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疫情后开学联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疫情后开学联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1-18 16:30:04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疫情后开学联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秦汉时期有“种麦得时,无不善”“桑葚赤,可种大豆”。这说明秦汉时期(  )
A.统治者重视小麦的生产 B.铁犁牛耕提高了小麦产量
C.农民积累了丰富农耕经验 D.经济作物的品种较为丰富
【答案】C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题干中提到种麦按照时节,会有好的收成,而通过桑葚的颜色来判断种植大豆,说明当时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C正确;
题干所列内容并不是统治者的观点,排除A;
题干未提及小麦产量,排除B;
小麦不属于经济作物,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古代小农经济下,农业生产技术往往来自于经验的积累,造成农业具有落后性的特点。
2.(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下面这首词描写的中国古代瓷器是 (  )
A.白瓷 B.青花瓷 C.粉彩瓷 D.珐琅彩
【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结合所学可知是指元代的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故B正确;
根据“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与白瓷不符,A错误;
粉彩瓷是清代宫廷一创烧的彩瓷,与“色白花青”不符,C错误;
珐琅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与“色白花青”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元朝的青花瓷,远销海外,广受好评。
3.(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斯塔夫里 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冲写道:“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  )
A.长安城设东西两市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市”突破时空限制 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C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符合题意;
AB是汉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表现,排除;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是在明中叶后,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4.(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汉代桑弘羊说某一手工业的经营状况是财用饶,器用备”“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刚柔和,器用便”。这一手工业的经营特点是 (  )
A.产品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的需要
【答案】D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所说的“财用饶”“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可以判断,这一手工业经营形态资金充裕,政府垄断,说明这是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主要是满足官府需要,D正确;
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投放市场,排除A、B;
官营手工业工匠技术高超,产品精美,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满族官府需要。
5.(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在《阅门即事诗》中对苏州这样描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唐寅在此强调当时苏州 (  )
A.商业十分繁荣 B.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C.城市人口众多 D.成为国家经济重心
【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说明当时的苏州财力雄厚。“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说明苏州商业贸易时间长,同时四方商人来苏贸易。因此唐寅在这里强调了苏州商业十分繁荣,A正确;
题干中未体现出行业竞争,排除B;
题干提到的人群主要是商人,并未说明苏州人口众多,排除C;
通过唐寅的描述无法判断苏州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6.(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5、16世纪之交,这一事件加速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被称为世界走向联系的起点。这一事件是 (  )
A. 丝绸之路的开通 B.新航路的开辟
C.商业革命的开展 D.早期殖民扩张
【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真正意义上连为一个整体,因此被称为世界走向联合的起点,B正确;
丝绸之路开通是在汉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
商业革命的开展和早期殖民扩张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两者都不是世界走向联合的起点,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7.(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7世纪时,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与海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关于该时期这一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通过战争实现殖民霸权地位 B.建立英国东印度公司
C.拥有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 D.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上半期的荷兰在对外殖民扩张中创办了东印度公司等商业垄断公司,同时其通过殖民扩张,海外贸易繁荣,被称为“海上马车夫”,D正确;
英国通过战争实现殖民霸权地位,排除A;
题干描述的是荷兰而非英国,排除B;
“无敌舰队”是西班牙的军事力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7世纪荷兰海外贸易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8.(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阶段。推动这一时期生产力进步的动力根源是 (  )
A. 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因此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动力根源”可以判断出是蒸汽机,B正确;
珍妮机无法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动力,A排除;
C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9.(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下面是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据此推知,工业革命 (  )
A.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
C.缩小了英国的城乡差距 D.造成农业生产效率持续下降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图示内容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明显下降,说明人口大量集中到城镇,即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选A;
材料只反映了英国农村人口的比重问题,不能说明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城乡差距,更无法说明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促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10.(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 (  )
A.西欧封建制度加速解体
B.荷兰开始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C.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
D.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列强对外侵略扩张。帝国主义各国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故选D;
材料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封建制度加速解体是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A错误;
B是17世纪,排除;
C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瓜分狂潮。
11.(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中国早期出口的传统商品为茶、丝两项。茶的出口在1840年后曾逐年递增,丝的出口亦有逐步扩大过程。这说明晚清 (  )
A.传统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列强的军事侵略加深
C.海外贸易成顺差的趋势 D.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
【答案】D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和丝两项农产品出口量扩大,表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
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列强军事侵略加深的信息,故B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晚清海外贸易成顺差的趋势的信息,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12.(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有学者指出,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时,正值国内农民起义的高潮,清朝封建统治岌岌可危他们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于是才決定采用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由此可见,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实现清政府的富国强兵
C.维护晚清封建统治 D.推动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时,正值国内农民起义的高潮,清朝封建治岌岌可危”可知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根本目的是维护晚清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包含于C项,故A项错误;
实现清政府的富国强兵不是根本目的,故B选错误;
推动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是客观结果,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开展的,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3.(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下图两家中国近代企业的主要区别是 (  )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C.工资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对外国资金是否有很强依赖性
【答案】B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福州船政局是洋务军事企业,其产品主要是满足政府军事需要,产品不投放市场。而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产品直接投放市场,因此这是两家企业的主要区别,B正确;
两家企业都使用机器生产,排除A;
两家企业的工资高低并不是由技术决定,排除C;
洋务企业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而继昌隆缫丝厂的资金主要是个人,均不依赖外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4.(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一战前全国面粉厂只有四十多家,到1921年增至一百二十多家。此外,火柴、造纸、卷烟、水泥、榨油、制糖等轻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重工业中的采煤、钢铁、锑钨等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促使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
A.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的推动
B.中国自身拥有丰富的工业原材料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中国企业家有丰富商业经营经验
【答案】C
【知识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促使民国时期工业发展,属于客观条件,故C正确;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的推动”属于主观条件,不符合材料,故A选项错误;
“中国自身拥有丰富的工业原材料”属于主观条件,故B项错误;
“中国企业家有丰富商业经营经验”也属于主观条件,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15.(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有学者说:“日益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其发展水平高,起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随着对华侵入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主要表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  )
A.始终压抑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对中国近代化起双重作用
C.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起示范作用
D.使中国实现了经济近代化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既起到了瓦解我国自然经济的作用,但同时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说明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双重作用,故选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还起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这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不是始终压抑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排除A;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并不是起到示范作用,更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经济近代化,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
16.(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无论是行业与总量的增加,还是在它发展的特点上,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来得更加震荡人心。这主要是由于 (  )
A.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外商企业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C.官僚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D.政府加紧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答案】A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之所以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当时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A正确;
B不符合史实,排除;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排除C;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并未加紧对民族工业控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7.(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有四条生命线(如下表)。这四条生命线的开辟说明 (  )
A.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需国际力量支持
B.国际社会积极支持国共抗战路线的建立
C.中国内迁工业不支持中国的抗战需求
D.国际合作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解析】【分析】这四条生命线的开辟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因此需要国际力量的支持,故选A;
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而非支持国共抗战路线的建立,排除B;
中国內迁工业为中国抗日战争保留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支持了中国抗战需要,排除C;
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国当时工业基础薄弱,因此需要国际支持,材料中四条生命线的开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18.(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棉纺织业方面,新式织布厂少于纱厂,印染能力低于织布能力;1921年的江苏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纱锭 而陕西的产棉量占到全国的大部分,却没有一枝机器纱锭。这表明 (  )
A.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已出现分化
B.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比内地高
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近代中国工业结构呈不平衡状态
【答案】D
【知识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江苏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纱锭。而陕西的产棉量占到全国的大部分,却没有一枝机器纱锭”可知当时纺织业工业的布局上呈现不平衡性,故选D;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纺织业的不同环节,不属于传统生产方式,排除A;
依据材料内容并不能判断沿海工业发展水平高于内地,排除B;
“已经瓦解”的说法过于绝对和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点,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而重工业发展缓慢。
19.(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先天不足
C.晚清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化
D.中国根深蒂固自然经济的阻碍
【答案】A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意图通过经济振兴,兴办实业实现民族独立,必然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压迫,不会取得成功,故选A;
B是民族工业的特点,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
CD都是兴办实业失败的一方面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因此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20.(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以下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  )
A.开平煤矿 B.沈阳第一机床厂
C.青藏铁路 D.天津机器制造局
【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沈阳机床厂是一五计划在东北地区的建设成就,B正确;
AD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成就,排除;
青藏铁路是在2006年通车,C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了沈阳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工业。
21.(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初级社、高级社竟相发展,已经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比总农户的96.3%。这是因为新中国实行 (  )
A. 农业合作化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5年至1956年,正值三大改造时期,农业领域的改造是实行农业合作化,随着社会主义改造接近尾声,初级社、高级社竟相发展,已经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比总农户的96.3%,A正确;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排除B;
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后开始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三大改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2.(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材料表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  )
A.只能从沿海地区开始 B.是吸取了历史教训
C.受国际国内形势所迫 D.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总结历史经验”“经验证明”都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是吸取了历史教训,B正确;题干主旨是开放的原因而非开放地区的选择,排除A;
题干未提及国内国际形势,排除C;
题干说明的是对外开放的原因,而非强调对外开放的成就,D与题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对外开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时期,中国闭关锁国,造成中国逐渐落后,吸取这一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技术,主动对外开放。
23.(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 (  )
A. 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ABD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4.(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下图中标注的地区既是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第一批口岸又是新时期中国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①处
【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口岸是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我国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所以符合这两个特点的只有厦门。其中①是厦门,②是上海,③是武汉,④是北京,故选A,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25.(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国家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
A.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D.国有企业改革
【答案】B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国家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这也是改革试点的目的,B正确;
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是在1992年,排除A;
题干内容与对外开放无关,而且当时尚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
题干涉及的内容是改革试点,正式的国企改革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因此D不是试点的目的,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84年,改革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为核心,增强企业活力。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安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
——摘编自《古代小农经济模式资料选编》
材料二:在漫长的历史中,山西帮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換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カ的北方晋帮集团。
——摘编自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抱愧山西》
材料三: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正是中国的明清时代,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扩张不同,中国经济出现了内向化的演进趋势。
一一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淸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内向化倾向出现的政策因素,并分析这些政策带来的影啊。
【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2)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可知,反映的传统农业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他是春秋时期产生的,与它相对应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2)据材料二“山西帮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本材、早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可知明清时期出现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3)政策:据材料三“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正是中国的明清时代,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扩张不同,中国经济出现了内向化的演进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指得是“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根据所学从这一政策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进行分析回答。
故答案为(1)模式: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2)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商业的发展及闭关锁国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27.(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科学文化上它推动了地理学革命;在美洲等地发现了大批新的物种,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打破传统商路,实现贸易中心的转移;外交上,殖民扩张开始成为欧洲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百度文库《新航路开辟的地区分析》
材料二: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下册)》
材料三: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为组建跨国公司来取得更多的利益,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摘编自张梅《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贸易中心实现怎样的转移 并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方式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答案】(1)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地之间的物种出现频繁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 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从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物种交流频繁和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等方面进行作答。
(2)根据“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以资本输出为主”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3)可结合新航路开辟、列强的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等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进行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地之间的物种出现频繁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 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8.(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务运动始于“练兵”“制器”,随着军用工业的发展,洋务派认识到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基础,又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于是洋务派在继续举办军事工业同时大力兴办民用工业。洋务企业的兴办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政府压抑工商业的传统政策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推动了一些地主、买办、官僚与旧式商人把资金投入到近代工矿企业中。
一一摘编自付朝《浅析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1928~1936年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达到近代时期的顶峰。在几个重要行业里,机械化程度有较大提高,1936年,在棉纺、棉织、煤、铁矿、铁五大部门中,机械生产所占比重分别为39%、83%、84.7%、87%、82.7%。从全国范围看抗战全面爆发前,全国登记注册的工厂3935家,其中,长江三角洲占61.91%,山东、湖北、青島分别占6%、5.2%、3.8%,而黔、桂地区或二三家,或四五家。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经济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分析清廷创办这些企业所起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8~1937年全面抗战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举例: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作用:提供资金、原料和税收政策保障;培养人才。
(2)特点:重工业发展较快;新增厂家数量较多;地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沿海一带。影响:为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知识点】洋务运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1)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作用:根据材料“清政府压抑工商业的传统政策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推动了一些地主、买办、官僚与旧式商人把资金投入到近代工矿企业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洋务运动提供资金、原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运动本身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保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为运动本身培养人才。
(2)特点:根据材料“在几个重要行业里,机械化程度有较大提高,1936年,在棉纺、棉织、煤、铁矿、铁五大部门中,机械生产所占比重分别为39%、83%、84.7%、87%、82.7%。”可知,重工业发展较快;根据材料“从全国范围看抗战全面爆发前,全国登记注册的工厂3935家”可知,这一时期新增厂家数量较多;根据材料“长江三角洲占61.91%,山东、湖北、青島分别占6%、5.2%、3.8%,而黔、桂地区或二三家,或四五家”可知,地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沿海一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故答案为(1)举例: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作用:提供资金、原料和税收政策保障;培养人才。
(2)特点:重工业发展较快;新增厂家数量较多;地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沿海一带。影响:为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9.(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的规划和设想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步骤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所需时间上,毛泽东最初设想,十五年打下基础,五十年实现现代化。经过“大跃进”的挫折和三年因难时期,他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变得更加符合实际,认为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把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摘编自陈晋《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
材料二:中共十ー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发展。他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1985年,他又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縛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摘编自钟瑛《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所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答案】(1)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个步骤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理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提出搞经济建设要对外开放;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符合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的规划和设想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步骤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可以概括可知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个步骤;根据材料一“在所需时间上……要把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得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理论;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进行回答。
(2)据材料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知搞经济建设要对外开放;根据材料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概括可知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两则材料分析结合所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进行分析回答。
故答案为:(1)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个步骤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理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提出搞经济建设要对外开放;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符合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涉及毛泽东及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主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河南省南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疫情后开学联考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秦汉时期有“种麦得时,无不善”“桑葚赤,可种大豆”。这说明秦汉时期(  )
A.统治者重视小麦的生产 B.铁犁牛耕提高了小麦产量
C.农民积累了丰富农耕经验 D.经济作物的品种较为丰富
2.(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下面这首词描写的中国古代瓷器是 (  )
A.白瓷 B.青花瓷 C.粉彩瓷 D.珐琅彩
3.(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斯塔夫里 阿诺斯在《全球通史》冲写道:“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  )
A.长安城设东西两市 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市”突破时空限制 D.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4.(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汉代桑弘羊说某一手工业的经营状况是财用饶,器用备”“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刚柔和,器用便”。这一手工业的经营特点是 (  )
A.产品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产品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的需要
5.(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唐寅在《阅门即事诗》中对苏州这样描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唐寅在此强调当时苏州 (  )
A.商业十分繁荣 B.行业竞争非常激烈
C.城市人口众多 D.成为国家经济重心
6.(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5、16世纪之交,这一事件加速了人类文明的交流,被称为世界走向联系的起点。这一事件是 (  )
A. 丝绸之路的开通 B.新航路的开辟
C.商业革命的开展 D.早期殖民扩张
7.(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7世纪时,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与海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关于该时期这一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 通过战争实现殖民霸权地位 B.建立英国东印度公司
C.拥有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 D.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8.(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8世纪80年代,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进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阶段。推动这一时期生产力进步的动力根源是 (  )
A. 珍妮机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动机
9.(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下面是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据此推知,工业革命 (  )
A.推动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B.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
C.缩小了英国的城乡差距 D.造成农业生产效率持续下降
10.(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这一时期,电力、电器、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出现,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时期 (  )
A.西欧封建制度加速解体
B.荷兰开始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C.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
D.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
11.(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中国早期出口的传统商品为茶、丝两项。茶的出口在1840年后曾逐年递增,丝的出口亦有逐步扩大过程。这说明晚清 (  )
A.传统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列强的军事侵略加深
C.海外贸易成顺差的趋势 D.农产品的商品化提高
12.(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有学者指出,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时,正值国内农民起义的高潮,清朝封建统治岌岌可危他们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于是才決定采用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由此可见,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实现清政府的富国强兵
C.维护晚清封建统治 D.推动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13.(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下图两家中国近代企业的主要区别是 (  )
A.使用机器生产还是手工劳动 B.产品是否与市场发生直接联系
C.工资的高低是否由技术决定 D.对外国资金是否有很强依赖性
14.(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一战前全国面粉厂只有四十多家,到1921年增至一百二十多家。此外,火柴、造纸、卷烟、水泥、榨油、制糖等轻工业都有较大的发展。重工业中的采煤、钢铁、锑钨等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促使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分析正确的是 (  )
A.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的推动
B.中国自身拥有丰富的工业原材料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中国企业家有丰富商业经营经验
15.(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有学者说:“日益入侵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由于其发展水平高,起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随着对华侵入的越来越深、越来越广,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这主要表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 (  )
A.始终压抑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B.对中国近代化起双重作用
C.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起示范作用
D.使中国实现了经济近代化
16.(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无论是行业与总量的增加,还是在它发展的特点上,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来得更加震荡人心。这主要是由于 (  )
A.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B.外商企业已经退出中国市场
C.官僚资本获得迅速发展 D.政府加紧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17.(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有四条生命线(如下表)。这四条生命线的开辟说明 (  )
A.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需国际力量支持
B.国际社会积极支持国共抗战路线的建立
C.中国内迁工业不支持中国的抗战需求
D.国际合作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18.(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棉纺织业方面,新式织布厂少于纱厂,印染能力低于织布能力;1921年的江苏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纱锭 而陕西的产棉量占到全国的大部分,却没有一枝机器纱锭。这表明 (  )
A.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已出现分化
B.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水平比内地高
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D.近代中国工业结构呈不平衡状态
19.(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先天不足
C.晚清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化
D.中国根深蒂固自然经济的阻碍
20.(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宏伟蓝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以下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 (  )
A.开平煤矿 B.沈阳第一机床厂
C.青藏铁路 D.天津机器制造局
21.(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初级社、高级社竟相发展,已经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比总农户的96.3%。这是因为新中国实行 (  )
A. 农业合作化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材料表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 (  )
A.只能从沿海地区开始 B.是吸取了历史教训
C.受国际国内形势所迫 D.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23.(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 (  )
A. 中共七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十四届三中全会
24.(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下图中标注的地区既是我国近代被迫开放的第一批口岸又是新时期中国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的是 (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①处
25.(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国家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
A.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增强企业活力
C.扩大对外开放程度 D.国有企业改革
二、材料分析题
26.(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谚语有云:“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唐代田园诗人孟郊在《织妇词》中说:“夫是田中郎,安是田中女。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日出而作,自给自足。
——摘编自《古代小农经济模式资料选编》
材料二:在漫长的历史中,山西帮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換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カ的北方晋帮集团。
——摘编自余秋雨《文化苦旅并不苦:抱愧山西》
材料三: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正是中国的明清时代,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扩张不同,中国经济出现了内向化的演进趋势。
一一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淸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内向化倾向出现的政策因素,并分析这些政策带来的影啊。
27.(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科学文化上它推动了地理学革命;在美洲等地发现了大批新的物种,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打破传统商路,实现贸易中心的转移;外交上,殖民扩张开始成为欧洲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百度文库《新航路开辟的地区分析》
材料二: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下册)》
材料三: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为组建跨国公司来取得更多的利益,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摘编自张梅《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贸易中心实现怎样的转移 并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方式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8.(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洋务运动始于“练兵”“制器”,随着军用工业的发展,洋务派认识到经济力量是军事力量的基础,又提出了¨“寓强于富”的口号,于是洋务派在继续举办军事工业同时大力兴办民用工业。洋务企业的兴办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政府压抑工商业的传统政策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推动了一些地主、买办、官僚与旧式商人把资金投入到近代工矿企业中。
一一摘编自付朝《浅析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
材料二:1928~1936年是中国现代工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1936年,中国工业发展达到近代时期的顶峰。在几个重要行业里,机械化程度有较大提高,1936年,在棉纺、棉织、煤、铁矿、铁五大部门中,机械生产所占比重分别为39%、83%、84.7%、87%、82.7%。从全国范围看抗战全面爆发前,全国登记注册的工厂3935家,其中,长江三角洲占61.91%,山东、湖北、青島分别占6%、5.2%、3.8%,而黔、桂地区或二三家,或四五家。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经济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并分析清廷创办这些企业所起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8~1937年全面抗战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9.(2020高一下·南阳开学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的规划和设想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步骤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在所需时间上,毛泽东最初设想,十五年打下基础,五十年实现现代化。经过“大跃进”的挫折和三年因难时期,他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变得更加符合实际,认为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把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摘编自陈晋《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和理论贡献》
材料二:中共十ー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发展。他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1985年,他又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縛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摘编自钟瑛《邓小平理论对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所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题干中提到种麦按照时节,会有好的收成,而通过桑葚的颜色来判断种植大豆,说明当时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C正确;
题干所列内容并不是统治者的观点,排除A;
题干未提及小麦产量,排除B;
小麦不属于经济作物,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古代小农经济下,农业生产技术往往来自于经验的积累,造成农业具有落后性的特点。
2.【答案】B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手工业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结合所学可知是指元代的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故B正确;
根据“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与白瓷不符,A错误;
粉彩瓷是清代宫廷一创烧的彩瓷,与“色白花青”不符,C错误;
珐琅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与“色白花青”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元朝的青花瓷,远销海外,广受好评。
3.【答案】C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的商业活动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因此C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符合题意;
AB是汉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表现,排除;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是在明中叶后,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宋朝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4.【答案】D
【知识点】东汉的兴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所说的“财用饶”“吏明其教,工致其事”可以判断,这一手工业经营形态资金充裕,政府垄断,说明这是官营手工业,而官营手工业主要是满足官府需要,D正确;
官营手工业产品不投放市场,排除A、B;
官营手工业工匠技术高超,产品精美,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官营手工业由官府直接经营管理,产品主要满族官府需要。
5.【答案】A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说明当时的苏州财力雄厚。“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说明苏州商业贸易时间长,同时四方商人来苏贸易。因此唐寅在这里强调了苏州商业十分繁荣,A正确;
题干中未体现出行业竞争,排除B;
题干提到的人群主要是商人,并未说明苏州人口众多,排除C;
通过唐寅的描述无法判断苏州成为国家的经济重心,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解题关键信息是“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
6.【答案】B
【知识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使得世界真正意义上连为一个整体,因此被称为世界走向联合的起点,B正确;
丝绸之路开通是在汉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
商业革命的开展和早期殖民扩张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两者都不是世界走向联合的起点,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新航路的开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7.【答案】D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上半期的荷兰在对外殖民扩张中创办了东印度公司等商业垄断公司,同时其通过殖民扩张,海外贸易繁荣,被称为“海上马车夫”,D正确;
英国通过战争实现殖民霸权地位,排除A;
题干描述的是荷兰而非英国,排除B;
“无敌舰队”是西班牙的军事力量,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7世纪荷兰海外贸易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
8.【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中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因此根据材料“这一时期的动力根源”可以判断出是蒸汽机,B正确;
珍妮机无法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动力,A排除;
C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9.【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图示内容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明显下降,说明人口大量集中到城镇,即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故选A;
材料只反映了英国农村人口的比重问题,不能说明改善了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缩小了城乡差距,更无法说明农业生产效率下降,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工业革命促使城市人口大量增加,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10.【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工业部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列强对外侵略扩张。帝国主义各国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更加激烈,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故选D;
材料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封建制度加速解体是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A错误;
B是17世纪,排除;
C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度,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瓜分狂潮。
11.【答案】D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茶和丝两项农产品出口量扩大,表明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故D项正确;
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列强军事侵略加深的信息,故B错误;
材料也没有体现晚清海外贸易成顺差的趋势的信息,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鸦片战争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
12.【答案】C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据材料“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时,正值国内农民起义的高潮,清朝封建治岌岌可危”可知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为了镇压农民起义,根本目的是维护晚清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统治,包含于C项,故A项错误;
实现清政府的富国强兵不是根本目的,故B选错误;
推动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是客观结果,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洋务运动是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开展的,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13.【答案】B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福州船政局是洋务军事企业,其产品主要是满足政府军事需要,产品不投放市场。而继昌隆缫丝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产品直接投放市场,因此这是两家企业的主要区别,B正确;
两家企业都使用机器生产,排除A;
两家企业的工资高低并不是由技术决定,排除C;
洋务企业资金主要依靠政府,而继昌隆缫丝厂的资金主要是个人,均不依赖外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4.【答案】C
【知识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促使民国时期工业发展,属于客观条件,故C正确;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的推动”属于主观条件,不符合材料,故A选项错误;
“中国自身拥有丰富的工业原材料”属于主观条件,故B项错误;
“中国企业家有丰富商业经营经验”也属于主观条件,D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15.【答案】B
【知识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既起到了瓦解我国自然经济的作用,但同时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也越来越大,说明对中国近代化起到了双重作用,故选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还起到了瓦解自然经济的作用,这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不是始终压抑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排除A;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并不是起到示范作用,更不可能使中国实现经济近代化,排除C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列强侵华的影响,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
16.【答案】A
【知识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之所以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当时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A正确;
B不符合史实,排除;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官僚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排除C;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并未加紧对民族工业控制,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7.【答案】A
【知识点】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
【解析】【分析】这四条生命线的开辟反映了抗日战争期间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因此需要国际力量的支持,故选A;
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而非支持国共抗战路线的建立,排除B;
中国內迁工业为中国抗日战争保留了一定的物质基础,支持了中国抗战需要,排除C;
表格内容无法体现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抗日战争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中国当时工业基础薄弱,因此需要国际支持,材料中四条生命线的开辟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18.【答案】D
【知识点】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江苏集中了全国绝大部分纱锭。而陕西的产棉量占到全国的大部分,却没有一枝机器纱锭”可知当时纺织业工业的布局上呈现不平衡性,故选D;
材料反映的是近代纺织业的不同环节,不属于传统生产方式,排除A;
依据材料内容并不能判断沿海工业发展水平高于内地,排除B;
“已经瓦解”的说法过于绝对和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特点,轻工业发展较为迅速,而重工业发展缓慢。
19.【答案】A
【知识点】两次鸦片战争
【解析】【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就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意图通过经济振兴,兴办实业实现民族独立,必然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压迫,不会取得成功,故选A;
B是民族工业的特点,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
CD都是兴办实业失败的一方面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因此深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20.【答案】B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沈阳机床厂是一五计划在东北地区的建设成就,B正确;
AD是洋务运动时期的成就,排除;
青藏铁路是在2006年通车,C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一五计划的成就,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了沈阳机床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工业。
21.【答案】A
【知识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解析】【分析】1955年至1956年,正值三大改造时期,农业领域的改造是实行农业合作化,随着社会主义改造接近尾声,初级社、高级社竟相发展,已经参加初级社的农户占比总农户的96.3%,A正确;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排除B;
人民公社化开始于195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后开始的,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三大改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22.【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总结历史经验”“经验证明”都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是吸取了历史教训,B正确;题干主旨是开放的原因而非开放地区的选择,排除A;
题干未提及国内国际形势,排除C;
题干说明的是对外开放的原因,而非强调对外开放的成就,D与题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对外开放,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明清时期,中国闭关锁国,造成中国逐渐落后,吸取这一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技术,主动对外开放。
23.【答案】C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故选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ABD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24.【答案】A
【知识点】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我国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口岸是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厦门,我国主动开放的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所以符合这两个特点的只有厦门。其中①是厦门,②是上海,③是武汉,④是北京,故选A,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
25.【答案】B
【知识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分析】国家对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举措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发展活力,这也是改革试点的目的,B正确;
市场经济体制提出是在1992年,排除A;
题干内容与对外开放无关,而且当时尚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排除C;
题干涉及的内容是改革试点,正式的国企改革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因此D不是试点的目的,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984年,改革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为核心,增强企业活力。
26.【答案】(1)模式: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2)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据材料一“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可知,反映的传统农业基本模式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他是春秋时期产生的,与它相对应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土地私有制。
(2)据材料二“山西帮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本材、早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可知明清时期出现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3)政策:据材料三“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正是中国的明清时代,与资本主义经济的世界扩张不同,中国经济出现了内向化的演进趋势。”结合所学可知指得是“闭关锁国”政策。影响:根据所学从这一政策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进行分析回答。
故答案为(1)模式: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2)商帮或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3)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妨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中国近代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古代农业、商业的发展及闭关锁国政策,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本题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难度较低。
27.【答案】(1)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地之间的物种出现频繁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 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识点】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新航路开辟后商品的世界性流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从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物种交流频繁和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等方面进行作答。
(2)根据“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以资本输出为主”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3)可结合新航路开辟、列强的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等事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进行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地之间的物种出现频繁交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3)新航路开辟,世界各地的文明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 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或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8.【答案】(1)举例: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作用:提供资金、原料和税收政策保障;培养人才。
(2)特点:重工业发展较快;新增厂家数量较多;地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沿海一带。影响:为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知识点】洋务运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解析】【分析】(1)举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作用:根据材料“清政府压抑工商业的传统政策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推动了一些地主、买办、官僚与旧式商人把资金投入到近代工矿企业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洋务运动提供资金、原料,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为运动本身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保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为运动本身培养人才。
(2)特点:根据材料“在几个重要行业里,机械化程度有较大提高,1936年,在棉纺、棉织、煤、铁矿、铁五大部门中,机械生产所占比重分别为39%、83%、84.7%、87%、82.7%。”可知,重工业发展较快;根据材料“从全国范围看抗战全面爆发前,全国登记注册的工厂3935家”可知,这一时期新增厂家数量较多;根据材料“长江三角洲占61.91%,山东、湖北、青島分别占6%、5.2%、3.8%,而黔、桂地区或二三家,或四五家”可知,地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沿海一带。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故答案为(1)举例: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作用:提供资金、原料和税收政策保障;培养人才。
(2)特点:重工业发展较快;新增厂家数量较多;地域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和沿海一带。影响:为抗战提供了物质基础。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29.【答案】(1)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个步骤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理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提出搞经济建设要对外开放;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符合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的规划和设想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步骤上,分两步走,第一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建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可以概括可知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个步骤;根据材料一“在所需时间上……要把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得出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理论;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即从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进行回答。
(2)据材料二“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知搞经济建设要对外开放;根据材料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概括可知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综合两则材料分析结合所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进行分析回答。
故答案为:(1)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个步骤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理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提出搞经济建设要对外开放;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符合中国的国情;实事求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
【点评】本题侧重于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涉及毛泽东及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主张,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时空观念。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