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的地域差异
课题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教学设计)
一.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比较他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用实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教材 P6 图 5 -10“北方地区”, 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主 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说出其面积、人口等概况。 2.在教材 P6 图 5 -10“北方地区”上找出并记住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平原、高 原、河流及濒临的海洋。 3.阅读教材 P9 图 5 -14“南方地区”, 在地图上指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和主 要省级行政区域单位,通过资料了解其面积、人口和民族等概况。 4.知道北方地区主要农业区, 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作物的分 布。 5.了解南方地区主要农产品及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教材 P6 图 5 -10“北方地区”及教材文字材料说出北方地区地形、气候、 土壤及植被等自然环境的特点。 2.运用教材 P9 图 5 -14“南方地区”, 找出南方地区的地形区、河流, 并分析其 气候特征对农作物的影响。 3.通过自然环境各要素,分析南方地区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北方地区“暖房子”改造工程和南方地区“西电东送”工程, 体会人类 活动必须与自然环境特点相适应, 工程建设必须尽可能减少生态环境破坏, 做到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 重点难点 重点: 1.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农业生产。 难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以及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和不 同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四. 教具准备 音视频: 1.秦岭—淮河——南北分界线 2.秦岭—淮河南北地域文化景观差异 3.四大地理区域 图片: 4.秦岭、淮河位置示意图 5.秦岭南北地理差异 6.淮河水系图 7.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图 8.中国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示意图
五.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计划用时 2 分钟) 教师活动: 欣赏(多媒体展示)北方风光图片和视频资料,情境导入。 自我修改区
设计意图:
通过景观欣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结合 视频引发思考, 可以让学生的思绪快速进入本课的学习情 境。
环节二:(范围、位置和自然环境+计划用时 10 分钟)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教材图 5-10 “北方地区”逐一播放显 示本区的地形区、河流、山脉、海域等。 学生活动一: 读图及教材文字完成下列活动: 1.读图说出北方地区的位置。(秦岭—淮河以北) 2.读图找出北方地区的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13
3.说说本区的面积和人口占全国的比例及民族组成。 教师总结: 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 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 面积 约占全国的 20%人口约占全国的 40%,包括东北三省、黄 河中下游各省区全部和大部分,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 苏,安徽的北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后, 教师没有急于讲授, 而是通过多媒体提 供给学生活动平台, 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 设计理念。 环节三:(农业生产特征及主要农产品+计划用时 15 分钟)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分 布图”及教材图 5— 10 “北方地区”。 学生活动二: 小组合作探究: 1.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大致在多少毫米之间? 2.这种情况下,其耕地类型是什么? 3.北方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 4.这样的温度带中各自的作物种类一样吗, 作物熟制 如何? 总结归纳: 长城以北一年一熟,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高粱, 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长城以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主要种植冬小麦, 玉 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 教师活动: 同时展示出相关作物的图片。 设计意图: 教师提供与本节教材知识有关的“中国年降水量分布 图”,“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结合教材图 5— 10“北方地 区”设计四道学生活动探究问题。从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 自然条件, 到农作物的熟制, 主要农产品及农业地域差异 等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探究。 教师过渡: 由前面的读图我们知道本区有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东北部还有很多著名的山脉, 你知道这些地区都有哪些丰 富的自然资源吗? 学生归纳总结: 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有东北三宝(人参,貂皮, 鹿茸) 本区位于温带, 因此本区的温带水果非常有名, 有苹 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
14
教师活动: 同时出示各特产的图片。 教师总结: 北方地区降水量在 400 毫米至 800 毫米之间, 农业以 旱作为主, 长城以北农作物一年一熟, 长城以南两年三熟 或一年两熟,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 高粱, 大豆, 马 铃薯,甜菜,棉花,谷子等。 设计意图: 以教师总结形式对上述探究进行总结概括, 深化学生 认识。 环节四:(矿产资源与工业生产+计划用时 15 分钟) 教师活动: 多媒体展示“矿产资源分布图”, 并提问本区有哪些 主要矿产基地/ 学生活动三: 读图回答。 本区主要矿产基地包括大庆油田, 胜利油田, 鞍山铁 矿,华北油田,中原油田,大同煤矿等。 学生活动四: 由学生结合教材介绍山西省的煤矿,说明山西省是我 国生产煤炭最多的省区。 介绍我国最大的大庆油田。 教师过渡: 由于本区自然资源丰富, 因此在这些基础上建立了相 应的工业中心。 学生活动五: 读图,看看本区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基地和中心。 教师归纳: 工业基地: 东北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 太原,西安,兰州等。 学生活动六: 有一国外大集团准备到中国北方投资, 派出考察团来 北方地区, 请准备好资料和图片, 向外方代表介绍北方地 区的优势条件和特点。 教师总结: 北方地区煤, 铁, 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建立了东北 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设计意图: 这部分活动教师要注重对北方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 能源与工业基地形成关系的分析。 环节五:(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计划用时 3 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
15
六. 板书设计
七.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