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一、选择题(共15题)
1.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乒乓外交”实现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岁月留痕,照片是研究历史的珍贵资料。如下图所示记录的是周恩来参加( )
A.西安事变发生后的谈判 B.中印双边谈判
C.亚非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2018年湖北襄阳模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最早提出这五项原则的中国领导人是
A.朱德 B.毛泽东 C.陈毅 D.周恩来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以崭新面貌出现于世界。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我国奉行(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不结盟的战略
C.“求同存异”方针 D.反对霸权主义
5.2014年11月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是继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举办后,时隔13年后重回中国,APEC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6.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最早明确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只有一个中国”的是( )
A.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 B.尼克松访华
C.中美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D.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7.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发言中指出: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其中“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的是( )
A.中美建交 B.中日建交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
8.时间标尺可以展现历史的进展和方向,对下列标尺的历史主题理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 B.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
C.新中国国防事业发展的历程 D.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
9.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时间是
A.1955年6月:1963年10月
B.1962年10月;1965年6月
C.1963年6月;1966年10月
D.1964年10月;1967年6月
10.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
②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③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④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求同存异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12.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亚信峰会 C.雅尔塔会议 D.万隆会议
13.今年4月23日海军节这天,我国海军三型三艘主力舰艇——长征18号艇、大连舰、31号海南舰在海南三亚集中交付入列海军,这是有史以来,中国海军首次出现一次性入役三艘大型舰艇的盛况。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交接入列的航空母舰是
A.“辽宁舰” B.“厦门舰” C.“武昌舰” D.“广州舰”
14.建国以来,我国国防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要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的现代化,中国军队必须坚持的战略是( )
A.西部大开发战略 B.人才强国战略
C.科技强军战略 D.科教兴国战略
15.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这次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D.联合国代表大会
二、填空题
16.(1)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_______”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2)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手中收回_______。
(3)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中收回_______。
(4)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5)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_______。
17.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
(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的会议是 。
(3)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
(4)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
18.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______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1)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________
(2)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________
(3)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有一位县委书记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他是________
三、综合题
20.建国60多年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时,提出了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是什么?周恩来对1955年亚非会议的召开成功做出了什么贡献?
(3)乔冠华为何开怀大笑?
(4)7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那些?
21.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一系列的外交成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所作的这一个“让步”是什么?《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实现了怎样的转折?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日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4)纵观以上材料,分析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22.新中国成立后,展开和平外交,国际影响与日俱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为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争取了较为有力的外部环境。
材料二 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智利一位代表描述当时的情景,中国人来到联合国……是素不相识或神话般的人物。
材料三 1972年2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领导人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公报指出双方就两国关系正常化和双方关心的其他问题“进行了广泛、认真和坦率的讨论”。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四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会议,加强国际合作。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2)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外交史上哪一重大成就?发生在哪一年
(3)材料三1972年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总统是谁?中美两国在哪一年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请你总结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
(4)看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外交工作的感受和认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阅读课本81页回答新中国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是哪个国家?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一 “两国总理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2)材料一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哪一位领导人最早提出的?这位领导人在1955年参加的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材料二 下图《乔的笑》,是新中国外交成就上的一张照片,文字说明为:该照片拍摄于1971年11月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的笑》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1971年11月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40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正式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两个世界大国、10多亿人口之间近30年相互隔绝、敌视乃至冲突对抗的局面,国际大势与历史进程为之一变……40年来,两国历届领导人以高超政治智慧,引领双边关系跨越风雨坎坷、总体保持稳定前行。“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习近平主席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此中真谛。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美建交四十年一路风雨总向前》
(4)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选项B符合题意;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1979年; 中美“乒乓外交”实现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所以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题干图所示记录的是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的照片。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3.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故此题选D。
4.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BC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5.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2001年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是中国当时举行的大规模、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所以A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择A。
6.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7.C
【详解】
根据“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可知材料中反映了中国得到了联合国的席位,说明指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和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无关,排除ABD。
8.B
【详解】
根据时间标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以题干时间标尺反映的是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B项正确;新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与“1971”“2001 ”等时间不符,排除A项;时间标尺没有体现新中国国防事业发展的历程,排除C项;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时间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B
1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求同存异”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方向。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55年,周恩来胡爱玲中国代表团参加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D正确;日内瓦会议参会国中、苏、美、英、法,排除A;亚信峰会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不符,排除B;雅尔塔会议是美、苏、英三国在雅尔塔召开会议,排除C。故选D。
13.A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交接入列,标志着我国海军开始具备远洋作战能力,故A符合题意;“厦门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项;武昌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项;“广州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
14.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现代化道路上不断迈进,日益强盛。科技强军是国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为国防现代化提供物质基础。国防现代化需要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现代化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军队的质量,而不是规模和数量。因此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5.B
【详解】
依据题干“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反映了亚非国家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但是我们可以求同。即“求同存异”的观念。结合课本所学,1955年周恩来衰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亚非会议。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正确;日内瓦会议、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联合国代表大会会上的内容与题干材料内容无关,ACD排除;故选B。
16.求同存异 香港 澳门 邓小平理论 深圳
【详解】
(1)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所以①处应填“求同存异”。
(2)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从英国手中收回香港,所以②处应填“香港”。
(3))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从葡萄牙手中收澳门,所以③处应填“澳门”。
(4))结合所学可知,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所以④处应填“邓小平理论”。
(5))结合所学可知,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深圳。所以⑤处应填“深圳”。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万隆会议;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九大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17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上,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8.求同存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解】
据所学知识,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万隆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19.中共七大 1966年 焦裕禄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党的七大的预备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七大”工作方针》的讲话,指出“七大”的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是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八大以后进行的强军改革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改组成火箭军,作为我军的独立军种。第二炮兵部队创建于1966年。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是兰考县委书记,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他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20.(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3)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权;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括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关系的原则。1955年,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开怀大笑。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代的外交成就,有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权;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
21.(1)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一对美国构成威胁。
(2)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中美双方的敌对关系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中日建立外交关系。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国家利益,国际局势的变化,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地位的高低,经济贸易的发展,科技文化水平,民族往来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的“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可以归纳出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有: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危机加深;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根据材料一的“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可以归纳出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有:中国成为世界五个力量中心一对美国构成威胁。
(2)根据材料二的“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所作的这一个“让步”是指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双方的敌对关系结束,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最重要的前提。
(3)根据材料三的“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可知,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立外交关系。结合材料二的“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可知中日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有: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 影响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因素有:国家利益,国际局势的变化,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地位的高低,经济贸易的发展,科技文化水平,民族往来等等。
22.(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周恩来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重返联合国);1971年
(3)尼克松;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由对抗转为正常化。
(4)开放性问题,答出两点即可,如:我国的外交工作很重要、取得了很大成绩、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等。
【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二小问:据所学,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1971年,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结合课本所学,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或重返联合国),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第二小问:由第一小问可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发生在1971年。
(3)第一小问: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据所学,1979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三小问:据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在美国等国操纵下,联合国长期将中国排除在外;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侵略朝鲜,侵犯中国。为了保家卫国,中国进行了抗美援朝。由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关系敌视、对抗;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由此得出中美关系的变化:由敌视、对抗转为正常化。
(4)依据材料四“中国已与世界上180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要会议,加强国际合作”,由此得出的感受:我国的外交工作很重要,取得了很大成绩,使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积极参与领导国际事务,在国际事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等等。
23.(1)苏联 敌对(2)周恩来 求同存异
(3)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4)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5)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因此新中国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是苏联;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对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一“两国总理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因此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领导人周恩来最早提出的;这位领导人在1955年参加的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根据材料二《乔的笑》,可知是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乔冠华激动心情难以抑制仰天大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表决。当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很多国家的代表欢呼、鼓掌、拥抱,向中国表示祝贺,有的非洲代表高兴得跳起舞来。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因此《乔的笑》是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历史事件;“1971年11月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指的是第26届联合国大会。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今年(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