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流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结合黄河流域水系图和相关水文资料,了解黄河的概况,说出其主要水文特征。
2.根据图文资料,说出黄河对沿岸地区的贡献。
3.根据图文资料,发现黄河上中下游相应的问题、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能够提出对应的治理措施。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树立人地协调观。
课标内容:
学习目标:
一、忆黄河——黄河的概况
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哪个海洋?
2.黄河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地形区、干湿区?
3.黄河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4.请从年径流量、汛期、冰期、含沙量四个方面分析
黄河的水文特征。
阅课本50页《黄河流域水系图》,并结合P7《中国省级行政区域图》、P23《中国地形分布图》、P36《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完成下述问题:
课前自学预习:
青海
四 川
山 西
河南
巴颜喀拉山脉
渤海
甘
肃
山东
宁夏
陕
西
内 蒙 古
1.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洋?
2.黄河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地形区、干湿区?
内 蒙 古 高 原
青藏高原
2.黄河的流长——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地形区、干湿区?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2.黄河的流长——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地形区、干湿区?
半湿润区
干旱区
半干旱区
湟水
洮河
汾河
渭河
黄河水系图
3.黄河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河口
桃花峪
泾河
河口
桃花峪
上游
中游
下游
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哪个海洋?
2.黄河途经的省级行政区域、地形区、干湿区?
3.黄河上、中、下游是如何划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4.请从年径流量、汛期、冰期、含沙量四个方面分析黄河的水文特征。
巴颜喀拉山、渤海
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河口
桃花峪
上游
中游
下游
年径流量660多亿立方米; 夏汛为主、部分河段有春汛;
有冰期,越往北冰期越长; 含沙量比长江大
湟水、洮河、泾河、渭河、汾河
二、赞黄河——黄河的贡献
(一)塑造平原
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
华北平原
上游
下游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9页的文字内容,找出黄河在不同河段对沿岸地区的贡献。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为什么黄河是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重要的灌溉水源?
400mm
(二)引黄灌溉
黄河两岸修建了许多引黄工程,提供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位于干旱和半干旱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河流灌溉。
(三)水能资源
中上游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影响水能的两个因素:
地势落差、径流量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四)旅游资源、精神家园
三、治黄河——黄河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2.不同河段的忧患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
3.针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阅课本51页和53页《黄河的忧患》相关的图文资料内容,组内讨论下述问题:
(讨论时间:3分钟)
小组探究: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我国植被覆盖率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示意图
分组讨论情况:
中游:李嘉俊组、赵浩宇组、
孔明轩组
下游:刘汉东组、朱子玄组
上游:常锐栩组、李非同组、
梁宇田组
(一)黄河上游
问题:
土地荒漠化,凌汛
治理措施:
(1)建立生态保护区,增加植被覆盖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3)炸开冰坝,排除冰块,
降低水位。
原因分析:
自然原因:
(1)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燥。
(2)土地贫瘠,地表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
(1)过垦过牧,破坏地表植被。
(2)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如浪费水资源、不合理的灌溉。
自身生态环境脆弱,易形成荒漠。
(2)珍惜、合理地利用黄河的
水资源。
(二)黄河中游
问题:
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
黄河干流泥沙沿途的变化
黄河的含沙量变化
河 口
桃花峪
自然原因:
(1)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极易遭流水侵蚀。
(2)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对黄土高原的冲刷力度大。
人为原因:
(1)长期的过垦过牧,使生态环境恶化。
(2)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植被。
治理措施:
(1)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控制水土流失。
(2)修建水利工程、调水调沙。
原因分析:
(三)黄河下游
问题:
“地上河”、易决口泛滥;水污染
水
面
河
床
面
地 面
自然原因:
下游河床趋于平缓,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沉积。
人为原因:
1.中游的水土流失,为下游河床的泥沙沉积提供物质来源。
治理措施:
(1)清沙除淤。
(2)修筑堤坝,加固黄河大堤。
(3)炸开冰坝,排除冰块,降低水位。
原因分析:
(4)切实加强水污染治理和环保监督。
2.生产和生活废污水的排放。
课堂小结
问题及治理措施
贡献
问题
基本概况
措施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塑造平原;引黄灌溉;水能资源;
旅游资源、精神家园
人地协调观
原因:
上游:土地荒漠化,凌汛
中游:水土流失
下游:“地上河”、水污染、
凌汛
自然因素、人为因素
1.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段①水资源丰富 B.河段②支流稀少
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 D.图中水利枢纽是三峡
课堂小结
2.在黄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过程中,
合理的是 ( )
A.河套平原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塞上江南”
B.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
C.下游“地上河”易发生洪水灾害,应开挖新河
D.黄河水运价值巨大,已成为北方地区东西运输的大动脉
C
B
3.下列关于黄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最终注入东海
B.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分别是兰州和河口
C.年均输沙量最大值出现在中游河段
D.下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
4.黄河出现变清态势的主要人为因素是( )
A.冬春季降水较少,汇入黄河的泥沙减少
B.上游地区加固堤坝,“地上河”现象消失
C.农牧业迅速发展,用水量增加
D.下在干流和支流修建水库,蓄水拦沙
2000年以来,世界上输沙量最多、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泥沙量锐减,悄然出现变清态势,读图完成3、4两小题。
C
D
作业布置
1.在作业本上画出黄河水系图,图内包含以下信息:
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分界点、重要支流名称、并沿干流标出流经的省份与地形单元。
2.完成本课《名校课堂》基础过关部分的习题、及能力提升的7、10、11、12、13、14、15题,对本课内容掌握程度较好的同学可自主完成剩余习题。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