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参考答案
1.C
【详解】
A.防治龋齿的有效成分是氟离子,则在牙膏中添加Na2PO3F、NaF等均能防治龋齿,当提供的氟离子浓度相等时,它们防治龋齿的作用是相同的,故A正确;
B.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故B正确;
C.聚氯乙烯难降解,大量使用能够引起白色污染,且聚氯乙烯受热会放出有毒物质,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故C错误;
D.碳纳米管表面积大,吸附性强,可用作新型储氢材料,故D正确;
故选:C。
2.A
【详解】
A.图1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表示放热反应,A正确;
B.CaO溶于水时发生CaO+H2O=Ca(OH)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能量变化符合图1,B错误;
C.图2中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表示吸热反应,反应是否吸热与是否加热无关,C错误;
D.H2SO4和Ba(OH)2反应放出热量,能量变化应符合图1,D错误;
选A。
3.C
【详解】
A.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羧基,都可与氢氧化钠反应,A不选;
B.含有羧基,可与钠反应生成氢气,B不选;
C.分子中不含羟基,与乙酸不反应,C选;
D.含有羧基,可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D不选,
答案选C。
4.C
【分析】
向镍废料中加入硫酸、硝酸混合溶液酸溶时,镍、铁、铜与混酸反应转化为金属离子,向溶解所得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再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pH使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沉淀和含有镍离子、铜离子的滤液;向滤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使铜离子转化为硫化铜沉淀,过滤得到硫化铜滤渣和含有镍离子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使镍离子转化为碱式碳酸镍沉淀,过滤得到碱式碳酸镍;煅烧碱式碳酸镍,使碱式碳酸镍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镍。
【详解】
A.硝酸是挥发性酸,受热易分解,酸溶时,若控制温度超过80℃,硝酸受热会挥发,发生分解,利用率会下降,则控制温度不超过80℃,有利于提高硝酸的利用率,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氧化时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氢溶液与溶液中亚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铁离子和水,则氧化后的溶液中含有、氢离子、铁离子、镍离子、铜离子,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除铜时发生的反应为硫化氢气体与溶液中铜离子反应电池硫化铜沉淀和氢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H2S=CuS↓+2H+,故C错误;
D.沉镍时,若溶液pH增大,镍离子会生成氢氧化镍,会导致碱式碳酸镍中氢氧化镍的比例增大,氢氧化镍中镍元素含量大于碳酸镍,则碱式碳酸镍中镍元素含量会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5.B
【详解】
A.光照下,CH4与Cl2发生取代反应,首先产生CH3Cl、HCl,取代反应是逐步进行的,反应产生的CH3Cl会进一步发生取代反应产生CH2Cl2、CHCl3、CCl4,每一步取代反应都会产生HCl分子,故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HCl,A错误;
B.苯与浓硝酸、浓硫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硝基苯和H2O;苯与Cl2在Fe催化下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氯苯和HCl,B正确;
C.甲烷与乙烯混合物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乙烯反应产生1,2-二溴乙烷进入溶液中,而甲烷不能发生反应,能够除去乙烯,而不能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C错误;
D.苯分子中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6.C
【分析】
由流程可知,海水晒盐分离出粗盐和苦卤,向苦卤中通入氧化剂如Cl2置换出溴单质,发生Cl2+2Br-=2Cl-+Br2,溶液中含镁离子,与沉淀剂生石灰或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
【详解】
A. 向盐卤中通入的氧化剂可能是Cl2,目的是将溴离子氧化成溴单质,二氧化硫与溴离子不反应,故A错误;
B. 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工业生产中常选用生石灰或石灰乳作为沉淀剂,便宜易得,故B错误;
C. 粗盐溶于水,加沉淀剂除去杂质后过滤,蒸发结晶得到NaCl,故C正确;
D. 常用电解无水氯化镁的方法制备金属Mg,故D错误;
故选C。
7.A
【详解】
A.NO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方法收集,NO气体将广口瓶中的水排入量筒中,可根据量筒中水的体积读数确定NO的体积,A符合题意;
B.NH4Cl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H3、HCl,二者遇冷再化合形成NH4Cl,因此不能制取得到NH3,B不符合题意;
C.Na2CO3饱和溶液能够溶解乙醇,反应消耗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但若导气管伸入液面以下,会引起倒吸现象的发生,故应该在液面上,因此该装置不能制取得到乙酸乙酯,C不符合题意;
D.NH3极容易溶于水,直接通入水中会引发倒吸现象的发生,为使气体被充分吸收,同时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因此在导气管末端安装一个倒扣漏斗,漏斗边缘紧贴水面,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8.A
【详解】
A.海水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属于浓缩的海水,含有溴离子,通过氧化剂氧化可以得到溴单质,所以通常以海水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为原料制取溴,A项正确;
B.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
C.防腐剂过量食用对人体有害,应合理添加,C项错误;
D.绿色化学核心思想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而不是先污染后治理,D项错误;
答案选A。
9.B
【详解】
A.氨基酸含有氨基、羧基,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肽,A项正确;
B.单糖如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B项错误;
C.液态植物油(主要是油酸甘油酯)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硬脂酸甘油酯,由液态油变为固态脂肪,C项正确;
D.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盐类均能使蛋白质变性,D项正确;
答案选B。
10.C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石墨作正极,A项正确;
B.由分析可知,锌电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正确;
C.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即电子从锌电极经过导线流向石墨电极,C项错误;
D.由分析可知,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 +2OH =Zn(OH)2,D项正确;
答案选C。
11.A
【详解】
A.加强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会产生更多的CO2,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A选;
B.加强植树造林和荒漠绿化,能吸收大气中的CO2,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B不选;
C.加大风、光、水电的投资,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减少CO2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C不选;
D.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D不选;
故选:A。
12.B
【详解】
A.该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到一定时间后浓度不再变化,属于可逆反应,A错误;
B.由变化的物质的量与系数成正比,由0~4min内, n(A): n(B)=(0.8-0.4):(0.4-0.2)=2:1,化学方程式为:,B正确;
C.0~4min,,C错误;
D.4min后,A和B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说明未达到平衡,D错误;
故选:B。
13.D
【详解】
A.装置X为电解水装置,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A正确;
B.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光能转变为电能,B正确;
C.马达工作时,耗费电能用来转动,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C正确;
D.Y为氢氧燃料电池,O元素化合价降低,通入氧气做正极,D错误;
故选:D。
14.D
【详解】
A.从煤、石油可以得到不饱和的小分子化合物,再通过化学反应可以获得许多性能优异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如聚乙烯等,A正确;
B.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被认为是21世纪的高效清洁能源,B正确;
C.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是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三个过程中均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C正确;
D.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并不能实现结构调整,需要经催化重整,通过结构的重新调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D
16.C
17.C
18.C
19.光化学烟雾或酸雨 AD 4NO+4NH3+O24N2+6H2O 2NH4Cl+Ca(OH)2CaCl2+2NH3↑+H2O 打开止水夹,挤压饮用水塑料瓶产生少量气泡 4NH3+5O24NO+6H2O 放热
【详解】
(1)含氮元素的氧化物会形成光化学烟雾或酸雨等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故答案为:光化学烟雾或酸雨;
(2)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备二氧化氮的反应为固液不加热的反应,则制备装置选择A;二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应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则收集装置应选择D,故答案为:AD;
(3)由图可知,SCR脱硝技术发生的反应为在催化剂作用下,氨气与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O+4NH3+O24N2+6H2O,故答案为:4NO+4NH3+O24N2+6H2O;
(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为氯化铵固体与消石灰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H2O;若要引发喷泉,应让氨气与水接触,使水与氨气反应导致塑料瓶中的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具体操作为打开止水夹,挤压饮用水塑料瓶产生少量气泡,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H2O;打开止水夹,挤压饮用水塑料瓶产生少量气泡;
(5)氨气的催化氧化反应为催化剂作用下,氨气与氧气共热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入到图乙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加热催化剂至红热时反应开始发生,熄灭酒精灯后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4NH3+5O24NO+6H2O;放热。
20.在一支30mL的大试管A中注入4mL乙醇,缓慢加入1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时,再加入4mL乙酸并摇匀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减少乙醇、乙酸的挥发,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试管B中的液体出现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可以闻到香味),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上层液体变薄 B
【分析】
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制取乙酸乙酯,配制溶液时需注意加入顺序,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加热时需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收集时,需防止发生倒吸。
【详解】
(1)配制混合溶液时,应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以防液体喷出,主要操作步骤为:在一支30mL的大试管A中注入4mL乙醇,缓慢加入1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时,再加入4mL乙酸并摇匀;制取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与乙醇混合,并加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化学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答案为:在一支30mL的大试管A中注入4mL乙醇,缓慢加入1mL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时,再加入4mL乙酸并摇匀;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2)乙酸、乙醇都易挥发,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加热,其主要理由是减少乙醇、乙酸的挥发,减少副反应的发生。答案为:减少乙醇、乙酸的挥发,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3)步骤③中,由于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所以液体出现分层现象,所观察到的现象:试管B中的液体出现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可以闻到香味),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上层液体变薄;因为乙酸乙酯在酸性、碱性条件下都会发生水解,所以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无水Na2SO4,故选B。答案为:试管B中的液体出现分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可以闻到香味),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上层液体变薄;B。
21.Mg(OH)2 石灰乳或氧化钙 Mg(OH)2+2H+=Mg2++2H2O MgCl2(熔融)Cl2↑+Mg 坩埚 2H++2I﹣+H2O2=I2+2H2O 丙
【分析】
(1)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得到Mg(OH)2沉淀,生成的Mg(OH)2中加B盐酸转化为MgCl2溶液,MgCl2溶液在HCl气流中蒸发制成无水MgCl2,电解熔融无水MgCl2制取Mg;
(2)海带是固体,在坩埚中灼烧成灰,冷却、过滤后,在滤液中加酸化的双氧水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用四氯化碳萃取,蒸馏得碘单质。
【详解】
(1)①海水提镁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将海水中的Mg2+转化为Mg(OH)2沉淀,从经济效益、原料易得的角度,试剂A一般选用石灰乳或氧化钙;
②Mg(OH)2加盐酸转化为MgCl2溶液,离子方程式是Mg(OH)2+2H+=Mg2++2H2O;
③电解熔融无水MgCl2制取Mg,同时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是MgCl2(熔融)Cl2↑+Mg;
(2)①海带是固体,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坩埚;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H++2I﹣+H2O2=I2+2H2O;
③甲、乙、丙3步实验操作中,甲是加萃取剂后振荡,使碘与水溶液充分分离,操作正确;乙是静置分层,装置符合规范;丙是将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分离,下层液体应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图中操作不规范,故答案为:丙。B.“氧化”后,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H 、Fe3 、Cu2 、Ni2
化学学科试
C.“除铜”时,H2S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2 S2 90 =CuS 考试时间: 分钟 总分 100分
(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Fe56 Cu64) D.“沉镍”时,若溶液 pH增大,碱式碳酸镍中镍元素含量会增大
第 I卷(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照下,1 molCH4最多能与 4 molCl2发生取代反应,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CCl4
一、单选题(每空 3分,共 54分)
B.苯可通过取代反应制得硝基苯、氯苯
1.化学与生活、生产、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甲烷与乙烯混合物可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离
A.牙膏中添加的 Na3PO2F2、NaF所提供的氟离子浓度相等时,它们防治龋齿的作用相同
D.乙烯和苯分子中均含独立的碳碳双键,都能与 H2发生加成反应
B.“光化学烟雾”、“硝酸型酸雨”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
6.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用聚氯乙烯代替木材,生产快餐盒,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D.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大,可用作新型储氢材料
2.下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向盐卤中通入的氧化剂可能是 SO2 B.工业生产中常选用 NaOH作为沉淀剂
C.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D.常用电解氢氧化镁的方法制备金属Mg
A.图 1表示放热反应 B.CaO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符合图 2
7.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C.发生图 2能量变化的反应,一定要加热才可发生
D.H2SO4溶液和 Ba(OH)2溶液反应的能量变化符合图 2,且吸收热量为ΔE2
3.阿司匹林双名乙酰水杨酸( ),推断它不应具有的性质( )
A.与 NaOH溶液反应 B.与金属钠反应
C.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D.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4.以镍废料(主要成分为镍铁合金,含少量铜)为原料,生产 NiO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 A.用图 1所示的装置收集并测量 NO的体积 B.用图 2所示的装置制备少量 NH3
C.用图 3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D.用图 4所示的装置吸收多余的 NH3
8.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通常以海水提取粗食盐后的母液为原料制取溴
B.煤的气化和液化、石油的分馏都属于物理变化
“沉镍”得到的是碱式碳酸镍[ xNiCO3 yNi OH 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防腐剂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所以应大量使用防腐剂
D.绿色化学核心思想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消除环境污染
A.“酸溶”时,控制温度不超过 80℃,有利于提高HNO3的利用率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 1页 共 8页 ◎ 第 2页 共 8页
A.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聚合反应生成多肽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B.一定条件下蛋白质、油脂和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A.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可获得许多性能优异的合成高分子材料
C.液态植物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态的氢化植物油 B.天然气水合物又被称为“可燃冰”,它被认为是 21世纪的高效清洁能源
D.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盐类均能使蛋白质变性 C.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是实现煤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三者均属于化学变化
10.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锌和石墨为电极材料。该电池总反应为: D.通过石油裂化和裂解,可以实现结构调整,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等
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5.一定温度下,将 3 mol SO2和 l 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下
A.石墨作正极 B.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列反应:2SO2(g)+O2(g) 2SO3(g),ΔH=-197 kJ/mol,当达到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C.电池工作时,电子从锌电极经过电解液流向石墨电极 D.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 +2OH =Zn(OH)2
A.生成 SO3的物质的量等于 2 mol B.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 197 kJ
11.“碳中和”是指CO2排放总量与吸收处理总量相等。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 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 C.SO2、O2、SO3的分子数之比为 2:1:2 D.2v 正(O2)=v 逆(SO3)
是( )
16.有 abc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见表,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
A.加强化石燃料的开采使用 B.加强植树造林和荒漠绿化
动性顺序是( )
C.加大风、光、水电的投资 D.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
12.某温度时,在 2L容器中发生A g B g 的反应。A、B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
实验
说法正确的是( ) 装置
部分
a极质量减小,b b 极有气体产生, d极溶解,c极有 电流计指示,导线中
实验
极质量增加 c极无变化 气体产生 电流从 a极流向 d极
现象
2A B A.a>b>c>d B.b>c>d>a C.d>a>b>c D.a>b>d>cA.该反应为不可逆反应 B.反应式为:
C.0~4min, v A 0.1mol L 1 min 1 D.在 4min时刻,反应建立平衡 17.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3.我国空间站天宫号所采用的光伏系统,光电效率达到 30%。利用再生生保技术,能将空间站内的水蒸气
A.乙醇和钠反应,键①断裂
收集、处理成可饮用水,并转化为再生氧,实现水的循环使用。空间站以水为介质将不同形式的能量相互转
B.在铜催化下和 O2反应生成乙醛,键①③断裂
换,原理如图所示。装置 X为电解水装置,装置 Y为燃料电池电池。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C.浓硫酸作用下加热与冰醋酸的反应,键②断裂
D.点燃酒精灯,乙醇燃烧,所有键断裂
18.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催化剂
A. B.CH2=CH2+H2O CH3CH2OH
A.X工作时,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B.太阳能电池工作时,将光能转变为电能 C.CH3Cl+Cl2 CH2Cl2+HCl D.Fe+2HCl=FeCl2+H2↑
C.马达工作时,将电能转变为机械能 D.Y工作时,氢气通入该装置的正极
第 3页 共 8页 ◎ 第 4页 共 8页
第 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 46分)
19.(共 14分)(1)含氮元素的相关物质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有_______(写一种即可)。
(2)如图是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部分装置的夹持仪器已省略),实验室以 Cu与浓 HNO3反应制备并
收集 NO2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5)NH3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取硝酸的关键步骤,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将产生的氨气与过量的氧气通入到图
乙所示装置中,用酒精灯加热催化剂至红热时反应开始发生,熄灭酒精灯后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
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SCR脱硝技术已成为使用广泛和成熟的烟气净化技术,脱硝效率高达 90%以上。其催化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16分)资料在线:查阅资料可知如表所示数据。
物质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浓硫酸
沸点(℃) 78.5 117.9 77.5 338.0
(实验步骤)
(4)实验室制取 NH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收集满 NH3后组成如图甲装置,若要引发喷泉,应采取的
操作是_______
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 30 mL的大试管 A中按体积比 1∶4∶4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图 1所示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 5~10 min;
③待试管 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 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第 5页 共 8页 ◎ 第 6页 共 8页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4分);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加热,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
(3)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
___________(单选)。
A.P2O5 B.无水 Na2SO4 C.碱石灰 D.NaOH固体
21.(16分)海海洋资源的利用具有广阔前景。
(1)如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简单流程。
①为使海水中Mg2+转化为沉淀 B___(填化学式,下同),试剂 A可以选用___。
②写出加入试剂 C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
③由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制取Mg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
(2)海带灰中富含以 I-形式存在的碘元素。实验室提取 I2的途径如图所示:
干海带 灼 烧 水 酸化海带灰 滤液 CCl4多步操作过滤 过氧化氢溶液 I2
①灼烧海带至灰烬时所用的主要仪器名称是___。
②向酸化的滤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
③反应结束后,加入 CCl4作萃取剂,采用萃取—分液的方法从碘水中提取碘,主要操作步骤如图:
甲、乙、丙 3步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___(填“甲”、“乙”或“丙”)
第 7页 共 8页 ◎ 第 8页 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