
19.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加强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采取了一些政策和措施。
(1)党和政府为了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________________ ,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现阶段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0.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梦的内涵之一。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祖国统一的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见下图,《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仪式照片
材料二 于右任,陕西三原人,1949年受挟持去台湾;1964年病逝于台湾。临终遗言说: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进程。和平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双方应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异。
材料四 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翩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西藏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解放的?该地区的解放有何历史意义?与广大汉族聚集区相比,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了什么不同的制度?
(2)1949年于右任去台湾后,至死未能实现再“见故乡”的愿望,阅读材料二,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分析其原因?他的临终遗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3)材料三中的“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两例21世纪以来促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史实。
(4)阅读材料四,思考促使“紫荆”和“白莲”接踵盛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历史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坚决反对。”
材料一
材料二 台湾与大陆血肉相连,同根同源,是不可分割的。2016年11月1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面向未来,国共两党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巩固“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CCTV官网
(1)材料一中的A、B两图分别指的是我国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改革开放新时期,为解决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什么创造性构想 这一构想首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哪一地区(填字母)问题 问题的解决有何意义
(3)材料二中“九二共识”的含义是什么
(4)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在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说:“主权问题是不能谈判的。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母亲!
——闻一多
材料三:2019年5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女士率台湾各界人士代表团一行到北京参访。洪秀柱表示,两岸同胞应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交流、增进互信,找到促进两岸和平制度化的良方,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实现和平统一奉献心力,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中国网
(1)材料一中中国政府将收回哪一地区?材料二歌词中的“MACAU”指什么地方?
(2)上述两个地区的回归是哪一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
(3)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党和政府制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4)你认为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23.材料一:新疆、西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地区 史实
新疆 西汉: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A)管辖新疆地区。
西藏 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蕃,唐蕃关系日益密切。 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清朝: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B)
台湾 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清朝:1684年,设置(C),隶属福建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材料二:所有敬仰孙中山先生的中华儿女,包括大陆同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把握历史机遇,担当历史责任,把孙中山先生等一切革命先辈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一切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把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上的讲话
材料三: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清,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将全部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选自林肯《家庭纠纷》
(1)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C处应填入的内容。
(2)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中,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哪次革命?
(3)材料二中提到的港澳同胞是通过哪一伟大构想回到祖国怀抱的?我国是从哪个国家手中收回澳门的?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请举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一个史实。
(4)材料三反映出林肯的什么主张?为了取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他颁布了哪部文件扭转了战局?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简单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看法。
参考答案
1.B
【详解】
依据课本内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企图。题干材料“放任纵容“去中国化”“渐进台独”,造成当前两岸关系的紧张对立,也压垮了台湾的经济民生,引起岛内反弹”充分说明“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的基础。所以B符合题意,谋求武力统一已迫在眉睫不符合史实,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及美国的干涉,C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D不符合题意。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3.A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所以答案选A。
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2015年11月,习近平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故①②③都属于进入新世纪以来,两岸关系得到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蔡英文当局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不属于两岸关系得到的发展。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④的ABC选项。故选D。
5.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后,形成台海两岸隔绝的状态;材料中1987年部分台湾同胞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材料中没有体现。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A
【详解】
根据所学,当前台湾地区还没有统一,因此孙中山的话针对 台湾问题最合适,A正确;BCD都不符合题意。
7.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下,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对台八项主张,提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项正确;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而不是和平民主,A项错误;1995年,江泽民提出对台八项主张,提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基础和前提不是平等协商,而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C项错误;两岸同胞齐心协力是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基础和前提,D项错误。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的是江泽民,不属于胡锦涛会见连战双方会谈的内容,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是胡锦涛会见连战双方会谈的内容,排除。故选D。
10.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针对台湾问题,邓小平时期提出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但拒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江泽民时期提出了八项主张。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了“三不”政策,允许台湾居民回祖国大陆探亲。所以ACD项都是党和政府解决“乡愁”的方针政策,B项是台湾当局的政策。故选B。
11.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香港顺利回归,首先要归功于水平同志的领导。小平同志总是在关键时刻、在关键的问题上,做出了关键的指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香港回归的主要原因是邓小平的正确领导,体现了决策者的作用。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2.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海基会);次年,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即“九二共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B
【详解】
根据所学,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1992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即 “九二共识”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B项正确;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1987年,排除A项;C项是在2008年,排除C项;D项是1995年提出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体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B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中期,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明确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由此分析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解放台湾”变化为“和平方式解放台湾”。B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B。
16.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 1992年,“九二共识”的达成,加快了海峡两岸的贸易往来,C正确;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方针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A; “一国两制”方针在1982年正式提出,没有得到中国台湾的认同,排除B;两岸隔绝状态开始打破是在1987年,排除D。故选C。
17.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997 7 1 1999 12 20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含义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18.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一个中国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十八军进拉萨城的入城仪式》反映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史实,这一史实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汪辜会谈》反映的是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就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进行的第一次会谈的情景,海协会和海基会这两个民间团体在1992年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19.(1)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阿沛 阿旺晋美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因此,题干空处填写: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现阶段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因此,题干空处填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因此,题干空处填写:阿沛 阿旺晋美。
20.(1)和平方式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绝、对峙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急切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2005年连战率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两岸三通的实现等
(4)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可知,台湾与大陆长期隔绝、对峙,1949年于右任去台湾后,至死未能实现再“见故乡”的愿望;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于右任的临终遗言,表达了他热爱祖国,急切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92年11月,大陆的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问题进行商谈,两会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表达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2005年连战率团访问中国大陆;2015年,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两岸三通的实现等。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紫荆”和“白莲”接踵盛开指的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1.(1)香港、澳门。
(2)构想:“一国两制”。地区:A。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的A、B两图,可知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两图分别指的是我国的香港、澳门。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因此改革开放新时期,为解决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这一构想首先被成功运用于解决A地区问题,问题的解决,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 年,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因此“九二共识”的含义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应该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和抵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等。
22.(1)香港;澳门。(2)一国两制。
(3)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邓小平在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将收回被英国强占的香港。材料二歌词中的“MACAU”指澳门。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英联合声明,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因此港澳两个地区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运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党和政府制定的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峡两岸能够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两岸统一是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台湾经济与大陆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等。
23.(1)伊犁将军;宣政院;台湾府。(2)辛亥革命。
(3)一国两制;葡萄牙;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九二共识。
(4)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资产阶级革命。
(5)①我们要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平统一;③我们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
【详解】
(1)依据材料一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乾隆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并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地区。1727年,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所以,材料一表格中A、B、C处应填入的内容分别是:伊犁将军;宣政院;台湾府。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所以,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
(3)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促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回到祖国怀抱。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建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澳门回到祖国怀抱。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所以,我国是从葡萄牙手中收回的澳门。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在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第四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两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4)依据材料三所给信息“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清,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材料三反映了林肯反对奴隶制, 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
(5)依据三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平统一;我们要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