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准备部分 4
课题 第二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 认识地球
主备人 付东华 参与教师 赵金燕 上课时间
课时分配 5课时第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地描述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一.导入新课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脚下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这节课让我们开启认识地球之旅吧!
二、展示新目标
重点:掌握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记住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难点:科学精神的培养;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挑战新知识
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1.同学们你们可思考过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它有多大?这个问题也困扰着古人,大家看课本内容,了解古人对地球的形状进行了哪些猜测?“盖天说”与“混天说”2.是谁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他经历了多长时间?带着这个问题大家看课本阅读材料。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壮举。3.近代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第一次进入太空,完整地看到了地球的形状。(课件展示地球图片)令他惊叹的是,地球看起来是个完美的球体,而且上面都是水。
总结:同学们,地球形状的认识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完成的,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辛,但这也是人类对宇宙和生命的不断思考和实践一步步完成的。所以面对问题一定要积极思考和探索。地球形状1.看课本内容,描述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分别是多少?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看课件图片加深印象,给一分钟背诵记住。3.举例说明地球形状的地理现象。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大家交流一下,请学生叙述。课堂小结: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经历长期探索,多方考证的,同学们在平时要敢于假设、勇于探索,用实践认识真理。要勤思考,常体验,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地理现象,养成思考、观察的习惯。随堂练习:地理填充图册地球形状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课后签审 签章 年 月 日
- 2 -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