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稳步增长的农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了解我国农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再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了解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发展生态农业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农业的生产部门图,认识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
阅读中国粮食、棉花、油料产量的增长图,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运用资料、图片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阅读图4.3、图4.4,归纳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运用图片和资料以及参观本地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搜集有关农业发展的图文资料,全面认识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树立发展生态农业的观念,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教学过程】
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知道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2.通过实例感受农业与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3.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
【活动】
课前小调查:你早餐吃什么了?
【总结】
农业指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
【自主学习】
了解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
【合作学习】
从图4.2中说出我国农业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读图提示】
(1)读出图名。
(2)读图例,计算三种农作物1978—2000年和2000—2010年这两个时期内总产量的增长量以及人均产量的增长量。
(3)从数据的变化说明农业发展的成就。
【概括总结】
我国农作物的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
【板书】
【达标检测】
一、填空题
1.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__________。
2.农业的主要生产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人工饲养、繁殖,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属于种植业产品的是( )
A.鸡蛋 B.牛肉 C.木材 D.小麦
2.小明的爸爸在家具厂工作,每天都要使用大量的木材,木材所属的农业生产部门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畜牧业 D.渔业
【拓展探究】
粮食问题在中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专家做过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如果把13亿6000多万张嘴合在一起有多大呢?超过两个足球场那么大。每天要吃40万吨以上的食物。”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不仅粮食能够自给,在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十一连增”,这个成就是世界罕见的。
值得一提的还不止粮食,“菜篮子”产品也丰产丰收、供应充足、价格稳定。2014年我国肉类、禽蛋、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形象地说,世界上三条鱼就有两条是中国养的,两个苹果就有一个是中国产的。(资料来源:农业部)
想想看,我国农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靠的是什么?
水利建设和农业技术装备大大加强,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农产品产量的稳定增长。
二、农业的地区差异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特点。
2.运用资料及地图,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生产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自主学习】
1.读教材第76页第二自然段,说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2.读教材第76页“信息传递”,了解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3.读教材第77页第一自然段,找出我国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区以及分布原因,并对比说出我国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合作学习一】
从图4.3中读出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特点。
【读图提示】
(1)读出图名。
(2)根据图例,在图上指出我国的四大牧区。
(3)说出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的地区。
(4)找出我国林业集中分布的地区。
(5)说出我国渔业主要分布的地区。
(6)在图上大致描出我国牧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并参照“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和“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图等地图,找出与此线相似的分界线。
【合作学习二】
结合“中国的地形分布”图和“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图,分析我国东部与西部的农业生产部门产生差异的原因。
【规律总结】
西部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但其自然条件适宜牧草的生长,对发展畜牧业有利。
东部地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地区,且平原多分布于此,水、热、土配合良好,人口稠密,适宜发展种植业。
【合作学习三】
从图4.4中读出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读图提示】
(1)读出图名。
(2)读图例,在图上标注出秦岭和淮河。
(3)结合图例并以秦岭—淮河为界,归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农作物种类。
(4)参考“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图,从气温、降水量两方面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存在差异的原因。
【重点知识讲解】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农业生产存在差异的原因:
(1)我国东部地区气温南高北低,并且处于季风区,降水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
(2)南方地区降水充沛,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农作物需要的水热条件好。
(3)北方地区的水热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一年四季长时间的生长。
【规律总结】
【板书】
【达标检测】
选择题
1.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光照条件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传统饮食习惯与我国各地区物产相符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的人们爱吃火锅 B.西北地区畜牧业发达,人们的餐桌上常有牛羊肉
C.华北平原地区的人们喜食海鲜 D.酸菜是广东人过冬的主要食材
3.右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山东鲁花集团生产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南部沿海地区
(2)关于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B.南方甜菜,北方甘蔗
C.油菜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上 D.油菜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上
4.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 )
A.青海牧区 B.内蒙古牧区 C.新疆牧区 D.东北平原
5.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共同的特征是( )
A.都处在高寒地区 B.都处在干旱地区 C.降水都比较少 D.都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拓展探究一】
羊肉串最好去新疆吃,那里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酸白菜要去东北吃,因为东北地区冬季寒冷漫长,酸菜是传统菜肴;东南沿海地区海洋水产丰富,能吃到新鲜的大虾;西南地区湿热,香料品种丰富,火锅是最著名的;饺子是北方的传统名吃。
【拓展探究二】
高原之舟——牦牛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有“高原之舟”之称。
家住在浙江省的王老板,打算引进一大批牦牛在自己的家乡饲养。他说:“牦牛全身都是宝,而且喝牦牛奶、吃牦牛肉对身体特别好,饲养牦牛一定是一个赚钱的买卖!”你认为他的这种做法可行么?
不可行。
牦牛适应高寒生态条件,如果引进到浙江省,海拔低,气候湿热,不适合牦牛的生长。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片和资料,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自主学习一】
1.读教材第79页第一自然段,说出农业发展应遵循的规律。
2.读教材第80页“信息传递”,举例说出自然条件对水果分布的影响。
【合作学习】
从图4.5中认识黄土高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现状。
【读图提示】
(1)读出图名。
(2)结合图下文字注解,说出各区域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的状况。
(3)根据各区域的自然条件,说出其适合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
【概括总结】
(1)低山丘陵区,可以发展林业、畜牧业或者修筑梯田。
(2)河谷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
(3)山地适合发展林业,利于保持水土。
(4)沟壑区发展多种经济。
(5)城市郊区发展蔬菜生产。
【活动】
图中A为城市中心区、B为城市郊区、C为远离城市的地区。面对如下两种选择:
(1)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2)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等生产。B、C应选哪一项?为什么?
【概括总结】
B地选择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等生产。
理由:这些产品易腐败、变质,需要及时供应。B地距离城市近,交通便利,市区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C地选择种植水稻、小麦和玉米。
理由:C地距离城市远,地价便宜,地势低平,土壤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
【概括总结】
【自主学习二】
1.读教材第80页第一自然段,说出蔬菜、花卉的分布特点以及我国在蔬菜、花卉种植方面取得的成就。
2.读教材第80页的“信息传递”,了解我国水果种植的分布规律。
【板书】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1.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塔里木盆地——发展林业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C.青藏高原——大力发展种植业 D.长江中下游平原——围湖造田
2.最适宜种植水稻,同时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地区是( )
A.横断山脉 B.东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
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山区退耕还林,保持水土 B. 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
C. 河流、湖泊周围发展渔业 D. 平原地区发展林业
4.发展农业生产,还应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很多城市郊区的农民,积极发展蔬菜、肉、蛋、奶等的生产,是为了( )
A. 扩大出口贸易 B. 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C. 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 D. 使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5.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是( )
A. 山区地形崎岖,适宜发展林业
B. 内蒙古草原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粮食生产
C. 沿海滩涂可发展水产养殖业
D.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宜发展种植业
二、读图分析题
各位专家,请帮俺们村看看这些地方应该种点啥?最好能跟俺说说理由,俺好让大伙一起奔小康。
【拓展探究】
南橘北枳是一句古老的成语,出自《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原文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你能结合已有的知识,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柑橘是亚热带水果,秦岭—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在气温高、降水丰富的环境下形成的土壤条件,适合柑橘的生长,柑橘的味道酸甜可口;而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土壤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这一地区生长的柑橘皮质、形状、味道都发生了变化。
四、我国农业的发展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布,了解各区的主要农作物。
2.了解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发展生态农业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举例说出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一】
1 .读教材第81页第一自然段,说出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的名称及分布,了解各区的主要农作物。
2.读教材第82页第一自然段,了解我国农产品供给安全的战略格局。
【合作学习】
从图4.8中读出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布。
【读图提示】
(1)读出图名。
(2)从北向南、由东到西读出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的名称。
(3)结合教材,对应说出每个主产区的主要农产品。
(4)参照“中国的地形分布”图和“中国温度带的分布”图,说出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的地形、气候特点。
【规律总结】
我国七大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布特点:分布在地形平坦、气候温暖、水源充足的平原、盆地、河谷地带。
【活动一】
读教材第82页第二自然段,结合图4.9中的文字,说出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自主学习二】
1.读教材第82页第三自然段,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2.读教材第82页“信息传递”,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以及“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的发展模式。
【知识链接】
基塘农业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早在唐宋以前,珠江三角洲的不少地区因地势低洼,水患频发,严重威胁着生产和人民生活。人们把低洼的土地挖深为鱼塘,将泥土覆盖在四周成基。鱼塘的塘基上种桑、种甘蔗、种果树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还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基塘农业既可以改善多水患的自然环境,又能形成土地利用精细、水陆互养、能量循环、地力历久不竭的农耕系统,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活动二】
农民种地不用下地
家住北京大兴区庞各庄镇南李渠村的50岁农民宋绍堂打开电脑,页面中一大堆数据蹦了出来,“棚里现在温度31摄氏度,湿度65%,光照适中。”接着出现温室实时影像,屏幕中一颗颗西红柿,已有鸡蛋大小,“没想到吧,如今咱农民种地不用下地。搁过去,种地凭的是经验。靠天吃饭,碰上坏年景儿,一年收入没多少。如今种地,坐在屋里就行了。”他指着电脑,屏幕中温度、湿度、风速、太阳辐射、蒸发量等各种数据齐全。“大棚里的设备还和农科院联了网,作物有问题,专家直接就能看见,随时给予指导。节水90%,肥料利用率提高10%,节省人力物力,产量能增二三成。”
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吃饭,宋绍堂说农民省心省力了,收成更多了,“明年,我打算把自家网站完善一下,让消费者也能看见咱棚里的实时画面。咱种植科学,您买着放心。”
你还知道哪些科技兴农的实例?快快搜集资料与同学们共享吧!
【板书】
【达标检测】
选择题
1.图中①②③④为我国著名的商品农业基地,①②③④四地区及对应的可能优势农产品,正确的一组是( )
A.①甜菜、水稻 B.②棉花、甜菜 C.③水稻、油菜 D.④小麦、甘蔗
2.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各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措施正确的是( )
A.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B.华南主产区要控制非农业用地的规模
C.河套灌区主产区要大力引黄灌溉,扩大灌区面积
D.甘肃新疆主产区要加大农业投入,发展立体农业
3.我国的青藏高寒区没有规划农产品主产区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远离市场,交通不便 B.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
C.海拔高,热量不足 D.属于干旱区,水源缺乏
4.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 )
A.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
B.努力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
C.大量进口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
D.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
5.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是( )
A.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采用集体经营的模式
B.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
C.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地区仍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主
D.农业的发展还没有依靠科学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院在河南封丘、山东禹城以及河北南皮三个中、低产试验区,贯彻正确的农业政策,适当投入资金,采取合理的农业技术措施,使粮食每公顷产量从1964年以前的750—1500千克提高到近年来的6000—10500千克。
据此,为了保持农林牧及水产的稳步增长,必须( )
A.减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B.增加开垦荒地,以增加粮食产量
C.开垦草原,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
D.坚持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提高农业生产力
【拓展探究】
1.太空农业
太空农业是将太空技术和农业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农业领域。运用太空科技进行生物育种,就是太空育种技术。近年来,我国把水稻、南瓜等种子送入太空,出现了变异,如稻穗变长、籽粒变大、抗逆性变强等特性。太空农业有助于加速品种的选育过程。
2.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蝗旱不登,饿殍载道”,饥饿曾经长时间和中国人如影随形。
经过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的努力,中国终于以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多的人口,其中杂交水稻立下了汗马功劳。
目前,中国杂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研究和推广,种植面积达到150万公顷。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减少饥饿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亚洲到美洲,再到非洲、欧洲,增产优势明显的杂交水稻被冠以“东方魔稻”、“巨人稻”、“瀑布稻”等美称,外国朋友甚至将之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杂交水稻外交”成为我国重要的外交品牌。
“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科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你还知道哪些运用到农业中的科技?请上网查阅资料,与同学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