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选择题(共16题)
1.改革开放初期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香港
2.在党的理论中,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的理论是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3.邓小平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4.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认识,错误的有 ( )
A.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C.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D.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5.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小岗村。他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1978年小岗村“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
A.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B.建立小岗经济特区
C.建立农村乡镇企业 D.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6.从1985年起,我国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下列举措中,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的是
A.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
C.推行公司制、股份制
D.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7.这次会议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召开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78年
D.1992年
8.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文件。这说明,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更加认识到( )
A.要集中不要民主
B.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
C.社会生活中有无法律并不重要
D.靠道德的力量维持秩序
9.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近百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有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伟大转折”,最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两次“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C.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D.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10.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早提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1.“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2.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A.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3.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中共八大的后
C.中共十二大后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14.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C.设立自贸区 D.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没施投资银行
15.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的指导思想。将其写人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历史性会议是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16.史事信息:
①1978年12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②1982年邓小平为中共“十二大”致开幕词
③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④1992 年初邓小平进行南方谈话。
请为这些信息确定一个最恰当的主题是
A.邓小平带领党和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邓小平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C.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D.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二、填空题
17.____________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___________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18.既是鸦片战争后首次开放的城市又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开放的城市是__________。
19.图1中①处是_________大桥;图2中②处是中国1980年开放的经济特区_________。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奋斗目标。
三、综合题
21.某历史小组邀你一起进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的主题探究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示绘制——追忆历史)
(1)根据图示提供的五个信息,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影片桥段——理清历史)
2020年初,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其中:
(2)故事《前夜》讲述了开国大典前夜众人努力用电动的方式让五星红旗顺利升起的故事。 写出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名称。
(3)故事(回归》 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重大时刻。 香港回归得益于什么伟大构想
(深入探究——感悟历史)
(4)回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你有什么感想
2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的复兴之路历经艰辛与坎坷,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救国之梦”、“建国之梦”、“强国之梦”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材料二: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同志讲话
(1)为实现“救国之梦”,哪位伟人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次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为实现“建国之梦”,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一个?
(3)为实现“强国之梦”,哪位中共领导人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4)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23. 2021年中国改革开放43周年。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展览一:追根溯源
(1)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展览二:领导风采
(2)要展示“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光辉形象,应选择以上哪幅图片?
展览三:农村巨变
1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
......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 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上述材料反映出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哪次严重失误?
(4)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失误,谈谈启示。
展览四: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5)1980年,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最早设立的4个经济特区的名字。
展览结语:展望未来
(6)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你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将如何继续?
24.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它在拔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1)材料一中的“指导思想”和“正确路线”各是什么?
(2)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请用一句话评价他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材料二:“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材料二解决了改革开放中的什么问题?
材料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觉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节选)
(4)党的十九大确立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香港是特别行政区,D项不是经济特区,符合题意,故选D。ABC是经济特区,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故D符合题意;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故A不符合题意;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等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和回答的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党章,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B、D表述都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只有C错误。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故选C。
5.A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安徽小岗村”“中国改革”“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对内改革首先在农村进行,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首先实行了分田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式,所以1978年小岗村“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是指实行分田包产到户,故选A,B项表述错误;C项农村乡镇企业最早建立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与题意不符;D项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故选A。
6.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从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992年党的14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股份公司制股份制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由此可知,ABC三项都属于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内容;D项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不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故选D。
7.C
【详解】
依据题干“这次会议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解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和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繁重的建设和改革工作,使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出现了很好的形势,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完成了组织、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B
【详解】
题目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一系列法律文件的颁布充分说明了法律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保障,也说明了我国现在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题目中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故选B。
9.D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奴役被侵略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成为国家的主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稳步持续增长,故选D。
10.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十三大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三大上,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故选C。
11.A
【详解】
据题意可知,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不是区别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标准,由此可知他意在强调不要过度强调计划或市场,是为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故选A;邓小平思想指导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中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就已经确立了改革开放政策,排除C;邓小平的这番讲话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D。
12.B
【详解】
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投行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都是中国积极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的表现,说明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故选B;我国在1984年就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题意没有涉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排除C;D项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B。
13.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符,A不符合题意;中共八大的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符,B不符合题意;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与“中共十二大后”不符,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A
【详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之一,不属于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A项正确;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BCD项属于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成就,排除。故选A。
1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所以答案选C。党的十三大提出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确立为指导思想,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邓小平通过一系列的讲话,解决了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隐形这些信息可以确立的主题是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邓小平理论的内容,排除B项;中国十五大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的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17.2010 2001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18.厦门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首次开放的城市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改革开放后首批开放的城市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由此可知,既是鸦片战争后首次开放的城市又是改革开放后首批开放的城市是厦门。
19.武汉长江 珠海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一五计划的成就是,图1中①处是武汉长江大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图2中②处是中国1980年开放的经济特区珠海。
20.经济建设。 “两个一百年”。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思想上,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故填:经济建设。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故填:“两个一百年”。
21.(1)“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成立;“武装暴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生死攸关”:遵义会议;“北平新生”:北平和平解放“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此题可不抄写提示信息,但必须按顺序写出。顺序颠倒总分扣分)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3)一国两制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符合题意,一点即可)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天辟地”指的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武装暴动”指的是1927年爆发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生死攸关”指的是1935年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北平新生”指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1949年进行的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伟大转折”指的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回归得益于一国两制政策的实施。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等等。
22.(1)孙中山;三民主义(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邓小平
(4)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
【详解】
(1)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人们并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所吓倒,毛泽东正确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4)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从孙中山的救国探索到毛泽东的建国之路再到邓小平的富国之路,一路走来,三位伟人历经艰辛,作为新时期的青少年,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先辈们的付出,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等。
23.(1)十一届三中全会(2)B(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事求是;制定经济政策要符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5)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6)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之路。
【详解】
(1)根据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B是邓小平,邓小平是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3)“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反映的是大跃进,“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
(4)根据所学,可从实事求是;制定经济政策要符合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要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等角度分析总结。
(5)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6)可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之路等分析总结。
24.(1)“指导思想”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路线”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政治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解决了人们对改革开放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障碍。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详解】
(1)根据材料“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从根本上冲破了‘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它在拔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指导思想”是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路线”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政治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根据材料“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解决了人们对改革开放会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思想障碍。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十九大确立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