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推荐】2021-2022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1-19 21:5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六章 北方地区
在地形图、地形景观图中认识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理解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知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危害。
在图中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与范围。
了解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理解黄土风情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01
02
Contents
01
地理位置
02
历史文化
黄土高原
03
黄土高原形成
04
黄土高原地表特点
05
水土流失影响
06
治理措施
知识分享
Natural environment
都说这个地方是古代文明的诞生地,那请同学们分享一下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
黄土高原
厚厚的黄土、千沟万壑的大地,它孕育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它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所在地——黄土高原
分享
纬度位置
地处中纬度
位置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地理位置
Natural environment
1
2






乌鞘岭
长 城
历史文化
Natural environment
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悠久的历史:
历史文化
Natural environment
黄帝陵古称“桥陵”,是历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自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桥山一直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保存着汉代至今的各类文物 。陵前的“黄帝手植柏”距今五千余年,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
1961年3月,黄帝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2006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黄帝陵祭典)活动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8月,黄帝陵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黄帝陵
历史文化
Natural environment
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黄土高原的一种民歌形式。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它便是陕北民歌。在陕北它叫“信天游”,又称“顺天游”“小曲子”, 在山西被称为“山曲”,在内蒙古则被叫作“爬山调”。
反映生活
陕北民歌是历代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厚的黄土风情
历史文化
Natural environment
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式。
窑洞
窑洞在建筑学上属于生土建筑,其特点就是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共生,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
窑洞
风成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可以差视频)
黄土高原的由来
Natural environment
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
气候特征
Natural environment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中国气候示意图
气候特征
Natural environment
半干旱、半湿润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大部分位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
中国降水分布图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
、峁、川等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的地表
Natural environment
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形成沟壑

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水土流失严重
cultural environment
土质疏松
多孔易溶于水
地表裸露
缺乏植被
夏季降水集中
且多暴雨
人多地少
开发历史悠久
修路
采矿
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水。
黄土高原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发达、人口集中

水土流失后果
Natural environment
1.地表土壤肥力下降。2.破坏农田和村庄。3.自然灾害加剧。4.生态恶化。5.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
带来后果:
可持续性发展
Natural environment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建设。
如何帮助他们改善黄土高原现在的状况?
思考
治理措施
Natural environment
1.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2.工程措施
建设梯田
修建挡土坝
治理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
建设梯田
修建挡土坝
治理措施
Natural environment
1.退耕还林、还草
2.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合理安排生产
退耕还林
Natural environment
讨论
1.陡坡地全部退耕,保留的缓坡地应修建梯田耕作。
2.退耕结合植树种草,发展林、牧等多种经营,解决好农民的生活出路。
3.退耕的同时要控制人口增长,减轻人口增长过快的土地压力。
4.退耕是一项综合举措,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