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 区域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 区域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7-30 10:59:18

文档简介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 区域地理
一、综合题
1.(2020·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
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
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外力作用;非洲
【解析】【分析】(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3)根据表1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4)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地形为低平原(地形);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的分布可知,河口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气候、植被);该区域河网密布,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根据奥尼查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水文)。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流水作用与地貌
2.(2020·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
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3)
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3)优势:河谷平原面积较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原因: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3)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结合图1可知,广西河流众多,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了深厚的土壤,土壤肥沃。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图1中大量水库修建,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充足、稳定;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3.(2020·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
(1)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伊两国签订了渔业协议,共同开发伊朗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实现了互惠共赢。
(2)中伊开展渔业合作,说明两国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
【答案】(1)加强对外运输联系;完善本国交通网络,提高运力(促进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2)伊朗渔业资源丰富:中国市场广阔;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3)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丰水期水位升高;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带走盐分。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无河流流出;湖水蒸发强烈,使盐分积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从对外联系、提高运力和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据材料可知,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可以加强对外运输联系;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可以完善本国的交通网络,促进被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2)在中伊开展渔业合作中,伊朗具有的优势条件是,伊朗渔业资源丰富,可以提供丰富的原料。中国具有的优势是,中国人口众多,可以提供广阔的市场;而且中国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等。(3)读图可以看出,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淡水汇入量大,丰水期水位升高;而且,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可以将盐分带走,因此,甲湖为淡水湖。读图可以看出,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没有河流流出,导致盐分无法排出;而且该区气候干旱,湖水蒸发强烈,盐分积累,盐度升高,因此,成为盐湖。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4.(2020·新高考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
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
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中游是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据此分析,冬春季节大风将沙丘(风沙区)的沙尘吹到河道堆积,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汛期河流水量大,将河道泥沙搬运走,因此形成高含沙水流。
(2)根据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可知,3月份雨带没到达此地,3月份河流流量增加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积雪融化缓慢,河流水流增加较慢,流速较缓,输沙能力弱,因此输沙率小;而7、9月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为主,此次降水强度比融雪大,流速较快,侵蚀力强,输沙能力强,输沙率高于3月。
(3)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干流严重淤堵,题目要求是提出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的入黄泥沙采取措施。从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
风沙区位于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此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
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地势地平,河道蜿蜒,汛期会泛滥成灾;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下游分布有农田,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引洪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汛期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5.(2020·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1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
(1)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位于   (填甲或乙)位置,分析形成这种径流补给的原因。   
(2)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    (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    (填高或低),试从减灾角度提出农业抗旱措施。
【答案】(1)乙;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
(2)乙;高 使用节水技术;实行跨区域调水;利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种植耐旱作物等。
【知识点】干旱灾害;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是4-6月份,4-6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常位于华南。4-6月份副热带高压脊位于乙位置,鄱阳湖流域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此时长江干流没有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因此是鄱阳湖补给长江。(2)华北春旱出现在春季,华北春季是3-5月份,据图2分析,此时是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此时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时间一般是7、8月份,从图2分析,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高。农业抗旱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可以使用节水技术,如喷灌、滴灌,采取技术措施减少蒸发;实行跨区域调水,增加水源供给量;利用利用的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因地制宜种植耐旱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点评】我国的雨带推移规律:大约四、五月夏季风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口诀:4、5月份南岭南,6月静止江淮间。7、8月份华东北,长江中下是伏旱。9月又回江南岸,10月退出南海边。)
每年夏初,长江中游地区的地区的冬夏季风势均力敌,这条雨在此徘徊,阴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正值梅子黄熟的时节,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梅雨季节。
等到7、8月份,梅雨季节刚过,随着冬季风的北退,雨带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晴朗干旱的这种天气,这种在伏天发生的干旱又被称为伏旱。
1 / 1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2 区域地理
一、综合题
1.(2020·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尼日尔河源于富塔贾隆高原,注入几内亚湾,全长约4200km,流域面积210万km2,在塞古-迪雷间的盆地形成大型内陆三角洲,在几内亚湾发育了巨型河口三角洲。
材料二
下图为“尼日尔河流域及降水分布示意图”,下表为“尼日尔河部分水文站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统计表”。
水文站 马西纳 迪雷 尼亚美 洛科贾 奥尼查
年径流量(km3) 41 30 27 73 182
年输沙量(万吨) 177 100 350 1290 5800
(1)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尼日尔河“水塔”,请分析原因。
(2)
说明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前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概述尼日尔河迪雷-洛科贾河段水文特征的变化。
(4)
简析河口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2020·浙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江梧州站多年平均径流量居全国第二位;多年平均输沙量5570万吨/年,居全国第三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2017年梧州站输沙量减少至2500万吨/年。图一为广西境内西江流域主要水库和甘蔗主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二为梧州站径流量、输沙量及南宁市降水量年内占比统计图。
材料二 目前,广西是我国最大的甘蔗生产省区。下表为2000年至2017年广西森林覆盖率和农业生产相关统计数据表。
(1)说出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其输沙量大的自然条件。
(2)
简述西江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3)
简析广西主产区甘蔗种植的土地资源优势。从生产角度,说出2000年来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3.(2020·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近年来,中伊两国合作领域日益广泛。
交通运输业在伊朗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国计划在现有铁路网络基础上进行大规模建设和改造。
(1)说明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中伊两国签订了渔业协议,共同开发伊朗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实现了互惠共赢。
(2)中伊开展渔业合作,说明两国各自有哪些优势条件。
甲湖和乙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两湖都是内流湖,且湖面海拔相近,但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
(3)分析甲湖为淡水湖,乙湖为盐湖的原因。
4.(2020·新高考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356km2(下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
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
(2)
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
(3)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5.(2020·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长江与鄱阳湖之间存在径流相互补给的季节变化。下图1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季节变化示意图,图2为长江与鄱阳湖相互补给频率的年内分布图(频率越高一般表示径流量补给越大)。
(1)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副热带高压脊位于   (填甲或乙)位置,分析形成这种径流补给的原因。   
(2)华北春旱严重的年份,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    (填甲或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    (填高或低),试从减灾角度提出农业抗旱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年降水量大;地势高;流域面积较大
(2)径流量减少;径流季节变化减小;输沙量减少;河湖多,调节能力强;蒸发强;下渗多;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泥沙沉积
(3)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
(4)地形为低平原,河网密布;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径流量大,含沙量大;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外力作用;非洲
【解析】【分析】(1)“水塔”一是水量大,为尼日尔河提供的补给水源多,二是地势高。读图可知,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年降水量大,且该区域尼日尔河的支流众多,流域面积广阔,为尼日尔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补给;其次,富塔贾隆高原所在地区地势高,是尼日尔河的发源地,所以被称为尼日尔河的“水塔”。(2)读表可知,根据马西纳和迪雷水文站年径流量以及年输沙量数据的变化可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减少,主要原因在于内陆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流速减小,有利于泥沙的沉积;同时,河湖较多,内陆三角洲面积较大,年降水量相对减少,蒸发量增加,且由于流速减慢,下渗增多,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减少。另外,由于河湖多,内陆三角洲对河流的调节能力强,所以尼日尔河流经内陆三角洲后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3)根据表1信息可知,自迪雷~洛科贾,河流径流量先减后增,含沙量增大。(4)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可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河口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地形为低平原(地形);根据图中等降水量的分布可知,河口三角洲地区降水丰沛,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气候、植被);该区域河网密布,径流量大,含沙量大(根据奥尼查的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水文)。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流水作用与地貌
2.【答案】(1)特征:年内分布不均,集中在6-8月。条件:降水量丰富,径流量大;年内降水集中;流域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土壤侵蚀强
(2)水库大量拦蓄河流泥沙;植被覆盖率显著提高
(3)优势:河谷平原面积较广,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原因:种植面积扩大;单产提高;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西江输沙量的年内分布据图2分析可知,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是6-8月份,其他月份较少,年内分布不均。影响输沙量分布的因素主要是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地形等因素。图中该地降水量较大,集中于5-8月份,年内降水集中,径流量大;西江流经地区多低山丘陵,河流流速快,侵蚀力强,因此导致输沙量大。(2)据图1分析可知,西江干支流修建了大量水库,水库拦水拦沙,减少了输沙量;据表分析,2000年至2017年,该地区森林覆盖率由37.9%大幅度提高到62.3%,森林保持水土,减少了输沙量。(3)从土地资源角度分析,结合图1可知,广西河流众多,河谷平原面积较大,地形平坦,河流沉积了深厚的土壤,土壤肥沃。2000年广西甘蔗总产量快速增长,从表中数据看,种植面积从50.9万公顷增加到93.5万公顷,种植面积扩大;甘蔗单产由57.8吨/公顷提高到81.4吨/公顷。图1中大量水库修建,水利设施得到完善,水源供应充足、稳定;农业科技等投入增加,农业技术进步较快。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技术因素包括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和农业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交通和农产品消费状况。市场因素决定农业发展方向和规模。农作物生长期长短、昼夜温差大小、区域环境等因素对农作物的品质优劣影响较大。
3.【答案】(1)加强对外运输联系;完善本国交通网络,提高运力(促进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
(2)伊朗渔业资源丰富:中国市场广阔;资金充足(技术先进)
(3)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丰水期水位升高;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带走盐分。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无河流流出;湖水蒸发强烈,使盐分积累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互相影响;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对促进该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从对外联系、提高运力和带动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据材料可知,伊朗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可以加强对外运输联系;伊朗铁路路网的建设和改造可以完善本国的交通网络,促进被本国客货运输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等。(2)在中伊开展渔业合作中,伊朗具有的优势条件是,伊朗渔业资源丰富,可以提供丰富的原料。中国具有的优势是,中国人口众多,可以提供广阔的市场;而且中国可以提供充足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等。(3)读图可以看出,甲湖有多条河流汇入,淡水汇入量大,丰水期水位升高;而且,甲湖湖水顺河道流向乙湖,可以将盐分带走,因此,甲湖为淡水湖。读图可以看出,乙湖只有河流汇入,但没有河流流出,导致盐分无法排出;而且该区气候干旱,湖水蒸发强烈,盐分积累,盐度升高,因此,成为盐湖。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4.【答案】(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降雨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知识点】水土流失及其综合治理;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解析】【分析】(1)“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中游是风沙区,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据此分析,冬春季节大风将沙丘(风沙区)的沙尘吹到河道堆积,提供了丰富的沙源;当地夏秋季节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侵蚀搬运能力强,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汛期河流水量大,将河道泥沙搬运走,因此形成高含沙水流。
(2)根据中国雨带移动规律可知,3月份雨带没到达此地,3月份河流流量增加主要是积雪融水补给河流,积雪融化缓慢,河流水流增加较慢,流速较缓,输沙能力弱,因此输沙率小;而7、9月河流补给主要以雨水为主,此次降水强度比融雪大,流速较快,侵蚀力强,输沙能力强,输沙率高于3月。
(3)入黄口形成沙坝,造成干流严重淤堵,题目要求是提出减少水土流失导致的入黄泥沙采取措施。从黄土丘陵沟壑区分析,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应该修建淤地坝、谷坊等沟道坝系建设,采取固沟措施;对缓坡可以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改变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河;针对植被稀疏,可以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坡育林育草,修建护坡林、沟头防护林等,蓄水拦沙。
风沙区位于中游,“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针对此可以设置草方格沙障,采取工程措施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汛期引洪水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治理风沙。
冲积平原区位于西柳沟下游,地势地平,河道蜿蜒,汛期会泛滥成灾;因此要疏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减轻洪涝灾害;下游分布有农田,当地水资源较缺乏,引洪可以增加灌溉水源,汛期可以引洪淤地,为农田提供肥沃土壤,减少泥沙入黄。
【点评】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1.从三个方面把握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2)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3)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流量稳定。
2.河流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关键词),流量:取决于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降水与蒸发的关系。流速:主要与流域内的地形条件有关。汛期: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季节变化。凌汛:与河流的纬度位置和流向有关。结冰期:主要与流域内气温的高低有关。含沙量:主要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河流补给条件、汛期或枯水期、流域内的人类活动有关。
5.【答案】(1)乙;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
(2)乙;高 使用节水技术;实行跨区域调水;利用水利设施进行灌溉;种植耐旱作物等。
【知识点】干旱灾害;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是4-6月份,4-6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常位于华南。4-6月份副热带高压脊位于乙位置,鄱阳湖流域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以雨水补给为主,此时长江干流没有进入雨季,鄱阳湖流域降水量较大,时间较长,因此是鄱阳湖补给长江。(2)华北春旱出现在春季,华北春季是3-5月份,据图2分析,此时是鄱阳湖补给长江频率较高的时期,此时往往副热带高压脊停留在乙位置的时间较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时,时间一般是7、8月份,从图2分析,长江补给鄱阳湖频率较高。农业抗旱措施可以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可以使用节水技术,如喷灌、滴灌,采取技术措施减少蒸发;实行跨区域调水,增加水源供给量;利用利用的水利设施进行灌溉;因地制宜种植耐旱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等。
【点评】我国的雨带推移规律:大约四、五月夏季风在我国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天气),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口诀:4、5月份南岭南,6月静止江淮间。7、8月份华东北,长江中下是伏旱。9月又回江南岸,10月退出南海边。)
每年夏初,长江中游地区的地区的冬夏季风势均力敌,这条雨在此徘徊,阴雨连绵长达一个月之久,此时正值梅子黄熟的时节,所以人们又称之为梅雨季节。
等到7、8月份,梅雨季节刚过,随着冬季风的北退,雨带移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晴朗干旱的这种天气,这种在伏天发生的干旱又被称为伏旱。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