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1-18 21:29:58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学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
生了一场竞赛,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随着抗生素的发明和使用,不耐药的细菌都会丧失繁殖机会而被淘汰
B.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提高是抗生素诱发基因突变的结果
C.抗生素的使用,改变了有些细菌种群的基因频率,所以说适应是进化的结果
D.遗传的变化性和环境的稳定性的矛盾是适应具有相对性的根本原因
2.一个典型的蜜蜂蜂群数量最多的是工蜂,工蜂都是丧失繁殖能力的雌蜂,具有适于采集
花粉的性状,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A.工蜂不能繁殖后代,但是工蜂的这些性状能帮助蜂王获得更多的食物来繁殖
B.决定工蜂适于采集花粉性状的基因只位于蜂王体内,通过蜂王传递给子代
C.工蜂和虫媒花表现出来的相互适应的性状都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工蜂发生的基因突变虽然也会改变蜂群的基因频率,但是新基因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3.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于新物种的形成作出了科学的解
释,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型,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C.b表示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生物多样性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
4.脑水肿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因为“早产儿”的肺部往往没有足月出生的婴儿成熟,
并且早产儿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也比较高,在缺氧条件下,脑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组织液增加,形成脑水肿。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是:血浆>神经细胞>组织液
B.“早产儿”的脑水肿只和早产儿肺部功能不全有关,和贫血等其他疾病无关
C.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可以通过吸氧、补铁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D.脑部神经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脑部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
5.部分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和血液中肝酶含量方面可
能会偏离正常范围。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改变会影响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B.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都和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功能受损有关
C.注射用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质量分数浓度相等
D.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
2021-2022 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6.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数量比轴突多,用来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导到细胞体
B.轴突相对于树突而言长而细,用来将细胞体的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
C.神经末梢是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各处
D.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比神经元多,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
7.出生以后在生活中通过学习和训练形成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下列关于条件反射的建立
和消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刺激狗分泌唾液时,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反射是条件反射的基础
B.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无关刺激会转化为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刺激
C.条件反射建立后要维持下去,还需要非条件刺激的强化,否则条件反射就会减弱
D.条件反射的建立是一个学习过程,条件反射的消退是遗忘而不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
8.生命系统内有着高度的统一性和规律性的同时,还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比如神经细胞
一般是钾离子外流产生静息电位,但是耳蜗内的听毛细胞的纤毛膜是钾离子内流产生兴奋,
下列相关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耳蜗的听毛细胞膜外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内
B +.听毛细胞纤毛膜上的 K 内流过程不消耗 ATP
C.大多数的组织细胞的膜内的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
D.听毛细胞可以将各种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在听毛细胞上传导
9.语言、学习、记忆和情绪都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不属于人脑高级功能体现的是
A.人们根据周边环境的特征判断自己所在的位置,确定回家的路线
B.病人向医生描述自己的症状,医生根据描述做出诊断
C.我们有时开心、兴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有时失落、沮丧,对事物失去兴趣
D.剧烈运动之后,人们一般会表现出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10.经过长期研究,科学家发现胰岛素可以改善神经细胞的生理功能,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神经元上的 InR受体结合以后可以抑制该神经元细胞凋亡
B.胰岛素发挥作用后可以抑制该神经元分泌炎症因子,避免炎症因子导致的神经细胞
变性、坏死
C.胰岛素受体(InR)激活后,可以促进神经细胞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
D.胰岛素是由胰岛 A细胞分泌,再通过体液运输到达神经细胞并发挥作用
2021-2022 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试卷* 第 2 页 (共 6 页)
11 褪黑素是主要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它可以改善睡眠,能缩
短睡前觉醒时间和入睡时间,调节人体入睡和觉醒的周期。根据研究发现,褪黑素还可以
提高身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数量,褪黑素的分泌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灯、手机等发光体会扰乱人体褪黑素的正常分泌,可能会降低人体睡眠质量
B.长期熬夜学习可能会导致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C.褪黑素分泌调节的过程体现了激素分级调节的特点
D.褪黑素的分泌过程也体现出下丘脑和人体的节律有关
12.有些人认为多喝水有利于健康,不管是否口渴都会刻意多喝水。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喝水过多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下降,使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B.喝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增多
C.醛固酮分泌增多时,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钠离子和钾离子的重吸收
D.严重腹泻或者大量排汗后应该多喝淡盐水而不是白开水
13.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
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这三个系统的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
D.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
14.在全国大部分人接种完两剂新冠疫苗后,湖北省卫生部门建议接种完第 2 剂疫苗满 6
个月可以再去接种 1剂加强针,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接种新冠疫苗的主要目的是让体内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
B.部分人群需要接种加强针的原因是因为几个月后体内新冠抗体的含量会下降
C.如果 6个月内去打加强针可能疫苗内的抗原会因为很快被抗体清除而失去作用
D.接种加强针后体内抗体浓度会和接种第 2剂疫苗后抗体浓度峰值相当
15.Rh血型系统,是人类的一种血型系统,有阴性(Rh-)与阳性(Rh+)之分。当体内含
有 D基因控制的 RhD蛋白时,表现为 Rh+,否则表现为 Rh-,汉族人群中 Rh+所占的比
例为 99.7%,所以 Rh-血型又称为熊猫血,当母亲是 Rh-血型时,胎儿血细胞或 RhD蛋
白会在分娩末期进入母体内,诱发母体产生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诱发溶血,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随着母体分娩次数的增加,胎儿对母体适应能力加强,出现溶血概率下降
B.分娩第一胎后很短时间给 Rh-血型母亲注射 RhD蛋白抗体,可以预防下一胎新生儿
溶血
C.人群中母亲是 Rh-血型,胎儿是 Rh-血型概率大于 Rh+
D.母亲是 Rh-血型,从预防新生儿溶血的角度不需要检测父亲 Rh 血型类型
16. 植物生长调节剂烯效唑可提高浮萍中淀粉的含量,为研究此调节过程中浮萍内激素水
平的变化,利用一定浓度的烯效唑处理浮萍,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
的是
2021-2022 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试卷* 第 3 页 (共 6 页)
淀粉含量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赤霉素
(G/KG干重) (MG/KG) (MG/KG) (MG/KG)
处理前 50 0.01 0.07 0.5
处理后 170 0.04 0.15 0.1
A.赤霉素能抑制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的合成
B.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可能都能促进浮萍细胞内淀粉的合成
C.赤霉素含量高可能对浮萍细胞内淀粉的合成有抑制作用
D.烯效唑能抑制赤霉素的合成,可用于控制作物株高,提高抗倒伏能力
17. 生产实践中常用适当浓度的 NAA促进插条生根,应用时需要探究其促进插条生根的
最适浓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 NAA溶液处理插条时,可用浸泡法和沾蘸法处理其形态学上端或下端
B.插条上生根数目相同时,所使用的 NAA溶液浓度一定相同
C.NAA溶液的浓度和溶液处理插条的方法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D.正式实验需要进行预实验,确定促进插条生根较适宜的 NAA溶液浓度范围
18.光敏色素和向光素都是植物体内能接受特定光信号的信号分子,和光敏色素不同的是,
向光素是一种能接受蓝光信号的蛋白质,在蓝光刺激下,发生自磷酸化,激活的向光素调
节生长素运输载体的定位,进而引起生长素的侧向运动。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向光素接受蓝光刺激以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向光素接受蓝光信号后,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引起植物的向性生长
C.光敏色素受到刺激后进入细胞核催化特定基因表达
D.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激素、环境共同完成的
19.如图是根据某草原上甲、乙两种小型食草动物种群数量的调查结果绘制的曲线图,A值
表示甲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B 值表示乙种群的种群数量。不考虑甲种群
的迁入和迁出,对曲线图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第 2年末数量下降到最小值,之后数量先上升后稳定
B.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约为 1.4×103只,比甲种群环境容纳量大
C.甲种群和乙种群的种间关系为种间竞争,乙的迁入导致第 2年甲的 A值下降
D.乙种群在和甲种群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导致甲种群逐渐被淘汰
20.校园内某片草坪出现了一种新的草本植物,排挤了草坪中原有的草本植物而成为了主要
的植物类型,使草坪的外貌特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新的草本植物逐渐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B.新的草坪和原来的草坪的物种组成有差异,群落结构没有差异
C.新植物可能因其在争夺阳光中占优势而取代原有的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种
D.新草本侵入该草坪后的数量变化为“J”形增长
2021-2022 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试卷* 第 4 页 (共 6 页)
二、非选择题(60分)
21.(16分)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下图
表示人体血糖调节和体温调节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
C、D表示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酸性体质论”主张应更多摄入碱性食物身体才会健康的
观点是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在寒冷环境下,皮肤中的 感受器兴
奋,兴奋传递到 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相关神经兴奋后引起
相关激素的分泌并发挥作用,这种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施调节的
方式称为 调节,图中存在分级调节机制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寒冷条件下人体还可以表现出骨骼肌战栗、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表现,皮肤血管的收缩受
______________神经支配(填“交感”或“副交感”)。
(3)机体代谢加快,血糖消耗增多,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可以通过有关神经或直接刺
激__________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增加,图中与之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填字母)。
(4)研究发现,甲巯咪唑是一种可以抑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药物。请利用以下实验
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该药物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并预期
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及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仓鼠若干只,一定浓度的甲巯咪唑溶液,生理盐水,
注射器,甲状腺激素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5分)科学家研究发现一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在免疫反应中有强大的摄取、处
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请回答问题:
(1)DC 细胞能将外来抗原摄入细胞内,将其分解。同时,免疫调节也可清除体内的损伤
细胞和突变细胞,以上这些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有 。
(2)DC细胞处理抗原后,细胞外出现特定的物质能与 T细胞外具有识别作用的受体相结
合,激活信号分子(S1、S2),从而激发 T细胞出现免疫效应,此过程称为细胞间的 。
具有摄取、处理及传递抗原能力的细胞,除树突状细胞外还有 等。
(3)图中 T细胞受刺激后还可以分裂分化为辅助性 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辅助
性 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
了分泌细胞因子外,辅助性 T细胞还能够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埃博拉病毒和新冠病毒的感染可能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具体
的调节过程为细胞因子可刺激免疫细胞活化,活化的免疫细胞又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细胞
因子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4)一些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药物,如类固醇等,使 T细胞增殖受阻,导致尽管器官移植
成功,但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针对器官移植患者出现的这一问题你提供的解决方案是
(答两点)。
2021-2022 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试卷* 第 5 页 (共 6 页)
23.(14分) 植物激素是一类对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下表所示为五大类
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应,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植物激素 种子发芽 顶端优势 果实生长 器官脱落 插条生根
生长素 + + - +
赤霉素 + + + - -
细胞分裂素 + - + -
脱落酸 - +
乙烯 - +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1)人们常说,一个烂苹果会糟蹋一筐好苹果,这种变化主要和植物激素 有关。
植物体内该激素含量升高,会 (“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表中结果显示,同一植物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五大类
植物激素中,在果实生长的调节中起协同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 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表中结果说明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若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膨大剂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在西
瓜坐果初期适量使用膨大剂可提高产量,但有些瓜农使用膨大剂后出现西瓜爆裂现象,可能
的原因是施用膨大剂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不合适。
24.(15分)据《汜胜之书》记载,在瓜田中“又种薤(xie)十根……居瓜子外。至五月瓜熟,
薤可拔卖之,与瓜相避。又可种小豆于瓜中,亩四五升,其藿可卖。此法宜平地,瓜收亩万
钱。”这种生产就是立体农业的雏形。现代立体农业的实例有∶湖北省某林场在板栗林里栽
培茶树,通过精心管理取得了板栗茶树两旺,提高了经济效益。板栗是一种深根性树种,一
般高度为 3~4 m;茶树是根系较浅的小灌木,高度为 1m 左右。
(1)题干中两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都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是因为在有限的空间里,
不同植物高矮结合,____________,提高了作物产量。
(2)板栗与茶树的根系深度不同,这体现了该地群落结构的______________结构,这有利
于植物充分利用____________等资源。
(3)由题意可知,该林场的板栗和茶树的生态位存在部分重叠,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通常需
要研究该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 ,若要调查一片面积为
4 hm 近方形板栗林里的板栗树种群密度,可以用____________(方法)调查,宜采用的取
样方法是____________。
(4)若要调查板栗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
查。采集到小动物可以放入_________________溶液中保存,也可以放入试管中。
(5)为对板栗林中某种害虫进行防治,该地果农十分依赖于喷洒农药,除可能导致害虫抗
药性增强之外,请谈一谈这种做法的害处 。
2021-2022 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学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2021-2022学年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高二期末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C C D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C B D B A D C C C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6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错误 在正常人体内,pH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不同酸碱度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2分)
(2)冷觉  下丘脑 神经—体液(2分) B 交感
(3)胰岛A  B、C(2分)   
(4)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仓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一定浓度的甲流咪唑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甲状腺激素(2分) 甲组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乙组(2分)
22.(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答全2分)
(2)信息交流(信息传递不给分) 巨噬细胞、B细胞
(3)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和B细胞结合,提供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反馈(正反馈)调节
(4)免疫抑制药物和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通过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3分)
23.(14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乙烯(1分) 抑制(1分)
(2)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缺一不可)  细胞分裂素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3)①去除(去掉或摘除)顶芽  ②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4)时间(时期) (1分)  剂量(浓度或多少) (1分)
24.(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垂直(1分) 水分、矿质营养(无机盐)
(3)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样方法 (1分) 五点取样法(1分)
(4)取样器取样法 70%的酒精溶液
(5)既造成污染,又伤及害虫的天敌
1.C 接触到抗生素的不耐药细菌会丧失繁殖机会,没有被抗生素处理的细菌不会受到抗生素影响,所以A错误;细菌耐药性的提高是抗生素选择的结果,所以B错误;抗生素的使用,使抗生素抗性基因基因频率提高,所以C正确;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不断变化的矛盾是适应具有相对性的原因。
2.B 工蜂虽然不能繁殖后代,但是这些性状可以帮助蜂王获得食物来繁殖,也是有利性状,所以A正确;决定工蜂适于采集花粉性状的基因可能存在于蜂王、雄峰、工蜂体内,所以B错误;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工蜂是丧失繁殖能力的雌蜂,所以工蜂细胞内的基因不会传递给下一代,所以D正确。
3.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所以B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所以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所以D正确。
4.C 缺氧条件下,各部位氧气浓度由高到低:血浆>组织液>神经细胞,所以A错误;贫血也会导致脑组织缺氧进而引起脑水肿,所以B错误;脑缺氧引起脑水肿时,可以通过吸氧、补铁等方式改善脑组织供氧进行辅助治疗,所以C正确;脑部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所以D错误。
5.C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的改变回影响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A正确;肺部功能受损,会导致内环境中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上升,进而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所以B正确;注射用的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或氯化钾溶液物质量的浓度相等,质量分数不相等,所以C错误;肝酶应该是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浆中含量过过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损伤,所以D正确。
6.C 神经元的树突数量比轴突多,用来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导到细胞体,所以A正确;
轴突相对于树突而言长而细,用来将细胞体的信息传向其他神经元,所以B正确;神经末梢是轴突和树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各处,所以C错误;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比神经元多,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所以D正确。
7.D 调节反射的消退也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所以D错误
8.D 听毛细胞可以将声音刺激转化为电信号,对其他刺激起不到转化作用,所以D错误
9.D 剧烈运动之后,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和脑干中的相应神经中枢有关,不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所以D错误
10.D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所以D错误
11.C 电灯、手机的发光可能会扰乱人体褪黑素的正常分泌,进而降低人体睡眠质量,所以A正确;熬夜学习会扰乱褪黑素的分泌,进而降低体内淋巴细胞的数量从而降低免疫力,所以B正确;褪黑素的分泌是下丘脑控制松果体分泌,并不是分级调节,所以C错误;褪黑素受下丘脑控制,可以调节入睡和醒觉的周期,所以D正确。
12.A、C 醛固酮促进钠离子重吸收和钾离子排出,所以C错误。A项也不严谨,选A也得分。
13.B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但是神经递质一般是小分子有机物,激素中的部分类型也不是蛋白质,所以B错误。
14.D 接种加强针以后会比第二次接种反应更快更强,产生的抗体更多,所以加强针的抗体浓度峰值大于接种第2剂疫苗
15.B分娩次数增加,母体内RhD蛋白抗体的浓度可能越高,胎儿出现溶血的概率越大,所以A错误;分娩第一胎后很短时间给Rh-血型母亲注射RhD蛋白抗体,可以很快清除进入母体的RhD蛋白或胎儿血细胞,这样就不会刺激母体产生能分泌RhD蛋白抗体的浆细胞,起到预防下一胎新生儿溶血的目的,所以B正确;人群中Rh+基因的基因频率源大于Rh-,所以母亲是Rh-血型,但是由于父亲体内一般都是Rh+基因,所以胎儿是Rh-血型概率小于于Rh+,所以C错误;D.母亲是Rh-血型,如果父亲也是Rh-血型,是不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的,从预防新生儿溶血的角度需要检测父亲Rh血型类型,D错误。
16.A 由题意可知,用了烯效唑之后浮萍体内的赤霉素含量下降,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上升,但是无法确定处理前的细胞分裂素和脱落酸含量低时由于赤霉素抑制所致,所以A错误。
17.D用NAA溶液处理插条时,可用浸泡法和沾蘸法处理其形态学下端,所以A错误;插条上生根数目相同时,所使用的 NAA溶液浓度不一定相同,所以B错误;该实验的自变量是NAA溶液的浓度,处理方法是无关变量,所以C错误。
18.C 光敏色素接受蓝光信号以后结构发生变化,通过信号传导和传递影响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转录变化,所以光敏色素并不会进入细胞核,所以C错误。
19.C 第2年到第3年之间的A值小于1,第3年的A值等于1,所以第2年到第3年之间数量并不会上升,所以A错误;根据题意无法判断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所以B错误;乙种群迁入后甲种群的数量下降,两者都是食草动物,所以是种间竞争的关系,C正确;竞争并不会导致甲被淘汰,所以D错误。
20.C新的草本植物占优势的过程就是群落演替,所以A错误;两个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可能都存在差异,所以B错误;新的草本植物成为优势种的原因可能是争夺阳光中占优势,所以C正确,草坪的空间范围有限,所以不可能出现“J”形增长。所以D错误。
21.(1)错误 在正常人体内,pH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不同酸碱度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2)冷觉  下丘脑 神经—体液 B 交感
(3)胰岛A  BC  
(4)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仓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一定浓度的甲流咪唑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甲状腺激素 甲组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乙组
【解析】(1)人体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可以维持内环境中酸碱度的稳定,所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判断依据是在正常人体内,pH是永远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不同酸碱度的食物无法改变人体体液的酸碱度
在寒冷条件下,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传递到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激素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存在分级调节的激素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也就是字母B,人体大多数血管只受到交感神经支配。
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与之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
(4)要验证甲巯咪唑是否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甲巯咪唑处理,实验设计思路是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健康仓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一定浓度的甲流咪唑溶液,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测定甲状腺激素,预期结果是甲组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低于乙组
22.(1)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信息交流(信息传递不给分) 巨噬细胞、B细胞
(3)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和B细胞结合,提供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 反馈(正反馈)调节
免疫抑制药物和预防感染之间寻求平衡,并尽量使运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避免接触病原体,通过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解析】(1)DC细胞将外来抗原分解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清除损伤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清除突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抗原呈递细胞除了树突状细胞之外,还有巨噬细胞、B细胞。
(3)淋巴因子的作用有促进B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辅助性T细胞除了分泌淋巴因子外,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和B细胞结合,提供激活B细胞的第二个信号。细胞因子激活免疫细胞活化,活化的免疫细胞又分泌淋巴因子的调节方式是一种反馈调节。
23.(1)乙烯 抑制
(2)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缺一不可)  细胞分裂素 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3)①去除(去掉或摘除)顶芽  ②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4)时间(时期)   剂量(浓度或多少)
【解析】(1)一个烂苹果糟蹋一筐好苹果,这是因为乙烯促进了其他苹果的成熟,苹果成熟度过高容易腐烂,乙烯的含量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果实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所以这三者在果实的发育中都有协同作用。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的分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是多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有去除(去掉或摘除)顶芽和施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要注意施用时间和剂量。
24.(1)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垂直 水分、矿质营养(无机盐)
(3)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样方法 五点取样法
(4)取样器取样法 70%的酒精溶液
(5)既造成污染,又伤及害虫的天敌
【解析】(1)不同植物的高矮结合,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率。
(2)板栗和茶树根系深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垂直结构,这有利于植物充分利用水分和无机盐等营养。
(3)研究植物的生态位,需要研究该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调查方形区域的植物种群密度,应该使用样方法中的五点取样法调查。
(4)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应该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取样,采集到的小动物可以放入到70%的酒精溶液保存。
(5)喷洒农药防治害虫,危害在于既造成污染,又伤及害虫的天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