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课题 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1.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 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二、课时目标 1.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感悟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知道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现 状。 3.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 4.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了解,感悟区域联系与区域发展的关 系。 5.掌握本节教材所渗透的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能够在新情境中迁移运 用。
三、重点难点 重点: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 难点: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读课本 P51 页“珠江三角洲地形分布” 图、 P52 页“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和 P51 页“珠 江三角洲”材料,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说出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 (2) 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位置的重要 性? (3) 珠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交通运输方式? 根据图中信 息,请用一句话归纳出该区域的交通运输特点。 (4) 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运输分布与哪些自然条 件有关?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并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 强化学生对分析和评价区域地理位置方法的掌握。 环节二:合作交流 教师活动: 小组合作交流: 珠江三角洲区域实行对外开放 的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 小组内交流,教师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环境的特殊性, 为 学习“外向型经济的壮大”打下基础。 环节三:自主学习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读课本 P52 页“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 分布”图,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自我修改区
(1) 在图中圈出深圳、珠海两个经济特区,根据学生课 前搜集的资料, 由学生介绍深圳与珠海经济特区设立的历 史。 (2) 结合课本 P53 页、 54 页文字完成课本 P55 页“活动” 1。 (3)结合课本 P53 页第一段,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 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并交流答案。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区域对外开放的历史和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现状,并理解外向型经济的含义。 环节四:小组合作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1)课本 P55 页“活动”2、3; (2)读课本 P54 页最后两段文字,完成: 第 1 组: 从出口产品和出口额两个方面, 说一说改革开放 以来东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 2—4 组:联系香港、澳门的相关知识,分别扮演珠江 三角洲区域、香港、澳门三地的居民, 说一说港珠澳大桥 建成通车后,对各自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第 5 组: 根据所学知识, 说一说珠江三角洲区域今后发展 的方向。 学生活动: 学生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悟珠江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 特点和区域联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环节五:归纳总结 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