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练习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1-18 22:5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手拨琴弦,便能听到悦耳的声音,作为声源的物体是( )
A.手指 B.琴弦   C.空气 D.弦柱
2.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具有能量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3.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 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4.“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
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5.如图所示,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音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
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
C.音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变化
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
6.如图所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7.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 )
甲 A. B. C. D.乙
8.如图所示,将两个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放置在A、B两处,录制到鲸鱼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处装置录制到的声音既有高音又有低音,而B处装置录制到的声音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距离较远的声音是( )
A. 响度较小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频率较低的
9.如图所示的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 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 m/s
C.声音是一种波,它具有能量
D. “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1.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A.A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B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C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D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12.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隔音走廊   C.防噪声耳罩  D.环境质量检测仪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7分)
13.如右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   产生,通过   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14. 日常生活中声音的“高”与“低”,其物理意义是不同的,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一名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指的是   ;“高”指的是   .成语“震耳欲聋”,从声音的特性分析,描述的是   的大小.
15.如右图所示,在一个正在发声的喇叭上放上一些泡沫小球,调节音量开关,逐渐调大音量,会听到声音的________变大,同时看到________,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17.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看病,听诊器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声音具有能量”或“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道理;来自患者体内的声音通过橡皮管传到医生的耳朵中,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利用听诊器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判断下列事例中各指的声音的哪个特征.
(1)歌手“阿宝”的声音真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刀郎”的歌声有“沧桑”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悄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尖声尖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地震等灾害中经常有人被埋在废墟中,受困者不应该大声呼喊,而应该采用敲击自来水管或混凝土墙的方法来求救,这是因为________能够传声,而且传声效果比气体________(选填“好”或“差”).
2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__(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________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 331 煤油 1 324
空气(15 ℃) 340 水(常温) 1 500
空气(25 ℃) 346 海水(25 ℃) 1 531
21.小华在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避免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和厨房门关闭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以上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________处控制噪声;第二种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第三种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
22.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如右图所示),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选填“高”或“大”)些.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9分)
23. (10分)为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对上面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面,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面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华在探究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右上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 猜想假设 B. 得出结论 C. 设计实验 D. 进行实验 E. 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4. (4分)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过4 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 500 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测量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6分)物理情景: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有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回答下面的问题:
(1)会堂和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这是为了(  )
A. 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反射 
C. 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
(2)高噪声车间的工人们带的防噪声耳罩内的填料要能吸收声音,应选用下列哪种材料(  )
A.碎钢块   B.硬纸片 C.泡沫塑料   D.木屑 
(3)电视台的录音棚里的吸音壁上有许多楔形物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8分)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① 钢 20 0.3
② 钢 0.5
③ 钢 40 0.5
④ 尼龙丝 30 0.5
⑤ 尼龙丝 40 0.5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但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4)随着实验的进行,小明又觉得音调的高低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和同学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9分)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12分)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根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编号 长度/cm 直径/cm 频率/Hz
1 - 1.50 2 131
2 31.00 2.00 1 284
3 48.50 2.50 656
(1)三根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_______号.
(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请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发现悬挂的金属管发出声音时在做有规律的摆动,认为金属管发出的声音是由于摆动所产生的.请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检验小明的想法,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和判断方法.
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 D 3. C 4. A 5. D 6. D 7. B 8. D 9. B 10. C 11. C 12. D
二、填空题
13. 振动 空气 声源
14. 音调响度响度
15. 响度 泡沫小球跳得更高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16. 音调空气声源处
17. 声音能传递信息 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18. 音调音色响度音调
19. 固体 好
20. 小 温度 
21. 声源 传播中 人耳
22. 避免声音的干扰 大
三、解答题
23. (1)声音是由于振动产生的 (2)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小 ① (4)EACDB
24. 3 000 真空不能传声
25. (1)A (2)C (3)减少声音的反射
26. (1)③ ⑤ (2)④ ⑤ (3)20 (4)改变同一根弦的松紧程度进行实验 (5)控制变量法
27. (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是靠小黑点振动发声的
28. (1)3 (2)不能 没有控制变量 (3)将金属管悬挂,轻推使其摆动 若能听到其发声,则说明发声是由摆动产生的,反之则不是由摆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