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一、选择题(共16题)
1.1992年,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连战访问中国大陆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实现“三通”
2.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 )
A.1982年 B.1984年 C.1985年 D.1987年
3.如图所示的铁路,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这条“吉祥的天路”是
A.宝成铁路 B.成昆铁路 C.青藏铁路 D.京沪高铁
4.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A.全面推行民族区域自治 B.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
C.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D.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5.在海峡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今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 B.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6.“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这里的“重要一步”指( )
A.“九二共识”的提出 B.连战大陆“和平之旅”
C.两岸实现“三通” D.习近平会见马英九
7.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制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8.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7月16日发行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以纪念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西藏自治区各项成就的取得与我国哪一项政治制度密切相关(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
D.西部大开发
9.“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也不是一中一台。虽然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未分裂。这表明
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局面已被打破
B.台湾回归是洗雪国耻的一件大事
C.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D.两岸关系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原则
10.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这说明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维护了民族团结 B.政府采取优惠政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C.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D.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
11.下面所示分别是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下列关于这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洗刷了百年的耻辱 B.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C.“一国两制”的实践是成功的 D.“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
12.新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针对这一现状我国实行的基本国策是
A.坚持民族平等
B.民族区域自治
C.加强民族团结
D.实行西部大开发
13.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关系达成的共识是( )
A.解放台湾 B.坚持一国两制
C.汪辜会谈 D.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14.如图的藏族同胞正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这是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的体现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然硕果累累: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97.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粮食产量1583.40万吨,比上年增产3.7%;棉花产量516.10万吨,比上年增产3.2%,这主要得益于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这项政治制度,可以查阅的最早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二、填空题
17.“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针对_______________提出。
(2)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前提是______________)
(3)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意义:“一国两制”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总之,“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它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5)实践:___________________
18.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________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3)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________政策,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根据“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我国在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设立________。
19.实行_____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6年,______全线通车, 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_______”的主张,邓小平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________”的构想.
三、综合题
21.百年盛事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它们分别发生于哪一年?
(2)哪一构想的提出推动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出现?为什么说这两个历史事件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盛事?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1972年所作)
(1)材料一中的诗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情怀?
材料二 邓小平在1984年说:“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2)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三 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校址参加庆典。
(3)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什么样的关系?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有利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因素是什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2019年12月4日发表《坚决维护新疆安定祥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的声明指出“当前,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处于历史上最好的繁荣发展时期。但美国一些人不愿看到新疆的大好局面……当地时间12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大肆攻击新疆人权状况,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严重践踏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1)请写出两个除新疆外的省级自治区?为保障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权,国家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2)除制度保障外,我国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材料二:峥峥大中华,东南缺一足。隔海遥相望,同胞海外孤。本是同根生,黑发黄皮肤。母亲已掘起,时刻思明珠。可恨几逆子,弃亲又悖祖。狂妄搞独立,认贼作为父。
(3)“东南缺一足”具体是指哪个地方?为解决这一问题,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影响材料二所指地区问题解决的不利因素?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进行的哪两次重大改革?
材料二 在公社范围内实行贫富队拉平,平均分配,对生产队的某些财产无代价上调。以公共积累的名目,过多地搞义务劳动,把生产队以至社员的一些财产无偿地收归公社所有,破坏了等价交换原则。在公社内部实行平均主义的供给制,片面地强调“一大二公”,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群众的积极性。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公社”是什么?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流行于1979年安徽凤阳县的歌谣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在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哪一重要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农村经济认识。
材料四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中国人民则用更加朴实的语言回报他——在1984年国庆阅兵的队伍里,有一条横幅抒发了人民的心声——“小平您好”。人民用这样的方式向领袖道一声问候,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
(5)请结合历史背景,说说材料四中“小平您好”的背后蕴含了中国人民对邓小平的哪些历史贡献的褒扬?
参考答案
1.C
【详解】
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即著名的“九二共识”,使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C正确;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A排除; 2005年,连战访问中国大陆,B排除;2008年,两岸实现“三通”,即通航、通邮、通商,D排除。故选C。
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通过长达两年多的外交谈判,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在北京签署,中国政府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1984年,故选B。
3.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铁路,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它的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可知与青藏铁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选项C符合题意;宝成铁路是1956年7月建成通车,北起陕西省宝鸡市,向南穿越秦岭到达四川省成都市,A排除;成昆铁路始建于1958年,连接四川省与云南省,B排除;京沪高铁是一条连接北京市与上海市的高速铁路,D排除。故选C。
4.D
【详解】
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故选D;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故排除A;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故排除B;题干中并未涉及尊重少数民族文化,故排除C。
5.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申明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D项正确;海协会和海基会领导人进行互访是海峡两岸交往的表现,排除A项;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是海峡两岸交往的表现,排除B项;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是海峡两岸交往的表现,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故A项正确;2005年,连战大陆“和平之旅”,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与题干“重要一步”不符,排除B项;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与题干“重要一步”不符,排除C项;2015年11月,习近平会见马英九,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与题干“重要一步”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排除B项;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因此,西藏自治区各项成就的取得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密切相关。故B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单指少数民族地区。故A不符合题意;一国两制是解决港澳台问题的途径,与西藏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不属于政治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9.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故D符合题意。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局面已被打破、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表现;香港回归是洗雪国耻的一件大事,故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少数民族的三大英雄史诗”可知,材料表明国家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未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
香港和澳门回归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但是台湾尚未回归,不能说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表述不正确,故B符合题意;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说明香港和澳门回归,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故A不符合题意;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故C不符合题意;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表明“一国两制”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少数民族众多,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根据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经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对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故B符合题意;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实行西部大开发是促进民族发展的表现,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1月,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被称为“九二共识”,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D
【详解】
根据“藏族同胞正在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充分尊重和保障藏族人民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我国在西藏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共共产党提出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符合题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排除;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不是针对少数民族的政策,B排除;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排除。故选择D。
15.B
【详解】
根据材料“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依然硕果累累: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97.58亿元,比上年增长4%;粮食产量1583.40万吨,比上年增产7%;棉花产量516.10万吨,比上年增产2%”并结合所学,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①②④正确;青藏铁路于2005年10月全线铺通,并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营,所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时间与材料内容不符,③错误。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6.A
【详解】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最早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A符合题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是1984年颁布,B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与民族区域自治不符,C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颁布,D排除。故选择A。
17.台湾问题 一个中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8.《共同纲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特别行政区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因此填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因此填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因此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因此填写民族区域自治。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因此填写特别行政区。
19.民族区域自治 青藏铁路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它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师夷长技以制夷 一国两制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并用这一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邓小平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即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
21.(1)香港回归;澳门回归。1997年;1999年。
(2)“一国两制”。
洗雪了民族耻辱;振奋了民族精神;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任答2点,给
【详解】
(1)根据图一“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二“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了香港回归;图二反映了澳门回归。香港回归是1997年;澳门回归是1999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推动香港、澳门回归。因为港、澳回归洗雪了民族耻辱;成功实践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为解决台湾问题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1)状态:两岸分离;情怀:浓浓的思乡情怀,期盼早日团聚统一。
(2)政策:“一国两制”;前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关系: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
(4)因素:中国政府“一国两制”的构想;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盼望统一;海峡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从材料一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诗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两岸分离的状态;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浓浓的思乡情怀,期盼早日团聚统一的愿望。
(2)依据材料二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可知,材料二中邓小平的这段话,反映出我国在统一问题上采取了的政策是“一国两制”;材料二的“仍然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表明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依据材料三的“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校址参加庆典。”可知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关系。
(4)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因素是: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盼望统一;海峡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等。
23.(1)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一五计划时期,修建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
(3)地方:台湾。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台独”分子和国外势力的干涉。
【详解】
(1)自治区:根据所学知识,从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中列举两个即可。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保障少数民族权益,我国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从一五计划时期,修建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等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中进行列举。
(3)地方:根据材料二“峥峥大中华,东南缺一足。隔海遥相望,同胞海外孤。”并结合所学克制,材料二指的是台湾。方针:结合所学可知,为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根据材料二“可恨几逆子,弃亲又悖祖。狂妄搞独立,认贼作为父”并结合所学可知,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的不利因素是“台独”分子和国外势力的干涉。
24.(1)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化。
(2)人民公社。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注重发展农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等。
(5)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提出“和平统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等等。
【详解】
(1)根据图一“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所学知识,可知是土地改革;根据图二“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农业生产合作社。
(2)根据“……片面地强调“一大二公”,结果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挫伤了社员群众的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公社”是人民公社。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大包干”是指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在我国农村地区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制定政策要符合国情;要维护人民的利益;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注重发展农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等。
(5)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邓小平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推动经济特区的建立;1982年提出“和平统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